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家考霸(科舉)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4章 小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54章 小學

對於趙九福而言, 現在正是推廣小學的最佳時機, 雖說大周剛經歷了皇帝的變更,但這一次先帝佈置的十分妥當,從他病重到駕崩, 一直到太子登基,除去太子生病而產生的小波瀾之外,並沒有危害朝廷穩定的事情發生。

要知道在歷史上,這樣子平順的皇帝變更是十分難得的, 每一次的帝位角逐,皇子們的勾心鬥角, 大臣們的相互傾軋, 其實都是對國家力量的一種損耗。

大周在先帝的手中徹底的繁榮起來, 如今沒有絲毫損耗的傳到了皇帝的手中,自然就是國力強盛的時候, 而國力強盛的時期, 才能有推廣小學的基礎。

這也是為什麼,在萬亨日日夜夜的唸叨之下, 趙九福入朝為官二十年, 在此之前也並未提出過辦小學的事情,之前那是經濟條件不允許。

只有在百姓吃飽穿暖, 生存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 才能往前推進一步, 不然的話對著一個餓肚子的人說讀書, 那跟對牛彈琴有什麼不同。

從這一點上來看, 趙九福並不著急,他甚至具有旁人所沒有的耐心,事實上,在小學和修律法的事情一塊兒提出來之後,文武百官關注後者的人,也比前者遠遠多一些。

對他們而言,小學連私塾都算不得,壓根不是朝著考科舉的方向走的,或許會花一些錢,但其實並不影響朝中大局,也不必要為了這種小事兒得罪了如日中天的趙九福。

但律法就不同了,這是大周朝的根本啊,誰知道改動一條律例會對百姓們,會對他們自己造成什麼影響,誰知道這位趙大人是不是先走苛政的路子。

幸好,他們的猜想並不準確,趙九福確實是想要完善大周的律法,但也絕對沒有走苛政猛如虎的路線,相比起先帝來,他其實是寬容的。

再者,律法也不是他一個人說要改動,就能改動的,趙九福所做的是集合六部和朝中大能,將律法之中不合適的部分提出來,然後朝中群議修改。

相比起自己單打獨鬥,他顯然更加喜歡把所有人都拉下水。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趙九福對於女性的偏向,還是讓許多大臣心中非議。

比如刑部的這位大人就十分不痛快,回家之後就跟家裡頭夫人抱怨了:“你說這位趙大人是怎麼想的,這婦人謀殺親夫自然是罪大惡極,怎麼就還得看原因,難道就因為當男人的打罵了幾句,就能殺人了不成?”

他夫人卻翻了個白眼,十分不給面子的說道:“趙大人也沒說可以殺人啊,只是有句話說得對,世間對女子不公,嫁人之後非但要主持家事,孝敬公婆,操持內務,還得時時刻刻的伺候男人,若是男人還隨意打罵的話,確實也有不對。”

這位刑部大人一聽不對勁了,抬頭看著她問道:“怎麼滴,你還想要謀殺親夫啊?”

夫人不樂意了,罵道:“我什麼時候要謀殺親夫了,只是說一句公道話罷了,難道老爺是覺得可以隨意打罵我不成,哼,你今天就自己個兒睡書房吧,我同妹妹一道兒歇息。”

這位大人被妻子噴了一頓,本打算去小妾那邊舒心一下,誰知道小妾居然也去了正院,大人心中煩悶,第二天倒是也不追著趙九福說肛不合綱常了。

左右趙九福也沒說讓每個人都跟他自己似的就娶一個老婆啊,他本來也不打女人,確實是不必要在這種小地方糾纏,與其擔著這個,還不如就官員考核的事情多較真。

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趙九福小心翼翼的輸入進去的小律法的意義,在當時的人看來,這些變動似乎微乎其微,對他們沒有切膚之痛,甚至毫無影響。

誰讓趙九福現在是皇帝的老師,是先帝留下來的輔政之臣,其餘兩位輔政大臣又跟他是一個鼻孔裡頭出氣,既然沒有厲害關係,有些人就算是覺得不大對勁,反對的也不那麼激烈。

趙九福要的就是如此,他並不想要當做改革變法的那一位,畢竟那樣子風險太大,誰知道會不會直接把自己給玩死了。

這種潛移默化的改變才好,若是能成,便是他為後世人做出的一點貢獻,若是最後不能成,也不會對他造成多大的反噬,說到底,趙九福可不是大公無私一心為大周的人。

正如趙九福所期待的,這種改變就像是埋下去的一顆顆種子,並不會突然長成一片樹林,但這些種子在地底慢慢的發芽,在雨水下破土而出,在陽光下慢慢成 長。

一開始並不會有人主意,但某一天再仔細去看的時候,就會看見一整片的森林,甚至看見的人都會覺得正常,這原本就是應該存在的。

相比起律法的進展緩慢來,小學倒是更快一些,畢竟有趙九福的大力主張,戶部那邊給錢也給的痛快,再有一個,在提出來之前,趙九福已經將小學辦理的流程梳理的清清楚楚,這個小學不同於縣學,辦起來十分簡單,聘請的人雖然五花八門,但也不算難。

準備的充分了,推行的時候就順利許多,雖然也有許多的毛病在,但趙九福毫不吝惜的一次次的往地方上派人,這些人通常是同進士或者京城的閒置官員,打著巡學使的名頭,能充分的將地方的力量提升起來。

不過是兩三年的功夫,各地的小學就辦得有模有樣了,就連一開始對小學不看好的那些官員,心中也嘖嘖稱奇,他們一開始只覺得小學不會損害到自己的利益,現在一看,不但不損害,反倒是有好處,一個個倒是心中也贊同起來,覺得趙大人不愧是趙大人,從當年他在工部,戶部的經歷來看,這個人就不會做無用功。

就比如回城這個小地方吧,雖然被稱為回城,但實際上這只是個小縣城,比戴河鎮還要小一些,勉強能夠得上佈置小學的標準。

不過因為回城的這位知縣跟趙九福還有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他本人是新亭府出生的同進士,後來謀官的時候還曾去趙九福府中拜訪過。

因為有這些緣故在,這位縣令爺一直把自己當做趙九福這一脈的人,雖說不起眼,但說起來好歹也是靠著朝中的大樹不是。

所以在興建小學的朝廷公文傳遞下來的時候,縣令爺的反應比周圍的那幾位都要快,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把能當老師的人集齊了,也並未有絲毫貪汙這部分公款的意思。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別說,這位能力其實平平,從只考中同進士這一點能看出來,才華也是平平,但他也有自己的好處,辦事的時候踏踏實實,絕對不弄虛作假。

在縣城可沒有人說他是同進士的事情,作為縣太爺他就是父母官,雖說大家夥兒也不知道這小學是幹啥的,但父母官說要弄就弄唄。

再者,被請來的老師也是有工錢拿的,雖說不如縣學那邊的多,但能拿朝廷的糧餉,對於沒有功名的人而言也是一種榮幸。

再看看縣太爺請的人,要麼是落地不中的老童生,這樣的大部分都是用來教導學生認字的,要麼是有一門手藝的手藝人,雖說他們其實不大樂意將手藝交給別人,但耐不住縣太爺有令,再者也就是教最尋常的,自己的看家本領不用拿出來。

就這麼一棒子的草臺班子,一開始願意送孩子來的人還真不多,畢竟能讀書的人家是絕對看不上這小學的,不能讀書的又覺得沒必要費這個功夫。

縣太爺心中著急啊,索性就下了一道命令,每家每戶攤派一個人,反正你就得過來上學,至少得上完一個月再看要不要繼續。

百姓們心中一開始還有怨言,誰知道這一上學倒是覺得不錯,雖說每家每戶都得出一個人,但這個人男女老少是不是壯勞力是沒有人管的,而在學堂裡頭,他們中午還能免費吃一頓飯,雖說是清湯稀水的,但好歹也是糧食啊,不吃白不吃。

若是趙九福知道,自己千辛萬苦梳理出來的小學章程,最後是靠著一頓午飯開啟了局面,估計也會啼笑皆非。

但事實就是如此,老百姓沒有遠視只有短見,他們能看到的就是面前的好處,但等真正的上了一個月之後,只要不是蠢笨入豬的,都能看出小學的用處來。

平時他們想要拜師學藝多難啊,不但要送束脩,找門路,進門之後還得當好幾年沒工錢還要倒貼錢的徒弟,但現在就不同了,不花錢的好事兒誰不想要。

能看到好處了,那就沒有人壓著趕著,老百姓也知道其中的厲害關係了,一開始小學還愁人少,每家每戶的追著要人,後頭卻嫌棄人太多,連院子裡頭都要裝不下了。

小小的回城變得熱鬧起來,真有天分的,學到了手藝也多了一門生路,若是有腦子的,多學一些字,一些數學,也能去當一個掌櫃。

甚至有些人自己不上學,卻在小學門口弄了個賣吃食的攤子,倒是弄得每次開小學就跟開廟會似的,就是小學開門的頻率大一些,讓他們的生意更加繁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