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文藝生活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五十八章 創作理念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五十八章 創作理念

李桉從美國回來後,在寶島和香江待了半個多月,接觸了不少業內的專業人士。

這次組建《臥虎藏龍》的劇組,以香江的製作團隊為主,還有他從好萊塢帶來的班底,以及寶島的熟人,至於內地這邊,由林子軒負責。

這是兩岸三地的一次合作。

由於各自工作方式和生活習慣的不同,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

作為導演,李桉需要從中協調,他要弄清楚這些人的能力,怎麼讓這些人跟著自己的思路走,從而完成他心目中的武俠片。

香江的製作團隊或許拍過很多部武俠片,有成熟的經驗。

但李桉想拍出來不一樣的武俠片,就要和他們不斷的溝通。

比如攝影,李桉想用傳統水墨畫的色調來展現武俠世界,水墨畫素雅,不濃墨重彩,透著文人氣息,和以往商業化的武俠片有不小的區別。

再說美術造型,武俠片的造型很重要,每個演員的造型都要進行設計。

大俠穿什麼衣服,官宦人家穿什麼衣服,不僅看起來要合乎各自的身份,還要具有美感。

香江的造型師偏向於誇張的造型方式,怎麼吸引觀眾怎麼來,所以在香江的武俠片中總能看到一些穿著稀奇古怪的人物形象。

李桉偏向於寫實,尊重歷史,不喜歡花裡胡俏的造型。

以玉嬌龍的服裝為例,作為高官的子女,衣飾華美,要人工刺繡的才行,不能隨便拿件衣服糊弄,拍電影和拍電視劇不同。

就這樣幾件衣服,在內地四個人要繡上兩個月才能完成,花費就不用說了。

而且,現在繡出來的服飾和古代的肯定不同,就算繡工沒有差別,但缺少了一份細緻的品味,或者說是沒有了歷史的底蘊。

李桉想要那種古樸的東西,要寫實的做工和款式。

他把自己的想法和香江的電影人交流,有人不能接受他的想法,認為這麼拍不是武俠片,更像是歷史片,沒什麼前景。

拍電影就是這樣,要找在創作理念上儘可能一致的團隊,在拍攝之前要統一思想,否則在拍攝的過程中肯定會亂套。

李桉在香江的這段時間和不同的人交流,在圈子裡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香江的電影圈子不大,大家知道了李桉想拍一部另類的武俠片,怎麼個另類法,各人聽到的都不相同,不過他們普遍不看好這部片子。

一個是華語片市場不景氣,再者說,他們覺得李桉拍武俠片是外行。

李桉的文藝片沒得說,拿過很多獎,可武俠片是香江人的天下,不是誰都能拍好的。

雖然不看好這部片,不過還是有人願意和李桉合作,因為李桉在好萊塢有名氣,和李桉合作或許就能進入好萊塢的電影市場。

何況,現在香江的電影市場不怎麼好,能參與到這麼大投資的一部戲裡也不錯。

就這樣,李桉在香江頗受歡迎,無論是演員還是幕後工作人員都很熱情。

江至強為李桉牽針引線,負責談合同和薪酬。

由於這部電影的資金有限,所有資金要先用在影片的拍攝上,工作人員的薪酬需要等到電影賣出去之後才會支付,這個要事先講明。

李桉在香江大致談妥了製作團隊,這才來到內地。

林子軒和馮曉剛兩人前去接機,表示對李桉的重視,而且,李桉這次來京城不光是《臥虎藏龍》的拍攝事宜,還要參加一些交流活動。

這是很難避免的事情。

李桉畢竟是在好萊塢取得成功的導演,內地的電影人總想知道好萊塢是什麼樣子,是一種什麼運作模式,裡面有什麼門道。

最主要的是他們想知道怎麼才能成功打入好萊塢。

包括電影協會的領導,韓三評,華影公司的經理,電影學院的教授和不少導演,他們和林子軒打過招呼,要求舉行一次業內的交流活動。

林子軒沒辦法拒絕,聽聽李桉怎麼說也好,至少可以讓內地的電影人瞭解真實的情況。

實際上,李桉的電影並不是純粹的文藝片,而是兼有商業的屬性。

他的片子在全球的票房都不錯,能給投資商帶來可觀的回報,如果他是位純粹的文藝片導演,也不可能進入好萊塢的主流電影圈子。

怎麼把握商業和藝術之間的平衡同樣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林子軒把李桉接到酒店休息,第二天下午在京城電影製片廠召開了一場內部的交流會。

現場氣氛頗為熱烈,李桉談了談自己在好萊塢的拍片經驗。

按照他的說法,沒什麼竅門,好萊塢有一套成熟的運作體制,每一部片子開拍前都會經過細緻的市場調查,導演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有限。

這不是說導演沒有貢獻,導演的工作主要是放在影片本身上。

“拍片的時候,我有一位製片人,幫我打理所有人的事情,我把想要的東西告訴他,他負責辦妥,我只要專心的拍片就行了。”李桉如此說道。

這牽扯到內地和好萊塢電影體制的不同。

在好萊塢是製片人主導制,製片人的地位要高於導演,負責劇組的一切事務,甚至可以更換導演,具有主宰地位。

內地則是導演中心制,製片人的作用不大,有時候,導演就把製片人的職務給兼任了。

所以說,內地的導演很難適應好萊塢的運作模式。

你想要打入好萊塢,就要按照好萊塢的規則來,去適應它,而不是讓好萊塢適應你。

“那怎麼平衡藝術和商業之間的關係呢?”有人提問道。

“我覺得藝術不是孤芳自賞的東西,拍的片子要有人回應才是好片,否則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別把商業和藝術看作是對立的兩面,能夠渾然天成最好。”李桉回答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結束交流,在私下談論的時候,李桉認為內地的導演把自己看的太重了。

當導演拍電影,不是說我拍的東西觀眾一定要看,沒有這種說法。

觀眾有選擇看和不看的權利,所以導演不能太自我,太自我不是藝術,要放低身段,每部戲都抱著謙虛學習的態度,才能有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