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家考霸(科舉)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6章 趙大人你惹事兒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26章 趙大人你惹事兒了

皇帝一錘定音, 徹底將下頭的聲音壓了下來, 從大義上來看, 這位皇帝捨己為人, 寧願自己少吃一些,少花一些, 少睡一些女人,也要把錢省下來給六部以及天下老百姓來用, 別人不說, 呂靖那個老滑頭已經長揖到底, 大喊陛下聖明了。

這時候文武百官能怎麼辦,難道還能說皇帝做的不對, 不能這麼節約嗎, 即使他們心裡頭有意見也得暫時憋著。

趙九福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 站在呂靖身邊也是做了個揖:“陛下聖明,陛下能為天下黎民百姓克己勤儉, 這邊是大周百姓們的福分。”

也有人早早的將自己的女兒都準備好了,就等著新帝上位之後第一年開始選秀, 現在一下子被斷了國舅公的夢,忍不住說道:“陛下, 節儉是一件好事兒,但選秀一事……”

皇帝卻已經接過了話茬, 淡淡說道:“趙愛卿言之有理, 宮中宮人過多, 無所事事反倒是容易滋生事端, 朕已有妃嬪數人,足以開枝散葉了,何必再耽誤無辜的女子。”

那大人恨不得跪下來說這不是耽誤,是提拔,可皇帝已經站起身來了,淡淡說道:“朕意已決,諸位大人不必多說,趙愛卿,如此的話戶部可能有盈餘。”

趙九福瞄了一眼臉色難看的禮部尚書,雖然皇帝削減的是自己的開支,但以前這部分開支大部分都是禮部來操持的,趙九福連忙說道:“必能有盈餘。”

於是戶部的事情就這麼圓滿的解決了,只是從朝中出去的時候,諸位大人們的臉色都不那麼好看,他們大約也是意識到了,此次的事情可不是趙九福一個人能做的,最大的可能就是趙九福與皇帝早就商量好了,到了這時候給他們挖坑而已。

且看呂靖一出大殿就跟趙九福一臉哥倆好的樣子就知道了,若不是皇帝先同意的話,他呂靖能對趙九福有什麼好臉色看才奇怪了。

雖然錢是要到了,但各部的大人卻不那麼痛快,畢竟皇帝高調的說從自己的吃穿用裡頭節約出銀子來,這不是在打他們的臉嗎。

正想著呢,忽然有人看見康親王朝著趙九福的方向走過去,不少大人都露出看笑話的臉色來,誰不知道這位康親王是個混不吝的,向來是誰的面子都不賣。

但要知道康親王也是宗室,現在皇帝直接取消了選秀不說,擺明了要削減皇室的支出了,他一開口,下頭宗室的日子自然就不那麼好過了。

別的不說,若是皇帝單純的開口削減的話,估計還會有人說皇帝刻薄寡恩,上位的第一年就對自己的長輩親人下手,同樣是大周的宗室,這是同室操戈。

但是偏偏趙九福先把國庫的事情提了出來,還把六部拉下了水,現在皇帝說要削減宗室的支出,或許還有幾個迂腐的老大人會唸叨幾句,民間卻只會說他體諒百姓,是個好皇帝。

在眾人心中,康親王估計也憋屈的很,雖說他是唯一一個有實權的宗室,但誰家也不會嫌棄錢多不是,以後景況大不相同,他心中能沒點想法?

誰知道康親王板著臉走到趙九福面前,卻露出一個略顯僵硬的笑容來:“趙大人深明大義,其實本王也覺得這些年來,大周宗室過於奢靡,今日陛下帶頭節儉,本王也會吩咐下去。”

最後,康親王甚至伸手拍了拍趙九福的肩頭,笑著說了一句:“你很好。”

等這位康親王離開之後,趙九福才反應過來,想來這位康親王能成為唯一一個掌權的宗室,靠的可不只是皇家的血脈,其中更有政治上的敏感。

皇帝已經決議要做的事情,他們康親王府也不差那麼點錢,康親王自然願意表現出大力的支援來,這一年來他算是看明白了,如今這位大侄子的心性,可是跟先帝截然不同,若是朝堂上這些人還把他當做先帝來糊弄,早晚會自食其果。

可別人卻不知道康親王的深明大義,一個個都覺得這位老親王是不是迷糊了,還是趙九福這人給他灌了什麼迷魂湯,不然怎麼好好的康親王也瘋了。

趙九福心中卻稍稍安定,康親王能旗幟鮮明的站在皇帝這邊,那麼剩下來那些宗室也只能心甘情願的被削減開支,他們裡頭根本找不出一個領頭人來。

就如百官猜測的那樣,在皇帝帶頭,康親王緊緊跟隨之後,後宮之中的 太后也站出來,明確的表明自己願意為了大周百姓,少吃一口飯,多走一步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太后都帶頭了,皇后和後宮嬪妃自然得大力支持,不就是少吃幾口飯,少做幾身衣服,只要以後選秀真的停止,沒有更多的小妖精進來跟他們搶皇上,那就沒什麼不可忍的。

相比起來,宗室確實是有怨言也沒法說出口,皇帝大手一揮,今年原本應該送給他們的福利都沒有了,賞賜變成了皇帝親手寫的字,或者畫的畫,光榮倒是光榮了,但是不頂錢啊。

要說大周宗室窮的吃不上飯,那肯定是沒有的,大周開朝才多少年,宗室的數量還不算特別的龐大,這些人的俸祿已經在了,少了賞賜也就是少了一部分享受而已。

皇帝並不在乎這些人的想法,若不是趙九福給出了解決辦法,他原本是打算直截了當快刀斬亂麻的處理掉尾大不掉的問題。

如今能溫和一些倒是也沒什麼不好,但若是有人還心懷不滿,來他面前,或者去太后面前哭訴的話,到時候皇帝不介意讓他們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苦日子。

宗室那邊只能嘆息一聲認命了,心中嘀咕著這個趙九福也不是個好人,居然想出這麼摳門的法子來,他倒是也不怕得罪了皇帝,誰知道皇帝自己會不會想享受呢?

趙九福其實是想過的,但在他心中曾經的大皇子,現在的皇帝是一個不貪圖享受的人,或者說他的目標並不是單純的吃喝玩樂,而是更高層次的青史留名。

不得不說,被先帝一手帶大的大皇子身上,其實是有深刻的先帝的痕跡在的,比如說先帝數十年如一日的表示自己的仁慈,想要當一個仁慈之君流芳百世,而新帝也希望自己的姓名能成為歷史上的一個耀眼的點,只是兩人選擇的道路不同而已。

後宮之中宮人們歸家的事情也轟轟烈烈的開始了,與太監多是被家人所賣不同,宮女們大部分都是小選上來的,並且都是良家子女,畢竟這些人其實都是妃嬪的預備役,大周的皇帝顯然是不想自己的兒女從低賤的人肚子裡頭出來。

數量龐大的宮女人數之中,除去一部分無家可歸的不想歸家自願留下來,大部分到了年齡的恨不得立刻出宮,這時候出宮她們能帶走自己的積蓄,還能拿到朝廷遣散的銀兩,後者雖然不多,但加起來也足夠她們過一段富足的日子了。

二十五歲的年紀在古代是不小了,但若是家中還能得力的話,想要嫁人也容易,再不然挑一個鰥夫嫁了,也比留在宮中日日夜夜的蹉跎好啊。

倒是也有人將目光放到皇帝身上,覺得這麼多宮女出宮,之後的選秀也停止了,說不準自己能有機會勾引皇上,當一個娘娘也不是不可能。

宮中人生百態,隨著一批批的宮女外放,反正傳到皇帝耳朵裡頭的都是感激之聲,到時讓皇帝的心情也好了許多,有一次還跟皇后說道:“這些宮女也是可憐,最好的年華都蹉跎在了宮中,即使現在能拿到一筆銀錢也無法補償。”

皇后娘娘是陪著皇帝一路走來的,他們是少年夫妻,感情也極好,皇帝如今的皇長子也是皇后所出,“如今能出宮,想必她們也是歡喜的。”

想到此後宮中或許還會有新進的宮女,卻不會再有選秀,皇后心中倒是也高興的很,哪個女人不怕色衰愛弛呢,她還是一個母親,自然要為自己的孩子著想的:“也多虧趙大人想出這樣的法子來,只是此次的話,他怕是要挨不少人的罵了。”

皇帝聽她提起趙九福倒是也不奇怪,甚至哈哈笑道:“如今人人都知道他是個不懼強權,敢直接彈劾皇帝的人,恐怕反倒是不敢招惹他了。”

其實趙九福在官員口中的口碑不一,喜歡他的大力稱讚,不喜歡的私下貶低,但在民間的口碑卻十分好,從一開始的稻種良田推廣,到後頭的瓊州紅糖,一直到現在,可以說名聲更上一層樓,“想必趙大人自己也是不介意的,他就是這麼個人,心裡頭只看得見百姓。”

皇后的眼神微微一動,心中浮起一個主意來,不過她並未直接開口,反倒是跟著皇帝的話笑道:“可不是嗎,趙大人這般的朝廷命官若是再多一些,大周百姓就有福了。”

皇帝卻不知道想到了什麼,微微皺眉說道:“只可惜進士易尋,好官難求,有多少人能如明鹿一般,一日也不忘初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