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文藝生活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九十五章 文藝的生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九十五章 文藝的生活

回到雜誌社,孟淨開始寫有關《英雄》的報導。

從在片場看到的情況和採訪得到的資訊,她大致瞭解了這部影片的定位,但遠遠不夠,她想挖掘更多的素材。

她覺得一個好的娛記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也就是更深層的東西。

《英雄》會給國產電影帶來什麼變化,是開闢一條商業大片的新出路,還是說成為一部失敗的跟風影片。

這都有可能。

《叄聯生活週刊》的讀者不滿足於表面的文章,他們希望讀到深刻的見解,有思想深度的內容。

在電腦上敲出一篇上千字的稿子,孟淨刪刪改改,不太滿意。

主要是資訊不夠,此時對《英雄》下任何結論都為時過早,讀者只會認為這篇文章沒有內容,泛泛而談。

記者寫稿子要考慮讀者的感受。

一些娛樂雜誌為了吸引眼球往往對素材誇大,斷章取義。

比如姜聞和陳導明的合作,他們在圈子裡都是出名難搞的演員,要求很高,記者就想象出兩人在片場爭吵的場景,寫出兩大影帝不合的傳聞。

甚至把王志聞也加進去,《英雄》的片場成了三人的角鬥場。

這種帶有戲說性質的娛樂新聞對讀者有著不小的吸引力,大眾最愛看熱鬧。

孟淨同樣能寫出那樣的稿子,只是不符合《叄聯生活週刊》的格調,每本雜誌都有自己的風格和面向的讀者群。

她把寫好的稿子刪掉,這樣的稿子就算發給主編也會被槍斃。

如果能得到好夢公司內部的訊息就好了。

孟淨不由得想起今天見到的馮曉剛。

馮曉剛是國內著名的商業片導演,在這幫大導演中,算是好說話的。

據說在沒成名之前,他會回覆每一位記者的資訊,只要記者向他的尋呼機發了訊息,他都會打電話回去,認真的回答記者的問題。

隨著名氣的提升,現在想採訪馮曉剛有些難了,要預約才行。

好夢公司的三位創始人各有特點,媒體上有太多關於他們的報導,有真實的也有虛構的,真真假假,外人很難分得清楚。

即便作為一名娛記,孟淨也不瞭解他們。

只能從媒體的報導,和一些圈內人的隻言片語裡勾勒出一個大概的輪廓,不進入他們的圈子,始終是霧裡看花。

孟淨坐在電腦前,思緒飄忽。

這時候,她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或許能以此做一個專題,講一講和好夢公司有關的那些人,那些事兒。

或者說,以林子軒為中心,圍繞在他周圍的圈子。

想到這兒,她在網上查了查,翻出一篇報導,是好夢公司去年年會的宣傳稿。

孟淨看著報導上的配圖,圖片上站在最前面的是林子軒和趙莉穎,那個極其幸運的女孩兒,後面是好夢公司的一眾演員。

或許以此為切入點,全方位的勾畫出林子軒和好夢公司的整體脈絡。

孟淨覺得這個專題比什麼《英雄》的採訪稿有意思多了,不過這可不是她一個人能完成的,工作量很大,需要採訪很多人。

她要說服主編同意做這個專題,撥出採訪經費,讓雜誌社的同事配合。

她在雜誌社有點小名氣,可想說服主編不太容易,要有一個完整的方案,合適的切入點,第一步先給專題想個好題目。

題目代表著專題的內容和方向。

《文藝圈的那些事兒》,這個題目帶有一種輕鬆和調侃的意味,寫作的方向是用風趣的文筆寫作一個個有意思的小故事。

《文藝圈的新力量》,重點在“力量”上,報導商業和電影方面的元素更多。

《文藝的時代》,調子有些高,有蓋棺定論的意思,或許十年二十年後才能對林子軒這幫人做一個總結,說一說屬於他們的時代。

孟淨想寫的是這些人之間的關係。

他們的過往,怎麼相逢相知,並最終走到一起,在演藝圈裡做出一番事業,這是一個群像式的專題。

最後,她在電腦上打出了一個題目,《文藝的生活》。

“生活”這個詞看似普通,卻包含了太多的東西,酸甜苦辣,人情冷暖,每個人都在過著自己的生活。

林子軒他們這幫人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從細微處著手,一點一滴的揭開這個圈子的神秘面紗,看看裡面到底有什麼。

孟淨腦海裡有林子軒的資料,這是娛記的功課,她在題目下面寫了一段題記。

“一九九零年的那個夏天,一名學生從京城廣播學院的播音主持專業畢業,被分配到京城廣播電臺工作。當時沒有人預料到,正是這名學生在隨後的十年間,成為國內影視行業的風雲人物。”

“他叫林子軒,這是他和他的朋友們之間的故事。”

拿著這個專題方案,孟淨找到了《叄聯生活週刊》的主編,期望得到支援。

“這個題目太大了,你能做好麼?”主編搖頭道,“業內想採訪林子軒的記者很多,該挖的訊息都挖了,恐怕找不到新鮮的素材了。”

“我想試試,我覺得這個角度還有潛力。”孟淨堅持道。

“好吧,不過你要自己跑,最多分給你個新人帶一帶,咱們人手不夠啊。”主編訴苦道,“經費呢,你也知道現在的情況,你先墊著,能報銷的我肯定給你報銷。”

《叄聯生活週刊》正處在轉型之中,從半月刊變成週刊,工作量大增。

孟淨是個能力強,有想法的小姑娘,主編對她頗為厚愛。

得到主編的同意,孟淨展開了工作。

她從林子軒入手,走訪了林子軒以前的鄰居和在廣播電臺工作時的上級領導,想得到一個全面準確的印象。

自從林子軒出名後,不少娛樂記者都做過類似的工作。

孟淨更相信自己的觀察和判斷,每天採訪結束,她都會做記錄。

“在鄰居的眼中,小時候的林子軒是個性格溫和,有點內向的孩子,這一點和他的妹妹不同,林曉玲活潑好動……”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據原京城廣播電臺少兒欄目組組長胡影所說,林子軒在單位工作認真,性格平和,不急不躁……”

就這樣,孟淨逐漸豐富著自己的素材,完善著自己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