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紅樓之富貴閒人最新章節列表 > 93.第93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93.第93章

史氏那邊有意逢迎,甄家那邊同樣存著利用之心,雙方一拍即合,史氏那邊立馬就把賈珠的事情給定下來了,以後,賈珠勉強跟徒明昊算得上是連襟了。

賈政一開始自然不樂意,但是這傢伙如今早就撕開了原本那點偽裝,徹徹底底就是個唯利是圖的小人,原本他聽說甄家被彈劾,只怕要倒黴,但是用史氏的話說,那些御史,什麼人不彈劾呢,無名小卒他們才不彈劾呢,能夠被御史彈劾的可都不是什麼泛泛之輩,何況,甄家如今還沒露出什麼敗象呢,聖人也沒有要處置甄家的意思。

若是甄家要倒黴,哪怕是自家孃家侄女呢,貴太妃也是不會叫她入了自家兒子王府的,或者頂多也就是個庶妃的名義,親王四個側妃,得拉攏多少人啊,若是甄家要敗落了,貴太妃或許會拉甄家一把,卻不會將自家兒子也賠進去。

甄貴太妃是什麼人,幾十年聖寵不衰,做了太妃還能獨居一宮的人物,聽說老聖人離了貴太妃,連飯都吃不香,可見貴太妃在老聖人那裡的影響力如何。沒道理,甄家有什麼事情,貴太妃卻是不知道的。

因此,史氏得出的結論就是甄家這一次不過是虛驚一場,接下來依舊是一路榮華。更實際一點的就是,甄家一向富貴,甄家的女兒嫁過來,嫁妝也不是什麼小數,榮府這些年捉襟見肘,有個得力的孫媳婦進門,也能貼補一些。不過,這些就不能對賈政這個只知道花錢,卻還在那裡嫌棄銅臭的人說了。

賈政琢磨著也是,甄應嘉如今在內閣做官,提攜一下賈家這個親家,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因此,這門婚事,賈政自然是應了下來。

賈政這邊答應了,小王氏那邊只有乾瞪眼的份,賈珠如今中了舉,在外頭常常跟一干文人士子一塊兒廝混,一些原本因為榮府鬧出來的那些事情,跟賈珠不甚親近的勳貴子弟,如今跟賈珠碰到,也會打聲招呼。甄家那些事情鬧得沸沸揚揚,賈珠姑且不說甄家是否會因此壞事,但是,甄家鬧出那麼多的事情,可見家風如何,而且流言紛紛,甄家的名聲也算是壞掉了。

因為有賈政這個不靠譜,只會坑爹坑兒子的老爹,賈珠從小就知道名聲的重要性。因為賈政搞出來的那些事情,頂著不孝不悌,無情無義,好色無能之類的名聲,賈珠在外頭也常常被人敬而遠之,有人暗中指指點點,賈珠因此受夠了,結果如今他好不容易有了出頭的希望,偏偏家裡還要給他娶一個家風同樣不怎麼樣的媳婦,這不是坑自己嘛

賈珠跑去跟賈政講理,賈政素來是個小心眼,也是個很能聯想的人,見賈珠說到什麼名聲之類的,立馬想到了自個,頓時惱羞成怒,對著賈珠呵斥不休,差點沒抄起桌子上的戒尺,將賈珠打了出去。

賈珠最終灰頭土臉的回去了,與甄家女的婚事,卻是已經初步成了定居。

甄家那邊因為本來就是來送嫁的,不會在京城停留太長時間,因此,兩家動作非常迅速,很快交換了庚帖信物,找了成為慈恩寺的大師合了八字,表示是天作之合,大吉大利,立馬就定了下來,等著之後選了良辰吉日,就可以過門了。

賈敬那邊自然早就得到了訊息,不過,榮府一家子雖說跟甄家結了親,卻沒摻和到什麼要命的事情裡頭,也是他們沒這個能耐,畢竟,榮府如今除了個名聲還不怎麼樣的名頭,幾乎是一無所有,賈珠就算是將來年輕有為,順利入仕,想要庇護家族,怎麼也要是二十年後的事情了。因此,賈敬只是冷笑,史氏賈政他們母子兩個目光短淺,只能看到眼前,想著甄家有個貴太妃,還有個皇子親王,可以繼續風光下去。到時候,甄家敗落了,他倒是想看看,這母子兩個到底會不會繼續履行婚約。

賈敬這些年在朝堂上看得多了,對於上頭的想法也能揣摩出幾分,甄家如今這般,老實說,看的不是貴太妃的面子,貴太妃如今這個位置,早就不是家世什麼的能夠決定的,就算是甄家出了什麼岔子,也連累不到貴太妃身上去,畢竟,貴太妃是後宮女流,只要老聖人說一句,貴太妃從來不管前朝還有孃家的事情,那麼,就算是聖人,也不會那麼小心眼,去跟貴太妃為難。

甄家如今唯一的護身符是甄家那位奉聖夫人,賈敬當年曾經在江南為官,雖說不是在金陵,但是距離也不是很遠,也曾經聽說過奉聖夫人的情況。奉聖夫人年紀是真的大了,年老力衰,精力也大不如從前,聽說有一次舉辦壽宴,別人在那裡祝壽呢,奉聖夫人坐在上頭,很快頭一歪就睡著了。這幾年據說人都已經開始糊塗了,總是忘事,很多時候,連自家兒孫都不認識,有的時候,還會把家裡的孫輩錯認成幼時的老聖人。這些事情,甄家那邊還曾經寫過摺子送到了御前,老聖人因為這個情況,對甄家總是頗為容忍,反正奉聖夫人都那樣了,就算再忍,也忍不了幾年了。

甄家那邊如今鬧得沸沸揚揚的,說不得就有人鬧騰到了奉聖夫人面前,老人家,被人一嚇一氣,沒準也就背過氣去了。等到奉聖夫人那邊咽了氣,只怕就是聖人動手的時候了

甄家也不想想,哪怕是開國的時候,為朝廷立下了汗馬功勞,幾乎要裂土封王的如今都得老老實實的,生怕叫上頭抓住了把柄,甄家有這般功勞嗎?無非就是老聖人顧念舊情,他們對老聖人原本還算有幾分忠心罷了只是到了後來,他們叫老聖人的縱容弄得愈發沒了分寸,不光是想要奴大欺主,甚至要自個翻身做主人了,上頭能夠容忍那才叫怪了。

賈敬心中很快也想了個噁心榮府的主意,榮府不是惦記著甄家的榮華富貴嗎,等到那邊甄家壞了事,榮府要是敢違背婚約,嫌棄甄家女,不許其進門,那麼,賈敬就直接以無信無義之類的名頭,將榮府給逐出宗族,到時候,榮府那邊捏著鼻子,娶了甄家的女兒,他倒是要看看,榮府能鬧出什麼樣的花樣來。

賈敬將自個的主意跟賈赦一說,賈赦聽過之後,差點沒笑得前仰後合,沒錯,榮府他們一家子,總是喜歡走偏門,上捷徑,要麼就是賣女兒,如今連自家兒孫的婚事都當做砝碼了,到時候,當他們發現,原本要娶的是朵金牡丹,回頭卻變成了燙手的山芋,他們到底會怎麼樣,想到榮府到時候進退兩難的嘴臉,賈赦就想大笑。

林如海在甄家進京之前就到了京城,到聖人那裡述職之後,聖人看林如海這些年在南邊衰老了不少,想著他為了鹽政上頭的事情,的確也受了不少罪,因此,一方面賞了林如海不少東西,又給了林如海兩個月的假,讓他好好休養,兩個月之後,便打算讓林如海做個左都御史,直接就升了兩級,是正三品,京官本來就比外官要高上半級,京官平級外調,那都是貶謫,林如海也沒在鹽政上白辛苦,四十歲的三品官,也算是不錯了,混得好的話,將來說不得還能入內閣混個閣老噹噹。

林如海能得到這個位置,自然也沒少得了甄家的貢獻。林如海之前跟甄家卯上了,暗中卻是收集了甄家與鹽商勾結,私造鹽引,販賣私鹽,壓榨灶戶,哄抬鹽價,把持鹽政的罪證。至於其他的證據,那不歸林如海管,林如海雖說知道一些,但是卻也沒有越權,不歸,這些罪證,就足夠甄家倒黴了。

歷朝歷代,鹽鐵官賣,私鹽是絕對禁止的,販賣私鹽那就是死罪,何況,甄家搞出來的事情,卻是不止這麼多,把持鹽政,截留鹽稅,這等損公肥私的事情,那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最重要的是,這些錢,甄家用到了哪裡

收買官員,網羅黨羽,將整個江南都變成了甄家的自留地,甚至,甄家還跟東南大營那邊有些勾結,你這是要幹什麼,造反嗎?徒明昊成年之後就在朝堂上上竄下跳,一方面是因為老聖人的寵愛,不過老聖人也沒真的給他什麼實權,但是另一方面,卻是甄家給了他足夠的支援。

徒明昊的事情,徒明昀捏著鼻子也就認了,老聖人還在,徒明昀也不能真的拿這個弟弟開刀,只要徒明昊沒真的造反,就算他做了什麼錯事,徒明昀也就頂多將他軟禁了,讓他在王府裡面可以繼續吃喝玩樂。

徒明昊那邊不能隨便收拾,那麼,甄家卻是不可饒恕。有句話叫做,好事都是小姐做的,壞事都是丫頭挑唆的,甄家就是那個挑唆主子做壞事的丫頭,他們不死,誰死

林如海拿出的東西,正好是聖上急需的,聖人已經打聽清楚了,江南那邊,甄家人正在四處搜尋什麼名醫神醫,要為奉聖夫人看病續命。

問題是,奉聖夫人都多大年紀了,就算是神醫,治得了病,那也治不了命啊奉聖夫人的症狀,聖人問過太醫,分明是年老體衰,導致神思衰弱,精神不濟,就如同一根蠟燭,燒得只剩下最後那麼一點了,等到最後一截蠟油還燈芯燒完了,奉聖夫人也就壽終正寢了。

奉聖夫人那邊過世,頂多等到奉聖夫人入了土,甄家就得直接處置了。聖人可是聽說了,甄家似乎有謀士幕僚曾經建議甄應嘉,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發動兵變,攻打皇宮。

雖說甄應嘉是個蠢貨沒答應,但是,聖人那邊後來還是覺得有些後怕,萬一甄應嘉被那個幕僚說動了,回頭搞出這樣的事情,到時候,聖人可就得費上一番手腳了,若是徒明暉再從裡頭渾水摸魚,即便是聖人也得頭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種事情,哪怕只是存了這個心思,那也是死罪,那個幕僚之前因為甄應嘉沒有同意自個的建議,最後找了個藉口走人了。結果這倒黴的傢伙半路上就叫通政司的人給截住,直接拉到了通政司的牢房裡頭嚴刑拷打。這等文人,想法特別多,但是實際上也沒有多少行動力,甄應嘉雖說對他們這些人挺大方,但是問題是,這位是個有理想的人,還有點唯恐天下不亂的心思,不過,落入了通政司手裡,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

幾個刑罰伺候了一番之後,頓時就撐不住了,竹筒倒豆子一般,將自個的身份來歷,還有跟著甄應嘉之後出了什麼主意,甄應嘉做了哪些事情什麼的,老老實實交代了出來,他如今要的是速死,卻是不想零碎受苦了。

對於聖人來說,甄家儼然已經變成了心腹大患,不早點處置了,誰知道他們會不會狗急跳牆,鬧騰出什麼不可收拾的事情來。

老聖人那邊,也不怕說不過去,甄家那邊都有興兵篡位的心思了,老聖人能原諒才怪當年廢太子還有另外幾個皇子搞出那一場,至今在老聖人心裡還有根刺呢這是老聖人的逆鱗,別說甄家了,哪怕是徒明昊碰到了,老聖人也是要殺人的。

徒明昊再得寵,也強不過當年的廢太子,那位小時候根本就是老聖人身邊帶大的,老聖人對他寄予了厚望,因此到了後來,也是更加傷心。

甄家之所以沒有立刻倒黴,完全是甄應嘉沒有真的答應下來,說是還是希望走老聖人的路子。這樣老聖人倒是心裡舒服些了,起碼甄家對自個還是有些忠心和畏懼之心的。可是聖人那邊卻是氣得不行,你們一個個拿朕當死人啊,在那裡整日裡琢磨著怎麼把朕拉下去,因此,對於甄家,聖人直接就有了決定,一定得從嚴從重處置。

甄家的命運已經決定了下來,只是甄家自個還有著一些希望,還在四處奔走,見聖人一直沒個準話,那些御史除了幾個人還在堅持之外,其他人都已經偃旗息鼓了,有的人私底下覺得,只怕是聖人還是受到了老聖人那邊的壓力,因此只得暫且壓下。

不過,甄應嘉上折自辯之後,聖人也沒有說什麼,沒有對此給甄應嘉什麼處置,說是讓有司調查,實際上,金陵那邊,那個想要投誠的金陵知府已經扛不住壓力了。甄家恨這傢伙拿了自家的錢,反而反咬一口,這些日子以來,拼命給他找麻煩。

甄家本來是地頭蛇,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之所以有什麼護官符一說,也正是因為如此。這年頭政令不下鄉,地方官員很多事情都得與這些鄉紳合作。甄家雖說名號不在護官符上頭,因為人家已經不是普通的鄉紳了,人家自家就有好幾個人當官,宮裡一個貴太妃,還有個親王外孫,家裡有個奉聖夫人。甄應嘉還是內閣裡的大學士,別提這裡頭有多少水分,在金陵這邊還是糊弄得住人的。

甄家那邊動作也快,先是將那些不知道是真是假的苦主都威脅收拾了一通,苦主那邊撤了狀子,這個說自己搞錯了,這人不是被打死的,是自個摔死的,那個說,自家這個其實是病死的,想要訛詐甄家幾個錢,甚至有人說,自個乾脆就是直接從外頭找了個剛死的人過來冒充的……

總之,弄得金陵知府目瞪口呆,這些被派出來充作苦主的本來就只是些小卒子,就算是領了什麼誣告訛詐的罪名,也就是打上幾十板子,在牢裡面關一段時間的事情。

除此之外,金陵那邊亂七八糟的問題也出來了,原本甄家和金陵知府還處在蜜月期的時候,金陵知府只要數錢就行了,剩下就算有什麼汙糟的事情,以甄家的實力,也能一床大被給掩蓋了,什麼問題也沒有,金陵知府輕輕鬆鬆就能得個中上甚至是卓異的考評。

如今呢,甄家那邊放了話,頓時,一下子清靜不起來了。這年頭對官員的考評,他不是看破案率,而是看案件發生了多少,你哪怕是什麼案子都能破了,找出兇手,但是,你這邊各種各樣的刑事案件太多,這就是你的問題,要你下來當官幹什麼的,這是讓你來教化一方的,你怎麼做的官,下面這麼多刁民?

甄家如今放了話,頓時很多原本暗地裡面那等民不舉,官不究的事情都鬧騰出來了,今天老頭老太跑過來告自家兒媳婦不孝順,要休妻,那邊就有人說他們那邊有寡婦偷人,最麻煩的是,衙門裡頭那些胥吏,一個個都擺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架勢,今天這個告假,說自家老孃病了,要回去伺候。那個跑過來也說自家媳婦要生,得回去守著,有的說自個頭疼,染了風寒,有的說自個吃壞了肚子,上吐下瀉。金陵知府就算是覺得下頭正在糊弄他,哪怕是想要打那些人的板子,其他的衙役也是一個個出工不出力,一個個明目張膽地擺出了一副懶洋洋的樣子,氣得知府大人他幾乎要吐血

金陵知府也是狠人,很多事情,既然撕破了臉,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他手底下也有幾個親信幕僚,他們直接給他出了個主意,甄家如今這般蠻橫,依仗的無非就是奉聖夫人,貴太妃還有十二王爺,不過,當今的聖人能跟貴太妃和十二王爺有多少感情,即便是老聖人,縱然對這三人有感情,但是對甄家,能有多少耐心。

起碼聖人是絕對對甄家沒什麼耐心了,因此,那幾個幕僚商議了一番之後,直接給這位知府大人出了個有些惡毒的主意。

然後,甄家那邊就鬧騰出事情來了。

甄家那邊也知道,自家老祖宗是保證自家榮華富貴的關鍵之一,只要老祖宗還在,老聖人對自家就有一份香火情誼,因此,自從奉聖夫人有些糊塗了之後,便一直在到處尋找神醫,到處許願,光是給各地的道觀寺廟捐的金身,香油錢就不知道多少。

為了奉聖夫人的身體著想,甄家人即便有什麼不好的訊息,除非萬不得已,都不會讓奉聖夫人知道,免得叫奉聖夫人生氣,影響了身體,因此,在奉聖夫人那裡,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奉聖夫人如今糊塗的時候多,清醒的時候越來越少,大家也就是如同哄著小孩一般,反正要保證奉聖夫人一直活下去,最好能夠活成人瑞,活過老聖人,那就最好不過了。

但是問題是,甄家可不是從前了,甄家嫡支還好,許多族人在外頭欠下了不少外債,很多家生的奴才也是差不多,那些族人整日裡上門哭窮打秋風,可憐兮兮地說著自從鹽政改革之後,自家連碗稀粥都要喝不上了,債主將自家之前的東西搶走了不說,還要逼著自家賣房賣地,賣兒賣女了府裡那些人能怎麼辦,族人這般可憐,自然得拿出一些銀錢出來,好歹不能讓自家族人給餓死。

問題是,甄家自個賬上也沒多少錢了啊,就像是榮府那樣,管家的人都想著從公中掏錢,結果,公中越來越沒錢,私房卻是越來越豐厚。甄家這些年雖說弄了不少錢,但是許多要送到京城,該孝敬給貴太妃的不能少,該給徒明昊的也不能缺,甄應嘉進京,又帶走了許多錢,公中賬上本來就剩的不多。但是他們這樣的人家,家裡的主子下人要發月錢,換季了要發衣裳,有什麼喜事要發洗錢,各個主子的吃穿用度,哪個不要花錢,沒幾日,賬上已經是空了。

因此,到頭來,幾個管家的媳婦太太商議了一番,誰也不想從自個私房裡頭掏錢,自個的私房得留給自家孩子的,因此,琢磨了一番之後,主意打到了老太太身上。老太太當初出宮,就得了不少賞賜,後來年年老聖人都有恩賞,她自個也有產業,也曾經管過家,甄家發跡,老太太是親身參與的,因此,老太太的私房裡頭,什麼好東西沒有,隨便拿出一樣,當了,都夠一家子開銷一段時日了。

老太太反正糊塗了,再串通了她身邊管鑰匙的大丫頭,然後就偷偷摸摸地將她的東西弄了出來。日子久了,大家也生出了貪心之意,一個個也想往自個私房裡面添幾樣好東西,甚至連下人都動了心思。

結果,這天正好叫老太太發現了,老太太那時候正糊塗著,嘴裡說著:“殿下,到嬤嬤這邊來,嬤嬤給你吃花糕”然後就在屋子裡面轉悠,轉出了門,然後就看到幾個人從自個的箱子裡頭取出了一隻白玉的山水擺件,見得老太太過來,一個個有些傻眼,老太太這會兒還當自個是老聖人在潛邸時候的嬤嬤呢,當下叫道:“哪來的小蹄子,竟然敢偷殿下的東西”說著,順手掄著柺杖就砸了過去那人下意識一躲,老太太就摔了個狠的,然後,竟是血氣上湧,昏過去醒不過來了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