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家考霸(科舉)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7章 手把青秧插野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67章 手把青秧插野田

有了呂靖的同意, 那位唯上司是從的吳大人自然不會反對,在趙九福提出自己的要求之後幾乎是立刻答應下來, 配合的程度都讓趙九福懷疑自己拿著的不是呂靖的同意, 而是皇帝的尚方寶劍了,只是配合是配合,再讓這位吳大人做一些什麼卻難得很。

不過幸好趙九福也不需要他的配合,事實上這種全新的專案, 而且具有超時代的眼光的實驗,趙九福恨不得自己當一個一言堂, 若是這位保守派的吳大人在一邊嘰嘰歪歪那才麻煩。

他需要的東西能要到就是好事, 比起吳大人的配合來, 他更需要的是下頭的匠人,下頭的農民,這些人才是真正有用的。

趙九福上輩子從未種過地,對土地的理解完全來自於書本, 他倒是有超時代的眼光, 但若是只靠一張嘴皮子的話怕也毫無好處。

不過嘴皮子再加上那些對土地原本就熟悉的人就不一定了,趙九福新官上任之後的第一件事, 就是帶著人到了京城城郊的莊子裡頭, 這是吳大人分配給他的實驗地。

這個莊子距離京城的不算近,大約正是如此才分外的大一些, 不過上頭的宅子不多, 雖說是磚瓦房但看著也簡陋的很, 可見這地方確確實實是用來種田, 而不是平時讓貴人們避暑用的,也是,附近連山頭都沒有一個,也沒啥可看的風景。

趙九福的突然到來讓莊子裡頭的人慌亂了幾分,在京城裡頭他只是從五品的工部員外郎,但在這裡卻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爺,莊頭是個五十多歲的老漢,旁人就喊他劉老頭,這會兒一溜煙兒的跑過來,連聲問道:“趙大人專程過來,可是有什麼事情要吩咐?”

趙九福也不兜圈子,直截了當的說道:“劉老,想必你也收到吳大人的訊息了,此後本官要在莊子上做一些實驗,今日便特意過來看。”

劉老頭自然是知道的,身為莊頭他的消息靈通的很,只是他以為這位趙大人也會跟以前那些人似的,遠遠的在京城裡頭發號施令,最多就農忙的時候下來看一看,沒料到他今日就過來了,要知道現在地裡頭可什麼都沒有了。

劉老頭一時拿不準趙九福是個什麼脾性的,便揣測著回答:“不敢當一聲劉老,小老頭已經得了信兒,只是現在秋收結束,地裡頭已經有了霜,不知道大人想看什麼?”

趙九福笑了笑,直接說道:“你在這莊子待了多少年了?”

劉老頭不知道他問這話是什麼意思,但還是小心翼翼的回答:“已經有數十年了。小的從小就是在莊子上長大的,不說對這地方瞭如指掌,但細碎的事情也是知曉的。”

趙九福點了點頭,這樣子在莊子上土生土長的人,其實算是朝廷或者皇家的奴才,好處就是對莊子熟悉,莊子上的人也通曉,壞處就是若是待著太久了看不清自己,便會有欺上瞞下的行為,只是不知道這個劉老頭是不是其中之一。

這會兒趙九福看著,倒是覺得他像是一個老實人,不過人不能只看表面,現在他也沒有追究的意思,只是笑著說道:“既然如此,你應該知道莊子上哪些人種田有一手,哪些人對農具有研究,待會兒你去把這些人都請來與我說說話。”

劉老頭更加迷糊了,不過趙九福說了他也只得照辦,別看他平時挺威風的樣子,但實際上上頭這些官員要對付他們的話,不過是一句話的功夫。

所以劉老頭即使偶爾有小動作也絕不敢過分,每次上頭來人的時候都恭恭敬敬,生怕好不容易謀來的差事人家一句話就給擼下去了。

沒一會兒功夫,有七八個人就被拉到了趙九福面前,這些人的年紀看著普遍不小了,最大的那個看著大概能有五十多近六十,最小的那個看著也有三四十的樣子。

劉老頭進來便介紹道:“趙大人,這幾位就是莊子上種地頂頂好的佃戶,這是劉老二,跟我是本家,他種了一輩子的地,有時候一摸泥就知道該不該澆水,該不該撒種。”

趙九福細心聽著,這位劉老頭做事情還是靠得住的,他帶過來的人確實各有各的出色之處,其中除了會種田的人之外,還有一人是鐵匠,一人是木匠,還有一個說是力氣大。

這三人是這群人中最年輕的三個,鐵匠大約四十出頭的樣子,身體看著十分的結實,用劉老頭的話說就是不管什麼樣子的農具,只要你想得出來他就能打出來。

木匠也是差不多年紀,看著倒是瘦小許多,劉老頭提起他的時候也帶著幾分佩服,說道:“ 若不是老張年輕氣盛的時候不懂事得罪了貴人,憑他的手藝就是進皇造司也是沒問題的。”

最後這個力氣大的跟鐵匠是兄弟,不過劉老頭說了:“鐵三力氣大的很,一個人能幹三個勞壯的活兒,只是他力氣大人卻笨,打鐵不如他哥哥打的好。”

趙九福看著心裡頭有數了,便先問那幾個懂農事的,“幾位老爺子,不知道現在莊子裡頭種地是有什麼章程?”

眼前的幾個農民面面相覷,臉上都帶著一絲恍然,顯然在他們而言種地是尋常,但被官老爺這麼和聲和氣的詢問倒是難得,最後還是年紀最大的劉老二出來說話:“都是從古至今大家夥兒用的法子,春天的時候落種,秋日的時候收割……”

老人絮絮叨叨的說了不少,但沒一句說到點子上的,這麼一對比劉老頭倒是能言會道,其實這並不奇怪,這年頭農民會種地的不少,但能有條有理的將自己種地的過程說出來的少之又少,一來是他們沒讀過書,條理不清,二來也有對上位者的害怕。

趙九福深知這一點,不但沒有流露出不耐煩的樣子,反倒是耐心的繼續一一詢問,他問的點十分細緻,若不是知道這一位是大人,他們怕都以為是跟鄰居商量了。

趙九福問的問題都不難,略一想就能回答出來,這般一來一開始緊張的口齒不清的幾個農民倒是安心起來,說話反倒是比一開始清晰了。

等趙九福所有的問題問完之後,他差不多也就知道這邊莊子的農耕方式了,基本上跟陳家村差不多,不過是因為各地的風俗不同略有不同,但大致一般無二。

不過那是在他出現之前的陳家村,現在看的話陳家村的農耕方式已經潛移默化多有改變,那是趙九福花費了十多年才慢慢影響的。

現在他現在不能再花費那麼長的時間,也幸好現在他是官員,只要下令就可讓下頭的人聽話,不過趙九福一直覺得,若是做事的人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做,通常是出不了什麼效果的,他便解釋道:“此次農種優選之事,陛下也十分重視,若是能得一二成果,不只是我,諸位都能受到獎賞,本官對農事一知半解,還得諸位相幫。”

見他說的這麼客氣,反倒是讓對面的一群農民不自在了,一個個連忙說道:“我們做事都是應該的,趙大人不必客氣。”

也有人說:“趙大人這是要折煞我們了,我們一個個只會種地,哪裡知道什麼優選不優選的,大人說怎麼做,我們必定會聽從的。”

在來之前,趙九福就研究過如何增加糧食產量的問題,優選種子自然是一方面,但是從古代的農耕方式來說,耕作的工具,耕作的方式,耕作的土地類型,耕作的技術,耕作的制度,甚至耕作的動力,耕作人的樹枝都會有極大的影響。

有些是現在的他無法改變的,但有一些卻能慢慢的最佳化推廣。

比如說耕作工具這一塊,大周朝普遍使用的是鐵鍤、鐵鍬、鐵鏟、鐵鐮之類的工具,這些工具自然能大大的提升耕作的效率,但鐵制品的普及卻不容易,一些偏僻的鄉村根本沒辦法使用這些工具,這就是其中一個問題。

而其中最能節約人力,增加人均耕種面積的,肯定就是鐵犁牛耕,這個年代的人其實已經知道使用鐵力牛耕,但一般使用的還是直轅犁,這種鐵力回頭不夠靈活,起土也廢力,效率並不是很高,有些人家覺得麻煩索性自己上陣挖地的。

趙九福腦袋裡頭有無數的想法,不過在來之前他就梳理過一遍,先是跟種地的那幾人說了一番冬天罐地,殺滅蟲子肥沃土地的事情,又提到了幾種堆肥的法子,頓時讓幾位老農聽的驚奇不已,當然,他們驚訝更多的還是官老爺居然也懂種地的事情。

說完這些,趙九福又開始跟鐵匠和木匠幾個說起直轅犁的改進問題,若是能從工具上簡化,最佳化,從而提高人的效率的話自然更加好。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過他對耕種工具一知半解,只能根據後世的耕種方式提出自己想要的結果,想直接給與啟示卻是不大能做到,畢竟趙九福本身並不是農業學歷出生。

雖說如此,趙九福也有自己的法子,他直接了當的說道:“若是兩位能研究出更好的農具,我定會寫進奏摺上報朝廷,請陛下下令獎賞。”

鐵匠和木匠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自己的野望,要知道平時他們也能搗鼓一些新奇的東西來,有些有用有些沒用,但可從來沒有人說能得到朝廷的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