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斂財人生[綜].最新章節列表 > 1217、舊日光陰(29)三合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217、舊日光陰(29)三合一

舊日光陰(29)

糧本上供應的糧食, 也不全是精米白麵這些細糧,糧食的種類很多, 到底你能買到哪種,這個是細化過的。

白麵大米雜糧, 各佔多大的比例都是有規定的。但也不是全部統一和一成不變的。比如,因為地域的差異種植作物的不同,供應大米麵粉的比例各地就有差異。南方主產大米,大米的比例在細糧中就稍微高點。而像是林雨桐如今所在的北方, 主要種植的還是小麥。所以麵粉佔了百分之五十, 大米只有百分之三十, 雜糧供佔了百分之二十。雜糧的種類那麼多, 至於是哪種?那就得看供應哪種了。人家糧站供應啥你就買啥!今兒供應小米你趕上了,就只能買小米。明兒供應紅豆他趕上了, 那他就得買紅豆。

至於你愛吃小米還是紅豆, 誰去管你?!要是實在想吃,回去自己交換去。

就這, 只要人家不變一直這麼供應,都算是大家的運氣。

如果趕上年成不好, 這些比例也是一樣會調整的。今年還不錯,細糧的比例高,要是年成不好,那只能是粗糧佔的比例高了。

每個人就這麼多供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給老家別想著寄糧食了。

沒那條件!

別說往老家寄了,就是家裡來個客人吃頓飯, 都供應不起的。誰家的糧食也沒富裕的。

林家這邊呢?林曉星不好意思叫孩子呆在林家了,孩子的吃用這些……怎麼辦?就算是你就是把孩子的口糧送過去,可其實還是誰養孩子誰吃虧。大人肯定都把好的給孩子吃了,總要緊著孩子吃飽的吧。那不好的可不就是大人吃了嗎?必然是給孩子全吃細糧了,大人拿粗糧湊活。自家的孩子憑啥叫人家跟著受啊!所以,兩口子非常堅決的把援華帶回家了。

這麼大的孩子,也能放在託兒所了。

在託兒所辛甜肯定會多照看兩分,瞧著是沒什麼問題。

但其實問題還是不小的,至少中午還得接孩子回來。丹陽也是一樣,中午得回來吃飯了。以前在託兒所,孩子是可以吃午飯的。但現在呢?要是叫孩子交納一定量的糧食吧。可那點糧食肯定不夠,萬一叫誰家的孩子吃不飽飯,這不都是事端嗎?

所以,乾脆的,中午接孩子回家吃飯吧。

因此這雙職工家庭就忙啊!

十二點下班,一個人去接孩子,一個人在家裡做飯。著急忙活的把飯做好了,一家人吃了。然後一個人收拾碗筷,另一個人送孩子上託兒所。

日子過的跟打仗一樣,這話說的一點也不誇張。

但要是家裡的孩子多了,大的能帶小的了,還能輕鬆一點。

比如桂蘭家吧,要分糧本了,她就把她家的丫頭小草給從老家接了來了。也得上託兒所 吧,就叫他家狗子帶著妹妹一起去。

狗子才比丹陽大了一歲。

要是林雨桐,她肯定是不放心的。至少就不敢叫丹陽帶著援華去,萬一出點事咋辦。鐵蛋每次上學,還主動的說要送丹陽,林雨桐也不敢。苗大嫂還說著兩口子也太小心了。哪裡能扒著孩子不撒手。為此,丹陽也表示了淡淡的煩惱!看!我爸我媽就是這麼的離不開我。

也不怪人家苗大嫂說,現如今的家長,好像都心大。孩子撒出去就不管了,愛怎麼著怎著去,其實,像是桂蘭這樣的才是常態。

別人家能吃個幾成飽,林雨桐也不清楚。但這些糧食,對於自家來說,覺得也還行。

到了月底,桂蘭喊著家裡的糧食不夠吃了。開始用各種的菜幹做糊糊糊弄肚子,可林雨桐這邊,其實還剩下一小半。

等老太太帶著她的口糧過來,照看已經隨時準備臨產的林雨桐的時候。她看了孫女家的過日子法子就說:“……你不看你家一頓得吃多少菜,多少油,多少肉。別人家沒油水,肚子裡的那點油都被刮乾淨了,這就餓的塊!吃糧食哪裡趕得上吃肉頂餓。”

這道也是。

林雨桐有之前就買來存著的油,又做了不少臘肉肉乾。所以對於林雨桐而言,不管是油啊肉的還是別的東西,制約性並沒有顯現出來。

老太太看著往鍋放油的林雨桐就說:“你現在也學的大手大腳,不會過日子了。”

四爺趕緊道:“不用太會過日子,她咋過都行,家裡缺啥我總能給她弄回來。”

老太太心裡哼了一聲,卻不怎麼信的。還想著,等吃苦的時候,就知道不聽老人言的後果了。

可沒想到才兩天工夫,她就被打嘴了。

那天四爺回來都晚上十點多了,推著進門的腳踏車後面帶著一塑膠壺的油。老太太認識塑膠壺上的字,那是二十公斤。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哪來的?

給老太太嚇的啊:“可不能走歪門邪道。”

一點也沒走歪路,這是四爺給人家榨油廠改良了榨油裝置,提高了出油率之後,廠裡的領導偷摸著送的。上面把關把的嚴,想弄到這些不容易。但像是油這一類,可都是從廠裡出來的。廠裡到底生產了多少?這都是廠裡說了算的。大面上他們當然不敢差太多,但是一天昧下兩三斤,一月昧下三五十斤還是問題不大的。要是出油率更高了,這是功績啊。四爺這種深藏功與名的,只佔了實惠就好了,至於功勞誰去領,那就愛誰誰去。誰去他都不羨慕。反正裝置出了問題你還得找我,找我你就還得意思意思。

而且四爺他也不是一個人幹啊,研究中心的那些人,有一個算一個的,都多少撈到點實惠。一兩斤的油總是能偷著帶回去的。人家單獨留下四爺,就是知道誰才是主事的。這不,油就回來了。

這四十斤油,夠一家人吃上半年的。

有了油了,四爺正想踅摸機會看從哪弄肉呢,結果趙平找他了,還是偷偷的,叫晚上去他家。

他家除了他還有個陌生人等著,桌上趙嬸還做了一桌子菜沒動筷子。另外還開了一瓶茅臺!

看來,這是專門請自己呢。擺出這陣勢,必是有所求的。

三個人上了飯桌,四爺才知道,坐在趙平對面的這人,是肉聯廠的廠長。也是趙平以前的戰友。

此人說話豪放,拍著桌子罵娘:“……一個冷庫,就要那麼多錢,國家哪裡有那麼多錢給咱們建冷庫……”

四爺在心裡把他報出來的數換算成以後的新幣,然後就瞭然了。也是,得花費一億往上呢。

肉聯廠每天宰殺的豬得上千頭,冷庫肯定是需要的。請蘇聯的專家給設計,人家也給設計了。設計的不能說不好,但就是不符合如今的國情,建不起。

四爺要看圖紙,這人就拿出來給看。

圖紙上連廠裡都規劃了運輸的鐵路線,難怪花費那麼多錢。

這圖紙,就是放在八十年代,沒有外資,恐怕也是建造不起的。

人家廠長就說了:“……你……我是知道的,我是林師長的老部下了。聽說你給好些廠都設計了節能取暖裝置,我就找來了……看咱們這冷庫,怎麼建能省錢……”說著,就倒了一杯酒給四爺,“我只求省錢,不想著省力。咱們現在是一窮二白,只要能省錢就行。至於力,咱們工人最不缺的就是力氣。只要花費力氣能省了錢的事,咱都幹……”

四爺想說取暖和製冷是兩碼事,但看看對方那樣,估計是明白不了這裡面的差別的。

但要說是省錢,也不是不行。

冷庫原來的規模太大,設計了八層樓,這個其實不用那麼高的,如今的施工條件,建個四層樓就足夠了。裝置還是那套裝置,這個是國家給撥款從蘇國直接進口。至於說那些運輸線,什麼鐵軌之類的,完全不用。

也可以設計一些簡易的,好建造的,人力就能解決的運輸線。

他拿著圖紙思量呢,那邊就急著問:“怎麼樣?行不行?”

“行!”其實花費不了多少。國人的創造力是無限的,工人是沒有什麼不能幹的。比如這建造冷庫,需要磚,可以自己燒,需要人工,自己人上。真需要花錢買的不多。而且都是國家內部調撥,只要換成現有的材料,花費真的是很小的。

他細細給對方算了一筆賬,這人就拍手:“對嘛!這才是咱們需要的嘛。外國的專家……”他把一些不好的話嚥下了,然後說,“人家好是好,有本事也是真有本事。可就是不瞭解咱們的國情……所以啊,自己的事情還是要自己幹……”

都說人心齊泰山移嘛。

人家肉聯廠也是上下一心,跟當初一一五廠的情況類似,廠子還得是自己的工人建。

一磚一瓦的,汗水和辛苦鑄造起來的,就是這一代工人對工廠特殊的感情。

四爺下班就騎著腳踏車過去,晚上在那邊差不多要幹到十點才往回趕,指導工程進度。每次回來,什麼大骨板油豬血都會帶一些。這些屬於殺豬的邊角料。多一點少一點出廠,都沒關係。如今在肉聯廠上班的姑娘特別搶手,找上這麼一個姑娘,一家都不愁肉吃。而且工資很高的,殺豬場一個普工的工資,抵得上林雨桐工資的兩倍。當然了,四爺的工資是高的,他現在都掛著好幾個顧問的頭銜了。這個顧問,人家給的不是工資,是說生活補助。生活補助按時發放,另外還有一些福利,是跟廠領導拿的福利是一樣的。如今在這個肉聯廠也一樣,掛在裝置維護科,給了個顧問的頭銜,每月給一部分錢算是補助,然後福利就是這些邊角料。說是邊角料,那也分級別呢。外面買的大骨,上面的肉剃的乾乾淨淨,但是福利分回來的這些邊角料骨頭碎渣上,卻能剃下來二三兩來。

偶爾還能接濟林家。

雖然不是家家戶戶都跟四爺和林雨桐似的有油水,但總體大家還是滿意的。國家給你留夠口糧,你還要怎樣。

大部分人覺得挺好的。

但是很快的,這種拿著糧本吃糧的弊端就給顯露出來了。

外面的飯館經營不下去了。沒有原材料你拿什麼做飯?你說飯館國營,難道叫大家帶著糧食出門,交了糧食再在飯館吃飯嗎?這糧食又參差不齊的,交易不方便不說,這麼幹也不怎麼現實。所以這就意味著,沒法在外面吃飯了。

這可是個大問題。

別說在外面沒法吃飯了,就是廠裡的食堂,都無所適從了。

把各自的口糧交上來,然後誰交口糧,誰在食堂吃飯。然後定好每天的量。

結果也一樣是吵聲一片,這個說他交了三十斤,憑啥吃的跟我一樣。那個說我交了三十六斤糧食呢,人家自己做飯的,三十六斤糧食吃一個月還有富餘,結果我在食堂吃,也交了三十六斤為啥沒吃飽?

意見大,怎麼辦?

於是,食堂開始自己發飯票。你交了三十六斤糧食,就給你三十六斤糧票。你吃多少,拿糧票過來領。

如此紛爭確實是少了,可問題又來了。我拿著一一五廠的糧票,在外面也一樣吃不了飯。叫我出差?不去!出去吃啥啊!

尤其像是跑長途拉料的司機,一路上帶著乾糧,那真是苦不堪言了。

有這個口糧的限制,別說農村人來城裡受到了制約,就是城裡人,想出個門,都成了夢想。別說出城了,就是從城東到城西,趕上飯點回不來,就得捱餓。

糧票,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

省裡的糧票,市裡的糧票,最受歡迎的還是全國糧票。到糧站換全國糧票,要被多扣除半斤油的。所以,全國糧票的價值就相對較高。

糧票有了,肚子裡這個孩子踩著點的來了。

還是沒能到醫院生,羊水破了的時候已經過了十二點了,林雨桐知道自己的情況,等趕到醫院,叫開醫院的門,等到醫生收拾好出來,孩子都生下來了。那就在家生吧。

丹陽還睡的正香呢,要是聽到親媽的叫聲只怕會驚著孩子。因此,林雨桐一聲都不出。

老太太睡覺輕,聽見響動就起來了。看著都要生了,就趕緊說:“叫曉星起來,把丹陽抱過去……”

林雨桐擺手:“不用驚動……沒事……”

然後老太太終於又看到虎妞的虎實勁的,嘴裡就是咬著一條嶄新的白毛巾,然後真就一聲不吭的,把孩子給生下來了。

孩子倒是哭聲響亮,把緊挨著的幾乎鄰居都給吵醒了。

林曉星披著衣服過來看,才知道孩子都給生下來了。

老太太直念阿彌陀佛,然後就又罵:“知道你們兩口子能,可這再能,生孩子也不是開玩笑的。”

一個負責生,一個負責接生。兩人配合的還挺默契。

生了個小子,不算小,第二天稱了稱,七斤二兩重。算是比較重的孩子了。如今五六斤重的孩子比較普遍。

好些人來看孩子,都說:“你們可是有福氣,有兒有女,兒女雙全。”

但人家不會恭賀四爺說:“金家有後了。”

因為大家不知道生了小子之後,給孩子取名姓啥。

林家有孫子,不是非叫外孫隨林姓的。但四爺還是跟林百川說:“就姓林吧。”

把林百川給樂的:“那就叫林朝陽。”

不管zhao陽,還是chao陽,好像還都不算難聽。

那就這麼著吧!

就叫林朝陽。

孩子生在月末,所以,四爺帶著戶口本糧本這些去上戶口的時候,就給糧食配額了。不滿一周歲的,每月給三點五公斤的糧食。另外,做月子也有配額的。月子裡有十五斤的細糧作為產婦補養的月子糧。

丹陽覺得弟弟的出現是一件神奇的事情。睡覺前,他還在媽媽的肚子裡,等到一覺起來,媽媽的鼓鼓的肚子一下子癟了,但是弟弟出來了。

好神奇的說!

林雨桐的奶水特別旺,朝陽還在月子裡,根本就吃不了。老太太見丹陽在一邊稀奇的瞧著弟弟吃奶,就說:“等弟弟吃完了,下來就輪到丹陽了。”

丹陽瞪大了眼睛:“我這麼大了還吃奶嗎?”

不吃就浪費了啊!

還有那月子裡沒奶水的人,家裡人沒辦法啊,一手拎著糧食口袋,一手拿著碗。用糧食換人家一碗奶回去給喝。四爺就碰見好幾個,說你們家那口子奶水足不足啊,那誰誰誰家,用糧食跟你們家換。

四爺能給換嗎?就說:“我們家那小子胃口好,還不一定夠呢。”

富裕的那點,老太太的意思,是叫丹陽吃了。就哄她,說:“你趕緊吃了吧。你媽漲的可難受了。”

其實林雨桐不怎麼提倡幾歲大的孩子吃奶,見老太太哄丹陽,她還當孩子堅決不肯吃呢。結果孩子一聽媽媽會難受,就皺著眉,一臉的視死如歸:“……那我……我吃吧……”

“算了!”林雨桐親了親閨女,“媽媽擠出來就行。”

不擠出來衣裳就得溼了。

後來也沒怎麼擠,嬰兒期的孩子長的太快了。才說了奶有富裕的,結果沒兩天,幾乎就沒有了,朝陽都能吃了。要是趕上別人家來給他家孩子討要奶吃,林雨桐就把丹陽的羊奶勻出來一些給救急。

見兒子吃的厲害,這奶水得有保證,那就是還得桐桐吃的好。

於是四爺在外面就越是得想辦法了。用點心福利票跟人家肉聯廠的換豬蹄,用福利糖票跟人家換老母雞。老太太天天燉,燉的大家都有意見了,聞見你們家的飯菜味兒,我家的飯還吃的下去嗎?

一個月子坐的,林雨桐胖了五六斤,連丹陽和援華跟著吃小灶,也吃的臉蛋肥嘟嘟的。

出了月子,又是月初了。四爺被肉聯廠叫走了,說是工程上出現了什麼問題,叫的比較急。那林雨桐只得去糧站買糧食了。

腳踏車四爺騎走了,林雨桐就跟苗大嫂他們搭夥,幾個人一起拉著架子車去。

出門的時候,苗大嫂就說:“得半天的工夫呢。得給孩子留奶。”

留著奶粉呢,沒事。

去了也還好,排隊沒花多長時間。因為天不亮,苗大嫂跟桂蘭就打發鐵蛋和狗子帶著小草過來排隊了。三個孩子都不大,但大小是個人啊!

林雨桐給了幾個孩子一人兩塊糖,狗子就說:“嬸兒,下個月我還帶著小草給你排隊。”

貪圖那兩塊糖,叫幹啥都樂意。

糧站裡,一大排木質的櫃檯,把裡面跟外面徹底的隔開。到了跟前,先在櫃檯上開票,人家拿你家的糧本,看一共該賣給你家多少斤糧食,然後把錢收了,給你個票,在你的糧本上畫上龍飛鳳舞的記號之後,東西還沒收拾利索,那邊出糧的地方就喊了:“多少斤……”

這出賬的地方就把要買的糧食數目報了,那邊的出糧口就出糧了。出糧口是個斜著的漏斗形狀,入口朝櫃檯裡面傾斜,出口在櫃檯外面。人家喊著出糧的時候,就趕緊得過去,把自家帶的口袋張開放在出糧口下面接著。要是去的晚了,或者動作不利索,那就完蛋了,糧食全都撒在外面的地面上了。

糧站如今是個非常拽的部門,那種服務態度,就是那種誰看見都想揍兩拳的態度。

他們只按照他們的速度忙他們的,跟不上他們的步子,那就吃虧。

萬一掉地上,那就只能自認倒黴。

其實糧食還罷了,萬一沒接好,頂多就是髒了。可要是油,那才是完蛋。沒接好撒了就真啥也沒有了。

來買糧食,得帶自家的糧食袋子。大米這些能用麻袋裝。但麵粉就非得那種白布口袋。油呢,自家帶瓶子或者油壺。

幾家合買糧食,大家都長心眼,糧食口袋上都是用毛筆寫著字號的。苗大嫂的袋子上寫著‘苗’,桂蘭家的寫著‘張’。林雨桐這個沒記號的,放在其中倒也不會認錯。她覺得,回去之後還是得做上記號,繡個‘金’或者‘林’都行,省的惹出事端來說不清楚。

糧食買回來了,沒一家是把糧食放在外面的櫥櫃裡的。都是帶回家,上鎖的。做飯的時候,什麼油鹽醬醋的才往出擺,做完飯又得收回去。

這半年忙生活比忙工作多,所以,先進工作者勞模這些,都跟林雨桐和四爺無關。但不久,四爺得了個技術革新旗手的稱號。算是叫大家知道,這兩人也沒完全只顧著自己的小日子。

今年召開了全國勞動競賽,都比質量比效率呢。林雨桐生了個孩子,這不是給耽擱了嗎?

但隨後,這點遺憾也沒了。

八月份的時候,幾個幹部模樣的人找到辦公室,要見林雨桐。

做了自我介紹,林雨桐這才知道,這些人是銀行的領導。銀行領導找林雨桐做什麼?

人家銀行系統內部也籌建了一個學校,類似於中專技能學校。是為了給銀行系統培養人才建立的。銀行學校嘛,那這珠算和點鈔,就得算是專業課了。

珠算老師的話,在本省內,找不到比林雨桐技術更好的。就是放在全國,能與之相比的,也不多。

他們想邀請林雨桐去銀行學校任教,兼職也行。

一週抽出時間來,過去上幾節課。待遇還是不錯的,補助照開,福利照拿。

林雨桐不能說想答應就答應啊,“這得領導同意。”領導不同意,也走不了啊!這還牽扯到糧油關係呢。

再說,如今只見兩口子儘量往一個單位調的,很少見兩口子分開的。雙職工的福利待遇又不同!

公對公的話,溝通起來就很容易了。一個城市,圈子就那麼大。公家單位也就這麼多。大多數幹部都是軍轉幹部。坐在一起說起來就是你是哪個部隊的,誰誰誰你認識不。哪場戰役你們主力我們打配合。就是這麼一種畫風。

然後很容易就能達成一致。

趙平跟林家的關係在那裡放著呢,洪剛跟林家的關係也在那裡放著。趙平是幫忙,洪剛是不敢搗亂。本來就是尷尬的事,這種事上犯不上搗亂,他還沒那麼低級趣味。

於是一個個的倒是為林雨桐爭取起了待遇。

這個說,小林家裡還有孩子呢,那個說,是啊,才出了月子。

然後人家銀行是按照高級技師的補貼標準聘請林雨桐過去的。課程給安排的也很集中,就安排在週六早上到下午四點。

坐公交車過去的話,路上得半個小時。可還算是能接受的。

在開學之前,去看了一下環境,其實跟一一五這邊也差不多,說是學校,但學校還沒建好,就在銀行內部分出一個小院子出來,裡面有幾間平房。

看了一圈,認了地方認了人。從裡面出來,還想著既然出來了,就出去轉轉,看哪些東西不要票能買到,能買到啥買點啥。

結果進了公私合營的布鋪,在裡面遇上一男一女,兩人正在看櫃檯上的紅布呢。

男人林雨桐看著眼熟,應該是廠裡的人。女人林雨桐認識,就是範舒拉。

沒聽曉星說範舒拉有物件啊,這怎麼瞧著都像是要買紅布做嫁衣的樣子。林雨桐見沒從這兩人要票,她就趕緊進去,找細棉布,把身上的錢都買成棉布了。

結果沒兩天,正上班呢,姚紅過來喊林雨桐:“您趕緊看看去吧,林曉星跟人打起來了……”

跟誰打起來了?

跟範舒拉!

範舒拉捂著臉,應該是被打了。而林曉星還跳著腳指著對方罵:“你知道不知道你這是犯蠢,你到底看上他啥了!”

邊上的人就拉著林曉星:“這麼打人可不對……”

林雨桐聽了才知道,範舒拉把範雲清給氣暈過去了。為啥呢?

為了婚事!

範雲清給範舒拉找的這個物件呢,是從朝|鮮戰場上下來的戰鬥英雄,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臉上被流彈蹭了一下,左臉臉頰有一道明顯的疤痕,而且多少有點蹭到了眼角,眼部神經受了點影響,那只眼睛偶爾會控制不住的眨幾下。因為這個傷,打不了槍了,這就因為傷情給復員了。復員也安排工作了。安排在公安局,大小還是個領導。年齡呢?也不算是大,二十九歲,不到三十歲。

都跟人家說好了,人家也沒說嫌棄出身之類的,只說,只要好好過日子,怎麼著都行。

可結果呢?

範舒拉跟人家見了一面,說了會跟人家好好相處的。範雲清那邊也一直跟人家小夥子說,只要等到這邊父母給了回信,婚事就成。人家小夥子把父母都給接來準備結婚了,然後範舒拉跟廠裡宣傳科的一個小夥子給好上了。這個小夥子是廠裡的電影放映員,平時鄉下的一些公社也會找熟人跟廠裡說一聲,叫下鄉放電影。這是服務農民兄弟,廠裡都是支援的。所以這人一般是不怎麼在廠裡晃悠的。

別人不認識這人,但是曾經在宣傳科呆過的林曉星和蘇瑾,卻是認識的。

最近都聽熟人說,年有為那小子要結婚了如何如何的,只等著筒子樓裡空出房子就結婚。

大家還說,這小子肯定是瞄上了鄭新民和李翠翠的房子。李翠翠算是廠裡第一風流人物了。到底是她真風流到葷素不忌的地步,還是以訛傳訛,反正名聲就是那麼個名聲。這樣一個媳婦,鄭新民肯定是忍不了的。

果然,兩口子鬧離婚呢。如今這婚不好離,廠裡的工會以及領導,都是要做勸導工作的。林雨桐作為婦聯主任,也有這個責任。但她沒去,這種日子早離婚對彼此都是一種解脫。

範舒拉聽說這事了,急著要房子,然後就找範雲清說了。

範雲清呢,又剛好找林曉星有事,就到人事科這邊來了。

結果範舒拉對姑姑和表妹,是有啥說啥。

就說:“……戰鬥英雄敬仰著就行了,要是跟他一塊生活……我覺得受不了……看見他臉上的疤痕,我半夜會做噩夢的……”

完全不理解範雲清為她選這個物件的原因。

有這個戰鬥英雄丈夫,她就能受到庇護。她的階級成分,她的出身,本身就很有問題。範雲清對侄女的婚事,那是下了大工夫的。

這在外面也不比家裡,範雲清是一肚子話不知道該跟她怎麼解釋。然後,心火上升,人就直直的朝後給倒下去了。

林曉星這才聽明白怎麼回事,心裡還想著,哪怕不是戰鬥英雄,找個身家清白的也好啊。

可再一聽,竟然找的物件是年有為。

她可是聽蘇瑾說過的,這個年有為的作風,很有問題。在鄉下放電影,跟鄉下的寡婦有瓜葛。人家還來找過他,被人撞見過。這也就是為啥他也老大不小了,在廠裡就是找不到物件的緣故。

如今可好,這麼個火坑,自家表姐卻往裡面跳。

這表姐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表姐,情分肯定深。她既然知道這事了,就不可能瞞著。見自家媽被同事帶進辦公室安置好,人也慢慢的清醒了,她放下心後,就趕緊把表姐拉到一邊,把這些事都給說了:“……你們才認識多久?你對他根本就不瞭解。我媽會害你?還是我會害你?我媽那麼安排自然是為了你好……你這個決定太草率了……”

“誰草率了?”範舒拉瞪著眼睛:“你當初結婚就不草率?現在不也過的好好的。我還比你大這麼多,我要嫁給什麼人,我自己不清楚嗎?別說是你了,就是姑姑,這兩次婚結的,哪次不草率了?可結果呢?她過的不比誰好!”

範雲清的兩次婚姻,都說不上是多麼榮耀的事。

林曉星也最忌諱別人說這個。如今聽這話是從自家表姐嘴裡說出來了,脾氣沒控制住,一個巴掌給掄了出去。

如今的曉星可不是幾年前的曉星了。

在家裡抱著孩子收拾屋子,扛著糧食進進出出的,手上可有勁了。

一個巴掌出去,打的可是不輕。

範舒拉哪裡受過這個委屈,當時就說:“你跟你爸一樣都是白眼狼……”

這下把林曉星的火徹底的給點起來了,不顧場合不注意影響的跳著腳的罵開了。

林雨桐過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麼一幕。她過去說林曉星:“這麼鬧下去,你表姐的名聲還要不要了?”

她果然閉嘴了,再不喊了。

至於後來怎麼樣了,林雨桐也沒刻意打聽。不過據說是年有為差點被廠裡開除,說是洪剛副廠長決定的。最後被範舒拉跑到辦公室又哭又鬧的而作罷了。

當然了,這是小道消息,準不準的也沒人知道。

只知道到了九月份的時候,鄭新民和李翠翠兩口子離了婚,當天就把筒子樓的房子給騰出來了。然後範舒拉跟年有為於同一天搬了進去。

林曉星不理範舒拉,但是範舒拉就跟沒事人一樣的過來搭理林曉星了。每次都不空手,蔬菜蛋肉,都給曉星送。還說曉星:“你不是說我的日子不會好過嗎?你看看現在,不也挺好過的。”年有為是電影放映員,下鄉放電影,人家公社就把這些土特產給帶上。城裡要憑票的,那非農業戶口不用。地裡種的菜,自家養的雞,還有公社殺的豬。因此,別看職位不起眼,但油水大。

可林曉星卻跟林雨桐說:“我老覺得我表姐是在跟我顯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