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我在東京掀起百鬼夜行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零七章 諧音興義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零七章 諧音興義法

蚩尤,是華國上古時代九黎部落聯盟的酋長,也是牛圖騰和鳥圖氏族首領。

在華國神話中,他是兵主戰神!

其有有兄弟八十一(約81個氏族部落)個個本領非凡,驍勇善戰。

值得一提。

蚩尤和炎帝同屬一個部落,因矛盾而離開炎帝自行發展。

傳說蚩尤做異奉上帝之命以討伐炎黃,就與炎帝大戰,炎帝戰敗於蚩尤。

於是炎帝與黃帝一起聯合來共抗敵手,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與黃帝在涿鹿展開激戰,最終被炎黃部落擊敗。

蚩尤的強大,自古深入人心,若非炎帝與黃帝聯手,歷史結果將被改寫。

黃帝與炎帝是華國的老祖宗,地位之高,古今無人能超越,至高無上的存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然而蚩尤卻將他們逼得聯手抗敵,這才蚩尤戰敗。

也正是如此,哪怕他是戰敗方,亦是流傳萬古,至今家喻戶曉,古今以來常被世人所推崇,就是黃帝也尊其為“兵主”。

相傳,蚩尤戰力驚天,武力通天徹地,勇猛無比,太古時代無一人能與之較量。

就是黃帝都不能力敵,請來天神助其破之,那一戰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而這樣一尊與黃帝、炎帝比肩,乃至過之而無不及的古老大人物,上川尊竟和其有關,是蚩尤的後代!

饒是經歷過一次次大事,見證過許多震撼古今的場面,但得知上川尊與蚩尤有關,亦是讓得高橋總監他們吃驚萬分。

“上川尊是蚩尤後裔,吉村你確定?!”

北山教授忍不住問。

身為歷史教授,他是歷史的權威,華國與日本有著深厚淵源,其對華國歷史亦是知之甚詳。

他想不出上川尊的蘆屋家是怎麼跟蚩尤掛上鉤。

不說其他,就說歲月時間。

蚩尤,那是太古時代的人物,上川尊與之相隔悠長歲月,吉村村吉他們是怎麼調查到蚩尤上的,要知道越是年代久遠,越是難以調查。

不然也不會上次調查個上川尊來歷,調查許久,偶然之下從他人口中獲得線索,查出了其是蘆屋道滿的後代。

而現在,吉村村吉居然查到了上川尊與蚩尤有關,怎麼辦到的啊。

“你上次查個蘆屋家都難的不行,怎麼就給你查到太古的蚩尤頭上了。”中田教授也提出質疑。

其他人看法差不多,抱有懷疑。

他們對蘆屋家與華國神話有關係,是做出過猜測的,一致同意該看法。

可猜測歸猜測,認定蘆屋家與華國神話有關係,卻怎麼都沒想過蘆屋家與蚩尤有淵源,還是其後裔。

畢竟那可是蚩尤啊。

再者,他們也從未想過蘆屋家是華國神話的什麼大勢力之類,因為蘆屋家出世人物就兩位,一個上川尊,一個蘆屋道滿。

其家族勢力不為人知,很難讓人去與華國神話大勢力聯絡在一起。

說到底,最重要一點,蘆屋家表面上只是日本神話中的一個古老勢力,日本神話與華國神話一比,差距還是很大的,蘆屋家作為日本神話的古老世家,感覺放在華國神話並不起眼。

吉村村吉沒有隱瞞,如實回答:

“關於蘆屋家與華國神話有何關係的調查,一開始確實沒有任何進展的,我們查了華國所有的姓氏,並未有蘆屋這種複姓姓氏。

直到不久前,調查人員查到,華國似乎有複姓上川的,這才有了眉頭。

那時我得知訊息,立馬派人過去查了,只是後來發現,那個上川姓氏的壓根不是複姓上川。

他是父親姓尚,母親姓川,他父母把雙方姓氏都加一起,給他取了姓名尚川,上川與尚川的發音,在中文裡面是一樣的,調查人員就是因此被誤導。

誤以為華國有上川姓氏。

儘管華國沒有上川姓氏,我們調查人員卻從中得到了線索,發現調查線索可能出錯了。

一直以來,我們追查蘆屋家與華國神話關係,乃是從日語文字角度,沒有考慮到如果蘆屋家來自華國神話,那麼名字上理應遵循中文角度才對。

之後我們查了有關蘆屋的中文發音,去查是否有類似中文發音的姓氏。

之所以這麼查,還有一點原因。

我們調查人員查過,在華國古代,古人常喜歡用諧音來暗示某些不能直言說出的人事物。

比如在華國的清代,江南一代流傳這樣一個小典故,說是有一酒館生意蕭條,有書生便題了一對聯。

東不管,西不管,酒管。

興不罷,衰不罷,喝罷。

這裡的‘管’諧音‘館’,‘罷’諧音‘吧’。

對聯一出,掛在酒館前,客人看之覺得有趣,便進來喝酒,自此生意漸好。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很多諧音的詩詞對聯等等。

不止是諧音詩詞這些,對於名字諧音更是華國民間一大文化。

華國的人對於起名不像我們日本人起姓氏那麼隨便,靠山就姓山中,靠水就姓水野,這要是放在華國,簡直太操了。

華國的人起名頗有學問,自古即有正名之說,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名字的好壞對人生命運的影響很大,這種影響來自於人們的文化心理。

姓名文化是華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並且的豐富著華國的語言文字。

而姓名涉及的內容很廣,與一定的歷史、民族、文化、地獄、習俗等因素緊密相連,甚至華國近代還有對姓名作為一種專門學問來研究,稱為“姓名學”。

而在華國古代,乃至現代,取名習俗中常常因諧音現象趨吉避凶,取名時要避開不吉利的諧音,同時也希望有一個諧音美名。

比如很少有人在人名字裡加入一個與‘盜’諧音的字,哪怕要加也不會是單字一個,會加其他字,中和使之富含美好寓意。

這種諧音取名的方法,被稱之為:諧音興義法。

人們給兒女取名,喜歡利用諧音現象,例如有餘姓人取名‘餘得水’,牛姓取名‘牛得草’,朱姓取名‘朱滿庭’,諧音‘珠滿婷’,寓意滿屋珍珠令人眼饞。

從華國的取名文化,我們調查人員考慮,是否蘆屋家的蘆屋姓氏其實也是諧音。

因而開始找有關於‘蘆屋’兩字、‘蘆’字、‘屋’字的諧音姓氏,希望從中找出線索。”

吉村村吉一連串話語說出,加上拿調查報告回來一路狂奔,口乾舌燥,趕忙說到這裡時候拿起桌上常被的飲料喝口一口。

隨後,他繼續道……

……

(PS:今天有個作者朋友跟我說了句,我覺得挺有道理的,他說“朋友們整天跟我BB寫小說死路一條,說的好像我不寫小說就能幹成什麼大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