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網文寫手古代生存錄最新章節列表 > 035 梁祝改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35 梁祝改

長春園排的新戲《梁祝改》,其實就是陶班主對池非所說的大團圓結局的《梁祝》改編版。

雖然是大團圓結局,但陶班主也是浸Yin戲劇多年的老行家,很懂得如何調動觀眾的情緒。

所以在後面加了一些頗為曲折的劇情,使這大團圓結局來得並不容易,吊足了戲迷們的胃口。

至於梁祝二人在山上讀書這段美好時光,他認為不需要作任何修改,就按原著來構思劇本。

當然,原版小說本身太長,不可能完全按小說來演,畢竟一齣戲時間有限。

有經驗的劇作家都會把一些無關緊要的劇情一筆帶過或直接跳過,只保留其中精彩的部分。

《梁祝改》也是如此。

關於梁祝二人為什麼會來到山上讀書,劇中並沒有作太多的描寫,只是讓扮演山伯的小生和扮演英臺的花旦分別用清唱的方式各自唱一遍來解釋其中的緣由,這是戲曲通常的做法。

其中扮演英臺的花旦更是用細微的動作和身體反應把一個從未出過遠門的女孩子剛來到一個周圍全是男生,並且完全陌生的地方時,那種惶恐不安的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

正所謂細微處見功夫,這就是一個戲班的臺柱跟普通戲子之間的區別。

接下來,就輪到扮演山伯的小生出場了。

他把老實憨厚,卻又有著一副熱心腸的老好人形象演繹得十分到位。

開口閉口都是“祝賢弟,我們去吃飯吧。”

“祝賢弟,你有什麼不懂的可以隨時問我,不用客氣的。”

“祝賢弟,你的字寫得真秀氣,有點像女孩子似的。啊,你不要誤會,我不是真的說你像女孩子,只是字有點像而已,你不要生氣。”

“祝賢弟,你不要害怕,那只是只蟲子而已,我已經把它趕跑了。”

“祝賢弟,你不換衣服就睡覺嗎?”

“祝賢弟,你不擦身子嗎?要我幫你打水嗎?我怕你提不起來。”

“祝賢弟,你怎麼每次都吃這麼少?你這麼瘦,應該多吃點才對。”

看著他傻呼呼的樣子,許多看戲的女生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笑聲此起彼落,清脆悅耳。

她們在看話本的時候,看到這一段也覺得很有意思。如今看到真人表演,更是忍俊不禁。

英臺在這呆瓜一聲一聲的“祝賢弟”叫喚下,終於不再感到緊張和不安,開始慢慢適應了私塾的生活。

扮演英臺的花旦也很細緻地表現出對山伯的各種信賴。有時一個發自真心的微笑,又或者背後一個溫柔的凝視,就足以把這種全身心相信對方的氣氛表現出來。

這種於無聲處露真心的處理方式,讓臺下的觀眾們看得十分投入。

在夜捉螢火蟲那一幕,這種天氣戲班當然沒辦法真的捉來大批活的螢火蟲,而且這大白天的螢火蟲就算能發光觀眾們也根本看不到。

所以這一幕只能靠戲子們用自己的演技把觀眾帶入到那個虛擬的情景當中去。

而扮演英臺的花旦不愧是長春園的臺柱,她用驚喜無比的表情、語氣,以及捉螢火蟲的動作,讓觀眾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為在她身邊真的圍繞著無數的螢火蟲。

她還把剛睡著的梁山伯硬拉起來,要他跟她一起去捉螢火蟲。

山伯早就習慣了她的各種小任性,只能無奈地幫她一起捉螢火蟲。那笨拙的動作很快就引來許多觀眾忍俊不禁的笑聲。

看到這裡,安順侯夫人廖氏忍不住對旁邊的承恩侯夫人張氏說:“這出新戲還挺好看的,怪不得連詩兒這個急性子丫頭也會特意跑過來看。”

張氏小聲說:“的確是不錯。聽說這出戲還是公主殿下幫我家老夫人點的,說讓她嚐嚐鮮。”

“原來是這樣。”

接下來的表演,就是梁祝二人在山上一起讀書一起生活時的其他場景。

等演到兩人鬧彆扭那一段,看到英臺因為心裡委屈而哭出來時,臺下的女生們恨不得衝上臺去搖著這呆子的腦袋咆哮:人家英臺是因為你胡亂誇其他女孩子才跟你急的,你還好意思板著臉跟人家置氣?

直到後來看到兩人終於和好,臺下的女生們這才跟山伯一樣露出迷之傻笑。

當然,因為時間有限,無法將所有場景都再現出來,只能挑幾個比較經典的場景來演。

但即使是這樣,長春園的兩位臺柱依然用精彩的表演把臺下的觀眾帶得如痴如醉、忘乎所以。

就連那些上了年紀的夫人們也看得十分入迷。

很快,三年過去,英臺就要下山回家了。接下來就是整部戲的另一個高潮:十八裡相送

兩位臺柱把這一幕表現得十分唯美和傷感,那一停一頓,以及那種欲說還休,或者應該說不知該說什麼好的複雜心理表現得很到位。

實際上,就這一段戲,陶班主這個戲痴足足花了六天時間,才透過不斷地現場演練和動作編排,才最終確定了現在的表演方式。

當兩人終於為兩家定下婚約後,那些沒看過原著的夫人都松了口氣,覺得兩人終於有機會在一起了。

只有那些看過原著的女孩子卻絲毫高興不起來,因為她們知道接下來就是悲劇的開始。

然而出乎她們意料之外的是,接下來的劇情好像跟原著不太一樣。

當得知英臺就是祝九妹後,山伯馬上請母親派人到祝家莊向祝九妹求親。

但英臺的父親祝員外由於看不起家境貧寒的山伯,於是直接拒絕了對方的求親。

英臺知道這件事後,立刻哀求父親答應這門親事,並明志非君不嫁。

祝員外這才知道女兒竟然已經跟同窗梁山伯私定終身,頓時暴怒不已,將她關了起來。

還好英臺身邊有一個忠心丫環不想小姐繼續傷心下去,於是冒險把訊息通知了山伯。

山伯得知訊息後,既心痛又感動,於是親自來到祝家莊想跟祝員外當面談一下。

然而祝員外不想見他,將他拒之門外。

山伯無可奈何之下,乾脆把心一橫,直接跪在了門口,直到祝員外肯見他為止。

這一跪就是兩天兩夜,山伯滴水未進,臉色已經變得十分蒼白。但為了英臺,他繼續咬牙強忍著。

直到第三天中午,就在山伯快要支撐不住要昏倒的時候,門終於開啟了。

原來,祝員外被他的誠心所打動,決定跟他見一面。

兩人經過一番詳談後,祝員外看得出來這年輕人的確是真心喜歡自己女兒。

看在女兒英臺的份上,他決定給他一個機會:只要山伯在三年內考上秀才,就把女兒英臺許配給他。

山伯立刻答應下來,然後留下一封信給英臺後,就回到山上開始拼命讀書。

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年日以繼夜的苦讀,山伯終於成功考上了秀才。

而祝員外也信守誠諾,把女兒英臺許配給他。

兩人在成親拜堂之時,山伯緊緊抓住英臺的手,露出了既憨厚又滿足的笑容。

而頭上披著紅布的英臺也用力握住他的手,從紅布下方露出來的嘴角處,帶著同樣歡喜甜蜜的笑容。

整部戲到此終於大團圓結束。

臺下所有觀眾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許多人的臉上更是露出了滿足的表情。

當然,在這裡看戲的都是出身良好的夫人小姐,是很注重儀態的。不會像外面普通百姓那樣會因為看到精彩表演而大聲叫好,最多也就是鼓掌表示欣賞而已。

許多看過原著的千金小姐們開始興致勃勃地議論起這部戲,就連跟簡書詩坐在一起的幾位世家小姐也不例外。

“要我說,《梁祝》的結局改成這樣也挺好的,至少不會看得那麼難過。”

“我也這樣認為。怪不得這部戲叫《梁祝改》,原來是指故事結局被改過了。”

“我當時就奇怪為什麼會在這種大喜日子上演《梁祝》,原來是這樣。”

“看到梁山伯和祝英臺最後終於在一起,真的好感動啊。”

“對對對,我也是感動得不行。”

“阿詩,你怎麼不說話?你不是也很喜歡《梁祝》這部話本嗎?”

“我也不知道怎麼說。我只覺得結局改成這樣,好像少了些什麼東西,只是我也說不清楚究竟少了什麼。”

“對,我也這樣覺得。雖然這結局看起來很好,但總感覺沒有了原來的味道。”

“行了,你們就不要再細究下去了。這只是一部戲而已,沒看到戲名本來就多了一個字嗎?總之只要看得開心就好了。”

“好吧,你說得也有道理。雖然我更喜歡原著,但我承認這部戲的確演得很不錯。”

“長春園不愧是京城戲班中的第一老字號,的確不同凡響。你們等著吧,這部戲很快就會紅遍京城的。”

果然,這部戲很快就成了京城最火的一部戲。許多達官貴人家裡辦喜事時,都會請長春園來演這部戲。

長春園的陶班主不敢接太多,只接了幾家得罪不起的,以及一早就預約好的人家。

即使是這樣,也已經把整個戲班所有檔期都佔滿了,一點空隙都沒有。

其他戲班看到這部戲這麼火,當然不肯放過賺錢的機會。既然別人不肯教,那就只能去偷師。

於是不少戲班想盡辦法在長春園演這部戲的時候,找懂行的人混進現場去偷看偷學,儘量把臺詞、扮相、身段、動作、唱法等等都一一記住,然後再回來進行排練。

於是沒過多久,京城越來越多戲班也開始上演《梁祝改》這部戲。

雖然跟長春園比還相差甚遠,但至少也滿足了許多有錢人家想請戲班在家中演這部戲的需求。

隨著這部戲的爆紅,《梁祝》這部原著小說再次迎來一波大賣。

到目前為止,已經印到了第五版,這在話本界來說是非常少見的。

就在《梁祝》持續大熱之際,一本名叫《仙俠》的話本突然在全京城各家大小書坊當中悄然上架。

然而只要是見過這本書的人,都會不自自主地拿起來看看。

這本書之所以引人注意,那是因為在其封面的中間,多出來一條大概一根食指高的紙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這根不算寬的紙帶上,打橫印著幾個醒目的大字:梁祝作者池非最新力作。

不管是這條從未見過的腰封,還是上面所寫的字,都足以讓任何一個見過此書的人對它充滿好奇,從而不自覺地拿起來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