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家考霸(科舉)最新章節列表 > 65、娃娃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65、娃娃親

隔了兩日功夫, 老趙頭又把兒子媳婦都喊了過來, 隨著他們一塊兒過來的還有趙老大的大兒子趙順德,只是老趙家的長子嫡孫, 老趙頭一直看重, 趙老大也琢磨著該讓兒子多聽多看, 以後才能撐起門戶來, 不說跟弟弟一樣出息,好歹不能迷迷糊糊的過日子。

等人都到了,老趙頭才開口問道:“你們考慮的如何了?”

趙老大先說了:“爹,我跟順德他娘都同意,只是你也知道我手裡頭銀錢不湊手,能拿出來的估計不多, 也不知道夠不夠使。”

趙老大說的是實話, 分家之後他們大房是過得最難的,畢竟孩子多,夫妻倆也沒旁的本事,就那麼兩畝地,就算他們倆再踏實能幹也不頂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會兒趙老大還能拿出銀子來,還是因為大兒子, 二兒子都已經在鎮上找到活兒幹了,一個月都能拿到一些工錢, 這兩孩子還未娶妻,這些錢自然是給小陳氏管著。

老趙頭一聽,倒是笑了一下, 轉而問其他的兒子,趙家兄弟都已經琢磨好了,自然都是同意,趙老二甚至說道:“若是大哥這會兒不湊手,我可以先借他一些。”

趙老二一說這話,丁氏的臉色就有些不好看起來,但好歹沒有當面反駁,不得不說自從丁家落敗,他們不得不回到陳家村居住之後,丁氏的脾氣可好了太多。

旁邊的鄧氏一聽,眼睛刷的一下亮起來,笑嘻嘻的說道:“二哥,我們家也不湊手呢,你能不能也借我們一些?”

話音剛落下,趙老三神色不太好的瞪了她一眼,罵道:“瞎咧咧什麼,二哥,你別聽著婆娘瞎說,整天嘴上就沒個把門。”

趙老二自然也是知道這個弟媳婦的性子的,他還未說話,老趙頭就咳嗽了一聲,清了清嗓子問道:“得啦,你們兄弟之間別借錢,借錢傷感情,到時候扯起來說不清楚,我想好了,每家每戶出十兩銀子,你們五個兄弟一人十兩就是五十兩,加上我們老倆口的就是六十兩。”

“六十兩的銀子,包下後山足夠了,盈餘的正好拿來買樹苗。”老趙頭抽了一口旱菸,又說道,“若是手裡頭銀錢不湊手,也別跟兄弟借,我們二老先把養老的銀子拿出來補貼你們,只是說好了,以後賺錢了這銀子還得還回來的。”

“爹,我哪能要您的養老銀子啊。”趙老大忍不住說道,心裡頭暗罵自己沒用,如今也是兒女成群的人了,還要靠爹孃的養老銀子做事情。

“都說了要還的,又不是白送你了。”老趙頭翻了個白眼,繼續說道,“以後你們弟弟是要讀書的,山上的活兒鐵定是沒法幹,這樣吧,他只拿一份紅利,我們老倆口幹不了多少活兒,也只拿一份,剩下的八份正好你們一家兩份。”

幾個兄弟面面相覷,都知道這樣的區分是對他們有利的,畢竟真要是平分的話得是等分成六份才是,哪像是現在,爹孃和阿福都吃虧了。

趙老四更是看得清,心中明白雖說趙九福很可能不上山幹活,但有他的名頭在他們出門辦事都鬆快一些,便說道:“爹,這樣你跟阿福太吃虧了。”

趙老四一說,趙老大也連忙說是,其餘兩個兄弟自然也不答應。

老趙頭卻早就已經想好了,笑了笑說道:“你們能心疼爹孃和弟弟,就都是個好的,但咱們親兄弟明算賬,總不能因為心疼就讓你們吃虧。”

“這事兒我已經決定了,可以的話就這麼辦,老大家老三家缺銀子就先跟我拿,咱們自家先定一個契書,定好了再去找村長說買山頭的事情。”

趙家兄弟沒有異議,趙九福就起身去寫了契書出來,趙家兄弟年幼的時候都被送去讀過幾年書,雖說忘得差不多了,但契書還是看得懂的。

趙九福讓他們從頭至尾看了一遍,這才籤了字按了手印,屬於他們家的契書算是立好了。

契書一家一份,老趙頭讓他們各自收了起來,這才說道:“這蜜餞的秘方是你們弟弟無償給的,你們也得認他這個好。”

“這個是自然,我們都知道阿福是個好的。”趙家兄弟紛紛說道,即使是小心思最多的趙老三也心知肚明,不出預料的話趙九福就是他們家兄弟中最出色的那一個了。

“你們記住就好。”老趙頭也露出幾分笑意來,畢竟這些孩子兄友弟恭,不愧聖上賞賜下來孝悌之家四個字,他心裡頭自然也只有高興的份兒,“咱家的事情說定了,這就出門把買山頭的事情說了吧,老大,老二,老三,老四,你們跟我一道兒去,阿福就不用去了。”

老趙頭做事情有分寸,知道這樣的事情讓趙九福出面雖然更加容易,但對他卻沒有好處,還不如他們幾個哥哥出面方便。再說了,就算是趙九福不去,難道別人就不知道他們是老趙家了,買一個小山頭還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果然,到了陳家村長那邊把事情一提,陳家村長知道皇帝和縣令的賞賜,絲毫沒懷疑他們家為什麼有這麼多銀子,唯一的疑惑是老趙家買的居然不是良田,而是沒人要的小山頭。

陳家村長語重心長的勸道:“趙老弟,你買這山頭做什麼,平時想吃個野果子什麼的自己去摘就是了,有這個銀錢還不如買地來的實在。”

蜜餞生意做起來之前,老趙頭也不打算告訴村裡人,只是笑著說道:“咱們村的地就那麼點,想買也不好買,若是其他村的地又離得遠不好打理,我就想著買一個小山頭重點果樹,就算是酸了一些,說不準也能賣的出去。”

陳家村長又勸了幾句,見趙家人都打定了主意也沒辦法,心中雖然還是覺得他們有錢沒地花燒得慌:“行吧,你們不後悔就行,這事兒我同意了,不過買山頭只立白契可不行,得去衙門出一個紅契,不然不踏實。”

古代買地的時候有“白契”和“紅契”之分,一般交易雙方協商擬定,有中間人作保並簽名蓋章的契約,稱為“白契”,也叫“草契”,但實際上這種白契缺乏法律效力。

而加上官府的認可和蓋章之後,就是所謂的“紅契”,“紅契”才是官府承認,有法律效力的文書,但是“紅契”是需要交稅的,所以鄉下人家為了避稅,一般都是走“白契”。

不過買山頭和買地的性質又不同,山頭只靠村長的同意是不行的,不走衙門永遠名不正言不順,老趙頭自然也不會嫌這個費事,當天就拉著老村長到了衙門。

就如趙老四所想,有趙九福的名頭在,聖旨的風頭又還未過去,他們去衙門辦事順順當當,甚至連孝敬的銀子都沒花,事情就順利的辦好了。

這事兒辦得順當,就是老村長都覺得高興,作為村子他來衙門的次數也不少,但像是這次這麼順利的還是第一次,衙門的人看見他還笑嘞。

即使順利,老趙頭他們回到家也快中午時分了,還未進門就聽見裡頭有動靜,進去一看老趙頭就皺了眉頭,裡頭那大嗓門的女人不是別人,正是他們十裡八鄉最有名的媒婆。

倒不是這媒婆的名聲不好,正好相反,這一位個人做媒十分公道,向來都把男女雙方的好處壞處說得清楚,並不會瞎吹瞎打的糊弄人。

可老趙頭心知肚明,這會兒上門來為的可不就是是他小兒子,但他們家可沒打算把阿福的親事這麼早定下,這孩子以後如何還未可知。

“呦,趙家老爺子回來啦,哎,你快來聽聽這事兒是不是這個道理。”那媒婆眉眼開眼的喊著,旁邊的老陳氏臉色卻十分冷淡。

老趙頭早就打發幾個兒子回家去了,這會兒是個光桿司令,只能走進門問道:“這是怎麼了,什麼風把您給吹來了。”

媒婆笑嘻嘻的說道:“可不就是一陣喜風,趙老爺子,老太太,雖說趙秀才年紀還小,但是好事兒他就不嫌早,多少人家就喜歡娃娃親,為什麼,還不就是圖一個知根知底旱澇保收的,趙秀才是少有的才俊,但人家王家姑娘也不差呀……”

老趙頭見她說得越來越元,連忙打斷了她的話:“張媒婆,不是我們看不上人家姑娘,我這麼說吧,阿福年紀還小,將來還打算下場去試一試,別的事情以後再說,咱們家不急。”

張媒婆還要再說話,老陳氏也說了:“張大姐,這事兒您就別再提了,若是將來阿福要尋親,那我們肯定會求到你這兒來,讓你幫忙尋摸。”

好話賴話都說了,張媒婆見他們打定了主意不提,只得暫時把這事兒放下了,說實話,她其實也覺得趙家不能答應,趙九福現在才十歲,又是皇帝老子親口誇過的人,以後若是能考中一個舉人的話,親事肯定比現在好了不止一籌。

張媒婆眼睛一轉悠,轉而問道:“趙秀才的事情不提,那您那大孫子,二孫子的親事是不是可以提一提,您家大孫子已經十七了,二孫子也有十五,這可都不小了。”

老陳氏一聽倒是笑道:“是都不小了,但你也知道老趙家已經分家了,如今他們倆的事情他們爹孃做主,你啊,走錯門嘍。”

張媒婆又說了幾句,老趙頭老陳氏愣是不發話,她只得放棄出了門,只是一轉身就進了趙老大家,趙九福雖然沒有弟弟妹妹,但侄子侄女多呀,這可是聖上誇了的孝悌之家,她能說成幾對是幾對,以後名聲總歸是好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