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一品侯爵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度出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三十七章 再度出山

一切事情,都彷彿在照著李沐所說的劇本演出一般。九月二十四日,山東吳橋發生了一件大事兒,東江兵的部隊給養不足,故而部隊行抵吳橋時,與山東人屢有摩擦,縣人皆閉門罷市。東江軍給養斷絕後,又忽聞總兵官毛文龍被殺的訊息,群情激奮之下,加上李九龍,李應元等早有小心思的將領一撮攢。孔有德率軍攻破吳橋縣縣衙,殺死縣令,焚燬大半縣城,舉旗叛亂。

孔有德手中精銳八千餘人,更兼擁有強大的重炮營,一路連陷臨邑、陵縣、商河、青城諸城,率兵直趨登州。山東巡撫朱大典實在不得已,只好派遣中軍沈廷諭、參將陶廷鑨率數千人往御叛軍於阮城店。

當然,和裝備精良的邊軍菁華相比,山東軍無論裝備,士氣,戰術訓練水平都全然不是東江鎮的對手,雙方差距巨大,戰鬥自然也就沒有了懸念。

山東軍慘敗潰散,讓原本就已經瀕臨崩潰的山東局勢愈加敗壞。山東百姓歷經多年饑荒戰亂,大多已經家徒四壁,走到了生死邊緣。這一次實在是無路可走了,便紛紛參加了義軍。

山東巡撫朱大典剛剛到任一個月,山東局勢風雲突變,原本還算穩固的山東各地遍地烽火,以孔有德所率東江軍為主的各路武裝在山東劃地割據,各自為營,山東布政使司卻毫無建樹,無可奈何,一月數道奏摺,拼命的向朝廷求援。。。

而在大明朝的決策中央紫禁城中,崇禎皇帝正滿臉焦急之色的望著周延儒和溫體仁兩位最信任的心腹大學士,希望他們能拿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條陳來。

周延儒出身東林,從北京翰林院轉到南京翰林院,之後便如同坐了火箭一樣一路升到了禮部侍郎,入閣成為大學士。溫體仁也是差不離,從翰林院修撰累吏部侍郎入閣。就這兩位,真正接觸政務的時間還不如很多低品級的地方官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崇禎皇帝認親不認賢,也難怪最後落得個聖旨出不了紫禁城,被人騙的團團轉的下場。

周延儒和溫體仁把手中一大沓子各種奏報翻來覆去的看了好幾遍,但是心中依然沒有什麼定計。這兩人本是互相之間看不過眼對方的,現在倒是誰也沒有像平時那般搶著開口。

遼東危急,山東危急,河南危急,湖廣危急,西南也危急。整個大明疆土上,幾乎就只有陝甘寧和東南各省尚且平靜,而這些地方,又都是李黨一系官員的自留地。要是隨便抽調當地軍力,萬一引起更大的亂子,這個責任他們可擔不起。

崇禎皇帝見這兩人平日裡吵得熱鬧,恨不得把自己當首輔大臣,指點江山,激昂文字,這回真遇見事兒了,愣是半天沒憋出一個屁來。

“溫愛卿,你有何想法,儘管與朕道來,朕恕你無罪便是。”崇禎皇帝不比李沐。李大公子這幾年過得倒是無憂無慮,雖然已過而立之年,但是依舊精力充沛,彷彿年輕小夥子一般四處閒逛。而崇禎皇帝雖然比李沐小了十歲,可是如今望去竟然已有老態,看上去和李沐甚至年歲相當,可見皇帝這兩年也是焦頭爛額,夙興夜寐,很難有時間放鬆下來。

相比起皇兄天啟,崇禎是有理想和抱負的。但是皇帝卻始終沒有找到帝國風雨飄搖,處處烽火的真正原因。他一廂情願的認為,天啟朝之所以國事廢弛,均是因為皇權旁落,閹黨當政的原因,故而他一登基便將閹黨拿下,收回了李沐的兵權,把國政大權轉回內閣和自己的手中。可是數年過去了,國家不僅未有任何好轉的跡象,反而加速向那萬劫不復的深淵滑去,讓皇帝自己心中也越來越沒底。

溫體仁現如今簡直如坐針氈,論政治鬥爭,他溫體仁修撰出身一路高歌猛進,自問不在周延儒之下;論正經參贊國務,他兩眼一抹黑,問啥啥不懂,別說拿出個條陳來,就是如今大明朝南北諸鎮,哪些地方還有可用的官軍,流寇勢力到底有多少,在溫大人的眼中,估計尚且還是個謎。

“皇上,不若讓廣西土司韋南化率狼兵入湖廣剿匪,狼兵自嘉靖爺年間組建以來,歷經大小無數戰役,實力強悍,為廣西安定之基石,若是能抽調狼兵,自然是萬無一失之策。”溫體仁想了好久,才試探性的說道。

“笑話,你自己也說了,狼兵是廣西安定之基石,現在貴陽失守,安邦彥在西南為禍甚大,難道你是準備再把桂林讓給人家,助長西南賊寇的勢力?”周延儒自己拿不出主意,貶低別人的倒是腦子轉的飛快,三下五除二就把溫體仁說的啞口無言。

“啟稟皇上,懿安皇後求見。”兩名內閣大學士正在互相推諉的時候,殿門外忽然傳來掌印大璫曹化淳的聲音。現在的掌印太監曹化淳和秉筆太監王承恩都是老實人,但凡皇帝議事便自覺退到殿外等候,不過此時一直深居簡出的懿安皇後求見,不知道是有什麼不得了的緊急事務。

崇禎見兩位內閣大臣一時半會似乎拿不出個主意,也想著乾脆先聽聽懿安皇後有什麼事兒再說,於是揮揮手喊了一聲:“宣。”

“皇上有旨,宣懿安皇後覲見!”

懿安皇後,就是天啟皇帝的中宮張嫣,崇禎向來敬重這位正直純合的皇嫂,便主動離開龍椅到桌案前迎候,兩位內閣大學士也站起身來,整理儀容,肅手而立。

“臣妾參見皇上。”張嫣見到崇禎,跪下行了半禮,便被崇禎一把扶起道:“皇嫂多禮了,來人,賜座。”

張嫣剛剛坐下,目光掃到兩位站在一邊的大學士,待到這二人也見了禮,這才淺笑著看向崇禎道:“皇上夙興夜寐處理國務,乾清宮東暖閣的燭火常常徹夜不熄,皇后妹妹心疼陛下,屢次委託臣妾來探望勸解皇上,這國務繁忙,皇上挑著九州天下,總有辦不完的事情,有的時候,還當顧念龍體,不要像你皇兄那樣。。。”提起天啟,張嫣的臉上閃過難以掩飾的黯然之色,轉而又恢復儀態道:“慈烺已經四歲,皇后妹妹便想著要為他選東宮侍讀,臣妾就是來和皇上商議此事。”

張嫣口中的皇后妹妹,指的就是如今崇禎皇帝的中宮周皇後。周皇後於崇禎二年誕下長子朱慈烺,中宮長子,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繼承人,崇禎三年,朱慈烺就被封為皇太子。如今太子已然四歲,到了啟蒙的年紀,崇禎每天忙的腳不沾地,倒是基本把這件事情忘得一乾二淨。

崇禎生性多疑,後宮嬪妃大多有些畏懼他,無論是得寵的田貴妃,還是位居中宮的周皇後都輕易不敢捋虎鬚,只好央求張嫣來說道說道。

“這件事情朕記下了。”崇禎心中煩悶,實在沒心思想太多太子的教育問題,乾脆一推二五六的對溫體仁道:“溫愛卿今日回去之後,下旨命禮部尚書陳於廷,詹事姚明恭,少詹王鐸、屈可伸侍班,禮部侍郎方逢年,諭德項煜,修撰劉理順為講讀,其餘校書,編修諸職,你就看著辦吧,勿再復奏。”

“微臣遵旨。”

“皇上似有大事煩擾。”張嫣見崇禎很有些不耐煩,好奇的問道:“絕非臣妾有意干政,倒是臣妾久居深宮,不知何事能讓陛下如此煩憂呢?”

“皇嫂啊,現在時局艱難,朕如今方才體會到皇兄的無奈和辛苦,國事如湯如沸,處處烽火,怎能不讓朕煩憂呢?”崇禎一邊輕輕的按壓太陽穴,一邊嘆了口氣道。

“如此,為何不讓誠國公李大人再次領兵出征,為大明守禦國土呢?”在張嫣的眼中,李沐戰績彪炳,忠心有嘉,當然是外出平叛的不二人選,如今棄之不用,徒呼無計可施,不是讓明珠蒙塵,自討苦吃嗎?

張嫣這話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周延儒和溫體仁並不是沒有想到過讓誠國公復職。甚至對他們來說,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讓李沐復職出山,但是皇帝忌憚李氏兵權,這是整個朝野都知道的,儼然公開的秘密,這時候若是在崇禎面前提起李沐這個茬兒,是福是禍還真不好說。

其實對於皇帝本人來說,當然也並不是沒有考慮過李沐,畢竟李大公子戰功赫赫,未嘗一敗,身為誠國公,在勳貴軍官中都有極高的威望,橫豎長短都合適的不得了。但正因為李沐威望極高,崇禎皇帝害怕若是再讓他領兵作戰,以後大明官兵,怕是只知有李督師而不知有陛下也。

崇禎思來想去,權衡許久,終於還是無可奈何的點點頭道:“傳旨,宣李沐入宮。”

崇禎五年十月初四,皇上下旨,經內閣簽發,命誠國公李沐總督陝西、山西、四川、河南、湖廣五省軍務,平定流民之亂,命右僉都御史陳奇瑜總督山東軍務,平定孔有德部,命薊遼總督袁崇煥迅速回防寧遠領兵拒敵。。。(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