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執宰大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36章 嘉祐八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36章 嘉祐八年

千古科舉第一榜出來之後,又過五年,賈昌朝致仕,包拯重病,唐介致仕。

宋癢接任了首相之位,龐籍為次相,王安石為三相,狄青為樞密使。

這一年,暨行書院的學生們,已經身居高位,無論在民間還是朝堂,聲勢都極為浩大。

大宋如今已經成為了巨無霸,政事堂四位相公,不足以承擔如此繁重的政務,於是宋癢上書,意欲擴充政事堂人員,趙禎允之。

經過推選,書院學生呂惠卿,作為參知政事,進入了政事堂,與他同時進入政事堂的,還有軍方的韓琦。

韓琦為國戍邊十餘年,終於重返中樞,再進一步,他與狄青一起,主掌大宋軍務。

此時的大宋,無論文治武功,都進入了巔峰時刻。

民間商貿發達,農業逐漸淪為附庸,好在海外糧產地不少,大宋不虞有缺糧之虞。

無論是股票、期貨,還是各色行業,都發展的極為迅捷,如今的大宋,早就實現了電燈電話,樓上樓下的現代化生活。

鋼筋水泥林立的城市裡,汽車川流不息,火車奔騰不休。

再也沒有人敢輕易撩撥大宋這只雄獅。

盛世來臨了,趙禎卻再次病倒了。

未央陪在趙禎身邊,面色奇差,他終究不是神仙,趙禎的身體,本就不好,早些年為了子嗣的事情,吃了不少虎狼之藥,透支了身體,雖然有錢穎錢乙父子調理身體,又有未央為他清除體內的病痛,但是終究身體扛不住了。

“二郎,朕還有多少時日?”

未央嘆息道:“陛下,不如卸下重擔,臣陪同您周遊四海,也歇一歇。”

趙禎聞言苦笑道:“大宋黎民兆億,朕甚為君父,時刻不敢懈怠啊!”

未央沉聲道:“陛下,皇子已經長大成人,有老臣們輔佐,足以治理國家了。”

趙禎擺手道:“朕的孩子是什麼樣,朕比你清楚,當初交於你教導,這孩子不成器,你不願意教導他。

你的心思朕也知道,你若是傾力而為,必然能教導好宗旭,你放任他為所欲為,不過是為了我百年之後,進行改革罷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未央心中一緊,連忙道:“陛下!”

趙禎擺手道:“不用說什麼,咱們君臣以前就討論過這個問題,天下之大,非一家一姓之天下,乃是萬民之天下,自然要有萬民做主。

你沒有錯,這事可以做,別說是宗旭宗鑫,就算是朕,也不能保證不犯錯誤。”

未央嘆息一聲,作為一個明君,趙禎有明君該有的素質,他甚至直到,如今的天下,家天下那一套已經不適合了,應該是公天下,才能順應時代的潮流,只是他是皇帝,而且還是堪比古往今來最偉大的皇帝的皇帝,他在位一天,就沒有人敢動這個年頭,就算是未央,都不敢。

所以趙禎知道,一旦自己駕崩了,這大宋的天下,就會換一個形勢,不再是皇帝一言而決,而是萬民參與進來的天下。

“二郎,你說如果我跟你隱居山水之間,還有多長時間能活?”

未央沉聲道:“臣可以保證,陛下至少還能活十年,甚至更久。”

趙禎的身體,一半毀在了朝政上,一半毀在了後宮上,未央固然有本事給趙禎續命,但是終究不能長久,若是趙禎遠離這些,未央才更有把握,讓趙禎活得更久。

君臣一場,他們的關係,更像是父子。

對於趙禎,未央還是有感情的,自然不願意趙禎就這麼死去。

趙禎想了想,忽然笑道:“朕這一生,也騎得駿馬,也拿得長槍,也做出過功績。

朕是皇帝,皇帝自然是要老死在宮中,豈能死於荒野?

二郎,朕知道你的心思,你卻不知朕的心思。

朕死後,你隨意折騰,無論這天下變成什麼樣,朕都不怪你。

因為朕相信你,不會讓大宋走向覆滅的深淵。”

說完,趙禎閉上了眼睛,揮了揮手,讓未央退去。

未央走出宮殿,來到外面的廣場中,曹皇后與後宮嬪妃,還有皇子公主們,都在這裡等著。

見到未央出來,曹皇后上前,沉聲道:“二郎,陛下與你說了什麼?”

未央一怔,旋即笑道:“陛下龍體違和,娘娘自去看就是,臣告退了。”

曹皇后見未央不願說,也不強求,帶領眾嬪妃皇子公主,進入了宮中。

未央回頭看了一眼深幽的皇宮,頭也不回的走了。

回到家,宋癢來訪,時間掐的正好。

沒過多久,狄青、王安石也來了,呂惠卿也來了,書院的學生們,但凡在京的,都來了。

未央也不廢話,當即道:“陛下身體不成了,你們要早做準備。”

宋癢皺眉道:“這麼嚴重?”

未央點頭道:“如果我所料不錯,今年明年,陛下就會龍馭賓天。”

王安石大驚失色,“然正,宮中這麼多御醫,書院醫學院的本事,也不能救陛下嗎?”

未央搖頭道:“只能緩解病症,而且陛下似乎有求死之心。”

眾人默然。

未央沉聲道:“那件事情,必須儘快解決,在陛下駕崩之前,我要大宋這股暗中的勢力,消失無蹤。”

眾人沉重的點了點頭,就各自散去了。

未央來到庭院,坐在了椅子上,看向藍色的天空。

龐籍、趙允讓,還有你們背後的富商們,既然時間不多了,那麼你們就不要怪我了。

這些年能容忍你們上躥下跳,不是因為心善,是因為不想天下太平之下,再起這麼大的案子。

未央既然下定了決心,就不會改變。

一時間,大宋風起雲湧,全國各地,都有皇城司出沒,更有新成立的審計司,還有各個衙門,不斷的深挖暗中的那些人。

嘉祐八年冬月。

開封郊外,人頭攢動,無數百姓前來圍觀大宋乃至古往今來,牽扯最深的一件大案的蓋棺定論。

當朝首相龐籍,濮安懿王趙允讓,還有上千朝廷命官,上前當今富豪,在這裡被判決了死刑。

至於其他牽連其中的,更是不計其數,足足十萬人不止。

一時間各方譁然,天下震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