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田園喜嫁之娘子太難追最新章節列表 > 卷3:650.如斯岳父,故地重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卷3:650.如斯岳父,故地重遊

九月底,孟靜婉和孟靜嫻的父親孟慶桓到了京城。

宋思明算好日子,提前兩日去迎,叫上了即將跟他成為連襟的姚思賢一起。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幾年孟靜婉嫁到京城來,孟家二老和孟夫人都來過幾回,但她父親這還是頭一回專程上京城來看望。

孟慶桓是個不苟言笑的中年人,一身長衫,清瘦身材,見到宋思明的時候,態度還算和氣,目光落在姚思賢身上,就帶了幾分審視。

當初宋思明在清源縣白雲書院讀書的時候,孟慶桓也是書院的先生,並不陌生。

姚思賢頭一回拜見未來岳父,心中不緊張那是不可能的,雖然親事已經定下來了,不過他還是希望能夠得到孟慶桓的認可。

“納妾嗎?”孟慶桓開口問了一句。

姚思賢都愣住了,連忙搖頭:“嶽……孟伯父放心,我絕對不納妾。”

“若是靜嫻沒生兒子呢?”孟慶桓又問。

姚思賢正色:“女兒也很好,我並沒有傳宗接代的壓力。”

“嗯,記住你說的話。”孟慶桓話落就上了馬車,跟宋思明說可以走了。

見姚思賢還愣著,宋思明拉了他一下:“走吧。”

上了馬,姚思賢還感覺有點懵。等路上休息的時候,宋思明跟姚思賢說,他已經過關了。當年宋思明求娶孟靜婉,見孟慶桓的時候,也是同樣的兩個問題。

不過關於生兒子這件事,宋思明畢竟跟姚思賢情況不同,他是宋家三代單傳唯一的男丁,還是有傳宗接代的任務的。所以他當時回答的是,尊重靜婉的意思。

孟慶桓對那個答案是滿意的,因為宋思明也沒說什麼空話假話。若宋思明說,他可以不要兒子,孟慶桓也不會相信的。孟家本是書香門第,若孟靜婉真生不出兒子,孟家對此就會有安排,不會真讓宋思明沒兒子的。說白了,只是岳父見女婿,要個態度而已,只要說真話就沒錯。

當然,宋思明當時心裡其實想的是,他和孟靜婉為什麼生不了兒子?肯定能生,不行多生幾個孩子。

如今這些都過去了,宋思明和孟靜婉早已兒女雙全,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

孟靜婉說過,孟慶桓並不重男輕女,其實很疼愛她們姐妹,只是不擅表達。從他第一次見到未來女婿總有點不高興的樣子,就能看出來。

到了京城,孟慶桓還是頭一回來宋家。他在親家面前倒是很客氣,對宋家二老也很尊敬。因為雖然他沒來過,但每回宋思明和孟靜婉寫回去的信,最後都是被孟慶桓好好收起來的,對這邊的情況都很瞭解。

見到外孫和外孫女,孟慶桓就破功了,忍不住笑了起來,抱著小外孫女不撒手。

孟夫人還說他,以前總不肯出遠門,這下定是後悔沒有早點過來。

宋思明笑說,是他這幾年太忙,早該陪著孟靜婉,帶著孩子回清源縣去看望長輩的。

孟老爺子笑言,說宋思明已經做得很好了,他身上擔子重,正事要緊。

孟家和宋家的姻親關係能處得這麼好,就是因為彼此都能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沒有任何私心算計。宋思明身居高位,孟家人從沒想過要搬來京城攀附宋家飛黃騰達,即便孟家的有才之士並不少。宋思明十分真誠,也是真的孝順,所以孟家長輩並不介意孟靜婉長時間不能回孃家去,甚至老人家都樂意親自跑來京城探望。孟家不是沒錢在京城買宅子,若是在宋家住得哪怕有一點不舒服,有任何芥蒂,也不會年年過來都在宋家住那麼長時間。

宋家擺了宴席給孟慶桓接風洗塵,姚思賢也在座,馬明專程過來作陪,熱鬧溫馨。

孟慶桓這下親眼見到孟靜婉在宋家過得如何,很是欣慰,對宋思明這個女婿一直是非常喜歡的。

關於姚思賢和孟靜嫻的婚期,姚家是希望早一點好,不過孟靜嫻到時候必須從清源縣出嫁,現在還沒開始走禮,年內成婚有些倉促了。

翌日姚大江和宋氏專門上門來,再次跟孟家人談孩子親事,劉氏算是媒人。

姚思賢和孟靜嫻的八字秦玥早已送去欽天監合過,結果很好,欽天監選定了幾個黃道吉日呈給秦玥,這會兒姚大江帶過來,讓孟家人最後定。孟老太爺看了之後,說定在來年三月的那個吉日好,那會兒天氣暖和了,時間上也不倉促。

姚大江和宋氏自是沒有意見,尊重孟家人的意思。關於兩家親事的很多細節,宋氏和孟夫人這些日子都商量過了。在孟慶桓來之前,姚大江和宋氏把給孟靜嫻的聘禮都準備得差不多了。

孟家也要回去準備孟靜嫻出嫁的事,因此原本孟家二老打算過年前回去,孟慶桓來了之後,商量了一下,決定下個月就走。

至於宋思明提過幾回的,讓孟家搬來京城,這回又專門跟孟慶桓談過。

但孟慶桓並沒有應下,因為孟家本家都在清源縣,他的長子也在那邊,還有兄弟,搬家不是那麼簡單的事。白雲書院是孟老爺子的心血,如今交到了孟慶桓手中,培養出不少有才之士,但書院不可能跟著搬到京城來,到時候孟家人走了,只能選擇把書院交給別人。另外,到了京城之後他們能做什麼,也是個必須考慮清楚的問題。

雖然宋思明說了一些安排,但孟慶桓並不想給他添太多麻煩,因為孟家雖是書香門第,但並沒有什麼更上一層的野心,旁支弟子中有做官的,也都是小官,也從沒提過讓宋思明提攜。

不過孟慶桓沒把話說死,只說回去再商議一下。但他也說了,京城這邊氣候比清源縣暖和些,讓宋思明得空幫忙物色個合適的宅子,孟家買下來。以後冬季讓二老過來避寒,順便看看孫女,這是可以的。

宋思明聽著,孟慶桓最後說要請他幫忙買宅子,說來說去,倒不是有意搬來京城,而是想著孟家人日後過來探親有個自己的落腳地,不好長住在宋家,也是真的一點都不想給他這個女婿添麻煩了。

宋思明揹著岳父岳母,跟他家小舅子商議,說讓他努力,等考中功名之後,留在京城當官,到時候孟慶桓或許會考慮搬過來的事了。

孟慶桓到宋家後,孟靜嫻來姚家的次數就少了,因為畢竟沒成親,孟慶桓對女兒管教很嚴,一直要求她們要恪守禮數,不能越矩。

孟靜婉之前還跟宋思明說,她當姑娘的時候,孟慶桓還專門給她們姐妹講姑娘家名聲有多重要,用那些什麼才子佳人的話本子當反面教材,告誡她們,絕對不能學那些。

不過沒關係,姚珊過來約孟靜嫻玩兒,她是隨時可以出去的。畢竟孟靜嫻跟姚思賢的親事已經板上釘釘了。

這日孟靜嫻應姚珊邀請,到武家做客。其實是姚思賢拜託姚珊給孟靜嫻下的帖子,而他專門在武家等著,打算教孟靜嫻騎馬。

孟靜嫻到武家,去拜見過武家長輩後,姚珊拉著她去換衣服。

姚珊專門送給孟靜嫻的騎馬裝,孟靜嫻換上之後,原本溫柔如水的姑娘也多了幾分英姿颯爽。

“不錯,很漂亮,看來我的眼光還是可以的。”姚珊笑著說。

等姚珊拉著孟靜嫻去後院馬場,姚思賢和武誠已經在等著了,又是之前常有的四人約會。

不過姚珊把孟靜嫻送到,她和武誠就撤了,說讓姚思賢好好照顧孟靜嫻,別傷著了,小心一些。

“這身衣服很適合你,好看。”姚思賢真心誇讚。

孟靜嫻笑了笑:“等會兒若是摔了,就不好看了。”

“放心,我不會讓你摔著的,不然岳父會揍我。”姚思賢笑著搖頭。

初見的時候,姚思賢以為孟慶桓真是不苟言笑,結果孟慶桓見了宋強也會笑,在外孫面前,更是一臉和藹。因此姚思賢就知道了,這是他未來岳父對女婿特有的態度。可以理解,姚思賢想象了一下,若是日後他有了女兒,好不容易養大,結果轉眼就要被一個以前都不認識的小子拐跑了,他定然也是笑不出來的。

“哪有?我爹昨天還誇你呢!”孟靜嫻說。

“哦?岳父誇我什麼?”姚思賢表示意外。

“我爹說,你很老實。”孟靜嫻說。

姚思賢噗嗤一聲笑了:“明白,就是有點呆的意思。”

“其實我爹以前對我姐夫也那樣,但現在好了,看我姐夫跟看親兒子一樣。”孟靜嫻微笑。

“嗯,我還需要向姐夫學習。”姚思賢點頭。

孟靜嫻笑了笑:“我爹先前說,只要我姐夫對我姐姐好,不讓我姐姐受委屈,別的其實不重要,也不需要他時常陪我姐姐回孃家,或者給他們送什麼大禮,幫扶我們家什麼。”

姚思賢再次點頭:“岳父是真的很疼你們,我會對你好的。”真正疼愛女兒的父親,是不會利用女兒給自己或家中謀好處的,雖然有時候這並不是什麼過分的事。

突然的表白,孟靜嫻臉色微紅,轉移話題:“是讓我騎這匹馬嗎?這馬性子烈嗎?”

姚思賢搖頭:“這匹是母馬,很溫順,我拜託樊大哥專門買來的。”

樊峻和梁薇去年到清源縣金水鎮梁薇孃家去探親,一去走了快一年,中間送信回來說是全家人到北疆玩兒去了,直到上月才回來。正好到姚家去的時候,得知姚思賢想給孟靜嫻買匹馬,樊峻就說他有個朋友是做馬匹生意的,交給他,很快就送過來了。

孟靜嫻學著姚思賢的樣子,輕撫馬頭,跟馬做交流。

姚思賢跟孟靜嫻講了要領,孟靜嫻記下,姚思賢扶著她上馬。換了輕便的騎馬裝,還是很有用的,孟靜嫻想著若是穿長裙,她肯定上不去。不過頭一回,還是不太容易,中間差點摔下來,被姚思賢抱住了,兩人臉都紅了,然後若無其事地繼續。

上了馬,剛坐穩,馬動了一下,孟靜嫻身子晃了晃,忍不住驚呼一聲。

“別怕,先不走,你適應一下這個高度。”姚思賢溫聲說。

孟靜嫻坐穩之後,往四周看了看,又低頭看姚思賢,笑著說:“我感覺還不錯,像是突然高大起來了。”

姚思賢牽著馬,緩緩地往前走,孟靜嫻坐在馬背上,清風拂面,陽光和暖,感覺真的很不錯,並沒有想象中的困難。

騎著馬走了一圈兒之後,姚思賢把馬韁交給孟靜嫻,讓她自己來控制,又慢慢地走了一圈兒。

然後孟靜嫻喊了一聲“駕”,身下的馬小跑起來。

姚思賢上了他的馬跟上,兩人並肩而行,繞著馬場跑了幾圈,孟靜嫻額頭冒出了細細的汗,神色欣喜,大著膽子加快了速度。

不過這匹馬真的很溫順,姚思賢先試過的,並沒有出什麼問題,孟靜嫻膽子也確實不小,很快就學會了,並且喜歡上了這種策馬奔騰的感覺。

等姚珊再過來的時候,就見孟靜嫻騎在馬背上,笑靨如花。

“靜嫻,休息一下吧,我準備了茶水點心。”姚珊說。

姚思賢先下馬,去扶孟靜嫻。孟靜嫻第一次騎馬,開心歸開心,身體一時還不能適應,騎馬的時候不覺得,想要下來的時候,一動就感覺腿有點軟,下來之後沒站穩,撲到了姚思賢懷中。

姚珊笑著轉身說:“你們繼續,我什麼都沒看見。不用著急過來,茶水還熱著呢!”話落就走了。

姚思賢扶著孟靜嫻站穩,孟靜嫻紅著臉說她沒事了,可以自己走,姚思賢在旁邊虛扶著說:“我的錯,你才學騎馬,不該騎這麼長時間,今日回去腿肯定會有些不舒服的。”

“是我自己要騎的,不關你的事。”孟靜嫻微微搖頭,走了兩步,一個趔趄差點摔倒。

姚思賢連忙拉住她,之後就沒鬆手。

到姚珊的院子,武誠和姚珊正在院中喝茶,見他們過來了,武誠打趣姚思賢:“怎麼不多玩兒一會兒?”

姚思賢沒有接武誠的話,也不管武誠和姚珊看著,扶著孟靜嫻過去坐下。

孟靜嫻臉上紅暈未褪,接過姚珊遞來的茶杯,喝了一口。

“你第一次騎馬,會不舒服幾天的,下次就好了。”姚珊對孟靜嫻說。

“嗯。”孟靜嫻微微點頭。

“真是遺憾,你下個月就要走了。本來還想著冬天下雪你若是還在這邊的話,到時候我們一起滑冰玩兒。”姚珊說。

“沒事兒,明年不就又來了。是吧小賢?”武誠對姚思賢眨眨眼。

姚思賢微笑:“嗯,明年我們成親後,你們就能經常見到了。”

姚思賢送孟靜嫻回宋家,見她被丫鬟扶著進去,就回去了。

孟慶桓和孟夫人見孟靜嫻出去一趟回來走路不對勁,問她是怎麼了。

孟靜嫻說,她在武家學騎馬,第一次騎,不是很習慣。

孟慶桓皺眉:“騎馬?你學會了?”

“嗯,算是會了吧。”孟靜嫻點頭,“姐姐也會騎馬,是姐夫教的。”

孟靜嫻本來以為孟慶桓不高興,專門說孟靜婉也會給自己打個掩護,因為孟慶桓肯定不會跟宋思明和孟靜婉生氣。

結果孟慶桓來了一句:“為父都不會,你們倆倒是挺能耐的。”又把孟靜嫻給逗樂了。

姚思賢在國子監教書,平日裡不怎麼忙,不用天天去,而且去的話最多半天就能回來了。他抽空陪著孟慶桓去了幾回皇宮藏書閣之後,爺倆倒是熟絡起來了,孟慶桓還主動叫姚思賢一塊兒下棋。

十月中旬,孟家人要走了。

準備出發的時候,姚思賢出現,孟靜嫻才知道,他要親自送他們回清源縣去。

姚思賢先前問過孟靜嫻要不要把那匹馬帶走,孟靜嫻說先不帶了,等她明年來京城的時候再騎,因為孟家也沒有馬場,回去沒人陪她,自己騎馬也沒意思。

“近日我也沒事,許久沒有回去了,到那兒再回來,趕得上過年。”姚思賢笑著說。這是他早就決定的,沒有提前說,是想給孟靜嫻一個驚喜。

孟靜嫻確實挺驚喜的。兩人這段日子相處,已經處於熱戀時,又突然要分開,難免不捨。

“行,那你就回清源縣瞧瞧吧。”孟老太爺樂呵呵地點頭。姚思賢這麼在意孟靜嫻,他當爺爺的,當然是高興的。

孟慶桓說了一句:“早知道昨日我把那幾本書借出來,等看完你再帶回來。”他昨日在藏書閣看到幾本好書,姚思賢說他借走帶回清源縣看,明年再還也沒問題,但孟慶桓覺得不太好。

姚思賢笑著說:“伯父放心,您想看的那幾本書,我都帶過來了。”

孟慶桓點頭:“嗯,你有心了。”

姚思賢這回不騎馬,坐車,除了帶著孟慶桓想看的書之外,還帶了不少宋氏專門準備的吃食,其中有幾盒是孟靜嫻愛吃的糕點。

等到休息的時候,姚思賢拿出來,孟靜嫻很開心,孟家長輩都覺得姚思賢真的很不錯,這方面其實挺像宋思明的。

十一月初,孟家人回到清源縣。

到孟家的第二日,姚思賢陪著孟慶桓到白雲書院去,還當了一日的臨時先生,給正在考科舉的學子上課。

除了孟慶桓在場讓姚思賢有一點緊張之外,整體來說表現很不錯。他作為曾經的狀元郎,並沒有跟學子講詩書經文,而是講了他自己經歷的科舉考試的一些經驗,還有一些讀書的方法和心得,都是非常實用的東西。

又過了一天,姚思賢說想到清水鎮去看看他原來住過的地方,孟靜嫻說要陪他同去,孟慶桓只說讓他們早去早回,也沒攔著。

姚思賢騎馬,孟靜嫻坐車,兩人一早從縣上出發,到清水鎮的時候,也快正午了。

先到醉仙樓簡單吃了飯,姚思賢就帶著孟靜嫻去他多年前在清水鎮的住處。

一開始孟靜嫻知道的關於姚思賢的事,都是孟靜婉跟她說的。後來姚思賢跟孟靜嫻講了許多他過去的經歷和心路歷程。其實是宋氏鼓勵姚思賢,說以後孟靜嫻是他攜手一生的人,不必遮掩自己的過去,有些事跟親近的人分享,是好事。

當時孟靜嫻聽了那些事,很心疼姚思賢。因此她也知道,清水鎮的這個地方,對姚思賢來說,是記憶中辛苦卻美好的少年回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他就是在這裡結識秦玥和姚瑤的。

記憶中的小巷子依舊還是老樣子,只能容納一輛馬車過,坐在巷口曬太陽的老頭,姚思賢都還認出來了,以前見過的,曾經花白的頭髮如今全白了。

姚思賢策馬走在前面帶路,走得很慢,看著周圍,一時百感交集。

那個小宅子許久沒有住人,門鎖已經有些生鏽了。

姚思賢下馬,拿出姚瑤給他的鑰匙,開啟門鎖,推開木門。

已是冬季,院子裡的老樹光禿禿的,地上滿是落葉,一片蕭索。其他地方,都跟姚思賢當初離開的時候沒什麼兩樣。恍惚間,他腦海中浮現出當年那個倔強小少年的身影。明明才過去十年,一時竟覺得恍如隔世了。

“就是這裡嗎?”孟靜嫻下馬走過來,好奇地看著面前的小院子。

姚思賢點頭,握住了孟靜嫻的手,牽著她進去,下人都留在了外面。

回到曾住過的小房間,姚思賢到院中水井打了水過來把桌椅擦乾淨讓孟靜嫻坐。

“當初走的時候,想著這輩子一定要出人頭地,再也不回這個地方了。”姚思賢看著房中簡陋的傢俱,微嘆一聲說,“可是後來,真的出人頭地之後,倒開始想念這裡。不管那個時候多辛苦,至少過得很簡單。”

“那些事都過去了。”孟靜嫻說。

看到孟靜嫻眸中的關切,姚思賢搖頭笑笑:“我沒事,早放下了。只是故地重遊,一時有些感慨。”

離開的時候,路過清水鎮街上,姚思賢看到當年推著爐子賣燒餅的婦人,下馬買了兩個剛出爐的燒餅,香噴噴的還冒著熱氣。

“這是當年我每次路過都想吃卻捨不得買的。”姚思賢笑著遞進馬車一個,給孟靜嫻嚐嚐。

姚思賢一手勒著馬韁,一手拿著燒餅,一邊吃一邊往前走。

燒餅跟他少年時想象中的一樣好吃,帶著質樸的香味。

策馬走過清水鎮大街,姚思賢看到那個跟姚瑤和秦玥初次相遇的書鋪,笑了笑,當年的三本書,十兩銀子,偶然結識的兩個人,成了他命運最關鍵的轉折點。

那些辛苦的、痛苦的過去,已成為過眼煙雲。姚思賢感恩當下擁有的一切,以及身邊給他溫暖的人,心中默默告訴自己,要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