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文藝生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八章 公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八章 公司

為了妹妹的事情,林子軒費了不少口舌才說服了林伯清和鄭秀蓮。

和這個時代大多數父母一樣,他們都是老思想,雖然平常不表現出來,內心裡還是有點重男輕女的意思,覺得女孩子能上大學就不錯了,還要挑挑揀揀的。

男人當導演很正常,女孩子去當導演,以後要四處跑,不顧家,不是個正經工作。

再說,浪費一年的時間重新考試,走上工作崗位就是少了一年的工齡,太不划算。

兩人的思想觀念還停留在以前的時代,面對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有點不適應,尤其看不慣現在的小年輕,有兩個錢就燒得慌,不正混。

他們不理解年輕人的理想和追求,覺得那些又不能當飯吃,安穩工作才是正道。

這就是老輩人的想法,在任何時候,父母和子女之間的代溝都會存在。

好在林子軒在他們心目中有地位,林伯清和鄭秀蓮以有這個兒子為榮,比較尊重林子軒的意見,在一番勸說下才勉強接受。

主要是這一次林曉玲的高考成績只能上一般的本科院校,沒達到重點院校的分數線。

要是林曉玲能上京城的華清大學,那林子軒就不會讓妹妹再考導演系了。

在這個大學錄取率如此低的年代,能夠考上大學就很了不起了,林曉玲的確很聰明。

七月中旬,林子軒收到京城電視藝術中心的信件,裡面有幾份檔案。

檔案的內容是同意他在美國成立一家公司,方便在北美地區發行京城電視藝術中心生產製作的電視劇,並獨家代理華國電視臺在北美地區的錄影發行業務。

這是他早前提交的申請,過了三個月才審批下來,可見國內單位的辦事效率。

這倒是不能怪那些領導,因為以前沒有先例,在國內領導的眼裡,凡是牽扯到國外的事情都要慎重對待,一不小心就會犯錯誤。

在美國成立一家公司不可避免的要牽扯到資金往來的問題,如何監管是個難題,還要防止國外的敵對分子對國內的滲透。

東歐劇變就是前車之鑑,不得不防。

他們經過討論,向上級彙報,再討論,再彙報,最後做出了決定,同意了林子軒的申請。

這件事和華國電視臺要在美國創辦電視臺的關系不大。

在美國創辦電視臺不是短期內可以完成的,就算是上級部門批下來,也需要一年半載的時間籌備,協調各方面的關係。

這是一項大工程,以衛星傳輸為例。

想把華國電視臺的節目實時的傳到美國,需要透過亞洲一號衛星,經過香江衛星地球站、國際中轉衛星、美國衛星地球站,才能傳到位於美國的電視臺。

再由電視臺進行節目編輯,加入美國本地的廣告,然後在國際頻道裡向北美地區播出。

加上裝置和人員的配置,節目的籌劃,電視臺能在一年內開播已經算是很快了。

在這段時間內,林子軒仍舊要負責電視劇的推廣工作,等他回國後,自然有其他人接手。

在美國註冊公司並不複雜,任何國籍的自然人都行,只要使用有效護照就可以。

林子軒給這家公司起名為“華藝影視錄影節目有限公司”,“華藝”就是華國文藝的意思,名字中就有了公司的經營範圍。

主要是影視劇製作和發行,錄像帶銷售等,其實就是個皮包公司,都是空架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和慕姍姍填寫資料,遞交申請,等待美國相關部門的資質稽核。

林子軒是公司的總裁,地址是他們租的房子,有租房合同和水電費賬單,銀行的資產單據由華國銀行在紐約的分行提供。

有了這家公司,以後到美國拍攝影視劇就方便的多。

怎麼說這都是一家美國公司,不僅受到美國法律的保護,還能享受相當多的納稅優惠,甚至能和美國當地的影視協會拉上關係。

而且,再也不用擔心美國警察的巡查了。

美國人的辦事效率沒得說,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把公司的證件辦了下來,林子軒也有了一個新稱呼,被眾人打趣。

“林總,以後要多照顧啊。”有人開玩笑道。

林子軒頗為無語,他這個總裁就是個空架子,什麼都要自己跑,辛苦的要命。

他現在要做的是儘可能的拓展市場,把客戶關系穩定下來。

這些日子裡,除了美國華文電視臺,林子軒還和新澤西州的一家華語電視臺,以及芝加哥的一家華語電視臺達成協議,這兩家電視臺會播出《渴望》。

他採用的方式都是先免費播出,達到一定的收視率再談價格。

免費的東西誰都喜歡,這種推銷方式並不新鮮。

在林子軒的那個世界,為了吸引顧客的關注,什麼免費試吃,免費試穿的招數太多了,不過在這個時代還很少見。

他的做法比較大膽和靈活,要是在國內肯定行不通,只有在國外才能夠便宜行事。

隨著《渴望》在美國華文電視臺播放結束,林子軒又把《外來妹》和《我愛我家》推銷給了蔣添龍,他走的就是免費和低價的路線,讓蔣添龍很難拒絕。

如此一來,在紐約的華人中掀起了一股觀看華國國內電視劇的小風潮。

林子軒趁機和當地的錄影製作工廠合作,把電視劇的錄像帶推入了市場。

只是,由於美國華人數量有限,錄像帶的銷售情況並不理想,只能是稍微盈利而已,錄像帶走的是長期路線,不能太著急。

他還把國內的綜藝節目引進美國的華語電視臺,比如《方大綜藝》和《文藝天地》。

他發現紐約的華人對《方大綜藝》的興趣不大,反而對《文藝天地》這類貼近華國內地百姓生活的娛樂節目很是歡迎。

一個是他們覺得好奇,也說明他們喜歡看內地百姓的真實生活。

不管怎麼說,林子軒註冊的這家公司都是華國在海外開闢的第一個電視節目的發行陣地。

到了七月底,《京城人在紐約》的拍攝進入到了最後階段,林子軒和馮曉剛從銀行裡取出最後一筆十萬美金,這是他們僅剩的資金了。

這個時候,他們已經無路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