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從負二代到華娛大佬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1章 為電影工業化做一點小貢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71章 為電影工業化做一點小貢獻

燈光師,不過是劇組裡各種各樣的幕後人才的一種,水平高的,懂光影、懂構圖、有經驗的,還能玩出些花來,水平低的也就只能賣賣力氣。

攝影師、化妝師之類的幕後工種,其實也是差不多的,有普通的有厲害的,憑什麼燈光師的地位就要高出一截?

燈爺,誰的爺?臉呢?

等教材弄出來之後,沈宇還要想辦法把它用上,培養出不屬於那個“燈光村”的人才,打破他們對於這個燈光師這個職業的壟斷。

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今後沈宇,或者環宇影視的其他導演,乃至中國的所有影視劇導演,再次遇到那種明明是手底下的人做錯了事,卻連動都動不得的情況。

而關於這一點,沈宇也早都安排好了,不過他並不打算透過環宇影視從外界招收燈光師學徒,再依靠這本指導教材來培養。

在沈宇看來,這種方法是相當低效的,而且一個合格的燈光師,也不是這麼一本薄薄的教材就能教出來的。

沈宇已經跟廣省亞視學院商量好了,就在今年九月份開學之後,學校裡將多出一門關於燈光師知識的選修課,除了供全校學生選修之外,還會推薦攝影專業的所有學生都去修這門課。

目前確實只能弄成選修課,並且推薦學生去聽,畢竟要在學校裡開設一門新的課程沒那麼簡單。

就算廣省亞視學院只是一個民辦專科院校,但想要把燈光師的課程加入進去,也需要協調師資、教材、學分等等,還要報到相關部門去審批,沈宇也只能一步一步的去推動。

就這,都還是環宇影視在動畫專業和攝影、編導等專業上跟學校合作得不錯,才讓他們比較願意聽從沈宇的意見,當然,也跟沈宇承諾會支援他們升級成三本院校脫不了干係。

其實對於對於廣省亞視學校來說,這也是一件好事,因為這門選修課對於學院的就業率,也是很有好處的。

並不是每個攝影系的學生出來,都有機會成為一名影視行業的攝影師的,而有了這門課程,這些學生在進入廣告行業,婚慶行業之外,又多了一個新的選擇,而且還是他們比較嚮往的影視行業的敲門磚。

除了開設選修課以外,沈宇還向廣省亞視學院捐贈了一批攝影器材、燈光器材以及相應的耗材等等,另外還有拿出了一些資金,這些資源都會投入到一個特定課題的研究小組。

這個專案廣省亞視學院就沒什麼好猶豫的了,成立這個研究小組,不僅可以收穫一筆贊助費用,開展一個實用性很強的課題研究,如果有成果的話,以後說不定還能成為一個招生的招牌呢。

沈宇交給這個研究小組的任務,就是由老師帶領攝影系的一部分學生,去試驗並記錄各種燈光的實際表現,從中總結出規律來。

首先,是將燈光分成不同的亮度等級、不同的色彩、以及不同的色溫,在其中相互組合,調出對應的光源後打在一些生活中、影視作品中比較常見的材質上。

這時,研究小組就需要錄影、拍照,並且用文字描述出具體的效果,然後更換接受光源照射的物體材質,常見材質過完一遍之後,再重新組合出新的光源重來一遍。

這些所有的組合方式調出的光源,打在不同材質上的最終效果他們都得一一記錄下來,形成文字、圖片和影片資料。

另外還有自然光、燈光透過不同的材質,或者不同厚度的同類材質照射到出來時,又有哪些不同的表現。

比如打在人臉上的柔光,常用的做法就是在燈光前面覆蓋薄紗,但是具體到這個光柔到什麼程度,對應覆蓋的薄紗是棉的還是綢的,覆蓋多厚的,這也需要研究小組去試驗並記錄。

此外,燈光師的工作並不僅僅是打光,陰影的營造也是他們的任務,甚至可以說是“進階技能”。

攝影,本來就是光與影的藝術,偶像劇裡可能只需要把男女主角打得又白又亮就行了,但在刑偵劇裡可不行,想象一下《白夜追兇》的燈光如果打成一片亮白是什麼情況?

所以,這個小組還得去研究和記錄不同的光線強度、角度,在各種場景裡面形成的光照與陰影的效果。

在這一點上,攝影專業的學生,哪怕是專科生,其實也比劇組裡那些沒有系統學習過攝影、構圖、美術等知識的燈光師和燈光助理更有優勢。

沈宇的最終目的,是希望能夠透過大量的試驗和記錄,整理和總結出一份關於燈光效果的對照表、速查表。

再結合與之對應的照片和影片資料,不僅可以用來幫助劇組裡現有的燈光師、燈光助理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效率,也能作為學校裡培養燈光師和攝影師的輔助教材。

比如導演說這場戲要一個什麼樣的畫面,要有什麼樣的感覺,普通攝影師大概知道需要什麼樣的光,然後讓燈光師試著打出來,再跟導演反覆的溝通、調整。

而學過這套教材的,不管他最後是做了攝影師還是燈光師,一聽導演的要求,立刻就知道燈泡要開多大的功率,要調節到什麼引數,燈罩上要覆蓋什麼布料,要覆蓋幾層等等,然後再根據導演的要求進行微調就行了。

總之就是一個字,專業。

這件事如果做好了,做成了,並持續的做下去,推廣開去,沈宇覺得那也算是自己為中國的電影工業化做出的一點微不足道的貢獻。

所謂工業化,在沈宇看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標準化,規模化。

以沈宇選擇的突破口燈光師為例,現在這種師父帶徒弟的培養方式,就跟手工作坊沒什麼區別,效率跟很低不說,學徒自己和劇組的其他人,對其水平也沒有一個可量化的評價標準,行不行都是師父一句話。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沈宇正在推動的方案,一旦將燈光師培養方案完整的摸索出來,並形成標準,形成體系之後,完全可以擴散到所有相關的藝術院校,大規模的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沈宇希望,透過他,或者環宇的努力,在這個時空裡,不要再讓馮筱剛導演發出“除了主創都是民工”那樣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