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喜劇大世界最新章節列表 > 第582章 來串門的“鄰居”(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82章 來串門的“鄰居”(上)

彭毅誠不是周星星,沒必要去複製他的拍法。

註定這是一部彭毅誠風格的《唐伯虎點秋香》。哪怕就是賣華國第一部喜劇武俠電影的噱頭,在華國如今的電影市場裡,也足以火爆整個市場了。

看著蔫蔫的吃著萃華樓佳餚,輕抿小酒,吃的很香的攝影大師石子軒,彭毅誠嘴角一翹。

石子軒的攝影風格是什麼?

華國很多電影人都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因為他本身的攝影風格就不拘一格,不著痕跡。

導演要什麼,他就給你什麼,千變萬化,且每一種都不弱於人。

石子軒確實是一尊大師級人物!

有這位攝影行的大師出手,彭毅誠對自己新片的信心更是足了。

成名的導演基本都有自己的御用攝像師。

老謀子的御用攝像謝天祥;楷哥的御用攝影師古長味;徐軻的老夥計蔡崇輝、黃中標;李鞍的老朋友林良忠等等。

這都是一步一步磨合下來的導演和攝影師組合,和至交好友一樣,這種組合都是可遇不可求。

導演選攝影師,同樣,攝影師也選擇導演。

彭毅誠如果能抱住石子軒這個大腿,以後一輩子拍片的攝影師都不愁了,想一想石子軒在華國攝影師行業裡那些徒子徒孫們,彭毅誠就感覺自己未來的導演生涯將變得十分美好。

……

橫電影視基地。

華國這幾年雖然經濟發展迅猛,甚至超過了利堅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強國,但華國太大了,也不是每個地方都有大都市,比如橫電。

這裡在華國人眼中,尤其是京城、上滬這些地方人的眼中,就真的是窮鄉僻壤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過,正是因為這樣的地理環境,反而使得不少華國劇組喜歡到來這裡來取景。

一些古裝、武俠、大型槍戰動作戲,都喜歡來這裡拍攝。比如當年老謀子的《大秦帝國》,以及楷哥的《永無止境》都是在這裡拍攝的。

後來,地產開發商開中了這塊地方,把這裡開放成了一個大型影視拍攝基地。

如今,華國電影界拍攝大場面影視劇的時候,基本都是來橫電取景。

彭毅誠這次拍攝《唐伯虎點秋香》的片場,也打算放在橫電,而且為了拍攝方便,他還在橫電影視基地周圍包下了一整個賓館,把劇組安排在這裡,確保電影拍攝過程中,劇組工作人員的狀態。

更讓彭毅誠高興的是,橫電影視基地如今為了和其他影視基地競爭,這兩年的片場租金非常便宜。

又有現成的明清建築群可以用於拍攝,彭毅誠都有心要在橫電設立一個公司的辦事處了,就是為了方便以後自己的劇組在這裡拍戲。

與他同樣想法的大有人在,比如辛寶元影視公司的趙寶剛趙老闆就這樣想的。

………

《愛情保衛戰》電視劇片場。

一棟棟寫字檯建築群中,一組工作人員正在攝像滑軌上工作,攝像機慢慢在滑軌上的平行移動著進行拍攝,還有工作人員舉著收音話筒對準片場中心收音

執行導演王定偉正與製片人、導演趙堡崗一起趴在監視器前觀看著拍攝效果。

“阿偉,你覺這段怎麼樣?”看著監視器,趙堡崗摩擦著下巴處的羊咩胡茬朝著身旁空氣問道,“用不用再拍一條?”

“效果非常不錯。”視線平面直降,王定偉用一口沙啞的嗓音笑著回答道,“這場戲的內容比較簡單啦,只要光線和女主角的服裝夠亮,鏡頭的感覺就出來了!”

《愛情保衛戰》這部電視劇雖然已經是華國頂級投資的水平了,但拍攝質量的要求依然無法和電影相比。

所以,整部電視劇拍攝的效率很高,一上午不到兩個小時,就拍完了七八組鏡頭。

細緻的電視劇分鏡頭稿本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很多時候開拍前就是三五頁紙的劇本,開拍之後趙堡崗在開拍後,在現場再找靈感,豐富電視劇的劇情和人物。

這種方式,拍攝還能這樣高效,問題是拍出的效果還不錯。這真的要佩服華國這些電視劇導演了。

這些電視劇導演之所以這麼厲害,除了小熒幕對拍攝質量的要求沒有大銀幕那麼苛刻之外,更重要的還是華國這一批電視劇導演的能力都還是很不錯的。

華國電視圈圈裡,很多都是導演兼編劇、甚至兼主演一肩擔,自編自導自演的人屢見不鮮。

他們很少有什麼所謂的專業劇本。

大多數片場底層出身的導演,你給他劇本也沒用,因為他根本沒學過怎麼寫劇本,更不要提畫分鏡頭劇本了。

在華國電視機最火的2000年-2010年代之間,華國電視劇的劇組,常常是幾個人一拍腦袋。

ok,就拍攝這個故事。

那好,你就找胡戈,他去找林雪見,你去找投資讓!

三四個人就撐起了一個電視機劇組。

荒謬嗎?

但更可悲的是,這種方法直接延續到了資本進入的華國電影圈。

在這幾年,原本還算比較正規的華國電影圈裡,也出現了很多玩“積木拼湊”的電影製片人。

導演、作家、歌手、主持人等亂七八糟的人,只要有點名氣好像就能拍電視劇,就能拍電影。

大量外行進入行業,肆意破壞行業的規範。

比如某作家的書火了,投資商買下版權想要拍成影視劇。

但這個作家的要求就是自己當導演。

那好,投資商就找個不知道是拍廣告的,還是拍mv的,來擔任執行導演,然後電影全都交給這個副導演負責拍攝。

這個作家只要負責指手畫腳,然後呆在劇組裡拍攝幾組“劇組照”,拍攝幾段片場花絮就好了。

然後這個投資商就莫名其妙投了幾千萬到劇組裡。

最後,拍出來的影視劇作品虧損,甚至連在院線和電視臺上映和播出的機會都沒有。

投資商血本無歸。

這就是華國如今影視劇行業大部分劇組的現狀。

那些外行投資商,找了一群比他更外行的人來拍電影拍電視劇。

投資商只要看到主演是李小峰,哦,能賣幾個億票房。

另一個主演是吳小凡,差不多有值幾個億票房。

最後,女主來找大冪、熱吧、那札之類的,又能賺幾個億。。

ok,這部片子票房最少能賣5-10億。

太好了,投入幾千萬給男女主角當片酬,再投入幾百萬用來拍電影和電視劇,最後能賺到幾個億。

這生意簡直太賺錢了!

那好,立馬建劇組,開始拍攝!

這一幕輪迴的和九十年代的香江電影圈,多麼相像。

可以想象,當年香江電影從黃金期衰落的惡劣情況,很可能出現在今後的華國影視圈當中。

那種災難性後果,彭毅誠光是想想就不寒而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