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重生回潮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六十章 造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兩百六十章 造城!

榮譽不斷。

掌聲不斷。

這些年縣裡給張高興劈里啪啦的榮譽太多了。

不過,這些榮譽在高興看來,卻都頂不上一個“張首富”的名頭在民間響亮。

現在私底下都認為張高興是東楊首富。

也確實是貨真價值的。

在全國個體工商界代表大會上,雖然張高興有發言,但是很低調,說自己只是發揮當地傳統,建立了木雕公司,隨便說了幾句,張高興結束了發言。

因為到京城他不是顯擺的,只要是未來見趙高紅。

此次,東楊個人先進代表大會上,縣裡領導讓張高興再發言,這一次張高興,他不準備低調了,他要讓神州大地,讓海內外的人都知道他張高興這樣一個人。

或許這其中有賭氣地成分,把張老頭那股勁給拔出來,但是一些又是在他一直設想之中,只是有些事情他並沒準備那麼快去做罷了,但是,他從京城回來之後,頹廢了幾日,重新振作起來,他要大幹一場來證明自己地價值。

或許,趙高紅的刺激對他確實有些大,讓他低調的性格突然變得鋒芒畢露了起來。

“東楊的致富能人們,東楊的領導們,我張高興有一個夢想!”

以前不願在這種會議上多說的張高興,開口就是夢想。

這讓眾人頓時豎起了耳朵。

“夢想我們東楊的每個家庭都能住上小洋樓,夢想我們東楊家家戶戶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夢想我的小山村變成農民城,農民城變成產業城市,產業城市再向現代化城市邁進!”

……

“我希望縣領導支援我建設東楊縣新城的專案,但我不要政府一分錢建城!”

“我希望東楊的致富能手大家一起來共同建設我們的東楊新城!”

張高興這番發言把縣裡與會領導和全縣先進代表給整懵了。

震呆了!

建設東楊新城,不要國家一分錢,這話別人講出來,東楊沒人信,但是,張高興說出來,那就不一樣了,這位可是捐款縣裡教育事業一千萬的男人,這年代許多縣城的一個縣的財政收入沒有一千萬,他的話含金量太足了。

縣上的領導被震驚到了之後,當即表示縣裡對張高興同志的提議進行開會討論。

張高興被東楊縣領導請到了縣委會議室裡。

縣上的幾位領導跟張高興這些年也熟識了,這個年年來的民營企業老闆,一己之力振興東楊木雕產業的民營企業老闆,讓他們在市裡的政績很是斐然,東楊縣現在經濟發展非常突出,是市裡乃至省城的典型,他們沒少被表揚,而他們知道這一切都是面前這個人給東楊帶來的。

“張老闆啊,你怎麼生出這樣的大膽的想法來。”縣上領導問道。

張高興道:“咱們東楊現在城區十幾萬人,隨著木雕產業的壯大,不斷吸納進城務工的農民,進城的人口將更多,必須要建設新城,才能繼續擴大東楊木雕產業發展……不然東楊木雕產業將外流到鄰縣。”

“這肯定不行,我們的產業我們肯定要牢牢把握住。”

“那真不需要政府出錢你就能建一座新城嗎?我可告訴你,縣財政可一點建新城的資金都沒有。”

這年代在東楊建設新城,很顯然這是得不到政府資金上的支援的,因為這是不用想的事情。

東楊這麼點的小縣城,在整個神州大地那是一點也不顯眼的,想上面撥款也是不可能的。

但隨著東楊木雕產業的擴大,東陽新城就迫在眉睫,不然老城無法容納,就要外流到周邊的地方去,比如西楊,這也是當年東楊在九十年代就建設了新城的緣故。

後世東楊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由於西楊經濟發達,上面傳聞西楊升級為市,而東楊縣成為其轄下,東楊縣當時也是沒有新城的,還等著西楊縣劃撥資金建設哩。

這一世,張高興現在已經打造了東楊產業模式,接下來他需要造城,打造一個東楊新城!

地點的位置自然是優先造福彭埠鎮,至於縣上擔心的資金,其實也並不是他張高興一個人出,他出一部分,至少城市排汙,馬路,公共設施這些基建,他會出個千萬萬,其他的資金他自有招數會有送錢的人來,說不定他還能小賺一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真不需要就能建起來!”張高興再次自信道。

“既然張老闆這麼肯定,我們縣委再開會,並形成檔案上報市裡,看市裡批不批?”

“如果市裡批了,我向縣上推薦一個人,就是原河村公社的潘書記,他熟悉彭埠鎮,新城的建設地。”

“汪汪汪!”

張家河村一陣狗吠。

張高興回來,讓狗子上躥下跳的。

“二狗子,二狗子!”

看著這狗子壯得估計有七八十斤。

張家發達了,家裡得牲畜都跟著沾光,這是自然得。

張高興回來沒多久。

原河村公社潘書記立即就找上了張高興。

他已經迫不及待了。

因為縣上有人已經電話過他。

張高興推舉了他出山。

自1984年底,農村人民公社都完成了政社分開工作,建立鄉鎮府,農村裡原來什麼都是公社管,現在改革了,公社沒有了。

農村經濟組織形式和規模可以多種多樣,不再是自上而下強行推行某一個模式,也就是人民可以選擇愛幹啥幹啥,原本的大集體變成各種自謀生路。

人民公社被取消後,紅火了幾十年的潘書記也退了,如今他是六十一歲了。

潘書記原本那麼一個忙碌的人,全公社大大小時候的事情他都管,現在快兩年,他啥都不管,這種感覺,他心裡一直很是空落落的,難道自己剩下的餘生就天天混日子嗎?

對於他這樣一個曾經的“強人”來說,他閒得荒,他想找點事情做了,種莊稼地他肯定是不行的。

潘書記是能人,老當益壯得很,前世他被人請到了西楊,成為一個鄉鎮企業的負責人,後來舉家搬遷到了西楊,七十多歲的時候更是成為西楊新城設計者建造者之一,一直幹到八十好幾。

未來每個城市,無論是大城,還是小縣城,都會建立新城,因為老城不能滿足其發展,這年代建設新城,那還是神話,除了那些政策傾斜的南方城市。

比如舉國之力來建設的鵬程特區。

但是,張高興這些時日心中醞釀了在這個年代建設東楊新城的計劃,這個潘書記正是他理想的人選。

所以向縣上舉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