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文藝生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八十八章 先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八十八章 先河

徐晶蕾想把素描送給林子軒,林子軒送給她一本書,她回送一幅素描,算得上禮尚往來。

她隨即又覺得不妥當,有點像學校裡青年男女互相贈送禮物的感覺,感覺怪怪的。

就這麼思前想後,直到林子軒離開也沒有想好,只能把素描小心的收好,放在身上,以後再說。

《我們倆》這部電影看名字就知道需要兩名演員,林曉玲還要找到扮演老太太的人選。

這位老太太可不能隨便找人來演,要找一位懂得演戲的老戲骨才行。

在京城演藝圈,這種老演員要麼在京城電影製片廠,要麼在京城話劇院,都是業內的老前輩,不是林曉玲這種還沒畢業的學生能請得動的,要託人才行。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再說了,這就是一部學生作品,給不起人家太高的片酬。

林子軒就在琢磨這個事兒,陳曉藝和徐繁都在京城話劇院工作,讓她們幫著看看有哪些老演員的性格好,願意支援年輕人的電影事業。

找到合適的人後,把《我們倆》的劇本遞過去,說明情況。

畢竟這部片子的拍攝週期太長,要一兩年的時間,一般的電影也就幾個月,而且,這位老太太的片酬不能超過三萬塊。

林曉玲他們做了預算,拍攝《我們倆》至少要30萬才行,他們自己都不拿工資,如果演員的片酬過高,可能會超支。

相對於賈章柯,林曉玲的劇組已經算是幸福了。

在佈置完外景後,曉玲同學的下一個工作就是和那些有意向的老演員交流,說服他們加入劇組,這是一項很鍛鍊人的差事。

老演員一般比較有原則,或者說是固執。

在這個過程中,林曉玲會學會如何和演員溝通,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傳遞給別人。

她透過拍這部戲,就能學會怎麼樣做一個合格的導演,這是每個導演都必須經歷的階段。

與此同時,慕姍姍製作的第一期《姍姍訪談錄》錄製完成。

整個錄製過程很輕鬆,她和姜聞很熟悉了,不用太多準備,就像是朋友間的閒聊一樣。

這和慕姍姍在華國電視臺主持節目不同,沒有了體制內的限制,可以聊一些相對大膽和敏感的話題,當然不會超越總局設定的尺度。

做了這麼多年的主持人,慕姍姍能夠掌握其中的分寸。

如此一來,節目會顯得新穎和有趣,更有深度,能夠吸引觀眾的興趣。

錄製完節目,慕姍姍把節目的錄像帶寄給各家電視臺和相熟的廠商,接下來就看有沒有電視臺願意購買節目的播放權了。

至於寄給各大廠商,是為了節目的冠名。

廠商一旦出資冠名《姍姍訪談錄》,以後每一期節目都會出現這家廠商的廣告。

這些廠商大都和林子軒有過合作,實力雄厚,適合《姍姍訪談錄》這檔節目,基本上從事醫藥和食品行業。

這類企業正處在快速發展的時期,根本不差錢。

林子軒選擇的很謹慎,對那些有可能出現產品質量問題的企業,他都排除在外。

“現在就找冠名商是不是早了點,等這檔節目在電視臺播出後再冠名不是更好?到時候冠名的價格說不定會更高。”慕姍姍不解道。

“先把風聲放出去,看看他們的反應再說。”林子軒淡定道。

在華國,電視節目的製播分離起始於八十年代,不過由於國內制度的限制,一直沒有太大的進展,各大電視臺都在摸索之中。

首先被分離出去的是電視劇製作單位,其次才是綜藝娛樂節目。

電視臺對於引進電視節目並不排斥,只要節目收視率高,就能吸引廣告商的關注。

如果《姍姍訪談錄》已經有了冠名商,會給電視臺信心,認為這檔節目能帶來廣告收入。

錄像帶寄出去後,慕姍姍接到不少諮詢的電話,都是詢問節目的價格,大多數電視臺只是問一問,並沒有太大的誠意。

只有幾家電視臺有意向,香江的鳳凰衛視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這家電視臺提出了一些要求,他們提議慕姍姍在以後的節目中最好能談及更多香江觀眾感興趣的話題。

在話題的選擇上可以更富有前瞻性和爭議性,更為大膽。

這是因為香江媒體的播放尺度較大,越是具有爭議性的話題觀眾越有興趣,收視率越高。

然而,慕姍姍的這檔節目並不是專門給香江觀眾定製的,內地有八億的電視觀眾,從長遠的眼光來看,當然要以內地的市場為主。

在慕姍姍拒絕了鳳凰衛視的要求後,這家電視臺就沒有了訊息。

南方的花城電視臺和滬城電視臺同樣有興趣,願意試播三個月或者半年的時間,如果節目達不到預期的收視率,就會停播。

在試播階段,只能付給慕姍姍一半的價錢。

浙省衛視和京城電視臺在諮詢一番後放棄了引進節目。

前者覺得慕姍姍的這檔節目可能不適合南方的觀眾,過於北方化,後者就在京城,如果節目的話題太過敏感,他們不方便播出。

還有一家電視臺讓林子軒覺得意外,那就是湘南經濟電視臺。

這家電視臺的臺長和林子軒認識,叫做歐陽林,以前主管的是電視劇製作,今年剛成為經濟臺的臺長,大家算是老朋友了。

他倒是願意購買慕姍姍的節目,不過他手裡沒有錢,要等到節目播出後,收到廣告商的廣告費用後再付款給慕姍姍。

歐陽林這人較為精明。

他看起來沒有提出任何附加的條件,以朋友的身份購買電視節目,顯得很仗義,實際上他不花一分錢為湘南經濟電視臺帶來了一檔高質量的節目。

由此可以看出,各家電視臺的反應不一。

無論是願意試播的,還是先播出後付款的,都說明《姍姍訪談錄》已經獲得了成功。

這和慕姍姍在主持人行業的名氣分不開,大家相信她能製作出高質量的電視節目。

慕姍姍的這檔節目可以說開啟了華國綜藝節目製播分離的先河,本身就很具有話題性,在電視行業內部掀起了不小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