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家考霸(科舉)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6章 菜市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86章 菜市口

文帝二十二年的這一場科舉舞弊案開始的蹊蹺無比, 結束的也糊糊塗塗。

就在京城百姓熱熱鬧鬧的看狀元遊街的時候,在趙九福對顧家無比擔心的時候, 沒過幾日朝中忽然傳來訊息, 禮部尚書, 此次科舉的主考官居然也上書告老還鄉了。

趙九福是第一時間知道這個訊息的, 顧老尚書告老還鄉的摺子是在小朝會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直接遞上去的, 皇帝只是留中不發, 言語不允。

但事已至此,趙九福暗暗卻明白這是顧老尚書的自保之道, 皇帝一次不允許,後面總會允許的, 顧老尚書老了,他在禮部尚書的位置上雖然穩當, 卻也太穩當了, 不能作為利刃。

果然,很快顧老尚書就上書了第二次告老,皇帝還是留中不發, 一直到顧老尚書上書了第三次,皇帝才一臉挽留的答應了下來, 對顧家也頗有幾分賞賜。

但是與上一次朱老學士告老之後, 留下來的朱家人升官不同,此次顧家人分寸不動, 而禮部尚書的位置卻很快落到了曹懷明的手中。

曹懷明原本是禮部左侍郎, 雖說升職為尚書似乎也合情合理, 但其實朝中人人知道曹懷明與顧老尚書頗有幾分不合拍。

一個是穩紮穩打,只希望安度晚年的老人,另一個卻年輕氣盛,較為激進的壯年官員,皇帝這麼一任命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幾分問題來。

而更加出乎所有人所料的是,曹懷明上任禮部尚書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徹查禮部官員,從上到下從頭至尾梳理了一遍,但凡是有瀆職之罪的都下了牢獄。

這些人裡頭不少人都是顧老尚書一手提拔起來的,一時間顧家門前車水馬龍,下來的人都是找顧老尚書說情的。

但別人不知道此事的厲害,顧老尚書卻明白的很,舞弊大案沒有爆發出來,他能夠全身而退,顧家沒有收到波及,這樣已經是皇帝的仁慈,那些被下獄的人若是無辜,早晚都能出來,若是不無辜,他不責怪這些該死的人拖累自己就不錯了。

顧老尚書一貫在意人情往來,但這一次卻露出自己冷酷無情的一面來,但凡是來求情的人都被他直接趕了出去,最後顧家竟是閉門不出,擺出安分守己的姿態來。

甚至中間一度顧行之也被下獄盤問,顧老尚書頂著老妻的眼淚愣是不讓人探望,一直到這件事塵埃落定,才主張讓小兒子遞上辭呈。

相比起朝中如今的大事,顧行之的辭呈幾乎是悄無聲息的被透過了,他很快就賦閒家中,這一次顧師孃不但沒有怪他偷懶無上進心,反倒是心有餘悸的高興。

只因為此次禮部之中被徹查的那些人,竟然多多少少被判罰有罪,甚至還有兩人因為罪過太大判了斬立決,全家都被株連進去。

大周當今的皇帝並不是心狠手辣之人,這些年來京城安安靜靜,甚至連菜市口的鮮血都似乎洗刷乾淨了,但這一次這個地方又迎來了新人。

趙九福並未去看行刑,但從下人們的反應上來看也知道必定是血腥無比的,甚至來了這麼一出之後,工部的官員在衙門都認真了許多,似乎生怕呂靖來這麼一朝查到自己瀆職。

京城的百姓只看見公佈出來的罪名,但參與其中的幾人卻都知道這件事背後的真相,比如說顧家能夠保留下來,是因為顧行之提前做了搜檢,毀掉了那些不該存在的東西。

又比如皇帝大張旗鼓的讓曹懷明徹查禮部,為的既是這次會試的洩題一事,更有接受不了原本在他掌控之下的禮部居然出現了這種事情。

被殺的官員是不是無辜趙九福不知道,但他知道的是,此事絕對沒有那麼單純,只是皇帝不知為何將背後之人隱藏了下來。

無論如何,顧家從上到下無一人損傷已經是不易,趙九福上門的時候,顧老尚書竟然親自向他作揖感謝,倒是讓他受寵若驚的同時有十分無奈。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等只剩下師徒二人的時候,顧行之倒是笑道:“這下可好,你倒是成了我父親的座上賓。”

趙九福無奈的看了一眼促銷的師父,想到他已經賦閒在家,便不免擔心的問道:“此次的事情並未牽連到師父,您為何?”

顧行之倒是不大介意的說道:“那曹懷明與吾父曾有齟齬,我就算是留在禮部也不會痛快,反正顧家也不缺我那點俸祿,還不如索性在家吟詩作對,閒來無事就出去走走,反倒是比這幾年被官職束縛的時候好。”

趙九福想到他當年寧願去偏僻的鄉里當一個訓導,也不樂意留在京城受家族親長的廕庇,倒是也能理解他的意向。

師徒倆說了一會兒,倒是顧行之對他多有擔心,拍著他的肩頭說道:“顧家此後大不如前,以前老師還能為你撐腰一二,以後怕是不能了。”

趙九福自然不會在意這一點,反倒是說道:“老師照顧我多年,能讓我反過來照顧也可。”

顧行之奇怪的看了他一眼,隨後卻哈哈大笑起來,說道:“我算是沒看錯你,吾雖然沒有青雲之志,但卻教出了一個好徒弟。”

從顧家出來的時候,趙 九福的臉色十分輕鬆,在他看來就讓此事告一段落,與他親近的顧家無事,孫光宗也已經發還家中,那麼就到此為止了。

孫光宗雖說錯過了今年的會試,但此時他在皇帝面前留下了印象,若是三年之後會試一舉中第的話,到時候前途反倒是會更好一些。

只是再一次踏上大皇子的馬車的時候,趙九福的心情實在是輕鬆不起來,倒並不是他不願意與大皇子接觸,事實上大皇子談吐文雅,與他的治國理念大致相同,兩人說話的時候反倒是十分相得,只是他不知道大皇子這會兒找他是為了什麼。

不過趙九福十分自然的上了車,畢竟從他轉到工部,進入呂靖手下做事開始,在旁人的眼中他已經是呂家這一派,也就是大皇子手底下的人了。

大皇子一如既往的身體孱弱,伸手阻止了趙九福行禮的動作,笑著問道:“趙大人可是剛去看望過顧大人?”

這就是大皇子會說話的地方了,作為一個上位者,他卻能注意到臣子的心思,首先詢問的是顧行之而不是顧老尚書,其中可以窺見他的心性。

趙九福笑著說道:“不錯,原本有些擔心老師,不了老師倒是閒適的很。”

大皇子也笑了起來,大約是笑得太急促了反倒是咳嗽了兩聲,這才悵惘的說道:“若是可以的話,吾倒是也喜歡能有這般閒適的日子。”

趙九福不知道這話是真是假,但大皇子的身份確實是尷尬的很,明面上他是中宮皇後所出的嫡子,是皇帝寵愛的大皇子,但實際上他身體孱弱,如今已經弱冠多年卻無子,皇帝既不冊封他為太子,又不讓他遷出宮中。

這裡有凸顯出老皇帝的矛盾來,他似乎一邊想要做一個慈父,一邊卻又是為國家社稷考慮的皇帝,他不滿意大皇子孱弱的身體,所以一直並未冊封太子,但又疼愛自己的嫡長子,所以平時對他反倒是多有寬容,只是不知道這樣的狀態在大皇子看來是蜜糖還是□□了。

大皇子似乎就是來找趙九福嘮家常的,一直等到馬車快要到趙家門口的時候,他才忽然說了一句:“眾人都以為當年父王受難,是還在母后腹中的吾替他擋住了一劫,卻不知道當時父王也同樣身受重傷,所以一直到多年之後才有二弟三弟的出生。”

趙九福聽的心頭一跳,要知道這般的事情可是宮闈秘事,大皇子為何會選擇在此時此刻將這事兒告知於他,他忍不住猜測起來。

大皇子卻繼續說道:“此事並無多少人知道,可二弟三弟的母妃都伴架多年,想必是略知一二的,年前父王又大病了一場,雖說很快痊癒,但誰又知道其中底細呢。”

“二弟三弟尚且年幼,吾雖然身體孱弱,卻成年已久,這般一來反倒是成了他們兩家的眼中釘肉中刺,此次舞弊一事,可能是吾拖累了顧家。”大皇子微微喘息著說出一句話,卻讓趙九福恍然大悟,也許皇帝是對顧老尚書不滿,但他沒必要用舞弊一事來撤換,但顧老尚書佔據了禮部的位置,等於將會試殿試的渠道牢牢佔據。

也怪不得曹懷明徹查禮部的事情虎頭蛇尾,只因為涉及兩位未成年的皇子,皇帝膝下單薄,除去年齡太小的四皇子之外,只有二皇子三皇子有一爭之力。

所以無論如何,皇帝都不會在這個當頭處理兩個未成年的兒子,所以這事兒只能雷聲大雨點小,這般看來,顧家能夠完全脫罪也是理所當然。

看著趙九福一臉震驚的樣子,大皇子繼續說道:“若不是那些人畫蛇添足,想把你,把呂家也牽扯進來,恐怕此事真讓他們得逞了。”

大皇子咳嗽了一聲,臉色是在不算是好看,他看的清楚,卻也知道即使他身體不大好,但既是皇后所出的嫡長子,又是成年已久的皇子,在那兩家發現皇帝的身體不好之後,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對付他!

“一計不成,他們恐怕不會善罷甘休。”大皇子微微嘆了口氣,又問道,“吾知趙大人有青雲之志,只是若是留在京城,能避開第一次,也可能避不開第二次。”

趙九福這才明白大皇子來找自己的意思,其實在他看來大皇子完全不用在乎一個小小的五品官,甚至直接用他作為誘餌以力打力效果會更好,但他並沒有這麼做。

趙九福此刻忍不住生出一絲真誠的感激來,他揖禮到底,開口說道:“多謝殿下提醒,若不是殿下點名,恐怕微臣一輩子都不會知道真相。”

大皇子忍不住笑了起來,他眼中帶著幾分倦乏和無奈,若不是生來體弱,又有失眠之症養不好身體,他哪裡會讓兩個未成年的弟弟這般蹦躂呢!

即使如此,大皇子依舊覺得趙九福是個能臣,還是個能為百姓們做事情的能臣,為此他才願意多花心思好好將他保留下來。

大皇子曾在先帝身邊待過兩年,又被當今聖上從小帶在身邊教導,雖然他身體孱弱,但一顆心倒是看得明白,也頗為愛民。

見趙九福明白過來,他笑了笑,又說道:“趙大人知道便好,此後吾自有安排,只是希望趙大人不要因此責怪。”

趙九福卻說道:“無論如何,微臣知道大皇子的好意,定然不會忘恩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