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很野蠻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3章 新來的知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13章 新來的知府

三天時間一晃而過。

張遠忠張遠毅夫妻四人因為得到了趙頎的長期僱傭,因此幹活兒也非常賣力,起早貪黑的不停忙碌,第三天下午,阿安留下的十多畝稻子便全部收割完畢,而且還都幫忙用推車運回阿安家幫忙晾曬起來。

而收割完稻子後,趙頎不光付了三貫錢的工資和三十斤大米,而且還借了十貫錢給兄弟二人,好讓他們就在附近找一塊荒地先搭建兩棟茅草屋暫時安置下來,等到入秋之後自家的房子修好,到時候和可以把阿安這棟房子讓給他們住,至於以後的生活,只能靠他們自己努力了。

脫粒機的出現,也讓今年茅灣村的早稻收割變得與往年不一樣。

這兩天村裡討論最熱鬧的不是誰家的糧食收了多少石,而是脫粒機。

而作為打造脫粒機的馬車廠,這幾天馬車打造也徹底停了下來,幾個木匠和十多個徒弟幫工都在全力打造脫粒機,發財之後的茅灣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爭著要打造一個加快收割的速度。

特別是楊大元楊大虎和二麻子等人,在看到脫粒機之後更是眼紅的不得了,也不去工地上工了,直接守在馬車廠等到脫粒機打造出來便讓僱工趕緊抬到自己家稻田裡搶收起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隨著茅灣村這個新奇玩意兒被傳開之後,整個楊公鎮的人都跑過來跑來看熱鬧下單,趙頎為了不耽誤馬車的製作,乾脆讓馬車廠把制作方法傳播出去,讓這些要購買脫粒機的人自己去找木匠製作,因此短短三天時間,楊公鎮附近幾個村子很快便出現了不少脫粒機,雖然數量遠遠趕不上市場需求,但想來等到十月份的晚稻收割的時候,整個慶元府甚至江南許多地方都會有脫粒機出現。

這件農業機械雖然談不上劃時代的產品,但對於本來就兵荒馬亂的大宋來說,也必然會多一些幫助,甚至會增加不少的糧食收入。

因為收回家曬乾入倉的糧食才算了糧食,淋雨泡爛在田裡的糧食,永遠都是所有農民最大的傷痛。

而收完糧食的趙頎,也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家房子和海港的建設上。

進入七月之後,早晚雖然漸漸變的涼爽起來,但秋老虎依然兇猛,白天的溫度並沒有絲毫改變,收割完的稻田裡很快又長出來一茬兒綠油油的禾苗,努力的在與時間賽跑,要在冬天到來之前再結一輪稻穀。

蒙古人入侵的訊息還在源源不斷的傳來,但總體來說比較平穩。

積弱積弊的大宋看起來依舊沒有雄起的希望,前線的傷亡非常慘重,四川接連丟失十多州縣,但前線的抵抗還是非常猛烈,南宋這個腐朽的朝廷大概也知道這是掙扎拼命的關頭,因此大量糧食軍餉源源不斷的被徵收之後送往前線。

福建和兩浙路作為大宋最繁華富庶的地區,一直都是朝廷稅收的主要徵收地,今年的商稅和田稅又增加了不少,但在官府強大的壓力下,在徵稅官員和裡正鄉老的各種威脅勸說下,加上底子比較好,慶元府的田稅徵收的還算比較順利,基本沒有出什麼岔子。

而在茅灣村更是徵收的順利,眼下幾乎家家戶戶都不是靠這幾畝地維持生計,而且今年風調雨順也是一個豐收年,裡正來說過一次之後,村正楊三爺也在全村通告,很快田稅就全部交齊,速度快的讓鎮上的稅吏都感到驚訝,報告給縣衙之後,縣令崔志壽還還當做自己治下有方的政績報告了新來的知府趙葵。

而趙葵在詢問幾句得知是發明脫粒機和正在修小龍灣海港的茅灣村後,專門安排官員來茅灣村表揚了村正楊安平,還賞了他十兩銀子,只把楊安平幸福的差點兒就嗝屁了。

趙葵這個人趙頎雖然不熟,但也不算毫無瞭解,主要是這個人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抗金抗蒙都非常積極,算是南宋末年少有的軍事統帥,而且年紀比吳潛還大,眼下至少都有七十歲了。

雖然趙葵是武將,也沒考中過進士,但這個人學識淵博治軍有方,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儒將,而且詩詞和書畫都非常厲害,不過端平入洛失敗之後,趙葵和全子才作為領軍的主帥都背了黑鍋,趙葵被彈劾降官,不過很快又被宋理宗啟用,甚至還想讓他當宰相兼樞密使掌控朝廷軍政大權,但被趙葵四次拒絕了,因為他不是進士出身,朝廷很多人不滿意,作為一個武將自然脾氣也很大,懶得受滿朝文官的窩囊氣,根本就不接詔書。

而若是喜歡宋朝演義故事的人可能對趙葵更加熟悉一些,大名鼎鼎的紅襖軍起義就是被趙葵鎮壓的,因此趙葵也被民間描述為一個南宋朝廷的幫兇和大壞蛋,而在紅襖軍中還有一個傳奇女子,那便是紅襖軍首領李全的妻子楊妙真,長的面若桃花身姿若柳,一套梨花槍更是無人能敵,曾經在抗金的戰場上將金軍殺的屁滾尿流。

趙葵眼下的身份和地位,比之吳潛更加強大,不光領有寧遠軍節度使的身份,還有魏國公和少保兩道封爵,而三公三少三師這種頭銜,非大功不可得,而且還得皇帝喜歡才行,由此可見趙葵在皇帝趙昀心中的地位,可以說就是當朝柱國一般的存在。

吳潛離開,朝廷隨即就派來一個更牛逼的人物,由此也可以看出慶元府在朝廷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其實在南宋末年,朝廷的抗戰派還是不少,吳潛、趙葵、程元鳳、江萬里、葉夢鼎都是堅決的主戰派,而這些人都是出將入相的人物。

因此宋理宗雖然看起來老邁昏庸,但實際上在用人上並沒有太大問題,挑選的丞相將帥都還是非常可靠正直之輩,但奈何宋朝的官員制度缺點太明顯,朝堂爭鬥太厲害,若是一味的正直,完全討不了好,一旦被人彈劾就要接受調查,再有一些人推波助瀾之下,丞相位置還坐不熱乎就會被趕下臺,只有丁大全賈似道這些比較奸猾的人才能混的如魚得水。

趙葵知慶元府的訊息早在吳潛離開後不到十天便已經在楊公鎮傳開,報紙上也已經登載了京師朝堂傳出的訊息。

不過趙頎也沒打算再去湊熱鬧刷個臉,因為眼下小龍灣海港已經走上正軌,他已經不需要另外尋一個靠山了。

眼下吳潛在他的蠱惑下已經把自己的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去鄂州上任去了,有他提前叮囑提示,作為一個老謀深算的一品大員,趙頎相信吳潛能夠做出足夠的準備。

而且和吳潛知鄂州的訊息一併傳出來的,朝廷還有另外一條不起眼的命令,那就是調任濠州知州李庭芝知黃州。

這個訊息讓趙頎安心了不少。

吳潛不是真正的武將,但李庭芝卻是一員大將,在歷史上的抗蒙戰爭中表現的非常搶眼,最後被叛徒出賣之後不肯投降被蒙古人殺死了。

有李庭芝在黃州相互支持,想來鄂州將來即便是被蒙古人圍困,肯定要比曾經發生過的鄂州之戰要輕鬆的多。

而其實趙頎還想知道他推薦的另一個人文天祥的訊息,結果卻沒找到,可能是文天祥眼下名氣太小了,還不值得朝廷在朝報上單獨列出來。

只要這次吳潛在鄂州抵抗住忽必烈,那麼將會成為這場抵抗蒙軍的大功臣,然後升任丞相絕對會順風順水,而眼下朝堂紅人丁大全就會下野。

而一旦在朝廷有了吳潛的支援,趙頎相信接下來的許多事都會變得順利許多。

不過他也有些忐忑,經過他這個穿越過來的攪屎棍這樣攪幾下之後,蒙古人這次的進攻會不會變得和歷史上不一樣。

畢竟自己這算是給大宋開掛了。

若是老天感覺有必要要重新升級一下,重新整理任務難度的話……

趙頎呲牙咧嘴的感覺腮幫子有些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