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重生之日本投資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416章 譜代家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16章 譜代家臣

岸本正義當然清楚,企業改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極其的艱難。這必然會觸碰到小利益團體,以及砸掉有些人的飯碗。

都被要被砸掉飯碗,就算不拼命,必然也會進行一個抗爭。日本人就是額頭上面系帶子和拉橫幅的表示決心,各種各樣的抗議,示威,靜坐等等,乃至還會出現流血和暴力衝突。

日本企業在國民經濟當中佔有主導地位的還是私企,而非國企。想要變革都如此的困難,就不要說中國大陸的國企了。這沒有超凡的魄力和膽量,甚至背黑鍋的決心,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周孝正教授有一句話,真正的絲,連國企的面試資格都拿不到。一般人想要進壟斷性的國企,簡直就是在痴人說夢。

一個大學二本畢業生經由父母託關系,送禮等等,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是才把兒子安排進了茅臺集團成為一名具備正式編制的廠區清潔工。

為此,兒子大為不滿,牢騷滿腹,覺得自己是大學本科畢業生,怎麼就幹上了這樣的工作?

幾年後,他過了二十五歲,極其感謝父母的真知灼見。自己的同學雖說是什麼老師,公司白領,但是每年的年收入無非就三五萬元。

他即便是一個掃地的工人,也能夠一年拿到十好幾萬元。說白了,幹什麼不重要,那都是假的,唯有錢才是真的。

這都還是他父母是茅臺集團的正式工人為大提前,而企業也是本著為了優先照顧本單位的職工子女就業。

這要是擱在上個世紀,子女還普遍可以頂崗父母的工作。和世襲又有何區別?別以為就中國大陸是這一個樣子,日本也一樣。

按照正常途徑想要進入三菱集團這樣的日本著名大手企業的正式社員。一條路是憑學歷,非名牌大學本科畢業生不可。

二條路是憑技術和職稱,非高級工不可。這就問題來。一群十幾,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怎麼可能成為得了高階工人?

道理很簡單。父母之一在三菱集團下屬的企業是正式員工。他們的子女會被先招收進來當所謂的見習工。一兩年之後,自然就會轉正。

每年有員工培訓的時候,優先就會把這些正式員工的子女送去深造。再者,他們就讀的技工學校,也是企業出資進行的相關配套,就是為了培養後備人員。

一旦需要用人,同樣是會遵循優先招收本單位職工子弟的原則。日本企業就業的時候,會給每一個應聘者一張表格。

這其中有一欄寫著,和企業內部有無什麼關係,以及其它外部的關係。表面上好似是為了避嫌,而實際上,完全就不是那麼一回子事情。真要是沒關係,沒背景,什麼都沒有的白人,也就沒機會被招收進去了。

三條路就是優撫對象。當初,三菱集團下屬企業出現過什麼重大事故所出現傷亡人員的子女會有正式社員的名額招收。

即便未成年,也能夠等到某家孩子成年之後,再被進行一個招收。為此,日本這種家庭和中國這種家庭都出現過悲劇。

名額就只有一個。家裡面的孩子到想要。誰都心知肚明,好單位可不好進。這免不得就會出現人腦打成狗腦的情況。

四條路就是轉正之路。這往往是廣大企業臨時工想要成為正式社員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一旦成為正式社員,不但工資和福利待遇會大幅度提高,而且還會有年終獎。特別是醫療保險費這一塊,企業會出大頭,個人出小頭。

要不然,你就會真正的知道日本醫療保險由私人完全承擔會有多麼的貴。若是有個意外需要進醫院,首先就會被醫護人員問到,有醫保沒有。要是沒有醫保,連醫院都不太樂意接受。

即便是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也沒有完全把封建社會那一套給根除掉,或多或少繼續受到正面和負面的影響。

不單單是日本,連建國只有200多年的美國也是一樣。小布什還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自己的祖上也是貴族。

日本自古以來,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均受到中國的強勢影響,然而有一點卻是不為中國所動。

日本採取的是真正的封建制度,即與歐洲中世紀類似的層層分封制度,而不是與中國類似的中央集權制度。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日本沒有中國那樣的權力無限的專制君主,沒有允許平民從政的文官制度,更沒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草根思想。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說法,在日本的封建制度下是不成立的。

事實上,除了豐臣秀吉一人之外,日本歷史上的最高統治者都是世襲貴族的後裔,區別只在於貴族地位的高低而已。

為此,日本戰國時代的上杉謙信和德川家康就是鮮明的一個對比。前者是軍事水平最高的領主之一,但他的領土擴張速度很慢,其中一大原因是他的家臣大多為外樣,而不是譜代。

所謂外樣就是屈從於大領主的地方豪族,對他們而言,上杉家是一個地位較高的盟主,而不是真正的主子。

德川家康就完全不一樣。他的譜代家臣就多,也就此奠定了為什麼能夠最後成功的關鍵所在。

德川幕府之所以能夠264年的長期統治日本同樣是源於此。264年的統治時間即便是擱在中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裡面,也是排在前列。

巖崎真希是才說出了三菱集團內部大大小小的譜代家臣又多的話,可不是沒有道理的無病呻吟。

岸本正義不無提前看到了二,三十年後,硬金集團內部同樣會出現不少父子,母子,父女,母女二代人同在一家公司工作的局面。

這時間快,過不了幾年就會出現。還用不了一百年,只需三,五十年,硬金集團內部還會出現祖孫三代一起工作的局面。

單位好,收入高,誰不想藉助原本的基礎和優勢讓自己身後的子孫得以進來好接替自己?

加之,日本人的傳統思維就是大家守大業,小家守小業,子承父業。這必然就再進一步加劇了社會階層的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