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幻想 > 為了你與世狂舞最新章節列表 > 第7章 訓練場裡的秘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章 訓練場裡的秘密

最後決定讓木子走,其他人留在原地和我一起。

木子出發後,我閉上了眼睛。開始用意識去定位木子,因為距離很近,所以我很快找到了木子的綠橋,我嘗試進入與綠橋發生能量流動的光路中,但無法流入。

我猜測剛才可以進入風老師的綠橋,想必是他主動授了意的。木子的綠橋是風老師構建的,木子也不知如何操作,故無法訪問。

不過,如果身體和訓練場的能量有交換的話,應該是可以直接看到的,並不需要使用這樣耗費精力的方法。

我睜開眼,“木子,可以了,跑回來吧。”

海心問,“你看到了嗎?”

我搖搖頭,“稍等。”

我再一次閉上了眼。這一次我並沒有讓意識融入訓練場的能量網,只是直接觀察右手邊海心以及跑回來的木子,在與訓練場發生能量交換時的區別。

海心的能量場與訓練場的能量場之間有著寬闊、穩定的光路,能量持續不斷的在進行迴圈。反觀木子,在跑步的過程中,自身能量場與訓練場的能量場之間形成的光路連線很細,而且在跑動的過程中連線在不斷重建,一會寬一些,一會窄一些,但總體來說,要比海心的光路窄很多。

我看向海心,“海心,你現在往前跑,不用太快,大概跑100左右,然後走回來。”

海心點了點頭,跑了出去。

我轉向前方開始觀察他的能量場與訓練場能量場之間光路的變化。

在海心快要跑過來時,我睜開了眼。“果然如此。”

森湊上前,“怎麼樣?果然什麼?”

待海心跑回來後,我開始說,“其實根本用不到意識定向訪問。我們在靜止狀態時,周身的能量場與訓練場的能量場之間有光路,這個你們都知道吧。”

大家點點頭。

我繼續說,“當我們打破靜止狀態,也就是開始走和跑的時候,就會打破原來的光路平衡,但是在行進過程中,我們的能量場還是在不斷地和訓練場的能量場構建通路,但我們走的時候,較為平穩,所以光路較寬一些,而當我們跑起來的時候,光路就會變得很窄。”

林說,“所以,你的意思是,訓練場類似一個能量補給站,當我們狀態穩定時,能量補給跟充足,動作幅度大時,能量補給會減少。”

我點點頭,“沒錯。”

海心提出了一個疑問,“我覺得有個問題,那如果是能量補給站的話,為什麼我們如果一直靜止,也不會覺得自己更有力氣呢?”

我說,“當我們靜止時,體內的能量充足,訓練場的能量流入後不會融入,便又流出了。而當我們開始行動後,體內的能量開始消耗,這時它才會發揮補給站的功效。”

森突然跳了出來,“是不是就像蓄水池一樣,若是水滿了,自然就流不進來了。”

“看起來是這個道理。加上舞剛才的觀察,我們走路時的能量補給比跑步時要多一些,所以我們才不會覺得很累,甚至更快走完一圈啊。”

“那還等什麼,讓我們走起來吧。”

***

“這幫孩子的天資果然不錯。”

“那是自然,要不校長怎麼會讓我來帶班。”

“你啊。”說這句話的人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先離去了。

***

掌握訣竅之後,我們開始以正常的步速前進,最後穩定在了一圈四十五分鍾,雖然不算快,但是大家都是很“舒適”的走完一圈,沒有流很多汗,也沒有喘不上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十二點時,終於完成了老師的要求,沿著訓練場“跑”十圈。

最後一圈還未到終點時,就遠遠看到風老師站在那裡,保持著上午雙手交叉抱於胸前的姿勢。雖說人長得不錯,但是站姿確實缺了分優雅。

一行五人順順當當的完成了十圈的跑步任務,站在風老師面前,等待風老師的指示。

“你們做的不錯。本以為你們要跑幾日才能發現的秘密,沒想到第一天就被發現了。著實有些無趣。”

森說,“風老師,我們早些發現,說明您教的好啊。”

大家都偷偷笑了,除了林。

風老師笑了笑,“好了,雖然你們發現了訓練場的一點點用處,也不能過分驕傲,這只是一個開始,知道了嗎?”

“是。”

“今日的訓練便到這裡結束了,大家自行休息調整下,就可以回家了。”

話剛說完,風老師就不見了。

我突然想起一個問題,“話說,風老師好像沒說我們要怎麼回去?”

海心說,“老師說來是催動意志力,想來回去也是吧?”

“那就試試唄。”

不知閉眼呼叫心念時是否未能聚精會神的緣故,睜眼時卻發現自己在分班考試時的訓練場上。想著離教室也不遠,就打算走回去拿揹包了。

耳邊突然傳來了風老師的聲音。

“舞。”

我轉過頭,發現沒有人。

“舞,我在用綠橋與你傳音,不必站著,邊走邊聽即可。”

“是。”

“今日你藉助能量場,定位並流入我綠橋的事情,切記不要告訴任其他人。”

“包括同學們嗎?”

“是。”

“可是大家都知道我可以定向尋找您的綠橋了。”

“剛才著急下課,忘記了。我會處理的,你切記不可和其他人說,記住了嗎?”

“是,風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