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春華秋實的日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73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3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昨天晚上,張德權跟吳金民,還有李玲聊完,關於他給錢來也,還有自己開辦股票交易賬戶的事後,他突然發現自己的責任更大了。

有責任,就會有壓力。有壓力,也就會有更多行動的慾望。可是,現實的情況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

現階段自己的能力和學識,與內心慾望之間,有一種明顯的反差,所帶來的現實衝突。這樣的反差,跟衝突,給張德權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也給他的慾望,帶來了諸多的限制,以及不確定性。

面對這些情況,現實也在不知不覺中,給了張德權選擇。

要麼繼續,要麼永遠地離開!

是活在當下,迷失人海?還是放眼未來,不斷超越?

像大多數來到這個城市的人,跟他們一樣。在曾經的某一天,帶著他們的夢想,悄悄地來;然後又在某一天,帶著他們的失落,輕輕地走。

張德權不得不努力地奔跑。此刻的他,就像是下雨天,沒有帶雨傘的孩子。明明知道,在雨中奔跑的他,無論跑得多快,都避免不了,雨水溼透全身的後果。

可是,他還是想要證明自己,並努力地奔跑著,去追逐自己的夢。

為了瞭解更多,跟股票投資相關的資訊。張德權決定去書城看看,有沒有什麼值得參考的書,可以買來看看。

哦!不對。

張德權去書城,他是從來不會把書,買回去看的。他一般都會在書城,直接找個地方,席地而坐,就開始看書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光省了買書的錢,還可以省電費。以前是因為窮,買不起。現在是因為習慣,他還是不想買。

對於這樣的,不厚道的行為,張德權有時候,也會內疚地說說自己。可是,他骨子裡的另一面,貧窮、又喜歡佔小便宜的他,立刻就會以“農村人不講究”,拒絕他自己,那個充滿正能量的自我,當時想要破財的想法。

這不,張德權剛從床上,爬起來,就急著準備去書城了。

對於比較節儉的農村娃張德權,不管怎麼急,農村人勤勞肯幹的習慣,可是被他發揮得淋漓盡致。

張德權在每次出門之前,都會弄點吃的,填飽肚子後,才會出門的。因為這樣的話,就不用餓肚子了,還是花錢在外面吃了。

在張德權的心裡,一直都信奉: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在很多人的眼裡,張德權的行事風格,也只有農村人才會有,只有農村人才會那麼節省。沒辦法呀!他就是從農村來的鄉巴佬。

不服呀!他就是這麼不入流,給你看了!

可能正是這種習慣吧,在他之後的事業中,公司的很多業務,都是公司自己搞一條龍的。用比較專業的話,叫做產業一體化,就是從上游原材料到下游終端零售,他的公司全都給做了。

用張德權的話說,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張德權起床後,隨便收拾一下,給自己煮了一碗青菜掛麵,還加了個雞蛋,吃飽喝足了,才出發去書城。

你沒有看錯,是掛麵,不是超市裡面賣的泡麵。在張德權這個鄉巴佬的內心,能夠吃一次泡麵,已經算是高階、大氣、上檔次的陽光生活了。

天天吃泡麵的事,對於他來說,已經是奢侈無度了,必須得堅決打壓。

儘管這樣的事情,在經濟條件變好之後,有所改善。但是,很多深入骨子的習慣,還是沒有太多的好轉。

張德權在將要出門之前,還不忘把自己,做讀書筆記的小本本,也給帶上了。張德權身上的這點,也是挺讓人討厭的,你看書就好好看嗎。居然還要用隨身攜的小本本,把看到的,有用的東西,全部都記在小本本上。

很快,張德權就來到了,他上班商場附近的書城。

當張德權走進書城的時候,他身上的穿著,跟周圍的背景,好像很是不搭。至少跟從他身邊經過的,辦公室白領比起來,還是很格格不入的。

這些只是旁觀者的想法。

對於此刻的張德權,他完全是沒有這種感覺的,因為他的臉夠厚,像城牆轉拐那麼厚。

再說了,對於經常光顧這家書城的張德權來說,他在書城裡進進出出的,已經像是在朋友家竄門了,早已沒有任何的陌生感。

………

接著,張德權很是自來熟的,走上樓梯,來到樓上,然後很嫻熟地穿梭於書架之間。他非常低調地來到了,書城的財經、金融類書籍貨架前,尋找著跟股票投資相關的書。

張德權想了想,寫巴菲特的書,就不用看了。因為這方面的書,他差不多都看過了。如果還有書,沒有被他看過的話,那肯定是這個書城,還沒有上貨的。

以前,他除了看寫巴菲特的書,好像就沒有看其他的書了。現在想到,有必要看看其他的書時,張德權站在這麼多書面前,卻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了。

糾結!

猶豫!

徘徊!

突然,張德權看到了一本關於講解企業競爭優勢的書。他本來是不想看的,可是書的書名,太有誘惑力,所以他還是沒有忍住,最後還是不擇手段地下手了。

正在糾結,不知道看什麼書的張德權,索性就把這本書拿下來,看了看。說好的,只是隨便看看的。沒想到拿上手後,就再也沒有放下來。

因為這本書中的一句話,吸引了他:“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這樣的,企業的競爭優勢,就是知道的人越少,你就越有優勢。反之,知道或懂行的人越多,其中的競爭也會越激烈,最後能撈到的油水,自然也會很少。

這個知道,通常是指你的競爭對手,他們是否看得懂?他們是否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其中這個“知道”程度,也是你的競爭對手,是否能夠快速模仿你的關鍵。

在現實中,有競爭優勢的企業,或人,他們都是這樣的:他們的天才行為,或行事風格,常人都是無法理解的。正是因為無法理解,所以大家都不搭理他們。

之後的局面,就變成了這些人,不聲不響地悶聲發大財。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對於超出常人認知的世界,都是妖魔鬼怪;對於不按常理行事的人,都會被世人認為是瘋子,當然他們也是有病的人。當一個天才的行為,常人無法用普通人的常識,加以解釋的時候,總是會把天才的行為,跟精神病人,跟妖魔鬼怪聯絡在一起。

不管是什麼行業和領域,只要做到同行都搞不懂的程度,甚至認為某些人是傻瓜或瘋子的時候,那麼有可能就是別人建立競爭優勢的開始,悶聲發大財的徵兆。因為他們做的事,他們的同行根本就看不懂,所以競爭對手壓根就不會來模仿,即使模仿也不知道從何處下手。

其實,企業的競爭優勢,也就是企業的護城河,就是來源於競爭對手的搞不懂!對於投資做得好的人也一樣,很多常人看不透的問題,他們看透了。大多數人都覺得不是機會的機會,他們卻把握住了,這就是投資眼光。

………

通常情況下,人們為了防止別人來模仿自己的勞動成果,當事人往往會對一些關鍵性的問題,或是關鍵性資訊,做到儘量的閉口不談。

甚至更有甚者,會在關鍵性問題,或是關鍵性資訊方面,做出很多的假象,從而形成一種障眼法。以此把那些想剽竊商業機密、懶惰的模仿者,引入一條無窮無盡的歧途。讓這些模仿者,永遠都無法步入正道。

這也是為什麼,那些急功近利、唯利是圖的人,無法修成正果,容易誤入歧途的原因。

這就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這就像現在的很多商家一樣,總是會把商品或服務的優點,進行不斷地焦聚,進行無限地放大。最好能夠大到,在消費者的眼裡,甚至是消費者的三觀世界裡,只有他們的商品或服務,所具有的優點,是最好的,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同時,能夠把消費者,帶到這種境界的商家,他們多數已經是市場的主宰了。簡單地說,就是廠商眼裡好,就是消費者心中的好。

然而,這些商家手裡的商品或服務,背後所帶有的缺陷,或是風險,卻從來都不會有人提起,更不會有人注意到。

當某一天,稍不留神,這些缺陷或風險,被曝光了。社會大眾才會恍然大悟,原來我們一直被玩弄著。

自己被賣了,還樂呵呵地幫別人數錢!

其實,這就是語言的藝術。

當然,這也是商家營銷學的精髓!

當想到這裡,看著面前眾多的書籍,張德權的內心,不由地毛骨悚然。

如果按照“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句話來說的話,那他面前的很多書,都會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特別是一些教人怎麼發財致富的書,既然作者所說的觀點,那麼有商業價值。寫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不去運用他的這些觀點,透過這些有價值的商業點子,自己去創業投資,然後發財致富呢?

為什麼非要來寫書,賺那一點稿費呢?

通常,對於專業人士來說,當今市面上的很多專業書籍,它們最多只能算是入門級別的,很多書甚至連專業性都算不上,更別提什麼商業價值了。

此刻,張德權覺得,他要做好股票投資,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更致命的問題是,很多的東西,他根本都不知道,從何處得到其精髓。這些精髓,都是需要時間去感悟的,是急不來的,更不會有任何的捷徑。

突然,曾經對這些書籍,充滿無限想象的張德權,後背不由地冒了一身冷汗,過去的自己,覺悟也太差了吧。

看來真的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呀!在這一刻,以往在他心中,無比有價值的書籍,也跌價了不少。

看來這些入門級的書,適當看看也就行了,因為這些所謂的專業書籍,也只是抄抄國外的名著,作者本身是沒有多少社會實踐的。

都是一些工作不如意,想賺點稿費,養家餬口的。如果作者在書中,所說的思想觀念,真的有用的話,他們也就不用寫書了。

比如,很牛掰的巴菲特,他就從來沒有自己寫過一本書。反而都是別人,在寫他。

那為什麼還要看這些書呢?關鍵是從這些書中,尋找思考的思路,或是作為一種參考,從而做到大浪淘沙、綜合大成。

但是,絕不能把這些所謂的作者,奉為上帝,認為這些寫書的人,一定就是這個行業的資深專家。特別是泛及到一些需要長期投入,才會有研究成果的行業。

張德權想了想,他接下來,最應該做的事情是,如何在現實中,學習和總結?而不是一味地紙上談兵。

問題是,接下來該怎麼做?他還沒有好的計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