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很野蠻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7章 科技改變生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7章 科技改變生活

大宋眼下的機械已經非常發達,已經能夠透過齒輪傳動做出非常復雜的機器。

而且特別是對水力的應用已經幾乎到了黑科技的水平,透過修建專門的水碓來驅動複雜的水車,完成紡紗織布磨面打米等各種複雜的工業生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平日最常見的就是磨坊。

南宋城市發達人口密集,每天消耗的糧食不計其數,而且又是一個商業高度發達的社會,以前那種小家小戶依靠牲畜石碾和人工石臼脫殼糙米的方式早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要,取而代之的就是大量水車磨坊的興起。

據說在北宋時期,汴京城的汴河兩岸,密密麻麻有上百座水車磨坊,因為大量的磨坊修建水碓,導致汴河的水流量都下降到嚴重影響到行船和居民用水的地步,官府不得不加以控制。

因為在大宋,水車磨坊都是官方控制的,這也是官府斂財的一個手段。

若是想開磨坊,就需要去官府申請,按照磨坊的規格大小繳納費用然後才能修建。

北宋張舜臣的《水磨賦》,賦中寫道:“徒觀夫老稚鹹集,麥禾山積;碓臼相直,齒牙相切;碾磨更易,晝夜不息。”

這就能夠很直觀的看出水車磨坊的規模和執行狀態,堆積大量的糧食,磨坊日夜不停的加工,甚至複雜的磨坊還能直接完成碾磨篩等一整套聯動的加工,完全和後世自動化的糧食加工廠沒有太大區別。

楊公鎮上有兩座磨坊,都修建在楊公河上,距離茅灣村最近的一座據說一天一夜能夠加工一百多石糧食,趙頎曾經好奇去看過一次,結構並不像趙頎想象的那樣複雜,但的確加工很快,而且工作方式和打米機也很像,水車隱藏在房子下面,上面有一副很大的石磨,用木鬥進料,稻穀倒進去,很快大米就出來了,根本就不需要太多人工,鎮上幾乎所有人吃的大米都是這樣加工出來的。

而所有這一切工業機械的發展,都是大宋對於商業和科學重視的結果,也誕生了沈括、蘇頌、燕肅、楊輝、秦九韶等等一大批科學家,特別是蘇頌的水運儀象臺,這玩意兒的復雜程度堪稱外星科技,幾百年之後的科學社會若是完全憑藉手工工藝,幾乎完全無法復原出來。

而隨著大宋的科技爆發,也迅速帶動了天文、數學、機械、醫學、航海、物理、化學等各方面的迅速發展,促進了紡織、造船、航海、加工、火藥、造紙、印刷等行業的蓬勃興起。

也就是說,若是要選一個重生的時代,宋朝是最合適的,他雖然外戰外行,幾百年都感覺很窩囊,但實際上他的包容性最適合生存,屬於最世俗化的時代。

所以,趙頎自從清醒過來之後,他一直都非常慶幸。

正是因為大宋有如此發達的科技和熟練的工匠,無論是做玻璃還是做馬車,趙頎都才能得心應手輕鬆無比。

果然,回到家休息了差不多兩個小時,趙頎正無聊的訓練一群小孩子列隊走正步的時候,馬車廠一個幫工跑過來通知他脫粒機做好了。

二十分鍾之後,一群人推著一輛板車來到趙頎的稻田邊。

一群木匠和幫工七手八腳的把脫粒機抬下來放在路邊。

趙頎則戴著草帽帶著倆小家童輕鬆愜意的跟在後面,而在三人的屁股後面,還跟著一大群村裡的孩童,大大小小十多個,一路興奮的蹦蹦跳跳。

“喂,你們幾個先別忙活了,把割好的稻子抱幾捆過來!”

擺好脫粒機之後,老木匠對著稻田裡兩對正在收割的僱工夫妻招呼。

很快兩個黑瘦的漢子便抱了兩大捆稻子過來,滿頭霧水的看著突然湧過來的一大群人和這個長滿竹釘的怪模怪樣的機器。

“東家,您這是弄得啥玩意兒?”一個年輕些的僱工好奇的問。

“這是脫粒機,脫穀粒應該比板倉方便快捷一些,大家都稍微讓開一些,免得被飛濺出來的穀粒打了眼睛……”趙頎揮手把一群圍觀的孩童都敢開一些,然後親自拿起一把稻穀,兩手握緊之後用腳開始踩踏踏板,脫粒機裡面的滾筒很快便轉動起來。

“轉了轉了……”一群孩子歡呼起來。

兩個僱工也嚇得連連往後退了幾步,幾個木匠和幫工倒是沒有太多反應,方才他們在馬車廠早已都挨著試過了,踩踏轉動沒有絲毫問題。

眼下需要驗證的就是脫粒的效果。

機器是趙頎構思出來的,一群木工雖然很快就做出來了,但卻從來都沒用過,因此趙頎便當仁不讓的當了這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脫粒機的實驗者。

踩踏幾腳之後,脫粒機的滾筒已經轉的很快了,發出嗚嗚的風聲,趙頎神色輕鬆的把稻子伸入進料口,只聽一陣噗噗啦啦的聲音,瞬間便有稻穀從出料口噼裡啪啦的落到下面的木倉裡面。

“哈哈,出來了出來了,穀子絞下來了……”圍觀的一群木匠和幫工發出歡呼聲。

趙頎拿著一把稻子翻來覆去的絞了一遍之後,停下來把稻子拿起來觀看,發現上面只剩下稀稀拉拉一些癟稻穀了,飽滿的籽粒幾乎全部被絞落下來,而木倉之中,除開散落的稻穀之外,還有些被絞碎的稻葉和稻穗。

幾個木匠都圍在穀倉前面觀看,幾乎都帶著滿臉喜色。

趙頎接著又脫了好幾束稻穀之後停下來。

老木匠抓起一把稻穀看了一下滿意的點頭說:“頎哥兒這個法子果然有用,只是稻穗有些也被絞進來了……”

“八叔,我覺得是竹釘太長的原因!”譚老三說。

“我也覺得是這樣,把刀拿過來,我們把竹釘弄短些看看……”

幾個木匠很快便開始動手修改,而這邊圍了一大群人歡呼喝彩的聲音傳開,把遠遠近近幹活兒的人都吸引過來,甚至還有嘴快的孩子撒腿就往村裡跑,要把這個神奇的脫粒機告訴村裡其他人。

十多分鍾後,幾個木匠停了下來,而此時聞訊而來的人已經把這臺脫粒機裡三層外三層圍的水洩不通,而這裡本來也只有一條勉強能夠走牛車馬車的小路,許多人都只能站到稻田裡面觀看,而還有一些年輕人或者半大小子都爬到附近的樹上,旁邊一顆毛桃樹上更是倒掛金鉤、猴子撈月、童子拜佛、老漢推車等各種姿勢掛滿了大人小孩。

“頎哥兒再試試!”老木匠丟下刀。

“都讓開點兒啊,小心嘣到眼睛……”趙頎仍舊提醒一句,但幾乎所有人都沒有後退,反而是拼命的往前擠,趙頎哭笑不得,只好再次拿起一大把稻穀開始踩踏踏板。

隨著一陣噗噗啦啦的聲音,很快一把稻子再次絞的乾乾淨淨。

“哇,這也太快了吧!”

看著趙頎就手握著稻子在裡面輕輕轉了兩下拿出來,一束稻穀便已經乾乾淨淨,圍觀者瞬間爆發出一陣驚呼和騷動。

前後不過七八秒,這是趙頎的感覺,幾乎和他小時候用過的腳踏式脫粒機沒有任何區別,唯一的就是腳踏板踩起來有些生澀不夠靈活。

“小頎,讓我們也試試!”幾個木匠都忍不住躍躍欲試。

趙頎退開,首先老木匠先上場。

老木匠全名楊安富,和村正楊安平和楊大元等人都是本家,在家族排行老八,因此平日村裡人都喊八爺八叔或者老八,不光做木活兒是一把好手,幹農活兒也很厲害,這個脫粒機基本上就是他一手安排打造出來,自然非常熟悉,雖然以前沒見過,但方才看趙頎用過之後用起來毫不生疏,一腳踩踏板,等到滾筒快速旋轉之後就把稻穗伸進去,左右翻轉幾下,一束稻穀便脫的乾乾淨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