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文藝生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九章 做事和做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九章 做事和做人

林子軒之所以不把自己和李虹的關係說出來,是因為他不想把這種事掛在嘴上。

在京城生活的人,誰家沒有幾個有能量的親戚,這種拐彎抹角的關係太多了,沒必要拿出來說事,平白的讓人覺得輕浮。

真是那種沒事就到處說自己和誰誰有關係的人,怎麼看都不靠譜。

再說,朋友相交貴在知心。

我把這事告訴你,就是覺得這事靠譜,不坑人,你要是願意來就來,不願意來就再說。

就是這麼簡單的事兒,和親戚啊,後臺啊沒什麼關係,你信我就成了。

當然,你要是能打聽出來是你的本事,我自己不會拿出來顯擺,這就是做事和做人。

第二天,林子軒接到了葛尤的回覆,他們倆人願意搏一把。

這件事不急,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呢,不過已經可以開始活動了,至少在年底之前要把單位的工作做通,這樣單位才願意放人。

這對林子軒沒什麼難度。

這年頭想要進單位很難,想要調走很容易,你調走了還能給單位騰出來一個位子。

像林子軒這種剛進單位半年,沒什麼根基和業績的人,單位一般不會留人,你又沒取得重大成績,得到什麼國家獎勵,不值得單位重視。

這和林子軒平時的低調有關。

他沒有到處宣揚自己寫小說和劇本,也沒有提及《葫蘆兄弟》的事情。

他在京城廣播電臺就像一個小透明,大家知道有這麼個人,卻不是很瞭解。

林子軒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性格溫和的小夥子,經常面帶笑容,待人接物很有禮貌。

就算是在冷門的欄目組也沒有抱怨,而是踏踏實實的工作,挺平常一個人。

如果讓電臺知道他寫了《葫蘆兄弟》,還要拍攝成動畫片,恐怕不一定會放他走,更別說等《渴望》播出以後造成的轟動了。

即便他只是《渴望》的編劇之一,也值得單位把人留下來。

留下林子軒並不一定是看重他的才華,而是看中林子軒給單位帶來的榮譽,這是一個非常看重榮譽的年代。

既然要走了,他不準備藏著掖著,而是把準備調走的訊息告訴了欄目組的組長胡影。

只說自己託關系找到一家好單位,過了年就會走人。

這是給電臺找替代者留下充足的時間,包括交接工作等等,大家總算是同事一場,山不轉水轉,以後或許還有碰面的時候,好聚好散,沒必要鬧得不愉快。

胡影對此並不驚訝。

她這輩子沒什麼追求,只想在廣播電臺等到退休就行了,可林子軒這大小夥子窩在這種沒有前途的欄目組就不合適了。

除非是林子軒沒有上進心,但凡有點上進心的人都會琢磨著調走。

這種事太正常了,她早就司空見慣。

“小林啊,胡姐就不說留你的話了,咱們這裡的情況就這樣,年前這段時間站好最後一班崗,到新單位好好幹。”胡影鼓勵道,“你寫個調離申請,我幫你送上去。”

“行,那謝謝胡姐了,改天請您吃飯。”林子軒感謝道。

“咱們就別來這套了,這一轉眼老劉退了,你要調走了,變化還真快。”胡影感慨道。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員流動越來越快,那種在一個單位一幹一輩子的情況越來越少。

林子軒清楚,這只是開始,以後在公司幹個一年半載就頻繁跳槽的現象屢見不鮮,整個社會越來越浮躁了。

他寫了一份調離申請,交給胡影,仍然正常上下班,工作上不馬虎。

下了班就去接慕姍姍回家,他覺得這樣的生活挺好,心裡踏實,不慌張。

“以後你可有的罪受了。”說起林子軒調動工作的事情,慕姍姍取笑道,“上班時間歸我媽管,下了班歸我管,你感覺怎麼樣?”

“你這人思想真狹隘,整天就想著大權在握,發號施令呢。”林子軒批評道,“你應該換個角度想,我上班的時候有咱媽照顧,下了班有你照顧,這樣一想是不是瞬間就幸福起來了。”

“呃,你還真能自我安慰啊。”慕姍姍詫異道,“我可提醒你,我媽那人平時看著挺好,一到工作上面就像變了個人似的,她可不管你是誰,做錯了事就會訓人。”

“有你這麼說咱媽壞話的麼?小心我去告狀。”林子軒玩笑道。

“不識好人心,我可是為你好。”慕姍姍不滿道。

“行啦,我要是連那點工作都做不好,不是跑去添亂麼?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林子軒安撫道,“我是去幫忙的,不是走後門進去享福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還差不多,以後看你的表現了。”慕姍姍滿意道。

她心裡其實有點擔心,一邊是她母親,一邊是她心愛的人,倆人在一起工作,要是鬧起矛盾來,還真不知道如何收場。

到時候只能她來居中調解,也可能是兩頭受氣。

不過,這是最壞的情況。

她更希望母親和林子軒能夠互相幫扶,這才是她最想要的結果,家人就應該這樣。

在蓉城,米佳山剪輯好了《頑主》,片長100分鐘,先在巴山電影廠內部放映,請了廠裡的領導和同事一起觀看。

結果呈現兩極化的趨勢。

一些老同志中途退場,認為這是低俗和胡鬧,不莊重,年輕人則極為喜歡,甚至認為這是他們看過的最好看的電影,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華國喜劇片。

廠裡的領導意見不一,不過既然錢花了,片子出來了,就要想著收回成本,不能砸在自己手裡,80多萬呢,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頑主》是有點小問題,但問題不大,頂多就是反映了社會現實和調侃了一些不正之風。

他們先把《頑主》送審,看看結果。

半個月後,沒想到稽核透過,沒有提出大的修改意見,那麼下一步就要安排上映了。

巴山電影廠準備從蓉城開始小範圍放映,如果得到觀眾認可,再擴大上映範圍,如果觀眾不認可,那就算了,靠賣錄像帶也能撈回點資金。

進入1991年,蓉城的影院內出現了一部新電影,在這個冬天徹底點燃了年輕人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