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朝富家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卷 第四十三章 工業基礎幾乎等於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卷 第四十三章 工業基礎幾乎等於零

楊聰在宣大廠的打鐵作坊大致轉了一圈,這眉頭都快皺成川字型了,他原本想著只要自己能將後世的先進技術與這個時代的東西相結合,設計出一些超越這個時代技術水平的利器,就能所向無敵。

現在看來,他的想法著實有點太天真了,因為這個時代根本就沒什麼工業基礎,就算再先進的東西設計出來都沒用,關鍵問題是造不出來。

這個其實跟後世很多落後的地方比較相似,什麼汽車、火車、輪船、飛機,在後世都是很常見的東西,但是,後世有很多國家,一樣都造不出來,別說是汽車了,就算是汽車輪子人家都造不出來,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人家就沒有工業基礎,什麼加工裝置都沒有!

明朝這會兒就更不用說了,不但沒有加工裝置,連後世很多常見的材料都沒有,看樣子打造工業基礎才是重中之重啊,沒有工業基礎,什麼都是空中樓閣。

楊聰一個人坐在研磨小作坊裡面皺眉沉思著,那表情就跟面對韃子數萬騎兵進攻的時候差不多。

王宣等人也不敢打攪他,很明顯,巡撫大人心情不好,至於心情為什麼不好,他們也不清楚,他們只能儘量將準備工作做好,快點把新式火槍造出來,爭取讓巡撫大人心情好一點。

這鑄造完成接下來就是研磨了,這時代外形比較復雜的東西一般都會選擇鑄造,因為打鐵的話根本就打不出什麼複雜的零件,特別是圓形的東西,再厲害的鐵匠也打不出一個標準的圓形,只能靠研磨。

這時候研磨外圓的工序其實已經相當成熟了,像很多金銀飾物,珠寶玉器,做出來都相當的圓潤光滑就是明證,這會兒的工匠也不是什麼都不懂,像研磨外圓的東西他們就做的很好,都已經有點接近後世的磨床了,不過,還是純手動的。

這磨外圓的東西就是一個大圓盤,然後中心位置加上木製的圓形夾具,將需要加工的東西夾在中間,然後轉動大圓盤,把各種磨石往工件上靠。

這樣磨出來的東西是相當光滑的,不過,耗費的時間就長了,鐵疙瘩要磨下去幾毫米甚至一釐米,耗費的時間可想而知。

楊聰在一旁看著工匠熟練的動作,眉頭又皺了起來。

這些人,固定工件用的竟然是繩子!

他簡直有點暈倒的感覺,這繩子固定工件速度慢不說,緊固度也不夠啊,這還只是研磨而已,如果是鑽孔,那麼大的扭力,用繩子能把工件固定住嗎?

他四處張望了一番,很快就明白了。

這時候竟然連最基本的螺絲和螺母都沒有!

他只能將王宣拉到一邊,給人家畫了個螺絲和螺母的草圖。

王宣頓時又愣住了,這會兒還沒有螺紋的概念啊!

楊聰解釋了半天,他才漸漸明白了,原來,這螺紋的意思大致跟田螺背上的殼有點相類似,那一圈一圈的圓並不是正的,而是斜的。

這研磨反正他們也幫不上什麼忙,而且看樣子研磨需要的時間還不是一點點,楊聰乾脆帶著王宣等人來到製造木模的小作坊,準備先用木頭做套螺絲和螺母出來示範一下。

他跟裡面的工匠解釋了半天,人家終於明白是個什麼東西了,不過,很快,楊聰又遇到了跟先前同樣的問題,這螺絲和螺母的意思人家是明白了,但是,這東西很難做出來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年頭可沒有專門加工螺絲和螺母的機床,甚至就連絲錐和板牙都沒有,怎麼做出標準的螺紋來呢?

還是老辦法,只能靠手,慢慢鑿,慢慢摳。

還好楊聰讓他們加工的木頭模型,如果是鐵的,估計人家忙活一天都做不出來。

在楊聰的指導下,幾個木匠忙活了將近一個時辰,終於做出了一套螺絲和螺母的樣品,楊聰拿著一示範,王宣再次目瞪口呆。

這巡撫大人的腦子到底怎麼長的,這東西都能想出來!

他當然知道,拿這東西去鎖緊夾具比繩子要好用的多,這東西只要稍微一擰就緊了,哪像繩子那樣,要壓緊綁半天。

這螺絲樣品是做出來了,不過,要實現量產卻相當的難,就算做木製的,也很難量產。

不過,楊聰這會兒還沒空考慮這個問題,因為那邊後半截槍管,槍栓和子彈殼的外圓已經磨好了。

楊聰拿著這三個零件仔細檢驗了一下,首次露出了震驚的表情。

這年頭的工匠水平真不是吹的,磨出來的東西竟然跟後世磨床磨出來的東西差不多,外表光滑的跟鏡子一樣!

不過,光磨出外圓還沒用,還得把內圓也磨出來。

這內圓可不能馬上開磨,因為鑄造的時候是留了很大餘量的,必須先鑽孔,將孔擴的差不多了,才能拿來磨,不然的話,幾毫米厚的內壁一天都磨不出來。

這會兒鑽孔怎麼鑽呢?

楊聰雖然早就去看過這年頭所謂的“鑽床”了,不過,當看到工匠實際操作的時候,眉頭還是止不住皺了起來。

這年頭的“鑽床”就是個木製的臺子,需要加工的工件緊固在臺子的下面,然後兩個工匠站在臺子上面,用一個丁字行的鑽頭一圈一圈接力,使勁往下鑽。

這速度慢的,簡直能讓人噴血,而且這會兒的鑽頭還不是螺旋形的,而是一根方杆下端磨出兩個類似刀片的稜角。

這種鑽頭,要鑽出一個孔來,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楊聰站那裡看了一陣,肚子不由餓了起來,原來,不知不覺,半天時間都過去了。

半天時間,加工三個簡單的零件,才堪堪完成一半,這進度,簡直讓人噴血啊。

楊聰終於理解王宣說的一天只能造幾把新式火槍是什麼概念了,按這速度,就算幾十個熟練的工匠一起上一天能造出幾把新式火槍來就很不錯了。

這會兒反正也只能幹等著,除了鑽孔的工匠,其他人也插不上手,楊聰乾脆帶著王宣等人來到宣化廠的食堂,準備試試這裡的飯菜。

這一試,楊聰發現,宣化廠裡面的伙食還算是可以的,米飯、饅頭、包子什麼的都還不錯,就有一點,這裡的菜普遍偏淡,可以說淡的都讓人懷疑有沒有放鹽。

他當然知道菜淡的原因是什麼,因為這會兒的鹽太貴了,相當於後世一兩百塊錢一斤呢,除了有錢的大戶人家,誰敢使勁往菜裡放鹽。

這個問題倒很好解決,他當即大手一揮,命人通知楊家掌櫃,每個月給宣化廠這邊送幾百斤鹽過來就結了。

不過,這工業基礎的問題卻不是這麼好解決的,因為這會兒的工業基礎基本上等於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