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文藝生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二十九章 傳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二十九章 傳統

九月份,開學季。

這是林曉玲在電影學院的最後一年,時間過得飛快,她當初的理想是做一個明星,後來覺得導演能管著明星,就決定做一名導演。

很幼稚的想法,不過正是這種幼稚讓她考入了電影學院。

從剛開始的懵懵懂懂到現在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片,曉玲同學頗為感慨。

尤其是看著從身邊走過的大一新生們,一個個朝氣蓬勃,她都覺得自己老了。

想想也是,她的小侄女都一歲了,她升級成了姑姑,不再年輕了,現實還真是殘酷。

林曉玲來到二號宿舍樓,見到了不少生面孔,自從拍攝《我們倆》之後,她就很少在學校住宿,基本上都是住在家裡。

她推開徐晶蕾的宿舍,看到徐晶蕾正在悠閒的看書,沒有其他同學。

到了大四,表演系的學生會四處到劇組試鏡,找戲拍,很少留在宿舍。

在國內的藝術院校,電影學院的名頭響亮,學生想在劇組裡混個角色不難,難得是能不能抓住機會成名成腕,混出名堂。

電影學院每年畢業的學生那麼多,最終成名的很少,成功率不高。

“晶蕾,走了,快要開始了。”林曉玲催促道。

“不是兩點半麼?這還沒到兩點呢。”徐晶蕾看看手腕上的表,不慌不忙道。

林曉玲是個急性子,徐晶蕾卻不急不躁。

這和她以前學習書法和繪畫有關,這兩樣都需要耐心,不能急,否則學不出什麼結果來。

“這可是第一次正式放映,我能不急麼?”林曉玲擔心道。

《我們倆》粗剪完成,鄭洞添要求林曉玲在學校裡給學生們放一遍,聽聽學生們的意見,如果意見中肯適用,那就進行修改。

這是電影學院的傳統。

像張億謀那樣的大導演,拍完片子後同樣會先在電影學院放映,和學生們交流。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至於會不會根據學生的意見進行修改,那就不好說了。

從電影學院畢業的學生,不少人都會這麼做,這時候導演就要有思想準備了,學生們往往會不留情面的大肆批判和痛罵。

就算是張億謀的片子也不例外。

比如賈章柯拍攝的《小山回家》,就沒有獲得好評,反而被批的一文不值,丟人現眼。

這其實是一種好現象,說明學生不迷信權威,敢說真話。

但過猶不及,如果不去分辨好壞,只是一味的謾罵來彰顯自己的存在,那就沒有意義了。

電影學院的老師之所以維護這種傳統,一個原因是讓學生保持自己的判斷力,還有就是讓作為導演的學生適應這種被罵的氛圍。

如果你在學校裡拍一部爛片,只有學校的同學罵你。

一旦到了社會上,拍了一部爛片,那會有成千上萬的觀眾罵你,要麼你拍一部好電影堵住觀眾的嘴,要麼就要學會承受被罵的結果,不至於崩潰。

這麼做同樣是老師們的一種惡趣味,他們當年是這麼過來的,也要讓學生們體驗一下。

今天下午兩點半,作為新手導演的林曉玲就要體驗這種傳統了。

“要不我就不去了吧?”徐晶蕾退縮道。

不光是林曉玲擔心,作為新人演員的徐晶蕾同樣擔心,那些人不光罵導演也會罵演員。

以前作為他們中的一員,徐晶蕾覺得這麼罵挺解氣,那些電影本來就不好看,現在輪到自己身上,就沒有那麼輕鬆了。

“不行,要捱罵一起捱罵,你可不能做逃兵。”林曉玲堅持道,“興許那些男生看到你之後就不罵了呢,你一定要去,這是美人計。”

“瞎說什麼呢。”徐晶蕾不滿道。

徐晶蕾知道躲不過去,只好收拾一下,跟著林曉玲走出宿舍,朝著導演系的放映廳走去。

一路上,不少同學和她們打招呼。

徐晶蕾和林曉玲在電影學院裡有不小的知名度,林曉玲不用說,現在是導演系的大師姐,主要作品《京城的風很大》在國際上獲獎,《姐姐》也拿了華國紀錄片大獎。

她還是鄭洞添的得意弟子,學校大力宣傳的風雲人物。

徐晶蕾自從拍了《臥虎藏龍》後,在學校裡名氣大漲,這畢竟是一部在華國電視臺播出的劇集,足以讓表演系的其他同學羨慕了。

“你們表演系這一屆的新生有沒有特別帥的?”走在校園裡,林曉玲八卦道。

“我怎麼知道,你想知道自己去看好了。”徐晶蕾無所謂的說道。

“你也太不關心師弟師妹了,聽說有個叫陳昆的還不錯。”林曉玲說笑道。

在學校裡,男生聊女生,女生聊男生,都是很正常的事兒。

能進電影學院表演系的一般都是帥哥美女,自然會引人關注,有的在沒考上電影學院之前就演過影視劇,很受歡迎。

這一屆的新生是京城電影學院九六級。

林曉玲和徐晶蕾聊聊八卦,這樣能讓自己不那麼擔心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兩人來到放映廳才兩點十分,放映廳裡已經來了不少人,還有一部分新生。

新生們剛剛結束半個月的軍訓,正以飽滿的熱情融入到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來,其實就是愛湊熱鬧,聽說這兒有一場本校學生導演的影片,就想看個新鮮。

這間小型的放映廳能容納一兩百人,到兩點半的時候基本上都坐滿了。

這得益於林曉玲在電影學院的名氣,倒不是說大家都想過來罵她。

“師姐,不用擔心,我們找了其他系的同學幫咱們說好話,那幫學理論的傢伙今天來的不多。”一位導演系的師弟給林曉玲打氣道。

在電影學院,導演系的學生自然站在林曉玲這邊,學習電影理論的和攝影系的同學是批判的主力軍,因為從這兩個角度分析影片比較容易。

特別是理論派,說起來頭頭是道,非常專業,能連續批判幾個小時,戰鬥力極強。

提起理論派,林曉玲想起了賈章柯,聽說老賈回老家去拍片子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等到這一年過去,大家就會離開學校,各奔東西。

兩點半,《我們倆》開始放映。

林曉玲和徐晶蕾坐在下面,看著她們這一年的成果,一幕幕熟悉的畫面從眼前晃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