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重生寫推理小說最新章節列表 > 第50章 發現了作者的秘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0章 發現了作者的秘密

說白了,杜賓在文中嘲諷警察局局長,也就相當於作者在嘲諷同樣沒找到的讀者們。

“這狗作者,我總覺得他是在暗示什麼?”

“我勒個去,信件原來就放在d部長的信夾上掛著,壓根就沒藏,這是充分證明了,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

“突然被鄙視智商,最關鍵的是,看作者怎麼寫,我真的感覺我的智商不如八歲小孩……我就不應該把這報紙推薦給我舍友,現在我舍友也有相同的感覺。”

“由於想快速的知道答案,所以第一遍看地很快,然後雲裡霧裡,感覺杜賓為什麼突然就知道了,然後返回去慢慢看了一遍。”

等等,不少讀者心態都崩了,這就叫沒被作者調教過,要知道在有推理小說的地球,挑釁讀者,甚至於在書中毒舌讀者的作者大有人在。其他不說,某國外推理名家,因為挑釁太過激烈,差點被讀者圍毆打死,幸虧警察來得快啊!

並且,也出現了蘇軒冕預料之中的一幕。

有個上班族妹紙,在小面哥的微博下這樣留言:“敦厚的詐騙犯也不錯,我更喜歡這作者寫的很穩健,感覺我比較適合這種,不考究智商的短篇,《控方證人》和《失竊的信》感覺這兩個作者智商都挺高的。”

沒有錯,小面哥微博暫時被讀者們當做了臨時討論區。小面哥也是痛並快樂著的,首先而言評論數量是大大提升,不過提升的這些評論,和他發的影片沒什麼關係就是了。

“嘿,樓上的,你看書不看作者名的?敦厚的詐騙犯、失竊的信還有控方證人作者都叫蘇軒冕,不過你這樣說起來,的確也是作者筆鋒很多篇啊,如果不是恰好,看到一個三篇文章中,作者的一個小習慣,我還真會往代筆的方面想。”有人回覆。

“呃?!花樣懵逼,找兩份報紙看了看,的確作者和編輯都沒變,都是蘇軒冕和肖逡,這作者厲害了,不看名字,完全想不到是一個人,有什麼共同點?我完全沒發現,求上面的小夥伴解答。”上班族妹紙在微博上追問。

“其實我也是連著看了三篇文才發現的,這作者雖說筆鋒非常多變,但有一個用詞習慣卻沒有改變,比如[這些都跟d部長一實際的有條不紊的習慣那樣自相矛盾,而且並且那樣使人聯想到這是在企圖欺騙看到信的人]、[而且並且,她從來沒有停止過向她的女主人力述他的要求],最後今天最新刊登的敦厚的詐騙犯,雖說筆鋒大變,但一開始就暴露了[晉吉平時有個習慣,喜歡推測顧客的職業,而且並且猜得很準,可今天,晉吉左瞧右瞧,怎麼也判斷不出這顧客到底是幹什麼的。],而且並且這是兩個意思相同的遞進詞彙,我還從來沒有見過兩個一起用,可能是表達強烈的遞進,但嚴格來說這就是病句,這一點是太雷同了。”

這網友絕對是一個資料帝,不止是如此,還貼出而且並且出現的頻率,其中控方證人最多,一共出現了兩次,失竊的信只有一次,而敦厚的詐騙犯目前才只是連載了前半段出現了一次,但不排除後半段還會出現。

正所謂在留言圈,“字多的”往往是回覆最多的,因為這群復讀機最喜歡的就是跟著字多的混,而上面的回覆,不但字多,還是資料帝,自然回覆多。

“你是魔鬼嗎?作者辛辛苦苦倒換筆鋒容易嗎?好不容易成功了,你倒好,分分鐘明明白白的,給作者扒出來了。”

“哈哈哈哈哈,我彷彿看到了作者辛辛苦苦隱藏自己,然後被瞬間抓出的場景,不過這種病句形式的寫作小癖好我也有,我會把半晌,打成半響,哈哈哈即使是現在被糾正了,然後有時候不注意還是會打錯。”

“我必須糾正一下,你那個半晌和半響是錯別字,人家這個而且並且只是一種寫作習慣能一樣?”

“哇,你這話太真實了,分明都是錯,這就跟魯迅覺得所有字,都不足描述自己所寫的動物,所以就捏造了一個猹,現在還有關於猹的解釋,或是灌豬一類的動物,然後如果是普通人寫的話,那就是錯別字,真的是太過真實。”

關於三篇文章的筆鋒展開了討論,最後資料帝統一回覆“無論再狡猾的狐狸,都逃脫不了獵人的眼睛,窩窩頭一塊錢四個,嘿嘿!”。

下面一片叫6666的鹹魚,讀者們也很嗨,認為自己是發現了什麼天大秘密。

人總是對自己發現的事情,堅信不疑。

借由夢溪小談,蘇軒冕這個名字,在不少人心中留下了“筆鋒多變”的頑皮作者。

一個人的筆鋒會大變嗎?

說實話很難,常見的是從稚嫩到成熟,從成熟到形成獨特風格。

但很難,不等於說絕對不可能,經歷了一些事情,或者是觀摩了一部傑作,在短時間之內,都會筆鋒變化很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另一點,筆鋒會改變,但筆鋒癖好卻很難隱藏,因為那就像人的小習慣,稍不注意就會展露。

蘇軒冕就反向利用了這一點,無論是國內報刊是連載,還是rb報刊連載,甚至於包括大貓翻譯的《嫌疑人x的獻身》中,都有“而且並且”這樣一個或兩個的語病式用詞。

一本書好看,作者的筆鋒也是構成這本書的一種買點,譬如東野圭吾的孤獨,乙一的變態,阿婆的細膩,西村京太郎的厚重,坡先生獨特的邏輯。

要說講許多作品本土化,蘇軒冕花一段時間也能辦到,準確的說只要稍微有一點文字功底的人都能辦到,可蘇軒冕沒有這樣做,甚至於想都沒有這樣想。

作為一個合格的(ban)作(yun)家(gong),是儘可能的讓這些大師風格完美呈現,不改變其風格,不改變其用詞。

在原文有“而且”的地方,加上“並且”,翻譯成中文的作品,而且是很常見的連接詞,所以每部作品都能找到,在合適的地方少量修改這種遞進詞彙。

什麼叫合適?也就是不在對話中修改,因為角色對話也是性格的體現,不破壞對話。

如此,是蘇軒冕所能夠想到打上印記,避免將來有可能出現的代筆流言,所能用的最簡單以及直接,也是幾乎不傷害文章原本風格的方法。

說白了就是比原文多兩個字,或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