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皇朝脈動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一章 四見趙王勸霸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一章 四見趙王勸霸道

“誒……”古風還有想制止的意思,“都寫了什麼?”他知道,這位第一公子最終還是沒能下決心和自己的親兄弟攤牌,這不禁讓古風有些惋惜,覺得趙師一缺乏那種君臨天下的狠勁!

“唉……”趙師一苦笑一聲,“古兄何必明知故問,對了,父王今天又讓你中午進宮一趟,以後不要再提這事了。”

趙師一連早飯都沒吃就出門打獵去了,看來他心裡不太舒服。吳觀依舊沒換下女裝,讓一起吃飯的侯競等人也很不舒服。

“你怎麼還穿成這樣?”鴻凡優忍不住質問吳觀。親眼看見心上人如此穿著,也許一個正常的女孩都應該生氣。

“這樣不很好嗎?你說呢,古兄?”說著吳觀還朝古風拋了個媚眼,讓古風一個寒顫差點沒拿穩飯碗。

“那你就去做女人吧!”鴻凡優慍怒道,“我吃飽了!”鴻凡優也是被家裡寵慣的主,怎麼能受這種氣!

“明明就還沒吃嘛,你也是幹嘛氣她,男人單身是有理由的!”正對吳觀說教中的古風猛地抽出手,把他扒拉開,“別蹭我,離我遠點!”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古兄何必這麼無情嘛……”吳觀又學著女聲溫柔地說。

原本還躲在門口等吳觀追過來的鴻凡優一踩玉足,憤怒地離開了,邊走邊罵:“死吳觀,笨吳觀!氣死我了!”

察覺到鴻凡優徹底離去,吳觀才恢復常態了。

“小吳,你說美人計沒管用那你用的哪一計?”

“拋磚引玉。”

“有這一計?沒聽說過啊……”古風正想繼續請教,侯競卻終於鼓起勇氣往吳觀身邊挪了挪,問:“小吳啊,你有沒有姐姐或妹妹長得和你很像的,介紹給我認識唄。”

吳觀瞧了一眼其貌不揚的侯競,捂嘴嫣然一笑:“你們先吃,我還有點事,先告辭了。”這算是婉拒了。

“誒……”侯競還想說什麼,奈何吳觀已經快步離去。

“真是吳地盛產美女啊……”鄧達書感慨萬千。

“等人走了才說?剛才幹啥去了!”古風對鄧達書這種有心沒膽的行徑很不屑。

“古老大,我覺得你應該知男而上!”班壽一臉猥瑣的笑容,攛掇古風道。

“知難而上?”直到看見班壽欠揍的模樣,古風才明白過來,一張臉瞬間拉了下來,“都給我聽好了!”

眾人齊齊放下碗筷看向他,古風滿意地點點頭:“歷史經驗告訴我,眼見未必為實……”古風開始了自己的長篇大論。

且說吳觀回到自己的房間裡,對著銅鏡反覆照了照,要讓古風看見肯定得批評吳觀臭美——一個大男人照什麼鏡子!

天生麗質難自棄,吳觀端詳了鏡子裡的自己好一陣子,才坐下來嘆道:“對不起,凡優,我不能讓你愛上我,實在沒辦法才讓古兄做了次擋箭牌……”自言自語中,吳觀忽然噗嗤一笑,簡直是一笑百媚生,“不過古兄你還佔了我個大便宜呢。”

這天吃過午飯,果然王宮來人說趙王有請。

還是那處宮殿,古風一走進,就聽見趙王爽朗的笑聲。

“古風,這一連講了三次,可都不讓孤滿意啊,今天該拿出你的真才實學了吧?”趙王柯一開始就直入主題,把“你”字說得很重。

古風微笑著欠身行禮:“大王說笑了,今天我講過之後如果大王還不滿意,我基本上可以回家種田去了。”

“看來你對接下來要說的很有信心啊。”趙王捻鬚而笑。

“大王覺得趙國如今怎樣?”古風先問。

“孤不想瞞你,想來你也看得出,趙國看似強大,卻也有諸多隱憂啊。”

古風起身再拜:“王上深謀遠慮,察常人不察之憂,真乃一代明君。”

趙王柯揮手止住古風,道:“今**就不必恭維了,說說你看到的趙國吧。”

“草民聽聞,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為人臣不忠當死,言而不當亦當死。雖然,草民願悉言所聞,唯大王裁其罪。趙國雖強,但北有北狄,西有強秦,東有大燕,與魯、越、明、平陸名列東土五大王國,但五國無一能與九大帝國相抗。

“中原十九國聯盟這些年分崩離析,身為北盟主的趙國卻無所作為,這是對外的積弱之態。趙國國內多非富庶之地,民多疾苦,然而卻貪腐橫行,雖王上擇其一二嚴懲,終究收效甚微,此內政不穩之態。外不能服諸侯,內不能安百姓,願王上勿起爭帝之志。”

一通話下來讓趙王臉色鐵青,這些雖然他都知道,但別人說出來和自己知道可是兩碼事,倒是難得有直言不諱者,古風不知道自己剛才的話差點引來殺身之禍。趙**復了好一陣的心情,身子稍微前傾後才問:“那聽你的意思,趙國還有圖強之道?”

“今趙國地方萬里,控弦百萬,而近鄰不服,威名不傳,此何故也?吾曾聞世有三亡——以亂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興亡相隨,可以為鑑。今天下之府庫不盈,囷倉空虛,悉其士民,張軍數十百萬,其頓首戴羽為將軍斷死於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白刃在前,斧鑕在後,而卻走不能死也,非其士民不能死也,上不能故也。言賞則不與,言罰則不行,賞罰不信,故士民不死也。今趙出號令而行賞罰,有功無功相事也。如此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爐炭,斷死於前者皆是也。夫斷死與斷生者不同,而民為之者,是貴奮死也。

“夫國無恆強弱,抱法處勢則治,背法去勢則亂。今廢勢背法而待堯舜,堯舜至乃治,是千世亂而一治也;抱法處勢而待桀紂,桀紂至乃亂,是千世治而一亂也。且夫治千而亂一,與治一而亂千也,是猶乘驥而分馳也,相去亦遠矣。故使王上黜私刑而用法制,廢玄想而興實學,則內美聖君之名,外成大國之功,如此一世可國富兵強,二世則霸伯諸侯,三世則可以克定天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