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重生回潮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一十五章 這裡都是機械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兩百一十五章 這裡都是機械化!

接下來張高興說了一個數字。

張高興說給水泥廠的資金那真是一筆天文數字,二十萬元!

“天吶!”

這輩子他們誰見過那麼多錢。

所以,張高興的爺爺張金貴聞言都有些傻眼,自己這讓孫子幫忙點,沒想到孫子自己也要進去做,而且一下子就是二十萬,二十萬,那得是多少錢。

“孫子,那萬一虧了,那可怎麼辦?那可是二十萬啊!孫子這是不是抽啥風了”

張金貴有些捉急。

對於張高興而言,現在二十萬人民幣對他根本都不能傷筋動骨,最多只是吹吹皮毛,任天堂那裡可是搞了四百多萬美元,現在那些錢都值錢哩,但是這錢不花出去,不搞投資,那他就虧大發了,那一個勁地貶值。

現在二十萬元能搞個小水泥廠啊,再過幾年就得幾百萬投資,到九十年代末就得千萬投資了,越是以後那投資的錢就跟不是錢似的,就只是一堆數字,造成有錢人生意不斷做大,他們有錢啊什麼專案賺錢,他們砸錢就上馬,越來越有錢,年輕人管你清北還是哈佛,你先打工吧。

出來幾年你想搞幾千萬投資的事情,不是富二代把紙變成鈔票錢搞差不多,何況那時候的水泥廠也不再是幾千萬的事情了,那得投資好幾億了,光那套革新除塵的裝置就得幾千萬,一些黑心小水泥廠不購買,造成工人們大多成了石肺病,這也是後世實施“上大關小”的政策,為了工人的生產安全,為了環境。

水泥廠要那麼大的資本,甚至就連鄉下攪拌站都是投資兩三千萬才能搞成功,你搞大水泥廠幾千萬能行咯,現在二十萬元對於這年代的人是天文數字,幾個億對於未來的人而言也是天文數字。

而張高興接下來的事情是打造商業帝國,也是不斷將自己的財富實行保值之路。

不過這年代其他人沒有張高興的視野,知道未來的趨勢,覺得張高興這是大膽,冒險,是瘋狂,是傻子的舉動,把那些錢就像是打水漂一樣。

有時候張高興也懶得過多的去解釋,一切讓時間說話就好了,因為他做的事情要是能解釋來說,那也別想幹事情了,等他解釋清楚了,那也別去幹了,別人都去幹了。

先行一步,改革開放先畫圈子的地方,後世神州大地其他的地方想追趕,那似乎隔著天塹一般……完全是望其項背,這就是早發展的好處,它的效應是不能簡單的1+1。

“爺爺,你孫子不會做虧本的買賣,只要銀橋叔是幹事的人,咱肯定虧本不了的。”

“投資那麼多,我,我……”

張銀橋有些慌張,他真不知道這來整上千塊的,怎麼就要做二十萬投資的買賣了,這……

這金貴叔家孫子怎麼就這麼相信自己,這是看在老一輩們情誼上嗎,這是看在一一百年錢是一家人的份上嗎?

張銀橋壓根絕對不會想到這是看在對方前世赤手空拳,白手起家能在昌新鎮成為鎮首富的份上。

他那裡能知道張高興有著從後世而來的靈魂。

如果他動不動就散財,那他跟傻子有啥關係,但是現在給別人的感覺是張高興確實是夠傻的,無論是給舅舅們每人出兩萬塊,還是動不動就是幾萬幾萬的給誰誰誰,甚至是張高興本人八輩子沒打過交道,只是祖父有交情的後人。

真不知道張高興他的錢怎麼掙的,這麼傻下去,那些錢遲早得敗光咯!

事後張金貴和張銀貴也覺得張高興這是慷慨過了頭。

“高興啊,你這是有多少錢,夠你這樣來,你幫歸幫一把,你不能把自己全部給掏空。”張金貴說道。

“爺爺,就舅舅他們那些錢還遠遠掏空不了你大孫我。”

張高興咧嘴道。

“可你說你這許諾出去多少了錢了,兒子你們廠子那麼多工人,那麼多工資要發,你不能慷慨過頭了然後讓自己那邊出差錯亂子。”

“爸,我知道,你們要相信我,我要是沒點分寸,能做下如今的事業來咯!你們放心。”

看著張高興那麼的保證,老父子二人這才寬心一些。

1984年真是大幹一場的一年,元宵之後,各舅舅就開始擼起袖子幹了,因為張高興的資金到位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舅舅的養豬廠,養雞場,鵪鶉廠……張高興走了一趟選址的位置。

昌新鎮的水泥廠也是開始與鎮上簽訂了長租山頭建廠的協議。

水泥廠的名字自然也是張高興起的。

“金銀牌水泥廠!”

金貴,銀貴,金橋,銀橋,想著老一輩的交情,還想著金銀這二字感覺牌子不錯,就叫了金銀牌水泥廠。

這個金銀牌水泥廠二十萬元的投資,他親自參與的要多一些,因為張銀橋畢竟之前都是個農民,搞這麼大攤子,他現在可不是前世那個鎮首富,經過各種商場上的磨礪,現在是一張白紙,很多事情還不會。

張金橋承包了昌新鎮黃元村的山頭平地建廠房,這年代廠房搭建簡單,木架,草棚,部分建造平房安放一些極其,後面再逐步進行全部室內作業,建立磚制廠房,現在是先開始建造工人宿舍。

張高興則是幫助銀橋叔在外面進行水泥廠的機械的選購,φ5×10米回轉窯一臺,兩條粉末生產線裝置φ1.5×5.7米的磨機。

隨後。

水泥廠的技術工也找到了,是一些原來計劃經濟時期水泥廠的工人,那時候東楊縣響應“五小企業”的號召,在多個地方籌建了水泥廠,不過那些水泥廠如今大部分是淘汰了,以至於不少水泥工人有的甚至好幾年沒幹水泥廠的活了。

那些淘汰掉的小水泥廠的裝置太落後,老舊的磨機磨完生料磨熟料,出粉是人工用麻袋裝起抬卸,從生產車間出來就成灰人,立密成球是工人用鐵鍬一鍬鍬把生料粉做成土成球盤成球后拉到土立窯燒成的,因為燒窯煤煙太大,經常有工人被燻中毒。當時,沒有什麼專用的機械設備,什麼都是靠人抬肩扛。

看到那些計劃經濟時期只能省城大廠才有的水泥生產線,一些原來水泥廠的老工人們兩眼放光,這比當年的那小水泥廠幸福多了,這裡都是機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