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喜劇大世界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37章 電影節二三事(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37章 電影節二三事(七)

“大家好,歡迎來到青年電影計劃的釋出現場。”

他領口彆著麥,身形筆挺,雙手自然,道:“我很高興,我從今天早上就有一種興奮又惶恐的感覺。512部劇本,34個國家的新銳電影人,這或許是最偉大最美妙的一份責任。而現在,我站在這裡,我可以對你們講,幸不辱命。”

彭毅誠一向不覺得自己的口才很棒,但偏偏意外,好多人喜歡聽他講話。他有一種很特別的讓人信服的誠摯感,這是營造感染力的基礎。

他用了一分半鍾開場,又用了一分半鍾介紹周金蘭、夏港等評委,然後直奔主題:“我們扶持計劃的五個名額已經確定,我一位位的介紹,第一部……”

他頓了頓,道:“《師父》,自編自導徐浩峰。這是部傳統又反傳統的功夫片,我有幸能看到它的誕生。”

隨著一句簡單闡述,徐浩峰起身上臺,接過一本草葉形狀的證書。這是專門設計的,寓意新的希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師父》早就得到彭毅誠的投資,現在都快殺青了,徐浩峰也沒什麼激動的,很淡定的致詞。底下人拍著巴掌,卻忍不住竊竊私語,議論著對方的身份。

“第二部,《顏真卿》,自編自導魏朝陽。劇本改編自陳寅恪的《顏真卿別傳》,這是份驚喜,我期待它能呈現出應有的古典質感。”

“……”

魏朝陽怔了片刻,才想起上臺。他本身是新影廠的導演,也沒抱什麼希望,誰知道還真入選了。

“呃,謝謝評審團。《顏真卿》大概是國內最後一批膠片電影了,我的同事和同行要麼在用數字攝影,要麼在學習數字攝影的路上。我希望能透過一種沉靜寬容的態度,來講述那段歷史和知識分子的掙扎。謝謝,謝謝大家!”

魏朝陽致詞過後,便退立一旁,與徐浩峰並肩。

彭毅誠繼續道:“第三部,《執子之手》,大學生陳彤自編自導。由於有多數人撐腰,偏見往往更加肆無忌憚,而我喜歡這個故事裡的勇氣和情感,也支援電影中大膽的同性愛情。”

嗯?

華語圈的都一愣,竟然有同性戀型別片被評上啊!陳彤比魏朝陽更驚訝,這是部在華國幾乎沒人可能會理的獨立電影,即便在號稱開放的利堅國,這一型別的電影也很難獲得認同。

如今,他卻獲得了投資。

陳彤恍恍惚惚的上臺,不曉得說什麼:“呃,真的很意外,我完全沒想過這個結果。組委會和彭毅誠老實的開放與包容讓我敬佩,同性戀者在華國受到了嚴重歧視,希望大家能夠多一些寬容與支援,呃……再次謝謝你們!”

五去三,還剩兩個名額。場下的氣氛驟然緊張,電影是大家共同的夢想,誰也不願空手而回。

“第四部,《老獸》,這部影片是周子陽編劇並執導的,由塗們、王超北、阿拉騰烏拉等聯袂主演。該片講述了主人公老楊從財富時代的乍富階級變為破產賦閒的遊民,因挪用老婆的手術費被子女綁架,一怒之下將子女告上法庭的故事。我很喜歡裡面的一句臺詞,尊嚴的做人,兇猛的當獸。”

隨著彭毅誠的描述,周子陽大步上臺。20世紀80年代,他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藝術設計出身的周子陽因一次偶然的短片機會走進了電影世界。隨後,他加入了冬春影業。2013年,從冬春影業辭職,開始正式撰寫電影劇本《老獸》。

這個年輕人比較內斂,言辭不多,簡單地道了幾句感謝。

至此,還剩最後一個名額。如果剛才是緊張,現在就是凝固了。其實當《老獸》出來的時候,大部分人已經放棄了希望,只有少數人在堅持,默默念著:還有機會,還有機會!

“……”

彭毅誠也停了一會兒,終究道:“第五部,《哪吒之魔童降世》!”

“譁啷!”

這四個字一出,餃子就站了起來,比前面的幾位都要激動。

“這是部動畫電影,劇本的完成度不高。我們選擇它的理由,除了故事立意和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還有這個……”彭毅誠一揮手。

轟!

大幕亮起,正在踏臺階的餃子直接愣住,只見銀幕裡閃過一幅幅的海上神魔鬥法圖片。有古怪的哪吒,兇戾的夜叉,蠢萌的太乙真人,俊俏的敖尚,威風的李靖,溫柔的殷夫人……

這些草圖並不成規律,顯得支離破碎,肖像、武器、坐騎、宮殿等等,前後皆有不同。唯一的共性,便是那筆尖紙上蘊藏的熱情與真誠。

老外們不懂,自己人一瞧就是封神演義中哪吒的故事,頓時驚歎連連。

餃子低著頭,不知怎樣上的臺。他從彭毅誠手裡接過證書,站在講臺後面,顫著聲道:“謝,謝謝!我,我從10年左右開始做《哪吒之魔童降世》,到現在7年了。那時不太懂,想做就做了,上手之後才發現,要克服的困難太多太多……我們的意識欠缺,技術跟不上,市場也不看好,但我就是,就是想做我們自己的動畫電影……”

“譁譁譁!”

他一時哽咽,全場卻掌聲雷動。

……

五個人授獎完畢,場間暫歇,之後是彭毅誠致詞。

幾分鐘後,他再次現身,於舒茵和鍾麗紅眨巴眨巴地瞧著對方,就像某年金馬獎的那七分鐘舞臺。

他似靦腆似醞釀的沉默片刻,才笑道:“其實我想了很久今天要講的主題,想來想去,還是決定講講華國電影。

華國電影有一百多年了,太久遠的不去贅述,先說說我們的第五代。他們都經歷過文革浩劫,動亂結束後重返校園,系統的學習電影知識。他們與當時文藝界的主體意識、反思思潮相適應,而這些,構成了第五代的生活積澱和影像風格。簡單兩個詞,掙脫、尋根。

等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第六代又浮出水面。特殊時期對他們來講只是童年記憶,不存在切膚之痛。他們成長於改革開放的變革期,感受到的是新舊體制、新舊觀念的崩潰與建立。所以第六代的風格是,審視、迷茫。

楷哥導演說過:所有的一切,都與創作者的經歷分不開。我完全贊同這句話,而我要問的是,從第六代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無論影視界還是評論界,為什麼沒人提第七代這個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