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如昔有唐[快穿]最新章節列表 > 37、01貢品-37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7、01貢品-37

唐餘想歸想,終究還是忍住沒真的拿金箔造請柬, 畢竟下個月還要等著長公主的解藥, 給殿下省點錢, 自己說不定能多吃幾頓飽飯。

解藥在差不多半個時辰之後終於生效, 唐餘也漸漸恢復了活力。他要了文房四寶,人卻沒在桌前繪畫,而是去了院子裡池塘邊,盯著水裡的錦鯉。

他這樣一坐坐到了天完全黑下來, 看得那一條條肥美的錦鯉都沉在水底,大氣不敢出, 唐餘才回了房間。

休養一晚, 第二天, 唐餘將自己關在房內,鋪開了紙筆。

無論大雍還是南唐,有身份的人辦宴席請人來家裡做客,是需要發出請帖方顯得正式與尊重的。

尋常制式的帖子不是不能用,就是顯得太普通,不夠格調。長公主府當年也是有皇家統一出品的那種常規書信帖子的, 不過斯文人之間小聚, 尤其是帶交友目的的, 大多自制花箋, 彰顯自身與眾不同的高雅軟實力。

長公主府從來都沒有主動辦過宴席,也沒有大規模發放過請柬。這事哪怕光是填普通請帖,也是要拿筆寫上許久的。

安如昔顯然不可能親自去寫請柬, 她那兩筆爛字,寫哪裡都廢了好紙。

其實管笠的字不出挑,卻也工整,以往安如昔外出都是管笠代筆寫拜貼的。這會兒安如昔將苦力活統統轉嫁給唐餘了。

首先,做花箋這一步就會比較耗費時間。

除了選紙,撒金粉等基礎工藝,還要將做好的紙裁成合適的大小,再繪製條紋或底紋。在古代用毛筆畫橫平豎直的線條打格子,比現代用電腦ps要吃力太多。另外安如昔還要求精緻啊,效果統一這種附加值。

唐餘為了滿足這些要求,著實費了不少功夫。

用了整整三天,一百張花箋終於做成,每一張上都繪著一尾小小的錦鯉,每一條乍一看都極為相似,卻是身姿各異,花色沒有重樣的。有的紅中帶白,有的三色相雜,有的搖頭擺尾,有的沉靜安逸……活靈活現張張不同,讓人愛不釋手。(填腦洞的參考圖可以去我新浪微博看,a人間觀眾,歡迎關注)

安如昔每一張都看了又看,實在有點捨不得將這些花箋送人,更不可能讓旁人在上面寫字了。等擬好名單,一定還是讓唐餘來寫才不會浪費了這麼美的畫。

唐餘不愧是男主啊,人帥武功好,隨便彈琴動人心魄,字寫的瀟灑,隨手畫個花箋又如此美絕人寰。說不定他還有其他才藝,果然是天生讓旁人羨慕嫉妒恨的天才啊。

時間一晃半個月過去了,唐餘手指上的凍瘡已然痊癒,素琴也在長公主府裡安穩住了不少日子。

終於到了宴會的那一天。

這天雪後初晴風和日麗,是冬日裡難得的大好天氣。

下午的時候,一向冷清的長公主府門口的那條街上,忽然變得人聲鼎沸起來,車水馬龍越積越多,排起了長隊。

長公主真的發出了一百張請帖,看在廖府趙夫人和特邀嘉賓素琴的面子上,竟然是接了帖子的人,除非家中有紅白事或本身臥病不方便外出,否則能來都來了。

其實受邀的人更好奇長公主此次舉辦宴會的真正目的,猜測著應該絕非只是請柬上輕飄飄的那一句邀請大家賞琴聽曲那麼簡單。

素琴的大名,在大雍權貴圈子裡是人盡皆知的。能有幸聆聽素琴的獻藝,絕對值得一來。不過大家更感興趣的,還有送請柬的使者不經意之間流露出的讚歎。

有關那精緻的花箋,據說是被當作貢品送到長公主府裡的南唐四皇子唐餘所做。花箋上的小小錦鯉活靈活現,行雲流水一樣的字跡透著俊逸風流。

由皇子的身份淪為貢品,那唐餘究竟是何等樣人?

廖府的趙傾城趙夫人,前些天經常來長公主府內,幫著張羅宴會的事情,總感覺殿下與傳聞中那種不問世事冷若冰霜的樣子不太一樣。

或許是因為習武的人本來就顯得冷傲一些,實際上說話辦事平衡各種關係的技巧,長公主都通曉,而且能自如運用,明明是很接地氣的一個人。說不得將來嫁人主持中饋也可以毫不吃力長袖善舞。

安如昔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她的心情還是很激動的。她在主位上與趙夫人聊著已經到的這些賓客們的安排,外面忽然有人報,說靜珍郡主來了,前面攔不住,人已經過了二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趙夫人好心提醒了一句:“長公主殿下,靜珍郡主算是不請自來了。”

不請自來的不速之客,還是郡主的封號,應該是王侯家的小姐自家親戚了,怎麼下帖子的時候疏忽此人了麼?

安如昔忍了忍決定先不花積分買系統資訊,觀察一下大家的反應,說不得就能瞭解這位靜珍郡主是什麼背景來歷,為何連趙夫人都諱莫如深的樣子。

目前安如昔所在的正廳,招待的都是郡主或一品二品的誥命夫人。以那位靜珍郡主的封號品級,入府之後,直奔這裡也沒什麼不對。

安如昔滿懷好奇與大家一樣將目光投向了門口。

只見蘇繡的門簾從外邊翻卷而起,明媚日光灑落室內,一道窈窕身影散著柔和光暈,跨過門檻進入房中。

人輕輕走了幾步,香風襲面。

這種香不是不可描述場所內那種豔俗招搖的香氣,而是佛堂沉香若有若無的清新淡雅。

靜珍郡主一襲深藍羅裙,衣衫翩飛輕紗覆面,釵環珠翠稍加點綴搖曳生姿。佳人蓮步輕移,舉止端莊,身材清瘦,墨髮如漆,真可謂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眉如翠羽,腰如束素,輕紗遮不住的肌膚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眼眸卻清澈冷靜,竟沒有十四五歲少女該有的嬌羞或張狂,反而是一舉一動都透著莊嚴與嚴格的自律。

靜珍郡主這種氣質,讓安如昔無端想起了宮裡的皇太后和母妃,明明年歲輩分都差了那麼多,卻有幾分相似。

“侄女靜珍拜見長公主殿下,及各位夫人。”靜珍郡主將晚輩的禮儀做的極為完美。

有了這點提示,安如昔終於從原身記憶中挖出了靜珍郡主的身份,原來是她已經故去的大皇兄安如川的女兒,而且是安如川唯一在世的血脈。她是在安如川死後,被加封為靜珍郡主。

據說這位靜珍郡主自幼熟讀女四書,極為推崇女子無才便是德,從不以詩文見長,而是精通女紅廚藝,或許是受了守寡的母妃影響,一言一行均嚴格遵循貞潔烈女的那套規矩。小小年紀出門都是要戴面紗的,唯恐被外男窺視容貌,有損了自己的名聲。

再有一點,這位靜珍郡主極愛音律,琴藝也算是皇室之中較為出色的。

按道理長公主舉辦以賞琴聽曲為主的宴會,不應該漏下精通音律待字閨中的靜珍郡主。安如昔又仔細想了想,原來是這位靜珍郡主不止一次對皇太后諫言,求長輩們對她這位“不守婦道”的長公主姑姑多加規勸管教。

聲稱戴發修行卻在府裡養美男吃喝玩樂的長公主,與貞潔烈女一樣的靜珍郡主顯然屬於三觀嚴重不合,最好避開不見面。這道理想來趙夫人是明白的,於是壓根沒給靜珍郡主發帖子。誰料這位不知從哪裡知道的訊息,竟然硬闖了進來。

難道靜珍郡主為了聽素琴的曲子,竟然是可以摒棄對壓根看不上的長公主的那份嫌棄,屈尊降貴做小伏低,貼過來湊熱鬧麼?

安如昔叫來身旁侍女,低聲吩咐了幾句,叫那侍女給正在準備表演的素琴遞個話。素琴交由甚廣,說不定人家靜珍郡主是素琴的死忠粉小迷妹,這次特意來給偶像捧場呢。

趙夫人長袖善舞,怕冷落了這位出身高貴的靜珍郡主,只得沒話找話道:“最近這幾年,每逢冬季,靜珍郡主不是都隨令慈去北疆潁河拜祭故人麼,想來是下面辦事的人沒送帖子過去叨擾。”

靜珍郡主與寡母一直深居簡出,若真是每年冬季去北疆拜祭故人,兩位正主不在家,送了帖子怕是也沒人來赴宴,徒增煩惱。趙夫人這種解釋,將長公主和她自己的疏忽一下子抹平,輕描淡寫將責任推個下面辦事的人墨守陳規,倒也合乎情理了。

安如昔一聽北疆這兩個字,心中的弦立刻繃了起來,面上不動聲色暗暗觀察著靜珍郡主的表情。可惜隔著面紗,看不太清。

靜珍郡主溫婉答道:“家母原是打算隨著薛府家將一併北上,路上能有個照應。誰料那邊領隊的李將軍舊疾發作,出發的日子一拖再拖。也算是因禍得福,恰好趕上了這次盛會,讓晚輩也能見識素琴姑娘的高超琴藝。”

安如昔知道那位薛府的家將李將軍,正是薛昴易容改扮的身份。這麼說來,薛昴還在京中?也對,素琴被她強行接入長公主府裡,身體已經無礙的風聲也應傳了出去,薛昴若真是對素琴志在必得,估計是要耐心等著宴會之後再下手了。

安如昔和唐餘商量過,這一次宴會的賓客名單中故意避開了薛府的人;理由倒是真好找,薛府最近的確有喪事,那位故去的人身份不低,家有長輩白事,薛家主婦們披麻戴孝並不方便外出參加宴會。

那麼靜珍郡主,會不會是與薛昴有某種聯絡,特意被派來打頭陣,看看素琴的真實狀況呢?畢竟素琴當初是真的中毒,臥病垂危,轉眼間就又能作為宴會嘉賓,彈琴獻曲,那毒若真是薛昴下的,他一定會奇怪是誰幫了素琴。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為本文寫下長評,和留下短評等各種痕跡的讀者大人們。雖然本文收藏不多,看到這裡的人更是有限,可是在追在看的人,都是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

查文章標題,幾十頁重名率較高,還是直白一些換名字吧,頗有一些好名字都被佔了的感慨。如果這個標題被遮蔽,就只能換“名字都被佔了”。

【僅修改格式增加空行便於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