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我妻福星高照最新章節列表 > 127、第 一百二十七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27、第 一百二十七章

高玉珩在殿上坐了一會兒, 便從龍椅上下來巡視。他第一個就走到封恆的座位旁邊。

除了封恆複試成績第一等位置尤為靠前外,另有,便是他的氣定神閒在這些人中極度顯眼。

這回的題目內容是“強國改革之道。”

他出這個題目, 不是真的想要在殿試中問強國改革之策——這批學子如今還能經過歷練,能說些什麼來?

對他而言,從臣子手中拿回大權才是要事, 高玉珩只不過是想用最快捷的法子,確保新科進士不會被別人拉攏了去。

如今的朝上臣子多是先帝時留下來的老人, 資歷深, 官階高,高玉珩使喚不動, 有時候甚至還被氣得不輕。他實在沒辦法才會在殿試題目上動腦筋。

可惜這世上聰明人不少, 殿裡這批貢士卻一大半算不得聰明。

從發卷子到現在,好些學子不是不是額上冒汗臉色發白, 就是撓頭撓腦神色猶豫,明顯在想著怎麼落筆才能兩不得罪。

更有甚者,他走下來時,還有一個過於緊張,毛筆不小心掉在地上, 在掉針可聞的殿內,幾乎第一時間就吸引了禮部官員的目光, 高玉珩聽著他壓制的懊惱聲,面色不變,心裡皺了皺眉。他寄望甚深的第一批恩科進士, 要是一遇事就這樣,可真讓他失望。

就是如此,他才會第一個就走到封恆身邊。

他在封恆旁邊看了一會兒,殿試題目是他昨日傍晚才定下來的,不存在太傅為弟子放水的可能。既然如此,封恆如今所寫的,就是他平時自個思考過這個問題。

殿試只能用在正楷書寫,考卷上字型疏朗雅緻,高玉珩幾乎是一目十行看了下去。

文章頭一句便寫著“太/祖有曰,天下之大,商賈之士皆人民也。”

高玉珩摸了摸下巴,作為高家子孫,他怎麼不知道自家老祖宗還說過這句話。不過封恆這句話應當真有出處,否則他不敢寫在紙上,高玉珩便繼續看下去。

封恆給自己的言論找了一個支撐點之後,便又開始闡述改革的因由,與題目遙相呼應。

“……欲要強國,必先安民,安民之要在於察其疾苦。皆聞世無農不穩,無商不活。兩者之間,商不得通有無以利農,則農病;農不得力本穡以資商,則商病。故商農之勢,常若權衡。”

“古之治天下,輕商重農,乃因兵患水旱之災,能耕者少,而商不盛產,且富厚太過,為人所妒……而今天下法治甚全,年登歲稔,百姓無饑荒之憂,卻有民財不豐之苦,吾以為,為察民苦,當重修典法,便轉輸、省勞費、去重斂、寬農民。”

高玉珩一眼便看到了封恆接下來寫的八個字,南貨北運,北貨南銷?

這是想要效仿漢武時期的均輸之法?

高玉珩倒沒想過封恆會從這個角度出發,不過見他落筆神速,列在草稿草稿上的思路十分清晰,看來對這個法子也是胸有成竹。

他自小博覽群書,自然知道均輸法的精髓就是由衙門統一管制本地商品的產銷,這個主意的好處便在於能夠極好得協調供需關係,但也需要衙門足夠清廉,才夠真正惠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他又看了幾眼封恆的文章,這一回一低頭便見著封恆抬頭看著他。

皇上的存在感這麼強,封恆怎麼可能沒察覺出來,他在他身邊站了大半個時辰,封恆想要落筆身上都帶著一股壓力。

高玉珩摸了摸鼻子,也覺得自己只守著封恆一人不厚道,便笑了一笑,轉頭走開了。

殿試是能夠提前交卷的,可這一回沒有人先行離開,幾乎都是挨到禮部官員叫收卷時,才戀戀不捨地離開了殿內。

考完之後,沒有上一回複試之後的熱鬧,許多人走出皇宮時面上都是恍恍惚惚的。

宋二郎和李玉隱也是如此。

坐上馬車之後,宋二郎便緩緩呼出一口氣,突然道:“我剛才看到我旁邊那個姓寧的,看到題目之後臉都發青了。”

宋氏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家族,這道題目,對宋二郎來說沒什麼壓力,可對那些世家子弟就不然了。

因著馮氏的事情,宋二郎對寧氏這個姓氏極為敏感,剛才排隊進殿時,聽到他對人介紹姓寧,他心裡就多注意了幾分。此時見著敵人考得不好,他當然幸災樂禍。

不過一整個馬車裡,就宋二郎心思放鬆,他說完之後見無人回應,就道:“你們兩個肯定考得不差吧,我看皇上在你們身邊站了好一會兒。”

李玉隱坦率道:“皇上在我身邊時,我幾乎都不知道自己寫了些什麼。”

這個題目本來就難寫,他剛有一些思路,皇上便走過來了。自從知道皇上就是在街上遇見的友人之後,李玉隱就有幾分複雜心情,這一回他的貢士排名那麼前,他心裡也隱隱有所猜想,應該是皇上幫的忙。

他搖了搖頭,這兩年自己的運氣已是峰迴運轉,以他先前的設想,自己要坐在殿試上起碼還得個十年的時間,現在的進度已經算得上是突飛猛進。最終能走到哪一步,還是要在文章上見真章。

雖然有些不甘,李玉隱還是做好了落榜的準備,之後便轉頭問封恆:“我看你一直沒有停下來,你寫的是什麼?”

封恆對著車廂裡的兩人難免有些心虛。

其實他昨夜心裡便隱隱有些感覺,宋師竹一反常態,一直抓著他聊改革,肯定是有些緣故的。直到看到題目時,他才確定下來。

他今日這場殿試思緒一直不斷翻騰,最後只能承認自己真是走了大運了。

他嘆了一聲,他這輩子的運氣,恐怕全都用在娶妻之上。

尤其是昨夜妻子雜七雜八說了許多話,也是給了他不少啟發,寫策論本來就需要有相當的見識和眼界,有些事情即使先前沒有想過,封恆還是能第一時間便察覺到那樣做的好處,雖然弊處也有,但只要思慮得當,障礙也是能夠一個個搬走的。

封恆把他寫的文章大致描述了一遍,李玉隱聽完後有些奇怪,封恆平日的文章偏於激進,隱隱有針砭時事的苗頭在,他還以為這一回封恆也會抓住幾個敏感問題深入探討。沒想到他卻談起民生改革。

“你怎麼想起寫這個?”宋二郎直接就問出來了。家裡無人經商,在這上面宋二郎就有些薄弱,他覺得封恆也應是如此。

一個人的文風思想與經歷相關,他昨日下午還和封恆討論過策問,當時封恆也十分正常,怎麼一夜起來之後就有這麼大的變化。

“都是娘子給我的啟發。”封恆倒也沒有隱瞞。他今日所寫,許多都是脫胎於宋師竹在商道上的構想,他再加以潤色。

宋二郎嘀咕道:“怎麼先前不知道堂妹還有這種才能?”想到這裡,宋二郎確實是挺嫉妒封恆的。

許多官家夫人出嫁多年,在政事上也未嘗有這種見識。堂妹平時不顯,沒想到居然有這種眼界。

想到堂妹的出身經歷,宋二郎也只能把這歸功於天賦。

李玉隱倒是不奇怪,他想起從前,心情複雜道:“表妹以前到李家做客時,就十分喜歡看書,經常跟我借一些野史雜文。”

喜歡看書的人,眼界便不會差,能想出這樣的主意並不奇怪。

殿試考一日,封恆黎明前便出門了,宋師竹卻一直有些心不在焉。

她在吃早膳的時候突然一個激靈想起來了,難怪她總覺得她昨夜說的那些歷史上隱隱有出處,她想了好久,終於想到大宋朝那場著名的王氏改革。

那場變法的結果可是十分慘淡啊,到了後期官府看到好處,搶佔其中利潤,還有強徵商品之事發生,幾乎激起民變。

一整日的,宋師竹都有些坐不住,直到迎回了考完回來的三人,她立刻就把目光看向第二個進門的封恆。

宋二郎見她這樣,又想起封恆剛才說的話,忍不住打趣道:“就算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竹妹妹也不用這麼熱情?”

宋師竹才按耐下心情,問道:“你們考得如何了?”

“這個問題不好,考完便了卻一樁心事,再去想豈不是讓自己揪心嗎。”宋二郎繼續道。

宋師竹終於忍不住瞪了他一眼,只覺得堂兄太煩人了。

見她如此,宋二郎便笑起來了,他每回見到宋師竹就忍不住想逗弄一下,尤其是今日考完試高興,更是耐不住了。

李玉隱看著這對堂兄妹之間的打鬧,只言簡意賅地把剛才在馬車上的話重複了一遍,輪到封恆,他看著妻子笑道:“等我們把答案默出來,你就知道了。”

宋師竹立刻就讓小廝進來幫忙鋪開筆墨紙硯,行動之迅速,宋二郎又忍不住嘴賤道:“看來堂妹是真的很關心我們。”

宋師竹不理他,直接就搬了把椅子過來,坐在封恆書案旁邊等著。

備考小組在前院複習了這麼久,書房裡樣樣都是齊全的。封恆也沒有拖延,直接就默出了整篇文章。

見封恆還真是如她想的,直接寫南貨北運,北貨南銷,宋師竹心裡便咯噔了一下,覺得自己是不是拉了他的後腿。

妻子呼吸急促起來,封恆還是能夠發現的,他心裡雖然有些不解,還是平心靜氣繼續書寫,接下來這一部分,他能完整把資料寫出來,全都是托賴宋師竹昨夜把自己的理家賬冊給他看了。

宋師竹每到一地便有記載物價的習慣。從豐華縣到瓊州府,再到京城,三地物價她全都詳實記錄在冊上。封恆昨夜翻過之後便記在心裡,今日就用上了。

想要朝廷重視商道,肯定要讓人看出這裡頭的利益,封恆在文章裡面也列出許多物價比較。

“京米八百文,京錦三兩銀,而至北地,翻倍不止矣,至關外,富民願以五馬換錦,一羊換米。”

一匹馬在京城最少也要二十兩銀子才能買到,一隻羊也要八兩銀子,從這些數字中,貨物在南北流通中身價輩漲的過程清晰可見。

封恆默寫的時候及其專心,就連宋師竹蔫了下來也沒有發現。

接下來,他把商道改革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對內販運貿易,另一部分是對外貿易。

宋師竹出的主意雖然新奇,卻有許多弊端。比如百姓掙錢後,只要官府不改變徵稅方式,百姓負擔便會一直加重。羊毛出在羊身上,想讓便民惠民之法,不淪為擾民害民之舉,其實還得回到原來的問題,就是吏治。

這一點封恆也提了幾句,李先生到後期一直著重培養他的就是實踐能力,封恆這方面的積累並不算少。

再者,對外貿易比如邊境交易,封恆覺得朝廷確實有必要插一腳,比如糧食馬匹等戰略資源,便不能隨意放任民間交換。

這一部分,便是從國家安全角度出發。朝廷原先便有邊境互市,可涉及到稅收問題談不攏,二十幾年前便已經關上了。這一回封恆重提,還用算學的法子,為各項商品價格計算出一個可行的稅率。

總體而言,他覺得自己這一篇文章寫得還算不錯,就是不知道宋師竹為什麼一驚一乍的。

他寫完之後,李玉隱和宋二郎也接連停筆,三人傳閱完一下自己的文章,宋二郎的策論寫的是民利工程建設,宋文朔先前在衡州府任職時負責的就是這一塊的,宋二郎也算是近水樓臺,李玉隱的寫得中規中矩,雖無錯處,卻也算不得出彩。

宋師竹看完這篇文章後,才撥出一口氣,她還真怕自己害得封恆考砸了,幸好封恆沒有完全照搬,懂得去粗取精。

這三篇策論當夜在宋文朔面前過了一遍,第二日封恆便帶到李家請李先生點評。

李先生看完其他兩人的之後,便指著封恆的那篇道:“觀點倒是不錯。你平日一直便有些激進,老夫還真怕你一時收不住。”

其實重商之策其實算不得耳目一新,李望宗這些年看過不少文章,其中也有不少商賈家的讀書子弟提及這個觀點,可封恆整篇文章的重點不是鼓勵商賈經商,而是由衙門牽頭管制,說得都是朝廷之法,這便與他人區分開了。

李望宗摸了摸鬍子,心裡其實十分高興。自來殿試文章,考較的就是學子的綜合學習能力,封恆這篇文章裡極有概括分析,也有實際資料,更涉及到算學之法,文章挑的角度倆不得罪,就算李先生自己寫這個題目,筆下出來的文章也不可能更好了。

有其師,便有徒。

高玉珩看完閱卷官送來的前十名考卷後,也是這般覺得的。

御書房裡點著幾個大蠟燭,裡外站著的太監全都屏息淨氣,生怕擾了皇上的思路。

高玉珩已經把御案上十份考卷都看完了,在這其中只找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心裡不是不遺憾。為著如此,他還特地讓人把李玉隱的卷子也翻出來,可惜文章如何,一目瞭然。

他搖了搖頭,只覺得十分可惜。他原本還想譜一出君臣相交微時的佳話,這一回看來只能成就師兄弟相輔相成的傳說了。

作者有話要說:  “商賈之士皆人民也。”朱元璋說的。

“欲要強國,必先安民,安民之要在於察其疾苦。”張居正說的。

“商不得通有無以利農,則農病;農不得力本穡以資商,則商病。故商農之勢,常若權衡。”也是張居正說的。

————————————

最近卡文卡得很艱難,我把後面劇情捋順之後,一定會肥更幾章把字數趕上來的。

繼續抽紅包,上章的待會發。

————————————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路人er 97瓶;貓咪 10瓶;特巴悌誒、lulu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援,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