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侯門醫妃有點毒最新章節列表 > 第675章 家庭地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75章 家庭地位

終於坐上馬車,前往城外別院。

兩個孩子玩累了,這會都躺在馬車上睡覺。

劉詔騎著馬追上來,“時間剛好。”

顧玖開啟車窗。

剛立春,依舊寒氣逼人。

她又將窗戶關上,只開了一道縫隙。

“忙完了嗎?”

劉詔顯擺地亮了亮手中的食盒,“給孩子們買的糕點。”

“他們現在正在睡覺,糕點可以留到晚上吃。你去前面馬車,別將孩子們吵醒了。”

劉詔頓覺家庭地位岌岌可危。

“真不讓我上來陪著你?”

顧玖搖頭,“我帶著兩個孩子,真沒辦法分心。”

劉詔一臉心塞。

他沒上前面的馬車,頂著寒風,騎馬前行。

車隊順利出城,一直往南。

穿過新民縣,走個幾里路,拐進一條岔路,繼續往前走,就是玉秀山。

上山的路早已經修通。

山林深處,隱約看見一棟棟屋頂。

此處是京城新興的度假別院區。

劉詔騎著馬,伴隨著馬車。

他還是第一次來這邊,好奇問了一句,“這山上建了多少房子?”

顧玖開啟車窗,朝外看去,“建得不多,只有四五十棟。我們的別院在最上面。可以直接通往書院。”

書院也建在玉秀山。

前往別院,與前往書院,分別是兩條路。

但是兩處在山頂上又打通了一條路。可以直接從山頂上的路前往另一座山頭的書院。

劉詔說道:“在山上建房子,花費不菲。”

顧玖笑了笑,“花費不菲,所以房子賣得也貴。這裡環境清幽,還有溫泉,不少富貴人家都喜歡在這邊置辦產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劉詔沒問這裡的房子賣多少錢,反正他買不起。

以他的爵祿,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哪有閒錢買房子置業。

堂堂皇子,窮困如斯,父皇真該反省反省。

上山的道路皆是緩坡,很順利地到了別院。

“曉築!”劉詔念出門匾上的兩字。

顧玖從馬車上下來,“我自己取的名字,怎麼樣?”

“足夠雅靜。”

顧玖環顧四周,站在道路邊,能俯瞰山下景色,“覺不覺著曉築二字很符合這裡的氣質。”

“的確符合。我們進去吧。”劉詔一手抱起一個孩子。

兩個臭小子睡得死沉死沉,抱起來都沒反應。

他同顧玖說道:“御哥兒最近是不是又胖了。”

顧玖白了他一眼,“是長高了,不是胖了。虧你還是當爹的,自己兒子長高了都沒發現。”

“天天看著,自然察覺不到他長高。真長高了?”

顧玖說道:“幾個月前做的褲子,都短了一截。鞋子也小了。你說有沒有長高。”

“臭小子長得這麼快。”

劉詔嘴上嫌棄,眉梢眼角卻透著喜意。一臉嘚瑟,好像孩子長高都是他的功勞。

走進曉築,小橋流水,處處是景。

“園子裡的水,全都是從山上引下來的泉水,很乾淨。”

一棟棟風格各異的宅院,錯落在景色中。每棟宅院之間,皆有迴廊相連。

“這地方倒是舒服。”劉詔一眼就喜歡上此處。

顧玖笑了笑,“園子裡一共建了十棟宅院,我們住在最大的風波齋,孩子和我們一起。”

劉詔嫌棄地說道:“孩子大了,該讓他們單獨住個院子。”

顧玖呵呵一笑,“孩子還小,離不得人。等過幾年他們大了,倒是可以一人住一個院子。”

一家人在風波齋安頓下來。

每一棟宅院,皆挑高了半層。

站在二樓欄杆處,憑欄而望,園子中的景色,盡收眼底。

往樓下打望一眼,下人們進進出出,正在搬運行李,佈置房舍。

咚咚咚……

劉詔緊跟著上了樓,從後面抱住顧玖。

“怎麼想到建這樣的房子?”

“在山上建房子,首要防蛇蟲鼠蟻,防潮溼腐敗。將房子挑高半層,既能達到這樣的目的,又能眺望遠處風景。你不喜歡嗎?”

顧玖回頭看著劉詔。

劉詔學著顧玖的模樣,在窗戶邊坐下,“我自然是喜歡的。修建此處一定花費了許多心思。”

顧玖點點頭,“的確花費了不少心思,光是圖紙就修改了十幾次。看到園子裡的池子嗎?擔心兩個孩子落水,來之前特意吩咐人修建了圍欄。

就連水流,也減少了一半。現在池子裡的水,剛沒過腳踝,即便兩個孩子不小心落水,也不用擔心出現意外。”

“很周到。”

顧玖回頭看著劉詔,“我打算將御哥兒送到書院讀書,那邊人多熱鬧。你覺著怎麼樣?”

劉詔笑出聲,“他那麼小,書院大部分都是成年人,他去不合適。”

顧玖有不同想法,“書院也有小孩子。只是啟蒙教育,書院的先生完全可以勝任。將御哥兒關在別院,一個人每天跟著先生讀書,太過枯燥。到了書院,至少能感受到學習的氣氛,體會不一樣的學生生活。”

說完,她又瞪了眼劉詔,“你若是不同意,那以後每天就由你負責教授御哥兒功課。”

這是要老命啊!

劉詔舉雙手投降,擲地有聲地說道:“就送他去書院。”

顧玖挑眉一笑,“不嫌他小?”

劉詔連連搖頭,“他已經不小了。”

“不擔心他在書院適應不了?”

“在宮裡都能適應,區區書院,不在話下。”

劉詔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全當自己之前說的那句“他去不合適”是在放屁。

顧玖得意一笑,“不可反悔。”

劉詔鄭重說道:“保證不反悔。”

只要別讓他負責教授御哥兒的功課就行。會要人命的。

教孩子讀書什麼的,真的是世上最可怕的事情。

劉詔捂住心口,心有餘悸。

猶記得有限的幾次輔導御哥兒做功課,氣得他腦門一抽一抽的痛,差點猝死。

等到晚上御哥兒醒來,得知自己明日就要去書院讀書,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他以為到別院是來玩的。結果只是換了個地方讀書,而且功課更加繁重。

御哥兒生無可戀,小腦袋在想著,現在收拾行李回京城來不來得及。

“來不及啦。明兒一早,乖乖去書院報道。”

劉詔一臉幸災樂禍,毫無同情心。

經鑑定,的確是親爹。

御哥兒可憐巴巴地望著顧玖。

顧玖喝著一杯鮮榨橙汁,望著星空。

額,她假裝什麼都沒看見。

御哥兒:“……”好傷心。

只能抱著衡哥兒尋求安慰。

方嬤嬤心疼壞了。

“夫人,能不能讓哥兒休息兩天,再去書院報道。”

顧玖搖頭,“他已經休息了快一個月,明天必須去書院報道。”

這事沒得商量。

劉詔說話都不管用,更何況是方嬤嬤。

接著她吩咐丫鬟,帶御哥兒回房睡覺。

劉詔衝御哥兒揮揮手:小子,自求多福吧。爹爹在家都要聽你孃親的話,咱爺倆是一樣的沒地位啊。

……

同一片星空下,京畿山區,山溝溝裡面有個村落叫做桐子村。

桐子村很窮。

如果京畿一帶所有村落來一個貧富排行榜的話,桐子村估計是排在倒數幾名。

這些年,京城修路,修房子,類似的紅利,桐子村都沒趕上。

幸運的是,老天爺並沒有徹底拋棄桐子村。

桐子村的村民,好歹是趕上了種紅薯釀酒,養雞養鴨養豬賣給四海商行這一波紅利。

今年,桐子村難得過了一個還算富足的年。至少吃上了肉,一年到頭也能做一件新衣服穿。

村東頭,王木匠家,算是桐子村比較富裕的家庭。

這個家庭,在吃晚飯地時候,爆發了有史以來最激烈地一次爭吵。

早些年,王木匠靠著一手木工活,十裡八鄉攬活做,養活了孩子,還攢了點錢。

有了錢,王木匠就指望著改換門庭,於是將三兒子送去讀書。

今日爭吵,就因三兒子而起。

王木匠一共三個兒子,都已經成年。

老大老二已經娶妻生子,最大的孫子都滿了十歲。

至於老三,讀書多年,只取得童生資格。年過二十五,被村民戲稱為老童生。這麼多年,連個秀才都沒有考中。

趁著吃晚飯,全家人都在,王木匠當眾宣佈,過完了元宵就讓三兒子去縣城讀書。

這引起了王家老大老二的極大不滿。

“不同意!”

兩兄弟一起反對父親的決定。

這年頭,不是隨便一戶人家,就能養得起一個讀書人。

供養一個讀書人,破費錢糧。

給先生的束脩,不算什麼。

真正大的開銷,是筆墨紙硯,是書籍。

稍微一套像樣的筆墨紙硯,沒有二兩銀子拿不下來。

一本經史子集解析,少說三兩銀子。

一本科舉必讀書目,沒有一二兩銀子,休想帶回家。

為什麼非得用二兩銀子的筆墨紙硯?

給先生官員過目的文章,用的是最粗糙的紙張,最劣質的筆墨,第一印象就輸了個徹底。

除非你是個天才,才能叫人另眼相看。

什麼是面子?

書寫用的筆墨紙硯,就是面子。

最起碼,也代表了讀書的態度。

以及上考場考試用的筆墨,誰敢用劣質的?就不怕字跡糊成一團?

說到底,這年頭,對於百姓來說,讀書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如果能考出功名,那麼所有投入的金錢,都能收回來。

然而王三郎自八歲啟蒙,如今年過二十五,依舊是個童生。

他的兩個兄長,已經對他徹底失望。

三兄弟沒分家。

王三郎每多用一兩銀子,就意味著分家的時候老大老二得少分一兩銀子。

家裡沒有金山銀山,經不起王三郎這麼毫無希望地讀下去。

憑什麼一家人努力勞作掙錢,全都添進王三郎這個無底洞。

老大老二不服,堅決反對王三郎去縣城讀書。

“讀什麼讀?讀了這麼多年也沒讀出個名堂,不如將讀書的機會讓給孩子。”

“老三肯定是讀不出來的,不如去城裡找個活幹。他能寫能算,一個月少說能領六七百文錢,除了能養活他自己,還能拿點錢回家。”

“他這些年讀書的錢,全都是我們掙的。”

“我們在家吃糠咽菜,他在外面吃香喝辣。憑什麼!”

“小孩一年到頭才能添一件衣服,他一年得做幾身衣服。全家人養他一個,我不服。”

“要不就分家。”

“對,分家。”

“不分家,老三就得去幹活掙錢。”

啪!

王木匠一巴掌拍在桌子上,碗筷都跳了起來。

“我還沒死,誰敢再提一句分家?”

王木匠的目光從兩個兒子臉上掃過,又掃過兩個兒媳婦。

兩個兒媳婦,都心虛地低下頭,偷偷嘀咕:“老不死偏心得很。”

“爹的意思是要讓老三繼續讀書?一家人掙錢養他一個?”

王木匠板著臉,“已經讀了這麼多年,那就繼續讀下去。總要讀出個名堂來。”

“老三,你說句話啊!你啞巴了嗎?平日裡你不是挺能說的嗎?你告訴大家,你到底能不能考上秀才?你要是考不上,趁早歇了心思。”

王老三面無表情地說道:“前幾次,我只是運氣不好。”

“屁的運氣不好,你就是考不上。隔壁村的小子,才十八歲,都已經考上了秀才。你都快三十了。”

“這是在吵架?吵什麼,吵得這麼厲害?”

煤廠夥計王小喜走了進來,一臉好奇地盯著這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