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重生回潮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零二章 投資富康公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零二章 投資富康公司!

透過離岸公司,張高興就似乎換了一個身份,變成了外資了。

明明他是土生土長的內地人啊。

1990年秋,張高興再回到了鵬城,別墅的裝修進行得差不多了,通通風,明年就可以進去住了。

張高興以港島那邊得殼公司開始在鵬城活動。

比如。

他參加了鵬城特區高興科技成果交易會,在這裡他遇上了在華開設工廠的郭士康,富康公司後世聞名遐邇,擁有一兩百萬人員工的超級加工廠,這位就是從鵬城發展起來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現在的富康公司剛在鵬城成立不久,主要是生產精密元件,試水大陸,在他看來這裡更能提升他的競爭力,因為這裡的人力成本超級低廉。

如今的富康公司相比後世那個龐大大物富康絕對是火星子,但是相比張高興投資的王順風,現在的郭士康絕對算是火苗了,他在寶島在廠子吃喝穿肯定沒有問題,手裡百來萬還是有的,他來大陸是謀求事業的更進一步的發展。

現在的鵬城還並不是發展,其零部件也並不是很齊全,工業相對落後,很多寶島老闆會將投資選擇在東南亞的國家,來大陸的並不多。

他看重的是大陸巨大的人口紅利,對於他這樣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很需要。

不過現在的問題是,人員成本是少了,但是其他方面的成本極高,比如採購成本,運輸成本,使得富康進駐鵬城的這兩年發展緩慢,以致於人力的優勢都沒有發揮出來,要發揮出大陸的人力成本優勢,那就需要建更多的廠房,需要更多的裝置,但是那又是需要一大筆錢。

雖說鵬城給他們的土地基本不需要錢,甚至免費給他們這些企業發展多少年,但是鵬城的金融借貸環境,暫時並不能讓他籌集很多的資金進行擴廠增大規模。

所以現在富康的初級發展並沒有發揮出郭士康想要的效果。

以致於他陷入了對前景的迷茫。

這種迷茫,就是缺錢引發的不自信。

張高興在會展上想找電子半導體企業,發展半導體,進入計算機領域,他看好未來電腦代加工行業,美帝那邊勞動力成本太高了,他們做加工,不是效率低,工人工資還很高,普通工人兩萬美元,這兩萬美元能在大陸找八十個工人,而且每個人都幹得會比美帝人要效率高……不說美帝,現在灣道人的工價也上來了,是大陸人的十幾二十幾倍……

在鵬城會展上張高興與郭士康相談甚好。

未來電子加工產業的趨勢是在神州大地。

一個是有技術,一個是有資金,兩人不謀而合,張高興順利入股後世全球最大的加工廠。

提供一億資金打造富康電子產業園,這大手筆,直接是拿下了富康公司49%的股權,郭士康以前期一千萬的投資和核心技術佔股51%。

待電子產業園建立完成之時,富康將用大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農民工,迅速發展,將工廠開遍神州大地,並走向世界。

使得各個國家掀起爭奪富康工廠之戰,如同當初國內諸多城市對富康公司的爭奪一樣,使出渾身解數,土地要多少給多少地批,財政補貼十幾個億,這些都不是問題,只要你的工廠落戶當地,因為那意味著無數人的就業。

而且富康公司這類製造業的落戶建廠也不僅僅是給城市增加數以萬計的工作崗位,還有其他效應,比如前世鄭城被富康公司作為蘋果手機的代工廠,幾年時間裡,這個鄭城富康工廠的出口佔整個省份的進出口一半還多,給地方財政鉅額創收不說。

還帶動了當地上下游的各種產業,圍繞鄭城的工廠迅速形成產業群……

你說國內城市爭奪不爭奪。

看到富康公司給神州大地創造的兩百萬個工作機會,就是美帝老大也垂涎,想拉老郭到美帝去投資建廠。

全球第一大代加工廠富康公司那噱頭不是吹的,最多的時候員工達兩百萬,就是一些小國家也才兩百萬呀,這富康公司燎原的時候,張高興覺得真恐怖,單個公司幹到那樣的龐然大物。

富康公司在鵬城宣佈投資一個億興辦電子產業園,訊息傳出,勁爆整個鵬城,他一下成為鵬城風頭無兩的人物。

鵬城,寶島,港島都有媒體對其採訪。

原本默默無聞的郭士康成為媒體追逐的物件。

“郭先生,你為什麼選擇在大陸發展?”有一個女記者問道。

“因為灣島那邊現在民工很難找。”郭士康很坦誠低說道。

“那很多人到東南也去投資,沒有選擇大陸,你為什麼在大陸這樣鉅額投資?”

又有記者問道。

“很多人到東南亞去,但我覺得選擇在大陸投資比較好,第一,我覺得是文化相同,第二,我們語言相同,這是我最重要的一個考量,這樣就沒有溝通的問題。”

“大陸那麼多城市,那你為什麼選擇在鵬城發展?”

“最主要是地理位置方便,又是一個經濟特區,所以我在特區投入我全部的身價進行試一試。”

“郭先生這次宣佈富康公司再在鵬城投資一個億,未來在鵬城是準備怎樣發展呢?”一個鵬城晚報的記者問道。

“建廠,招人。”

“招多少?”記者再問。

“當產業園建起來,富康公司將為鵬城創造一萬個崗位。”

“哇,這麼多?”記者十分高興。

“以後還會更多。”

郭士康豪氣地也是笑著說道。

正是富康這些諸多容納海量工人的工廠,使得經濟特區開始迎來一個更大的鉅變。

無數的民工湧入鵬城特區,沒有工作那還是要哪裡來哪裡回的,但是因為有了工作,他們就能在鵬城留下來了。

富康公司也給海外質疑鵬城特區的人開了一個好頭,使得更多的企業落戶特區,然後更多的人在鵬城特區找到工作,使得整個城市從兩百萬人的城市在接下來短暫的十年,發展成為超兩千萬人的城市,與底蘊豐厚北上廣齊名,與這些公司有很大的關係,比如當初的富康公司也發展成為在鵬城就養活幾十萬員工的超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