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家考霸(科舉)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5章 爭鋒相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75章 爭鋒相對

“好!精耕之地水稻增產兩倍, 其餘增加五成不止, 甚至是荒地也有產出。”皇帝看完了奏摺果然大喜過望, 當下拍案叫好。

身為皇帝,沒有人比他知道糧食的重要性,沒有糧食,百姓就不能安定,百姓不安定國家便要生動亂, 再者沒有豐裕的糧草, 邊疆的將士也不能好好的守護大周。

皇帝抬頭看向趙九福, 此時此刻他的眼中帶著幾分讚賞,沒想到啊沒想到,原本只是這個覺得狀元郎是農家出身身家清白, 為人處世也頗有一手,更難得的是有一身力氣好角力,倒是也可堪一用, 可沒想到趙九福會給了他一個大驚喜。

呂靖看起來但是依舊是那副風輕雲淡的神色,只是微微笑著說道:“陛下,若是此法能夠遍佈大周,那我大周百姓何愁不能飽腹, 國庫何愁會空虛不堪。”

這話不知道是不是刺到了人, 戶部尚書李松仁忽然冷笑一聲,冷冷說道:“呂大人此言差矣, 我大周朝開朝以來風調雨順, 國庫一直充盈的很, 什麼時候空虛過?”

呂靖哦了一聲,奇怪的反問道:“哦,既然國庫豐盈的話,怎麼去年我工部申請的銀錢一直沒有下來,莫不是戶部的人陽奉陰違,不把我工部當一回事兒?”

李松仁的臉色微微一變,但很快說道:“呂大人可是冤枉人了,去年邊疆大雪,自然是得多運送糧草和銀錢過去,其中耗費的人力物力不少,工部這邊也不急,等一等又何妨?”

呂靖心中冷笑,面子上只是繼續問道:“這倒是我的不是了,只是李大人一邊說國庫豐盈,一邊又拖著各部的銀錢不給批,本官也不知道你到底哪句話是真的,哪句話是假的。”

李松仁臉色難看,其實戶部拖欠各部的銀錢是常事兒,李松仁是個屬貔貅的,銀錢進戶部容易出來就難,尤其是跟他關係不好的其他幾個部門更難拿到。

皇帝會願意將李松仁放到這個位置上,其中也有幾分讓這位省錢的意思在,畢竟換一個大手大腳的戶部尚書的話,說不定很快就把國庫給霍霍光了。

其餘五部多有抱怨,但李松仁做事情也不過分,緊一緊鬆一鬆,上頭規定給的拖一拖也會給到,其他人猜測著皇帝的心思,不免將自己的脾氣壓一壓。

這時候吏部尚書陸盛明忽然開口支援了李松仁一句:“呂大人何必咄咄逼人,咱們在朝為官都是為了大周,為了大周百姓,李大人這般做自然有其中的緣故在。”

說完這話,陸盛明飛快的岔開話題追問:“倒是呂大人說農莊糧食豐收一事,到底是你二人的一面之詞,本官聽著雖然也高興,但心中卻有幾分疑慮。”

呂靖眯了眯眼睛,知道陸盛明的意思是懷疑他們弄虛作假當功勞了,他冷笑著解釋:“像是陸大人這般五穀不分四肢不勤,從來沒有下過地的,自然覺得不可思議。”

陸盛明聽了倒是沒有生氣,反倒是搖頭說道:“呂大人,你看你,我不過是多問了幾句你怎麼還動氣了,難道這事兒我還問不得了?”

“就算是我問不得,那陛下難道也問不得?咱們總得知道你這產糧到底是真是假,才能想著以後如何處理。”陸盛明繼續說道。

呂靖心中冷笑,面子上卻不露分毫:“陸大人擔心的是,不過本官的為人陛下也是知道的,從來不是那種弄虛作假之輩,農莊從春種到收穫,所有的記錄都在奏摺之中,陛下看了便能一目瞭然,此事確確實實是大周朝的大好事兒。”

陸盛明卻追了一句:“呂大人,本官就是想不明白一件事,既然這旱稻的種子有諸多的好處,怎麼這些年來從未有人提起,你工部也悶不吭聲的,這若是能早發現幾年的話,豈不是能養活更多的百姓?”

呂靖的眉頭微微一皺,他算是明白了,陸盛明根本不是懷疑他拿出來的產糧,而是要拿旱稻的種子來作妖,一句發現的太晚竟是想要把他們工部的功勞都打壓下去。

呂靖心中慪火不已,面上卻更加冷靜,淡淡說道:“陸大人從未下過地,種過田,自然是不知道其中奧妙的,陛下,不如讓趙大人來為大家解說一下,他是此次農莊的主事人,知道的反倒是比微臣更多一些。”

皇帝像是沒看到方才他們幾人的唇槍舌劍,笑盈盈的看著趙九福問道:“既然如此趙愛卿不如詳細說說,說實話朕心中歡喜的很,但也有幾分疑惑。”

趙九福在來之前倒是打過草稿的,這時候在幾位尚書大人的注視之下緩緩道來,從去年年底開始的計劃,到現在的成果,從頭至尾無一遺漏。

說完之 後,趙九福還順帶解釋了一句:“陸大人,其實旱稻種子在往年也有過普及,不過都是當地官員主張的,一時半會兒沒有大波浪,咱們遠在京城,知道的晚一些也是理所當然,再有一個,就算是知道了,百姓們總是謹慎的,種地的農民也喜歡用自己用習慣的種子,生怕其他地方傳來的不耐受,反倒是壞了收成。”

陸盛明冷哼了一聲,淡淡說道:“那農莊的產糧本官沒瞧見,不過趙大人巧舌如簧,本官倒是深有體會。”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松仁也不知道是站在哪一邊的,這會兒忽然笑盈盈的說道:“無論如何此事可是大周大大的好事兒,若是百姓家家戶戶都能增產的話,那國庫又能豐盈一些。”

他不知道想通了什麼事情,這會兒倒是不懷疑了,甚至十分期待的樣子,讓趙九福有些弄不清楚這位李尚書到底是什麼套路。

皇帝也是哈哈一笑,點頭說道:“確實是大喜事,只是趙愛卿,為何你奏摺之中寫明了,此精耕細作的法子很難推廣,反倒是推薦粗種的法子?”

趙九福對這問題早有預料,很快回答:“啟稟陛下,精耕細作的法子雖然出產糧食更多,但一來需要壯勞力更多,堆肥的方式也更加精細,百姓家中農作工具不一定齊全,也不一定能有牛耕,所有土地想要精耕細作的話反倒是不現實。”

“相比起來,粗種的方式更好一些,他耗費的精力更少,從堆肥和收穫需要的人力也少,這般一來百姓們能兼顧更多的土地,收穫相比起來雖然差一些,但土地面積卻能添補上。”趙九福將自己的想法一一說出來,尤其是著重說了一下牛耕的不易得。

當年陳家村已經算是戴河鎮附近比較富裕的村莊了,但實際上趙九福小時候家中也是沒有牛的,那牛還是後來老趙頭怕孩子上學辛苦才買的。

在趙九福考中秀才之前,陳家村統共才兩頭牛,到了春種的時候壓根用不過來,牛這東西雖然踏實能幹,但也不能沒日沒夜的忙活啊。

皇帝一點就通,顯然也想到其中種種困難,他有些失落的放下手中奏摺,原本的欣喜也散去了幾分,還說道:“底層百姓日子艱難,能夠種地填報肚子已經不易,更被說給家中添置大牲畜了,趙愛卿的話有道理。”

趙九福見皇帝關心農桑,又說了一句:“其實也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若是由官府租賃農具,耕牛給百姓,百姓們按照年份一年一年慢慢償還,一邊可以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二來官府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只是此事需要人監督,以免有些地方陽奉陰違,反倒是讓那些東西落不到老百姓的手中,便宜了當地的大戶人家。”

皇帝一聽眼睛又是一亮,頓時也不管幾位尚書大人還都在場,抓著趙九福追問起這事兒來。趙九福之前便想過農具和耕牛的問題,當時他想到的法子便是官府租賃制度,不過這制度的本意是好的,最要防著的就是踩不到實處,最後便宜了那些鄉紳。

皇帝頻頻叫好,李松仁卻再一次皺起眉頭來,他盯著趙九福看了又看,最後問了一句:“趙大人的法子是好法子,只是耕牛這東西也不是到處就有的,官府想買還沒地方買呢。”

趙九福愣了一下,隨即笑著說道:“李大人所言極是,不過商人從利,若是耕牛能賣出好價錢的話,民間自然會有人大力養殖,這般一來便不愁來源。”

李松仁還要再說什麼,卻見皇帝盯看著趙九福的眼神之中帶著十分滿意,他只能將未說出口的話塞進了肚子,心中卻覺得這個趙九福不得了,這才短短的兩年功夫,竟然就讓皇帝青眼有加,實在是一個大威脅。

皇帝卻已經哈哈大笑起來:“趙愛卿說的極好,呂愛卿,李愛卿,此事還得你們二人精誠團結,齊心協力,才能讓大周上下富裕強盛。”

皇帝已經這般說了,李松仁也只得跟著呂靖一塊兒行禮:“微臣遵命,定將完成陛下囑託,勢必讓大周再無餓殍之民。”

聽了這話的皇帝終於滿意了,哈哈大笑了一聲,看了一眼趙九福又說道:“此事趙愛卿居功至偉,晉為工部郎中,主持此事。另賞賜黃金百兩,白銀千兩,玉如意一對,錦緞十匹以資鼓勵,望我大周百官能再接再厲,兢兢業業務實巧幹,為我大周舔磚加瓦。”

“叮咚,恭喜阿福,賀喜阿福,晉升為正五品工部郎中,獎勵積分30,000積分,獲得工部郎中稱號,獲得積分30,000積分,請宿主再接再厲,勇創新高。”

消失很久的萬亨忽然出現,趙九福此時心中也不平靜,只是以後萬亨打岔反倒是沒露出痕跡來,這般看在皇帝的眼中自然更加滿意,覺得趙九福此人確實是沉得住氣可堪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