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網文寫手古代生存錄最新章節列表 > 384 入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84 入城

當胡人二十多萬大軍被西北軍全殲的訊息傳遍整個新京時,住在內城的那些達官貴人們在感到驚駭的同時,心情十分復雜。

在他們當中,絕大部分人為了保命,都曾經向胡人獻過降投過誠,已經算是大厥這邊的人。

可誰曾想到,僅僅幾天時間,整個局勢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鉅變。

剛剛才拿下新京的胡人大軍還沒等椅子坐熱,緊接著寧家所率領的西北大軍就突然兵臨城下。

然後僅僅兩天功夫,西北軍就依靠強大無比的新式火器把胡人給硬生生地逼進了內城。

如今更是一舉將二十多萬胡人大軍給一鍋端掉,把胡人打得全軍覆沒。

這樣的寧家,這樣的西北軍,實在強悍得讓人心生恐懼、不得不怕。

現在所有向胡人投過誠的官員和世家,幾乎都縮在家裡瑟瑟發抖,完全不知道接下來寧家會如何處置他們。

相比於住在內城裡那些達官貴人們的恐懼不安,不久前才被西北軍從囚禁區裡解救出來的十幾萬外城百姓,在得知西北軍已經打敗胡人後,全都不約而同地湧到北門大街那邊去觀看胡人的慘狀。

在親眼見到大量胡人屍體被西北軍士兵用平板車一車接一車地拉走時,許多百姓都忍不住熱淚盈眶、痛哭流涕。

這幾天所發生的事,讓這些新京百姓一輩子都忘不掉。

自從新京淪陷後,這些殺千刀的胡人不僅搶光了他們的財物,還把家中婦女給一一強暴了。

稍有反抗者,幾乎馬上就會遭到他們的屠刀所殺害。

這十幾萬新京百姓在這幾天裡第一次嘗到了什麼叫人間地獄,也第一次親身目睹了胡人的可恨和可怕。

在這些兇殘如狼的胡人面前,所有百姓簡直就如同豬羊一般任人宰殺,毫無反抗之力。

後來,當所有人被胡人關起來後,有人從看守的胡人那裡,得知胡人正準備把他們當成兩腳羊吃掉。

這個訊息頓時把所有人都嚇壞了,原來胡人真的會吃人。

正當所有被關起來的百姓感到既絕望又恐懼之時,事情卻出現了天大的轉機。

一天下午,一群自稱西北軍的士兵突然衝進來把他們全部人給解救了,並且還在多個地點給餓了好幾天的百姓施粥。

直到這時,新京百姓這才知道,原來胡人已經被寧家所率領的西北軍給打敗了。

如今親眼看到無數胡人的屍體被一車一車地拖走,這十幾萬新京百姓在感到解恨的同時,還對解救了他們的西北軍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感激和羞愧。

之所以會感到羞愧,那是因為不久之前,他們還習慣稱西北軍為西北蠻子,把他們視作與胡人一樣蠻橫粗野的匪軍叛賊。

然而就是這樣一群被他們視為匪軍的西北蠻子,不僅幫他們打敗了胡人,而且還給他們免費施粥,讓他們不至於餓死。

西北軍這種以德報怨的做法,怎能不讓眾多新京百姓們為之羞愧。

由於胡人屍體太多,如果不能在短時間處理完畢的話,極有可能會在城中引發瘟疫。

因此在戰事結束後,寧志遠立刻命令大批士兵在城外的荒郊處挖出多個用來掩埋屍體的萬人坑,然後把胡人的屍體拖到城外直接扔到萬人坑裡埋掉。

就在百姓們站在街道兩邊興奮地看著西北士兵忙碌運屍之時,忽然前方起了一陣騷動。

緊接著一眾百姓遠遠看到,一個身披銀甲、滿臉威嚴的將軍正騎著一匹高頭大馬慢慢走了過來。

除他以外,還有多位同樣身披戰甲的武將以眾星拱月之勢緊隨其後。

凡是見到那位將軍的西北士兵,立刻單膝半跪,拱手行禮道:“大帥金安。”

很快,整條街上到處都是半跪著向其行禮的軍官和士兵,並且齊聲大叫“大帥金安。”

事實上,自寧家叛出朝廷後,寧志遠就開始改變了軍禮,以示與魏軍的不同。

在魏軍中,下級士官或士卒在見到上級軍官時,要行跪拜之禮。

所謂跪拜之禮,指拜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撐在地上,然後將頭叩首到地,稽留一會,手在膝前,頭在手後,額頭觸地即起。

而寧志遠自年少時,就已經在西北征戰,視所有西北將士為同袍而非棋子。且他向來做事乾脆,最討厭無用的花架子。

因此他直接廢掉了軍禮中的跪拜之禮,改為單膝半跪加拱手之禮。

這樣一來,不僅上官可以看清楚下官的臉,而且整個行禮過程也簡便了許多。

雖然西北軍的軍禮與魏軍不同,但從這個稱呼來看,顯然那人正是西北大將軍寧志遠。

在得知大將軍寧志遠親臨現場後,所有圍觀的百姓頓時激動不已,紛紛往大將軍所在的方向湧了過去。

為了保護大帥的安全,衛兵們當然不能讓這麼多人太過靠近大帥,立刻在相隔幾丈的距離外攔住了湧過來的人潮。

雖然不能走到大將軍的身邊,但百姓們還是難掩激動之情,紛紛隔著人牆大聲叫喊著:“多謝大將軍救命之恩!”

“多謝大將軍,多謝將軍救了我們,多謝將軍……”

“大將軍,謝謝你替我們殺光了這些殺千刀的胡人,我家老父終於可以瞑目了。”

“是啊,我家兒子也可以瞑目了。謝謝大將軍,謝謝大將軍。”

諸如此類的感謝之語不斷傳來,充分表達了百姓對於西北軍的感激之情。

面對眾人的感謝,騎在馬上的寧志遠鄭重地拱手行了一禮。

看到大將軍的反應,百姓們頓時更加激動。

就在這時,人群當中忽然有人大聲喊道:“寧公萬歲,西北軍萬歲!”

聽到這句話,百姓們不禁愣了一下。

這“萬歲”二字是能隨便喊的嗎?這不是只有皇上才能叫萬歲的嗎?

還沒等百姓們反應過來,人群當中又有好幾個人大聲叫道:“寧公萬歲,西北軍萬歲!”

這樣喊的人很快由幾個變成了十幾個,然後又從十幾個變成了幾十個乃至上百個。

在這些人的帶動下,原本就情緒激動的百姓不由得也跟著大聲喊:“寧公萬歲,西北軍萬歲!”

很快,整條大街上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普通士兵,全都喊著同一句話,“寧公萬歲,西北軍萬歲!”

聲音越來越響,震耳欲聾,幾乎讓所有人都陷入到某種狂熱的氣氛當中。

在這樣鋪天蓋地的擁護聲中,就算是一向自重的寧志遠也不由得熱血沸騰。

但他畢竟是見多識廣的老狐狸,很快就察覺到此事大有蹊蹺。

幾乎是下意識地,他轉頭望向身後的小女婿池非。

果然看到這小子嘴角含笑,有種計謀得逞的得意。

然而當他發現自己這個岳父正看著他時,他立刻裝作什麼也不知道的樣子低著頭正襟危坐。

看到他還在那裡裝糊塗,寧志遠不禁又好氣又好笑,同時心裡湧起一種舒暢的暖意。

果然,很多事情不用他明說,這小子已經不聲不響地幫他做好了,甚至比他想象中的做得更好。

走在人群當中的章文軒自然也看出了端倪,臉上不禁露出了欣賞的笑容。

蘇先生這招假戲真作,確實玩得漂亮。

在這個趙氏皇族剛被胡人滅族,同時眾多被西北軍所解救的新京百姓正對寧家充滿感激的節骨眼上,巧妙地利用這股洶湧的民意來為寧家造勢。

至少新京城內的民間輿論會越來越傾向於把胡人打敗、光復新京的西北大將軍寧志遠身上。

如此一番操作,寧家取代趙氏皇族成為大魏新主的民意基礎就算是定下來了。

當然,僅憑如今這幾十萬新京百姓的擁護還不足以影響全國各地的民間輿論。

但只要寧家繼續出兵平定各地動亂,並且像西北和東北那樣在各省府施以仁政的話,這股風潮遲早會席卷全國。

不過正所謂師出有名才能言正名順,寧家想要真正成為統領百官、萬民信服的中原新主,還必須要像已經覆滅的趙氏皇族一樣,擁有正統的名聲才行。

章文軒相信,以主公和蘇先生他們的精明,一定已經想好了應對的辦法。

章文軒身為寧志遠的謀主,原本應該為身為主公的寧志遠處處出謀劃策才對。

但唯獨在繼任大統這件事上,他不想過多的參與其中,因為這不是他該插手的事。

說句不好聽的話,寧家所做的事,對於大魏朝廷來說,確實是罪大惡極的謀反之罪,是要誅九族的大罪。

只不過寧家很聰明,一直打著靖安帝遺臣的旗號來反抗朝廷。

聲稱自己是因為不願接受軾君軾父的順天帝趙焞豐、安國公謝明順等逆子亂臣的號令,才不得不叛出朝廷。

但如今羽翼豐滿的寧家,終究還是要為了坐上那張椅子而實行篡位之舉。

然而就在這時,事情卻發生了驚天鉅變,變得簡直就像是上天註定一般巧合。

這個驚天鉅變,就是整個趙氏皇族竟然被胡人給滅族了。

如此一來,成功打敗胡人、收復江南的寧家就不算是篡位,而是順應天意和民意而得到了天下。

章文軒是個精於世故的現實主義者,他不相信這種巧合真是上天註定。

回想起主公寧志遠這一路上不急不緩、仿若先知一般的各種行軍佈置,章文軒心裡已經隱隱猜到了幾分端倪。

只是他不敢確定,更不敢跟別人說起半句。

有些事,是必須要爛在肚子裡的。

因此在寧家繼任大統這件事上,章文軒既不會過問,更不會插手,儘量把自己置身於事外之中。

……………………

在視察完北門大街附近的戰場後,寧志遠隨即帶著一大幫將領和幕僚往內城走去。

自大戰以來,他們還是第一次進入內城。

與外城那萬人空巷、夾道歡迎的情景不同,內城這邊明顯要冷清許多。

許多人家都家門緊閉,很少有人出來迎接西北軍的到來。

從各家窗戶裡透出來的目光當中,大多充滿了不安和惶恐,有的甚至是厭惡。

外城和內城民眾態度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區別,主要在於被西北軍所解救的是住在外城的平民百姓,住在內城的眾多有錢人家並沒有遭到胡人的囚禁。

拜大魏朝廷多年來的大力抵毀所賜,在新京居民眼中,已經背叛朝廷的西北軍跟胡人一樣,都是一幫野蠻人。

只不過住在外城的百姓剛剛才被西北軍解救出來,而且還得到了軍隊的各種救濟,這才會對西北軍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而內城這些非富即貴的居民,卻並沒有得到西北軍的救助,還是一廂情願地認為,西北軍一旦進城,肯定會像胡人一樣大肆搶掠殺人。

因此剛剛才經受過劫難的內城居民,才會每家每戶都大門緊閉,唯恐西北軍會硬闖進來。

對於內城居民的冷漠態度,寧志遠等人並沒有在意,甚至已經見怪不怪了。

幾乎所有被他們西北軍打下來的地盤,剛開始當地百姓都會如此惶恐不安。

等他們親眼看到西北軍嚴明的軍紀,以及在以後的日子裡寧家所施行的各種善政後,自然會對西北軍改觀的。

一行人在數千護衛的保護下,直接往皇城進發。

在來到皇城前面時,只見在皇宮的正門前面,早就站滿了人。

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身穿官服的大魏官員,以及住在新京裡的世家勳貴。

除了這些官員和勳貴外,最引人注意的,是站在隊伍前面的兩位宮裝女子。

這兩位不是別人,正是之前失蹤的慶平長公主和淳芳公主。

慶平長公主是靖安帝的姐姐,地位尊崇、德高望重。從輩分來說,她還是淳芳公主的姑姑。

而淳芳公主是靖安帝的嫡女,前皇后的親生女兒,同樣擁有極為高貴的身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兩位公主,對幾乎被胡人給滅族的趙氏皇族而言,是僅存的兩點血脈。

只不過兩位公主都是女子,而且都已嫁人成家,在法理上是沒有皇位繼承權的。

在看到慶平長公主和淳芳公主出現在百官前面時,身為寧志遠謀主的章文軒老先生,終於知道主公準備如何為自己“正名”了,臉上不禁露出了一絲微笑。

主公和蘇先生果然厲害,每一步棋都可以說是算無遺策、滴水不漏。

接下來,他應該什麼都不用幹,只需等著看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