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很野蠻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2章 略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42章 略懂

“小友還對書畫有研究?”

看著趙頎一進門就搖頭晃腦的盯著牆上的山水畫看的津津有味,吳文英好奇的負手站在旁邊陪看了兩分鍾後忍不住問。

“哦……略懂略懂……”趙頎回過神來抹了一把口水。

這幅畫雖然看起來並非名家作品,但怎麼也算是一幅正宗的宋朝字畫,若是流傳到後世,打底也要賣半個億。

“小友自稱不讀書,更沒有學過字畫,竟然對字畫還略懂,反正是閒聊,小友何不說出來讓老夫也長長見識!”吳文英臉色怪異的開口。

“呵呵,覺翁就是詩詞書畫大家,小子豈敢班門弄斧,我說的略懂,並非字畫本身,而是覺得畫這幅畫的人當時不太高興!”趙頎乾笑幾聲解釋。

“哦~”吳文英臉色更加怪異三分,“都說字畫由心,小友這麼說也並沒有錯,但小友又是如何看出來畫畫之人心情不好?”

“覺翁請看,這幅本來是一副山水畫,畫的應該是行旅所見,山水相依,行人於道,無論是山水景緻還是行人車馬大部分都畫的還算工整,但若是仔細看便能發現其中有許多地方畫的略顯凌亂甚至隨意,用墨也濃淡不均,由此看得出來繪畫者心情非常煩躁,應該是斷斷續續畫了好幾次才完成,而最後這首詩的題跋似乎又是圖畫完成很久以後才添上去的,字跡清晰乾淨很有力量,但卻與畫有格格不入的感覺……”

“一般人做事,都講究一氣呵成,這樣才能有足夠的激情完成一幅作品,但這副字畫卻並非如此,因此小子推測,畫這幅畫的人當時心情很不好,略有些煩躁,不知道小子說的對不對?”趙頎從畫上收回眼神轉頭看著吳文英笑著說。

“小友請坐!”吳文英此時的臉色已經不是怪異,而是佩服,請趙頎入座之後這才嘆口氣說:“小友這番解釋完全入當初所見,老夫畫這幅畫的時候的確心情煩躁不安……”

“原來是覺翁的作品,失敬失敬,小子胡言亂語還請勿要見怪!”趙頎頓時有些臉皮發燒的趕緊拱手道歉。

“何來不敬,小友這番見識讓老夫自愧不如,當初我與履齋兄去滄浪亭遊玩憑弔韓世忠將軍,歸途於荒野之中遇到流民逃難,想到山河破碎國破家亡,頓時有感而發,回來之後便想畫這一副畫,然而越畫心情越是煩躁,強忍著斷斷續續畫了三天畫完之後卻再也不想動筆了,因此這幅畫便丟在了牆角足足半年,有一天履齋兄前來喝茶閒聊,言及此事,翻出來便將當初在滄浪亭寫下的一首滄浪看梅題在上面,這首賀新郎雖然是我填的詞,但卻是履齋兄親筆寫上去的,一前一後相差半年不說,履齋兄之心胸闊達又豈是老朽能夠相比,自然這字畫看起來便格格不入……”

“原來是崇國公題的字,難怪看起來有一些鐵畫銀鉤的感覺!”吳文英一番解釋,趙頎這才恍然大悟的再次抬頭看畫,越發覺得字畫更加不協調,就像妓院門口掛了一個精忠報國的牌匾。

古代的文人基本上琴棋書畫都會,只是看哪方面更加突出一些。

因此吳文英會畫畫一點兒都不奇怪,古代就連許多打仗的將軍統帥除開會提著刀槍殺人之外,許多提著筆也能寫字畫畫,而且還有許多非常厲害,比如岳飛,比如文天祥,甚至後世新中國大量的開國將帥,一樣會詩詞書畫,而且都很厲害。

宋朝的字畫雖然後世流下來的並不多,但終歸還是有好幾百幅的規模,真跡趙頎沒親手接觸過,但影印翻拍臨摹高仿的還是見過不少。

吳文英這幅畫從品質上來說還是非常不錯,布局合理,山水人物都畫的非常到位,唯獨就是筆法有些凌亂,用墨也濃淡不勻,看著像界畫,但其實很多地方畫的很抽象,帶有非常明顯的潑墨山水痕跡,由此可見到了南宋末期,無論詩詞書畫都已經開始嚴重的走下坡路,士族心情混亂,再也沒有了北宋時期文人雅士的那種豁達與閒情逸致,詩詞書畫也越來越消沉,沒有了北宋時期的意境和大氣。

這是趙頎穿越過來之後看過的第一幅真正的名人字畫。

因此趙頎自然也多了幾分欣賞的心思。

等將來有機會了,一定要把四大名帖和蘇黃米蔡還有大內館藏的各種書畫都一股腦兒的搬回家好好研究把玩,好不容易穿越一場,這古玩的愛好或許最容易滿足。

不過前提是要擋住蒙古人,不然蒙古攻破杭州,皇帝投降,只怕皇宮要遭受洗劫,華夏自秦漢以降千餘年留下來的寶貝大部分都要徹底毀滅了。

中國歷史上文化有三次大斷層。

一次是秦末漢初的農民起義,楚漢爭霸,中國生靈塗炭人口折損近半,而屠夫項羽更是將咸陽焚燬,造成先秦時期的大量珍貴典籍焚燬,徹底湮滅在時空之中。

第二次便是蒙元入主中國,金宋兩國佔據的華夏人口折損六千萬以上,焚燬的城池數百座,長安、開封、洛陽、北京、商丘等繁華都市全都被焚燬,損失的珍貴文物無法計數,李清照為了保護這些珍貴資料耗盡家資,從北方收購了大量金石書籍一路顛沛流離到達江南,但十餘車古籍也沒保護好,大部分被盜。

南宋投降之後,蒙古佔領江南,同樣燒殺搶掠,繁華的江南遭到極大的破壞,杭州皇宮被洗劫縱火,館藏的大量珍貴文物焚燬失落,這一次的損失,比之楚漢相爭的時候更甚,因為大部分都是紙質載體,千年積累下來的文明幾乎毀於一旦,只留下少量散失在民間得以儲存下來。

第三次是從清末一直持續到新中國六七十年代,歷經明清慢慢歸集整理積累起來的大量文物資料再次遭到戰火和人為的破壞,損失完全無法彌補。

藉著討論書畫東扯西拉一陣之後,吳文英拿出傳單詢問捐款之事,趙頎也把自己的打算和在靈橋碼頭募捐的經過大致說了一遍,中途少女帶著兩個小丫鬟端著茶具水壺進來沖茶,也一起聽的憤慨無比。

“這高衙內也太壞了!”一個小丫鬟忍不住輕聲嘀咕。

“唉,我也沒想到呂光平竟然會在這件事上搗亂,這高衙內也的確太過囂張跋扈了,如今鄂州缺兵缺餉,我只不過是想替崇國公緩解一下壓力,哪怕多募捐幾千幾百貫,或許就能多招一些鄉勇,多造一些刀槍弓箭,也免得崇國公在前線焦慮……”趙頎長嘆一口氣。

說實在,這件事他眼下的確還沒想好該怎麼辦。

本來開始是打算去縣衙擊鼓告狀的,但經過韓雷一番勸說後也打消了這個衝動的想法。

他眼下在慶元府無根無勢,而且正直小龍灣海港賺錢的時候,的確不易和高知年這種慶元府的二把手爭鬥,而且也爭鬥不起,高知年只需要一根小指頭都能壓死他。

碼頭上的情形他見過了,當時他呼喊百姓為其助威,沒想到除開一個來歷不明的黑衣人搗亂之外,竟然沒有一個百姓出面支援他,可見高家在慶元府的勢力的確大的讓所有人忌憚。

若是他強行要去告狀,但又沒有人支援他,這件事最後只能不了了之,說不定錢沒要回來還會把自己也搭進去,若是自己被抓,呂家肯定會毫不猶豫的對小龍灣海港出手,則幾個月的策劃和打算徹底泡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