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重生回潮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七章 緊急電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七章 緊急電報!

北河,張天德又收購了一車生瓜子。

長途運輸到濱江,張高興讓其繼續再收購,可以和北河農民簽訂收購協議,明年他們的生瓜子,恰恰香瓜子工廠全部預定咯。

北方大地上,張高興的翻炒機器在隆隆作響翻炒瓜子,南方,年傻子也做大了自己瓜子的規模…

整個神州大地卻不是如同張高興的瓜子行業南北都發展,現在南方經濟和北方經濟開始了分化發展,南方各個市縣的集體經濟搞得如火如荼,而北方則落後不少,在隨後的整個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如此,然後使得整個神州大地經濟南強北弱。

因為在一開始的時候,北方的國營大企業太多,老工業基地工廠比南方要多,大家還都在抱著鐵飯碗,瞧不起個體戶,瞧不起民營,一直持續到九十年代,直到他們下崗的那天才知道,哦,原來鐵飯碗也不可能是一生的,下崗大潮給他們好好上了一課。

當年那些瞧不起的個體戶,搞公司的人都發財了。

真實地經歷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旅程。

現在南北經濟發展的分化已經初現端倪,張高興從一些報紙和訊息裡面已經察覺出來了,南方在膽大地嘗試,甚至走在政策的前頭。

比如溫城,開啟十萬購銷大軍傾巢而出,全會後,他們地方政策放寬,主動為外出經營者出具外出務工經商介紹信,凡是要求外出務工的經商者,只要經當地村,鄉稽核同意後,到工商部門就可以辦理外出務工介紹信,介紹信有本人照片,註明從事的工種,介紹信抬頭為此地方工商局,請當地工商局予以登記准許,但是北方仍舊是在舊模式裡。

濱江市,濱江大學附近。

一個理髮路邊攤,張高興路過。

“理髮哩,理髮哩。”

“同志你理髮。”

“嗯,我理一個發。”張高興說道。

“師傅,聽你口音是南方的?”

“我是溫洲的,小同志也不像是北方的,也是南方人吧。”

“我應該算是中部,當然對於這裡我那裡就是南方了。”

“那是。”

“你是在這裡上學的吧同志?”

“你怎麼知道?”

“看你很有學識的模樣。”

張高興笑笑,前世今生,自己這第一次被人誇有學識,不過這輩子似乎學識的確是增長了,好歹自己是混成了一個大學生哩,或許進入學校沾染了那種書氣吧。

“師傅生意怎麼樣?”

“比在家種田強多。”

“那不錯。”

對於溫地的這種大規模農村勞動力大量外流,張高興很感興趣,前世只知道溫洲佬成為先發財的人,但是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發財的,他開始收集一些溫城資料看出了一些端倪。

溫地這種農民大規模外出的情況引起了重視,但是工作組前往調查,結果,聽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種是外界認為溫地農民棄農經商,破壞農業生產,但是溫地的農民和鄉鎮幹部對此舉卻是表示擁護,理由是一名外出者平均每年可以透過信用社匯款回家幾千元,增加了收入,同時,外出者的責任田轉給其他人耕種,在家種田者承包了更多的田,他們的收入也增加了,他們認為應該讓富餘的勞動力尋找出路,擴大就業,增加致富渠道,在外學到本領,中國人到外國打工做生意的也不少,也都掙了錢發了財,為什麼農民到外地打工不行?只要有事情幹,遵紀守法幹,應該允許。

工作組對於溫州的調研,沒有給與其他答覆,但對於溫地人來說,這是預設了這一事實,所以他們更加大膽地幹,既然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他們為什麼不可以先富裕起來呢?

他們不靠畫圈圈,不靠徵地拆遷,不靠別人,靠的只是自己的雙手,勤勞和智慧……

溫地班子冒著罵名,頂著丟掉職位,突破一切束縛生產力發展的舊觀念,舊框框,舊思想,敢於在前面領著群眾幹,引導農民幹,這種敢想敢幹,敢試敢幹,難怪前世改革開放後出現了諸多的奇蹟,沒有靠任何國家政策的傾斜,但是做出了很多第一的壯舉,溫地人建立首座農民城市,鐵路,飛機場都是農民集資建成,沒有花費國家一分錢,創立股份合作制,早期外出的發財紛紛回鄉辦廠,沒有回來的人在外地也是成為當地的大老闆,在國際上其他國家他們也是很有名氣。

溫州模式一度是舉國學習的典範。

張高興準備自己以後的經濟專業畢業論文就以溫洲模式作為專題。

從路邊理髮回到學校宿舍。

宿管大爺喊著張高興。

“1051宿舍的張高興同學,你有急電報。”

張高興來到宿管大爺那裡。

“朱大爺。”

“你是張高興?”

“我是。”

“諾,給你。”

朱大爺看了一眼張高興,然後把桌上的一張紙遞給了張高興。

張高興接過紙張,電報的內容寫著,修造社木雕廠,緊急情況,速回電!”

張高興立即出了校外,找了電話亭,撥電到了修造社木雕廠廠長辦公室。

電話接通後,張高興從朱廠長那裡知道木雕廠事發了,農村責任制,田地承包還在試運行,但是可沒允許國有資產,集體企業被承包,事發,逃避是逃避不了的,張高興本來國慶節去看實習的趙高紅,現在看來計劃泡湯了不成,還得提前請假幾天回東楊,現在彭埠鎮修造設木雕廠,這事情說是事兒他就是事兒,說不是事兒那就不是事兒,但是若是要誠心整他,那就是很大的事。

怎麼說,他將修造設木器廠起死回生,工人賺了錢,給鎮集體也創收了,還給國家創了外匯,讓修造社木雕廠紅紅火火,但是承包集體工廠,政策未全然明確放開,這確實是資本家行為,這是要被割尾巴的事情,經濟問題還好,若是扯到其他方面,張高興就事大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那麼他也憋屈大了,修造社木器廠木雕,他從來沒有想其給自己掙多少錢,因為對於木雕是有感情的,他是真心要為東楊發展木雕產業,為東楊今後的經濟發展方向做出他作為東楊人的努力,那是前世張老漢的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