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現代 > 王牌導演最新章節列表 > 109、批評和表揚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09、批評和表揚

第61屆戛納電影節進行到19日,當天,有兩部主競賽單元影片上映,他們分別是比利時影片《羅爾娜的沉默》和來自美國的《兩個情人》。

其中,《羅爾娜的沉默》是大名鼎鼎達內兄弟的作品,當日吸引了大量的媒體和電影愛好者的關注。

在《羅爾娜的沉默》影片首映禮上,記者們意外發現了幾個小時後作品即將舉行首映典禮的導演塔瑪拉·霍恩。

值得一提的是,塔瑪拉·霍恩並非是作為紅毯嘉賓出現,而只是作為一名普通的觀影觀眾,和她在一起的是她的丈夫雷蒙德以及兩個陌生的年輕人。

“霍恩,你怎麼出現在這裡?難道你現在不應該在化妝?”十幾分鍾前剛從《擁抱》媒體發佈會現場離開的法國電視臺記者索菲亞驚訝地叫出來,她本人和霍恩雷蒙德都有些交情,所以沒有直截了當問了出來。

“關上你的攝像機,索菲亞,”苔米懶洋洋地說道,“我只是來看一場電影,這是讓-皮埃爾·達內和呂克·達內的作品,我想要來看看是很正常的事情。”

雷蒙德對電影也很感興趣,這是一部歐洲移民題材影片,在各大電影節參賽作品中,移民題材並不新鮮,但是雷蒙德卻沒有看過幾部,這也是很正常的,即使是和苔米結婚以後,雷蒙德對文藝片也提不起多少興趣,不過因為他最近新作想要尋求一下靈感,於是苔米拉著他走進了電影院,不過這種內情,苔米是不會告訴索菲亞的,因為她畢竟是記者。

索菲亞笑了笑,“塔瑪拉·霍恩就是塔瑪拉·霍恩,”話還未說完,索菲亞臉上露出狐疑的表情,然後看著苔米身邊的兩個完全陌生的年輕男女,記者職業敏感和超乎尋常的好記性,讓索菲亞即使在關掉攝像機也難免隨時會進入工作狀態,“這兩位不介紹一下嗎,雖然這句話有些老套,但是我真的覺得,我在哪裡見過他們。”

雷蒙德眼睛一轉,隨即介紹道:“這是範池,這是蕾貝卡·斯洛託維斯基,他們是我們工作室簽約導演。”

索菲亞一愣,隨後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我說怎麼這麼眼熟,我應該見過他們,嗯,b&h工作室是一個非常好的工作室,好好幹。”

被點名的範池和蕾貝卡露出靦腆的笑容,“我們會的。”

————

幾個小時後,記者再次見到了塔瑪拉·霍恩,她的打扮非常簡單,和那些盛裝出席的女明星相比,苔米身上的套裝甚至可以稱之為簡樸。

作為本屆戛納電影節為數不多的非競賽類展映影片,《擁抱》的首映還是邀請到不少明星。

除了主創人員悉數到場,“漂亮男孩”雷歐·莫尼耶,美國女星娜塔莉·波特曼、“歐洲影壇第一夫人”法國常青樹女星凱瑟琳·德納福、以及擁有導演、演員、編劇多重身份的電影人艾瑪紐爾·貝克特作為紅毯助陣嘉賓參加了電影首映禮紅毯。

雷歐·莫尼耶非常高興,面對記者時,毫不掩飾自己興奮的情緒,“我做夢都沒有想到導演會再次想起我,我接到邀請函的時候高興壞了,我讓助理準備了一櫃子的衣服,就是為了這一天。”

而另一位年輕的紅毯嘉賓娜塔莉·波特曼則是本屆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之一。

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非常榮幸可以參加《擁抱》的全球首映禮,在記者問起是否有與塔瑪拉·霍恩合作意向時,娜塔莉·波特曼則狡黠地表示,“這應該去問我的經紀人和霍恩導演”。

無論是娜塔莉·波特曼還是美少年雷歐·莫尼耶,帶給記者的震撼都不如凱瑟琳·德納福這位法國40年屹立不倒的影壇常青樹來的震撼,因為此前並未有任何影像資料表示這位法國美人和導演私交甚篤。

於是,聯絡到三年前塔瑪拉·霍恩《精神病人》全球首映紅毯邀請到了斯嘉麗·約翰遜,不出三年,斯嘉麗·約翰遜就上了霍恩的電影,不少媒體猜測,莫非霍恩下部電影的合作演員將是這位享譽全球的影后級演員?

遺憾地是,無論媒體怎樣旁敲側擊凱瑟琳·德納福始終不透口風,德納福在娛樂圈沉沉浮浮四十載,吃過的法棍比記者見過的都多,自認為見多識廣的媒體也只能紛紛敗下陣來。

事實上,苔米和凱瑟琳·德納福與艾瑪紐爾·貝克特確實是毫無交情,正像媒體預料的那樣,苔米有一部正在策劃的新片想要邀請兩位實力派演員的加盟。

雙方已經初步達成合作意向,但是合同細節還在商討中。

苔米主動邀請對方擔任自己新片的紅毯嘉賓,就是一種示好行為,也是讓兩位演員增加信心,尤其是凱瑟琳·德納福。

到德納福這個級別的演員,接片會非常謹慎,片酬甚至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口碑。

苔米希望凱瑟琳·德納福和艾瑪紐爾·貝克特更直觀的感受到自己電影的口碑和質量。

塔瑪拉·霍恩成名之路迅猛,票房一路高歌,電影話題不斷,《精神病人》更是在兩年前橫掃法國各大演員獎項,這部電影幫助影壇地位十分尷尬的文森特·卡塞爾光速上位,一躍成為時下法國片酬最高的男星。

直到現在,提起霍恩,文森特·卡塞爾依然感激不盡,各種肉麻兮兮的讚美謳歌,對霍恩的推崇可見一斑。

因為平時都在拍戲,到電影院看電影的機會並不多,兩位演員很少安安靜靜坐在影院,和普通觀眾一起,將一部電影從頭看到尾。

她們更多的是在家裡放碟片,無論是凱瑟琳·德納福還是艾瑪紐爾·貝克特。

這是法國影后德納福第一次在電影院裡觀看霍恩執導的電影。

雖然早從經紀人和相熟的記者口中得知,《擁抱》並非是一部基調黑暗的電影,但如此明朗,還是出乎德納福的預料。

她詫異導演如此輕易地放棄了她原本擅長的風格,更詫異艾曼紐·貝阿特在電影中的表現。

雖然並非同時代的演員,但同為法國女星,身為前輩的凱瑟琳·德納福和後輩艾曼紐·貝阿特總會在各種各樣的場合中遇到,德納福家中也有貝阿特出演影片的碟片。

在《擁抱》中貝阿特的表現非常出人意料。

她飾演了一個倒楣的,在生活的愚弄下,粗俗市儈有點小姿色的中年女性。

電影中,貝阿特的扮相十分的不上檔次,和她往日塑造的或優雅或性感的形象大為不同。

凱瑟琳·德納福作為法國影壇地位超然的存在。

隨著年齡的增長,適合她的角色越來越少,而來找她的劇本,形象也越來越僵化,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個模式,這讓她非常厭煩。

作為一個熱愛表演,並享受表演的演員,德納福並不認為自己已經老了,年齡並不是問題,她至少還可以再戰銀幕四十年。

只可惜,讓她心動的劇本和角色越來越少,這未免讓人感到沮喪。

想起因為“m先生”一角而廣受好評的卡塞爾,看到銀幕形象大變的艾曼紐·貝阿特,凱瑟琳·德納福突然覺得合同上做一些讓步似乎也不是太難的事情。

————

和絕大多數記者預想中的一樣,《擁抱》首映電影票不僅銷售火爆,觀眾反響也是一致好評。

記者隨後隨機採訪了幾位觀影觀眾,一位來自西班牙馬德里的觀眾表示:“看了讓人特別感動,是一部非常好的勵志電影,男主角演的特別好,我快被他感動哭了。”

另一位自稱來自法國巴黎的年輕女孩對電影也是讚不絕口,“非常好看,尤其是電影的最後,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流淚了。”

影評人或許會從各個方面去分析電影,比如演員演技,電影的藝術性,但是絕大多數普通觀眾不會,他們只在乎電影好不好看,能不能打動他們或者是讓他們產生愉悅感、共鳴感。

從這點來說,僅代入感一條,《擁抱》就滿足了觀眾的觀影要求,電影在觀眾那裡評價高也不足為奇了。

第二日,許多影評人連夜加班加點趕出《擁抱》影評稿件,和媒體“因被主人公喬治感動”打出高分不同,在挑剔的專業影評人眼中,《擁抱》並非那麼完美無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法國《電影手冊-戛納電影節特刊》,影評人格萊斯頓給電影打出了四星半的好成績,他在影評中是這樣說的:

“客觀來說,我應該給電影三星半的成績,多出來的一顆星,分別是嘉獎音樂家埃尼奧·莫里康內和男主角克羅夫·杜弗洛,他們幫助電影完成了質的飛躍。”

“……導演最大限度發揮了對演員特質的運用,整部電影參演人員演技都在水平線以上,年輕的攝影師布林維爾鏡頭美感十足,畫面凝練沉穩,他與導演塔瑪拉·霍恩的合作也顯得愈發爐火純青,和以往塔瑪拉·霍恩作品基調偏冷偏暗不同,影片是積極感性的,像火一樣,充滿了導演對人性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悟,從這裡我們也可以感受到導演本人心態和思想上的轉變,三年的時間,塔瑪拉·霍恩成功實現文藝到商業的轉型,如今再轉回藝術領域,心態日漸豁達,視野也更加寬闊。”

“影片演員配置十分合理,既有利奧德這樣的老牌演技派,又有剛在影壇展露頭角的新人,主人公喬治的扮演者克羅夫·杜弗洛不僅出色的完成了導演的要求,更進一步加深了觀眾對電影主題‘擁抱’的理解,這種非‘說教式’的闡述,非常有代入感和感染力……”

“當然,影片不足之處仍然存在,影片過多的支線情節,導致主人公喬治主線部分展開不夠充分,配角過於出彩未免有喧賓奪主的嫌疑,喬治部分的壓縮,讓人感覺電影的結束只是告一段落,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完結,電影的完整性受到了挑戰,霍恩對長鏡頭和殘缺美學的鍾愛也導致影片部分情節‘發悶’,這也是許多文藝片導演難以擺脫的魔咒,但從總體上來說,《擁抱》瑕不掩瑜,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導演在保留了個人特色的基礎上實現了自我突破,稱得上近段時間,比較優秀的作品。”

……

這篇洋洋灑灑的影評稱得上良心點評了,影評人格萊斯頓既沒有透漏電影劇情,還從技術演員各個方面分析了電影,讓觀眾比較直觀看到他本人的觀影感受。

相比起《電影手冊》的長篇大論,很多權威電影雜誌的短評也同樣值得一看。

《視與聽》給電影《擁抱》打了四顆星,“塔瑪拉·霍恩無愧於‘最年輕電影大師’稱號,影片代入感呢極強,演員演技精湛,利奧德寶刀未老,貝阿特驚喜連連,電影原聲音樂非常出眾,遺憾的是,相較於導演以往作品藝術性較差,但電影極強的感染力以及埃尼奧·莫里康內的優美配樂,彌補了影片藝術性方面的缺憾。”

《首映》給出了三星半的評價,“電影本身三顆星,主演克羅夫·杜弗洛值半顆星單獨嘉獎,塔瑪拉·霍恩導演過分追求個人突破,支線破壞了電影完整,影片為了票房營造的衝突點,破壞了電影本身的藝術性,慶幸的是,導演個人才華和演員精湛的演技拯救了電影老套的劇情,這部電影本質上是一貫追求藝術美的塔瑪拉·霍恩向商業化電影市場做出的妥協之作。”

《ciak》雜誌則打出了五顆星全滿分的好成績,“無可挑剔,從劇情到演員再到畫面、剪輯、音樂都是上乘之作,這是塔瑪拉·霍恩繼《精神病人》後又一里程碑式作品,唯一的遺憾就是,太短了!”

雖然極少數影評人給出了類似於《ciak》這樣五顆星的高評價,但更多的影評人分值都是三星半或是四顆星,這個成績和當年《精神病人》在戛納電影節媒體評分看似相同,事實上卻天差地別,因為許多影評人不約而同用了一個句式,“電影本身值x顆星,但是因為xxx原因獎勵半顆星或是一顆星”。

換句話就是,他們只是極喜歡電影的某個地方,電影中某一點影響他們對電影整體的客觀判斷。

而電影本身壓低分值的地方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電影完整度,另一個就是電影藝術性。

這就是《精神病人》和《擁抱》兩部電影,雖然總分大致相同,後者在專業人士口中評價卻略低於前者的主要原因。

不過,普通觀眾是不會去在乎藝術性和非藝術新,《擁抱》明朗而勵志的基調,讓這部影片在普通觀眾那裡好評如潮,一些年輕觀眾在看過首映後,認為《擁抱》比《精神病人》更讓他們感覺親切,並稱“文藝片自帶距離感”。

一些年長的影迷則表示,“兩部電影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精神病人》並不適合孩子觀看,《擁抱》就不一樣了,我會帶著我的孩子進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相信他看過電影後,一定會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