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溫水煮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三十、縣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三十、縣試

王楓手中卷封上有座位號,甲午。這是按照天干地支排布,但是看慣了阿拉伯數字的朱王楓對此還是茫然的很,幸好有小吏引起了座位,不然找座都是一件麻煩事。

場內設了十排簡易座位,一張長桌,一張椅子,僅此而已。

但這已經算是條件好的。最慘的邊遠州縣,連最起碼的桌椅都沒有,需要考生自備。可參加考試的還有很多來自鄉村的考生,這時候也沒有四通八達的馬路,不少人要翻山越嶺來縣城考試,扛條板凳也就罷了,自帶桌子是萬萬不可能的。 所以他們到縣城之後,非得各展神通,想盡辦法去借一套。可小小的縣城裡哪有那麼多桌椅?借不到的只好退而求其次,借塊門板或者切菜板,甚至是棺材板、木頭墩什麼的,再整幾塊磚頭拿著進場。 到時候把磚頭分成兩摞,一摞擱案板,一摞擱屁股,然後就這麼趴在上面答卷,若是不幸趕上剛下過雨,腳腕都能陷進泥裡去……真是一次很特別的體驗啊。

王楓坐在座位上,將筆墨紙硯一一擺好,然後才開啟試卷。

一共是十一頁,第一頁是封面,縣考沒那麼嚴格,考生情況就直接寫在封面上,並沒有採用‘糊名’、更不必‘謄寫’。王楓看到封面上有個號戳,戳上寫著‘縣考甲午號牌’,下面還有一行小字寫道:‘王楓,年十二歲。偏瘦略矮,面白無須,容貌甚佳。民籍。以及曾祖祖父以和父親名字。認保人李慶才。’

開啟後封面,另外十頁才是答題的地方,每頁十四豎行,每行十八個紅格,一個格寫一個字。此外還有幾頁草稿紙。

只是卻並沒有看到試題題目,飛有些疑惑,正要舉手示意詢問考官,卻看到有數位衙役用牌燈巡行場內,兩位衙役併力高舉一個大木板子巡迴展示,本場考試題目正是貼在了這張大木板上。

原來如此,王楓恍然大悟。

木板上第一行是一篇時文的題目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義。’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按說大明朝只重時文,標準都是考兩篇八股文的,但縣府一級的考試自由度大,縣令是可以出一首試貼詩代替時文的。

試題一出,原本鴉雀無聲的考場中,卻發出一陣無法抑制的倒抽冷氣聲。縣令便看到許多學生面色煞白、如喪考妣,顯然是被自己出的題目駭到了,不由微微的得意一笑……

縣試雖是大明朝最初級的考試,但因由知縣命題,且自主性很大,所以也是最不靠譜的考試……有的縣令很懶,隨便從經書上找句話應付,有時甚至與考生平時背誦的程文完全相同。因為法律並沒規定不許‘剿襲’,所以正好背過那篇的考生,只需將其默寫下來既可,而且哪個考官也不敢不取——要知道不是誰作一篇都可以稱為‘程文程墨’的,那都是時文大家、歷代翰林所作,你敢說個‘孬’字嗎?

取是取了,也不犯法。可對出題人來說,卻是十分丟人的……國家為選材計,花了這麼大人力物力舉行考試,你就出了這麼個程文滿天飛的題目,能考出什麼東西來?

實際上這也是難以避免的,作為題庫的四書五經就那麼幾萬字,全國一級級那麼多考試,都要從其中出題,除了那些犯諱的話之外,哪一句沒有用過?

國初還好說些,畢竟剛剛開始,題目不多,只要去書店買全套程文回來,翻一翻目錄,就能做到不重樣。

但到了前代正德年間,出題官便開始窘迫了……因為歷年程文積壓太多,他們買不起。

實際上就算不差錢,也不可能買全了。

但活人不能讓尿憋死,於是有位被逼急了的老兄,便將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句子中各提取一半,組成一個沒人見過的新句子出題,美其名曰‘截搭題’。要知道排列組合是無窮盡的,所以立刻開創了一片新天地。 到了嘉靖中葉後,朝廷乾脆承認了這種搞法,頒佈法令曰:‘正考必出大題,預考可出小題。’鄉試以上稱為正考,以下則是預考。所謂大題便是形式與文意完整的句子,小題就是截搭題。

即使沒做過八股文的也能看出來,小題因為割裂經文,牛頭鹿身,在士子看來,往往題意難明,題情難得,在破題時但有毫髮之差,寫出來的文章便去了千里之外,所以時人皆認為‘小題難於大題’。

現在李縣令所出的,便是一道截搭題,而且是變態的‘書’、‘經’混搭,無怪乎大部分考生一看題就想回家。 但也有幾個例外的,比如說坐在四排的哪位少年,微微沉吟片刻後,便面露微笑,開始提筆在稿紙上疾書,顯然已經成功破題瘋狂角色。比如說坐在八排的李斐,經過一番苦思冥想,也已經開始面色凝重的提筆書寫。 還有幾個年紀大些的童生也陸續解題完畢,開始構思文章。

這時文,雖然王楓未曾破過題,但也很快構思成熟,若是寫起來根本不費什麼時間,所以也不急於一時。王楓將題目用小楷工整的抄在草稿紙上,就開始看本場考試的最後一個題目。

最後一個題目是試帖詩的題目,是一句古詩《驚雉逐鷹飛》,科舉考試中試帖詩就是這樣,題目大都是摘自於前朝詩人的一句詩甚至是一個典故,然後你就開始根據這句詩開始做試帖詩。

王楓將將這句詩詞也抄在草稿紙上,前面加了“賦得”二字,這就是科舉考試試帖詩的格式。

這道題目也很簡單,這首詩是出自白庚信《冬狩行應沼詩》之“驚雉逐鷹飛,騰猿看箭轉”。

試帖詩不需要你些什麼有思想的東西,格式符合要求,做到一個詞就夠了,那就是歌功頌德。大明太祖大帝朱元璋在鄉試、會使中已經取消詩詞歌賦了,試帖詩只是童試的縣試中出現,而且幾乎對童試結果不構成影響,童試主要看的還是八股文。

看完所有試題,王楓心中有數,將試卷草紙等放在桌子一側,用鎮石壓住,防止北風刮跑,然後從籃子裡取出吃的,津津有味吃了起來。

早上做的菜餅子被差役切成數塊,用的湯汁撒到手上到處都是,幸好帶了島上新作的草紙很是柔軟,只是還沒有漂白顏色跟其他草紙差不多,王楓拿出擦手。

早上起的那麼早,又到了發育時期,而且還每日練武,所以王楓吃了很多東西才覺得飽了。

王楓覺的自己吃個早餐很正常,可是其他考生就不這樣看了。尤其是和王楓一同來考試的學子書生,認出這個在考場上吃東西吃得津津有味的,正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紅酥手,黃藤酒,兩個黃鸝鳴翠柳的呆子,於是乎一個個微微搖了搖頭,對王楓報以同情的目光,他們的想法大體就是這樣:這傻小子已經自暴自棄了。

果然,這憨貨進了考場只會吃了。

湊數的就是湊數的,進場他的任務就完成了。 ......

大家基本上都給王楓判了名落孫山的結語。

吃了那麼多,最後又喝了自帶的一杯水,考場倒是提供水,只是都是生水,以現在的衛生條件王楓怎麼敢喝生水,到時候肚子裡面長了蛔蟲可就麻煩了,最後王楓打了一個飽嗝,惹得周圍人白眼無數,徹底給王楓打上吃貨、蠢材的標籤。

沒有理會周圍人的目光,王楓吃飽喝足,自顧自的取過一張草稿紙,開始打起草稿來......

時間慢慢過去,太陽慢慢的爬到天空的中央,王楓覺得自己又餓了,再次取出東西吃了起來,這次倒不再是自己一個人吃東西,畢竟考試是考一整天的,所以大多數考生都是帶著東西進場的,只是遠沒有王楓帶的那麼多而已,吃完東西之後王楓被中午的太陽曬的懶洋洋的,就取出一條毯子蓋在身上趴在桌子上睡了起來。

王楓睡了多半個時辰後,端正坐直從草稿紙上往試卷上眷寫。

時間快至傍晚的時候,陸陸續續有人寫完在小吏的引導下交卷離場了,再過片刻王楓也跟著大多數人一起交卷離場了。

縣試共有四場,第一場考完後隔兩天再考第二場,比如9號考第一場,那麼第二場就是在12號開考。中間留的兩天,則是給考官改卷閱卷的時間,大約在11號午時就會發榜,第一場透過的人名單會列在名單上,在名單上的人可以參加第二場,若是沒有透過第一場,那你就從哪來回哪去吧。

回到家中後,因為父親王仲秋還未回家,想來今日一時半會也回不來,王楓就放好東西稍作洗漱,換了一身乾淨衣服就去外面吃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