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現代 > 今安在最新章節列表 > 52、〇五二 謝先生與黃先生之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52、〇五二 謝先生與黃先生之一

黃馬克第二天起了個大早,自己開車帶了接駁車過來候在林公館外, 堪稱中國好女婿代表了。楚望本沒有什麼要收拾的, 睡得早故而也起得早。一行人吃著餛飩湯時,門鈴被掀響了。女傭說:“來了兩人。”

“哪兩人?”林俞問道。

“一位說是來接三小姐的汽車司機, 另一位是斯家家僕, 是斯少爺遣過來的, 抱著一隻大狗熊,說是給三小姐的。”

正說著, 眾目睽睽之下, 半人多高的泰迪熊玩偶被人託舉著, 從林公館略顯狹窄的玄關,舉步維艱的挪了進來。

林家眾人捧碗舉箸, 不知該拿什麼表情歡迎這不速之客:“……”

楚望只好撓撓腦袋,望望天。

林俞咳嗽兩聲, “三丫頭的輪船不是只較晚一刻鍾, 那邊怎麼這麼早便來接了?”

女傭道:“那邊說是一位姓謝的公子順路替葛太太來接,因起早了些, 故來得格外早。他讓三小姐慢慢吃,不急,他可以多等一會。”

林梓桐問道:“哪位謝公子?可是謝擇益?”

女傭道:“正是的。”

喬太太看了喬瑪玲一眼,母女兩都悶頭不說話。

黃馬克大喜:“今年留美畢業生裡那位,phi beta kappa學會的榮譽優秀畢業生謝擇益是麼?”

“中國人優秀畢業生?那倒稀奇。”林俞也納罕問道,“家中何人?”

林梓桐略略想了想,便向喬太太道, “他父親謝勳,從前似乎在上海做絲襪肥皂生意發跡,支援過幾年影業,後來去了香港。據說在香港混的風生水起,在華人英國人裡圈子都吃得開。”

林俞便看向喬太太:“謝爵士你也認識麼?”

喬太太哼笑一聲,“點頭之交而已。”

“他兒子怎會代勞她來接人?”

喬瑪玲忙不迭微笑道:“謝爵士在香港最捧小姨媽的場……”

喬太太瞪她一眼,“什麼捧不捧場的?不過謝爵士從前還上不得檯面時,在她那同樣上不得檯面的場子上混著混著,一來二去就混熟了。如今仍舊念著點舊情,當她是個眼前紅人罷了。”

“那麼這謝爵士倒也不是什麼正經人物?”

林梓桐笑道,“父親此言差矣。如今名流人士,身邊哪少的了三五個如花似玉的人物增光添彩?只不過父親結交的都是些古板老學究罷了。”

林俞喟嘆一聲,“不過林斯兩家正經些。別的那些個老頭子,外邊兒也難少得了幾位粉頭。”這才看楚望一眼:“別讓人等太久。”

林梓桐起身來,笑道:“三妹妹慢慢吃,我先去同他講幾句話。”

黃馬克也起身來與林梓桐一道出門去,為的是會見會見這位難能可貴的費貝達榮譽會員。

三個男青年在屋外也不知會聊些什麼。屋裡面,喬瑪玲與喬太太母女兩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四顆眼珠子好似穿成了一串,演皮影戲似的有來有往,煞是好玩。

隔了陣,喬瑪玲終於坐不住了,坐到楚望身旁賠笑道:“三妹妹,一早晨的接人送客可有的忙的,你看你哥哥與姐夫都沒吃上兩口早餐。再說,也不好讓謝公子久等,不是麼?”

“本想著父親姐姐要走了,多陪他們呆一陣的。”楚望嘆口氣,假模假式的惋惜一陣,終於依依惜別道,“父親,二姐姐,那麼我就先去碼頭上了。”

她背起自己的小包,抱著一隻巨大的熊,臨出門前看了一眼:屋裡四人,皮笑肉不笑的有,感激的有,哭得假惺惺的有,如釋重負的也有。小小一個林公館,眾生醜態,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楚望大覺好笑,一腳出門,頓時輕鬆無比。

——

一出門便見黃馬克與林梓桐立在屋簷下和另一個高個子男人談笑風生著。黃先生笑容和煦如風,謝先生樂得怡然自得,完全聞不出一絲一毫情敵相見的硝煙味兒。

黃馬克先看到了她,衝她招招手,“三妹,謝先生等你許久了。”

楚望看向謝擇益,禮貌笑道,“若是知道謝先生一早就來,我一定起得更早些。”

“葛太太她本想親自來接你,無奈昨晚應酬到太晚。我希望她能多休息一會兒,便自請來接你。”

楚望笑道:“那便遣司機來接我就是了,何須勞煩謝先生親自來接?”

“那得看接誰了,”謝擇益一本正經的搖搖頭,“若是旁人,司機我都懶得遣。葛太太放在心尖尖餓上的侄女,我怎敢怠慢了?”

楚望抬頭去瞧自己姐夫和哥哥的眼神——只見這兩人依舊笑容滿面,彷彿絲毫沒有察覺謝擇益滑天下之大稽的發音。林梓桐拍了拍她的頭,吩咐道,“好了,上車去吧,香港見。謝先生,回頭上海再敘。”

謝擇益三兩步繞過車子,想來替楚望拿行李,卻見她只揹著一隻劍橋包,手裡吃力的抱著一隻碩大的玩具熊,一步一個挪移的從開著的車門挪上小汽車。謝擇益伸到熊腦袋上的手頓了頓,收回來,轉身拉開駕駛室的門。

汽車緩緩啟動,謝擇益搖下車窗,衝林公館外兩人微笑說道:“回頭再聚。”

車開出去一段,楚望將大熊擺好,和自己並排坐在後座,腦袋看向窗外二馬路上的高樓。

“捨不得上海麼?”謝擇益的視線從車內後視鏡往後看,只能看到後座那只大狗熊。

“並不。”

“那麼看這麼仔細作甚麼?”

楚望哼笑一聲,“看看它究竟多荒唐。”

“荒唐?這裡可是遠東第一金融中心。”

“租界外的人在流血,租界裡歌舞昇平。有句詩叫商女不知亡國恨,說的就是上海——畸形的繁華而已。”

“嗯。如此說來,倒也能明白你為何不去留學了。為什麼你又要去香港?香港可是英國人的地方。”

“香港只是借出去而已,還回來是遲早的事。”

謝擇益微笑,孜孜不倦,“所以為什麼不去留學?”

楚望看他一眼,沉默片刻,問,“謝先生明知瑪玲姐結婚了,偏要去黃先生跟前招人煩,為什麼?”

“哦?原來是那位黃先生?”謝擇益若有所思,回答道,“我與瑪玲,是她權衡抉擇後放棄的我,因而我並沒有什麼好愧疚的,她也沒有。何來煩一說?”

“那麼你覺得我為什麼不去留學?”

“‘師夷長技以制夷’。”

“不去留學,是我權衡抉擇後放棄的。對於不留學這件事,我沒什麼好悔的。謝先生又有什麼好替我嘆惋的?”

謝擇益輕聲笑了,“閒聊而已嘛。”

“閒聊練習中文?”

“我中文差很多?”

楚望靈機一動,“你說我是我小姑媽心尖尖什麼?”

“心尖尖二餓,上的人。”他面不改色的重複一遍。

楚望笑了一陣。

謝擇益嘆口氣,“這個太難學。”

楚望往車窗外看去,“蚌埠華勝厚,不二價。”

“嗯,二。”

“虎標,兒童萬金油。”

“嗯。兒。”

“心尖尖兒。”

“心尖尖二兒。”

“……”

車從二馬路駛入外灘。港口有漁船也有郵輪,碼頭接駁的有黃包車也有黑色小汽車,有西裝革履、寬闊健壯而行色匆匆的外國人,也有穿著髒兮兮破爛褂袍、矮小傴僂的黃包車夫。兩個美國下級兵坐在一輛黃包車上拍相片,兩個笑容燦爛的大小夥非要拉著那位面黃肌瘦、形容枯槁的車伕也入相片裡——以客人與主人、伺候與被伺候的姿態。

左側江邊步行街也林立了許多廣告牌。車飛快的駛過,楚望只能看個究竟,伴著謝擇益念廣告牌練習中文的聲音。

“口得意……開什麼。”

“開膏。”

“什麼什麼牛奶,老幼什麼宜。”

“鷹嘜牛奶,老幼咸宜。”

“這幾個字我都認得。羅黎照相館……嗯?剛才出來的不是你那位男朋友麼?”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謝擇益一個剎車,楚望立馬推開車門下去了。他已走出去不少距離,又隔著一條街。楚望跑了一陣,但想是不大可能追上的。

謝擇益沉思片刻,在她身邊緩緩並行,說,“你先上來。”

又開出去一截,謝擇益解釋道:“去英國的郵輪碼頭在後面,前面是去香港的輪船碼頭。”

“我知道……他的船早一刻鍾,等他到了那邊碼頭,再折回去,就趕不上輪船了……”楚望體力不支的喘口氣,眼睛卻死死盯著前面,“……他是去找我的。”

車依舊緩緩跟著楚望,謝擇益扶著方向盤,卻好似半個身子都趴在上面,眼睛懶懶噙著笑意。那雙眼睛會說話,此刻應該在說:這人腦子不好使。

楚望盯著那雙眼睛想了會兒,這才意識到:這是民國。全上海小汽車不過兩萬部,甚至都沒什麼交通規則,外灘馬路上都是可以隨時變道、超車及掉頭的。

她猛一拍腦門,一頭扎進車裡。謝擇益一笑,支起身子踩下油門。

兩人追在後頭按了兩聲喇叭,斯言桑轉頭來,隔著車窗玻璃一眼便見到後座那只大熊玩偶。

楚望下車時,斯言桑躬身遞給她熬夜一整晚的戰利品:五張照片,以楚望為焦距定格的畫面。

“昨晚都沒睡?”

他點點頭:“想等臨走前就能將相片給你,這樣也還來得及道別。”

“可是如果我沒在這裡見到你,你再回去,就來不及了。”

“是麼?”他疲憊笑著,“這不是見到了麼?”

楚望剛才其實有些生氣,火氣竄上來,一見到他的笑容又兀自熄滅了,只好不說話。

“生氣了麼?那我這就走了。”

“嗯。”

“我真走了?”他側過身,卻偏過頭來看楚望神情。

“……”

照片裝入信封疊好,冰冰涼涼的塞入楚望手中。斯言桑替她開啟車門,“為給你留個最後的紳士的映像,我先看著你走。”

楚望坐進車裡,他又替她關好門,揉揉腦袋,收手端正立在街邊微笑。

她下巴抵在車窗上,皺著眉頭想了想,說,“我記得你說過,你想要做顧維鈞先生一樣的人物。”

斯言桑一愣,點點頭,“你還記得。”

“你不要忘了。”

她再次囑咐著,轉頭對謝擇益說,“謝先生,請開車,麻煩了。”

車窗搖起來,楚望扭過頭,不再看街邊。等車開出去好長一段,再回頭時,那人還立在那裡,不知是看到到楚望回頭了,還是回味過來什麼話,亦或是碰到什麼熟人——白色小點往前動了兩步。

車繞過一個彎,畫面見不到了。

作者有話要說:  *刻畫謝先生和黃先生的同時,也想寫一寫道別。

——

*費·貝達·加巴榮譽學會(phi beta kappa):在美國,成績優異的畢業生會獲得學系推薦入該學會。這是美國最古老的兄弟會,於1776年創立。會員將得到一條刻有學會字母簡稱“Φ bk”的金鑰匙,可以佩戴,以示榮譽。請記住謝先生有這麼一個道具。

——

*顧維鈞先生:“弱國無外交”、真.國士無雙。成就歷經中華民國多屆政府,主要是所謂的“職業外交家” 即不分政治派別,不分政治信仰,一心一意為“國家”而不是任何一屆的政府 或黨派辦事。從而使得外交官作為一項職業,外交學作為一項學科能夠獨立起來,而不是政治的附庸,政治家的僕從。

(來自知乎)

顧的主要貢獻,在於:

二戰前:修改不平等條約

二戰中:爭取美援

二戰後:為中國爭取國際事務的話語權

——

1918年深冬,顧維鈞抵達巴黎。這一年,他31歲。剛到巴黎,代表團就遭遇到了第一個打擊--和會席位問題。各個國家被劃分為三等,一等的五個大國英美法意日可以有5席,其它一些國家3席,一些新成立、新獨立的國家2席,中國被劃為最末一等,只能有兩個席位,列強仍然把中國看得很低。雖只有兩個席位,但五位代表可輪流出席。在代表團排名問題上,波瀾又起。按陸徵祥報送北京的名單,順序依次為:陸徵祥、王正廷、施肇基、顧維鈞、魏宸組。然而北京政府的正式命令下達時排名卻被換成了:陸徵祥、顧維鈞、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組,這就引起了王正廷和施肇基的強烈不滿,在代表團中埋下了不和的種子。隨著和會的進行,代表團內部的矛盾也在不斷升級。

中國準備向和會提出收回山東權利問題,但還沒來得及,日本先發制人,率先在五個大國的“十人會”上提出德國在山東的權益應直接由日本繼承。大會通知中國代表到下午的會上作陳述。代表團接到通知時已是中午。這對於中國代表團又是一個晴天霹靂。

經過一番周折,確定由顧維鈞代替王正廷出席。下午的會議作出決定,有關山東問題,由中國代表次日進行陳述,1919年1月28日,顧維鈞受命於危難,就山東問題作了一次縝密細緻、暢快淋漓的精彩發言,從歷史、經濟、文化各方面說明了山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地批駁了日本的無理要求。在他的雄辯面前,日本代表完全處於劣勢。各國首腦紛紛向他表示祝賀,顧維鈞在國內外一舉成名。這次雄辯在中國外交史上地位非凡,這是中國代表第一次在國際講壇上為自己國家的主權作了一次成功的演說。形勢對中國本來十分有利,然而,到了4月,變化陡生。因分贓不均。義大利在爭吵中退出了和會。日本藉機要挾:如果山東問題得不到滿足,就將效仿義大利。為了自己的利益,幾個大國最終決定犧牲中國的合法權益,先後向日本妥協,並強迫中國無條件接受。這一事件點燃了“五四運動”的火種。

1919年1月28日,美、英、法、日、中國在巴黎討論中國山東問題。戰敗後德國將退出山東,日本代表牧野先生卻要求無條件地繼承德國在山東的利益。中國代表顧維鈞聽了,站起身面對其他四周代表問道:“西方出了聖人,他叫耶穌,基督教相信耶穌被釘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為世界聞名的古城。而在東方也出了一個聖人,他叫孔子,連日本人也奉他為東方的聖人。牧野先生你說對嗎?”牧野不得不承認:“是的。”顧維鈞微笑道:“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認孔子是東方的聖人,那麼東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穌,孔子的出生地山東也就是東方的聖地。因此,中國不能放棄山東,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樣!(china can not miss shandongsamethe west world can not miss jerusalem)”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法國總理克里孟梭——巴黎和會的三巨頭聽完顧維鈞擲地有聲的宣告,一齊走上前握住他的手,稱他為中國的“青年外交家”。

面對如此現實,代表團心灰意冷,名存實亡,有的代表離開了巴黎,團長陸徵祥住進了醫院。和會最後一段時間裡,顧維鈞獨自擔當起了為中國作最後努力的職責,一直堅持到和約簽訂前的最後一刻。然而,不管顧維鈞如何努力,都沒有結果,中國的正當要求一再被拒絕。保留簽字不允,附在約後不允,約外宣告又不允,只能無條件接受。如此情況下,顧維鈞感到:退無可退,只有拒籤,表明中國的立場。他把這一想法彙報給陸徵祥,陸徵祥同意了他的意見。於是,1919年6月28日,當簽約儀式在凡爾賽宮舉行時,人們驚奇地發現:為中國全權代表準備的兩個座位上一直空無一人。中國用這種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憤怒。簽約儀式的同時,顧維鈞乘坐著汽車經過巴黎的街頭。他在回憶錄中說:“汽車緩緩行駛在黎明的晨曦中,我覺得一切都是那樣黯淡--那天色,那樹影,那沉寂的街道。我想,這一天必將被視為一個悲慘的日子,留存於中國歷史上。同時,我暗自想象著和會閉幕典禮的盛況,想象著當出席和會的代表們看到為中國全權代表留著的兩把座椅上一直空蕩無人時,將會怎樣地驚異、激動。這對我、對代表團全體、對中國都是一個難忘的日子。中國的缺席必將使和會,使法國外交界,甚至使整個世界為之愕然,即使不是為之震動的話。”

這次拒籤在中國外交的歷史中間,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中國第一次堅決地對列強說“不”,終於打破了“始爭終讓”的外交局面,最後沒有退讓。這也是中國外交勝利的起點。以後,中國一步步奪回了喪失的主權。

巴黎和會懸而未決的山東問題,最終在1921年華盛頓會議上得到了解決。經過36次談判,中日簽署了《解決山東懸案條約》及附件,日本無可奈何地一步步交出了強佔的山東權益。在這次會議上負責山東問題並最終虎口奪食的,是33歲的顧維鈞。

1922年2月4日,顧維鈞代表中國與日本簽訂《解決山東問題懸案條約》及《附約》,其中規定:日軍撤出山東省,膠州灣德國租借地和青島海關的主權歸還中國,膠濟鐵路由中國贖回。儘管這個條約尚有不足,它仍然是中國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果,《凡爾賽和約》關於山東問題的決議,至此得到了重要修正。中國收回了山東主權和膠濟鐵路利權。(來自——歷史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