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斂財人生[綜].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9章 清穿故事(38)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29章 清穿故事(38)

清穿故事(38)

等給八爺的家的弘旺過了百日,不知不覺,秋草黃了。林雨桐剛打發人,將給四爺的衣物送去熱河。皇上的聖旨來了。

這回不光宣召了所有的成年的皇子阿哥,連八歲以上的皇子皇孫,都被皇上宣召過去。

每年秋天,皇家都圍獵,只是今年好似顯得特別隆重似得。

林雨桐又認命的給兩個孩子收拾行李。四爺在熱河,到了地方,有他管著兩個小子,也不用自己擔心什麼。只這一路上,兩孩子,林雨桐怎麼也放心不下。

“額娘,我都多大了。”弘暉長得比李雨桐高了,十二歲的年紀,沒到變聲期,還滿臉的稚氣,竟然覺得他是個能離了爹媽,自己撲閃著著翅膀能飛的大人了。

當然了,在皇家,這也確實不算是年紀還小了。

但她還是不放心的叮囑,“沒有你阿瑪跟著,在路上你多留個心眼。有什麼事,找你十四叔去。”

十四雖然渾了一點,但親疏遠近,心裡是有數的。

弘暉點頭,一一應下了。

林雨桐又拉著弘昀叮囑:“別去了跟著逞強。咱們不拿自己的短處跟人家的長處比。”

這孩子現在好不容易能騎在馬上小跑了,可別折騰的跟別人比賽馬射箭。這不是成心找不自在嗎?

弘昀臉上閃過一絲赧然,他都十一了,嫡額娘還總拿他當孩子哄。但還是道:“我知道,肯定不敢逞強。”

在額娘的叮嚀聲中,弘暉帶著弘昀,出了城。

兄弟倆騎在馬上,後面跟著侍衛,再後面是十幾輛馬車的行李。

十四的兒子還小,肯定是不用帶的。本來沒事一身輕的人,特意打發人在城門口等著弘暉和弘昀,叫他們跟在自己身邊,哪裡也不許去。

“你阿瑪沒在,跟著爺,不許你們到處撒野。”十四將四爺訓他的樣子拿出來,還算是能唬人。

弘暉規規矩矩的應了,發誓不亂跑,十四這才稍微放點心。不過遇上乖孩子,他本來準備的一肚子恐嚇加威脅的話,也用不上了。

在十四走後,弘昀道:“咱們後面是十六叔,十七叔,還有十八叔。要不要去打個招呼。”

還是算了吧。

弘暉搖搖頭,“八叔肯定在後面照應,咱們過去不合適。”

十六叔和十七叔只比自己大幾歲,十八叔才八歲。避不開自然是要請安的,能避開別往跟前湊了。八叔最近在京城可以說是炙手可熱,人紅是非多,還是別湊熱鬧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為都帶著孩子,所以,根本走不快。哪個主子出門不帶幾車的行李?再加上主子身邊伺候的人,包括侍衛,又是一批行李。

所以,這個隊伍可以說是浩浩蕩蕩。

自家的馬車是改良過的,躺在裡面都沒有問題。外面到處塵土飛揚,騎馬是受罪,兩兄弟窩在馬車上,也不用誰多操一點心。

十四每天都親自過來看兩回,飯菜叫他的貼身太監親自送,晚上看著兩人睡下,又叫人在外面守著,但凡有事,他也能第一時間知道。

弘暉知道,不管是阿瑪和額娘,都沒有事先跟十四叔說一聲。可也正因為是親的,所以,根本不用叮嚀。叮嚀了,反倒見外了。

他覺得,他又學到了一些東西。有時候,人心的把握,是這麼微妙。

如此在路上顛簸了七天,才到了熱河。四爺打發了蘇培盛過去接人。

熱河修建了行宮,圍著行宮,各個皇子府,宗親大臣也都修了宅子。

弘暉還是第一次來這裡的宅子。進門後簡單的打量了一番,四爺從行宮回來了。

“阿瑪。”哥倆上前趕緊給行了禮。

四爺也有半年不見兒子了,猛地一見,弘暉都到了他肩膀這麼高。不由的嘴角柔和些,“起來吧。”說著,帶著兩人進了書房。又叫他們順便去內室梳洗更衣了再出來。

“家裡可還好?”四爺問道。

弘暉見桌上已經擺了飯,都是自己和弘昀吃的,知道阿瑪早吩咐人做好了的。於是順勢坐在桌邊,道:“都好。弘昭都能背三字經了。弘時的功課,烏先生也誇讚了幾回。挑了幾張做的好的,叫我帶過來,給阿瑪看看。姐姐能自己做鞋了,給阿瑪做了兩雙便鞋,我也一併捎過來。額娘說,家裡的事情,阿瑪別擔心。只好好的吃飯,按時睡覺,也叫她少些牽掛。”

四爺認真的聽了,才點點頭,“快吃吧。路上只怕也吃不好。”

“十四叔很照顧兒子們。”弘暉還是客觀的稟報了一聲。

四爺的臉色越發的柔和,“阿瑪知道了。吃了飯,去歇著。”

哥倆安排的屋子,在這個院子的廂房。明顯是要放在眼皮底下看著的。

第二天,皇上要去圍獵。圍獵的地方,距離行宮也遠。得小半天的路程,肯定不能當天去當天回的。

住進帳篷,弘暉一樣的興奮。還不等他把新奇勁過了,有人稟報,說是弘晳請他騎馬去。

弘暉對弘晳的感覺十分的複雜,他一點都不想去。於是起身,帳篷外面不遠的地方,弘晳牽著馬,帶著人,正往這邊張望。

“二哥怎麼來了?”弘晳上面有個哥哥,夭折了。所以,下面的皇孫,都叫他二哥。弘暉笑著,迎了過去。還不等弘晳說話,急忙道:“我真是羨慕二哥啊,能出來跑一跑。我不行啊,被阿瑪逮著正背書呢。”

弘晳眉頭一皺:“現在背什麼書?”

“這段時間我不是一直在府裡,沒去上書房嗎?功課落下不少。阿瑪一問,這不是露餡了。”弘暉睜著眼說瞎話,直往四爺身上推。

弘晳一愣:“在府裡沒看書?”

“我額娘不管我這個,玩瘋了唄。”弘暉笑的有幾分得意。

四爺遠遠的過來,聽了幾句,知道大概為了什麼。於是嚷道:“叫你背書,你又出來做什麼?”

弘晳回過頭,趕緊給四爺行禮,“四叔誤會了,是侄兒來瞧瞧弘暉的。”

“你不用替他辯解。”四爺黑著臉,扭頭罵弘暉,“還學會搬救兵了。我看你身邊的人都該打板子。”

弘暉給弘晳使了個眼色,叫他趕緊走。嘴上卻諾諾的,不敢言語一聲。

弘晳對於四爺的冷臉,也有幾分畏懼。趕緊告辭離開。

弘暉亦步亦趨的跟在四爺身後,回了四爺的帳篷。

四爺進來坐下,才問他:“怎麼了?不想跟他出去麼?”

“兒子總覺得事情有點不對,又說不出來是哪裡不對。”弘暉搖頭道,“這段時間兒子也沒去上書房,但上書房的事情,兒子還是知道的,弘晳跟弘昱兩個鬧的越來越僵,這總不會沒有緣故的。兒子還是老老實實的帳篷裡讀幾天書的好。”

四爺心裡頗有幾分欣慰,“去吧,看著弘昀,也別叫他出去折騰了。”

弘暉這才起身告退。

四爺坐在書案前,心裡揣測著皇上的意思。老八在京城的情形,皇上是不滿的,也十分生氣。但此次蒙古王公前來,皇上卻獨獨叫老八代替太子前去招待,不知道又是什麼用意。太子已經有些日子沒有露面了,連他都見不著。前去請過兩次安,都被人擋了,只說太子有些症候,身子不舒坦。

試探了兩次,他也不敢再去了。

這次,索性連蒙古王公,都不叫拜見太子了。可到底是出了什麼事,惹的皇上這般緊張。

四爺心裡還真是沒譜的很。

正想著呢,聽蘇培盛小聲道:“十三爺跟前的小太監來了,急著要見爺。”

四爺一愣,十三自己不來,反倒打發小太監來,什麼事情,這般的隱秘。

“把人帶進來吧。”四爺低聲吩咐道。

小太監不過十三四歲,見了四爺跪下請安後小聲道:“我們爺叫奴才轉告四爺,千萬別見太子。”

四爺面無表情的點點頭,“我知道了,你轉告你們爺,叫他小心為上。自己擅自保重。”

那小太監又磕了頭,才退了出去。

四爺心裡遠不是看上去那般的平靜。他總有一種山雨欲來的感覺。

弘暉被圈在帳篷裡三天,才因為皇上要帶著眾人圍獵,而解禁。

康熙看著下面一個個颯爽英姿的兒子孫子,心裡多少有些複雜。

太子再次出現在人前,顯得十分的蒼白。像是真的大病了一場。

而直郡王則不時的看著太子冷笑一聲,連掩飾都不加掩飾。

康熙好似沒看到下面的暗潮洶湧一般,“今兒,諸皇子,誰得到的獵物最多,朕賞他一件好東西。都要給朕全力以赴才好。”

四爺心裡一嘆,這跟丟擲個肉骨頭叫狗爭搶是一個道理。人訓狗是如此,皇上訓人也是如此。

難道真要將自己當做皇上的奴才,跟狗一樣被牽來逗去?

不!爺是皇子!不是誰豢養的畜生。

眾人都下去準備了,甚至弘晳還代替太子出場。只四爺沒動。

四爺沒動,弘暉和弘昀也動不得了。

“老四,你怎麼不去?”康熙看著下面的父子三人,問道。

四爺道:“回皇阿瑪的話,昨兒夜裡風大,兒子沒睡好。又擔心弘暉和弘昀這倆小子睡不踏實,一夜看了他們好幾次。身體不爭氣,有些著涼。別的還罷了,只覺得四肢無力,怕是御不了馬,拉不開弓。還請皇阿瑪贖罪。”

“可看了太醫?”康熙微微皺眉,問道。

當然是看了。確實是有點著涼的。他還真不敢說欺君的話。

馬上點頭道:“叫皇阿瑪跟著操心了。已經看過太醫了。沒有大礙。”

康熙點點頭,“那你可別後悔。”說著,轉頭問弘暉道:“弘晳已經去了,你的騎射不在他之下,不下場去試試嗎?”

弘暉叩頭道:“回皇瑪法的話,想要騎馬射箭,以後有的是機會。但阿瑪身子不適,孫兒不在身邊服侍,心裡難安。”

康熙點點頭。叫他們一邊入座了。

太子詫異的看了一眼圍著老四轉的弘暉,心道,這孩子可比弘晳沉得住氣。說了幾次不叫他露頭,偏偏不聽。

弘暉不用人吩咐,將四爺案几上的酒撤了下去。換上了茶壺放上去。

太子還隱約聽見弘暉道:“這是姜棗茶。額娘配的。比藥好使,喝這個吧。”十分的自作主張,卻偏叫人覺得窩心。弘昀在另一邊將桌上的肉菜全都撤了,一會見蘇培盛端了果碟過來。這是連肉菜也不許吃了。

遠處傳來鑼鼓聲,吆喝聲,馬蹄聲,將桌上的筷子都震的一跳一跳的。四爺安心的享受兒子的服侍,一點也沒焦急。

太子跟皇上之前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成了今天這樣。這讓眾人不由的將野心釋放了出來。只要將太子幹掉,有機會更進一步了。似乎每個皇子的毛孔都跟著叫囂。

他們總是試圖在皇上面前展示自己,博取好感。等著那天上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掉下來的餡餅。

卻忘了最基本的,那是君心。

一個帝王,無論如何也不會喜歡一個有野心的人。時刻想著取而代之的人,皇上敢放心的用嗎?

所以,現在最要緊的是穩。

做了有錯的可能,而不做,至少不會錯。

他轉著手裡的杯子,姜棗茶喝進肚子,暖暖的感覺傳遍四肢百骸。他吩咐蘇培盛,“給兩個阿哥也倒上。只當是暖身驅寒了。”

弘暉苦著臉接過來,慢慢的品哚。

他想起額娘給他講的朱元璋的故事。朱元璋能成為最後的贏家,他最開始實行的方針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這個‘緩稱王’很有意思。如果放在當下來理解的話,或者也可以說不要過早的暴露自己的野心。(.txt.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