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朝富家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卷 第一三四章 錢多的燒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卷 第一三四章 錢多的燒

這些殖民強盜就這德性,他們勢不如人的時候便會跟你講道理,但是,一旦他們覺得你實力不如他們,他們便會跟你講拳頭。

這會兒弗蘭迪克明顯已經感覺到自己幹不過大明帝國的海軍,所以,他顯得相當的有禮貌,儘管楊聰擺明了用輕蔑的眼光看著他,他還是裝出很有禮貌的樣子,撫胸行禮道:“總督閣下,多有冒犯,還請原諒。”

你們這些大尾巴狼,裝的倒挺像,以為我不知道你們什麼德性嗎?

楊聰暗自腹誹了幾句,隨即裝出大度的樣子,揮手道:“算了,不知者不罪,說吧,你找本官有什麼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弗蘭迪克裝出恭敬的樣子,解釋道:“總督閣下,我聽聞貴國有意重啟對外貿易,所以特地來請求總督閣下允許我們葡萄牙商人進入貴國的沿海城市,從事貿易活動。”

這話說起來好聽,其實就是讓你開啟通商口岸呢!

這個時候可沒有關稅這個說法,一旦開啟通商口岸,這幫傢伙必定會賺錢賺到手抽筋。

楊聰可沒這麼傻,他裝糊塗道:“你聽誰說的,本官怎麼不知道?”

這!

弗蘭迪克聞言,不由一愣。

不過,他很快便明白了。

這會兒明帝國官方可不允許對外貿易,他們以前也是賄賂一些地方官員才被允許在私底下在有限的幾個地方進購貨物,這種事是不能擺在明面上說的。

他連忙改口道:“沒有沒有,我沒聽誰說,我只是在東瀛看到了貴國近期傳送過去的貨物才好奇的問了一下,東瀛人的意思,好像現在又有途徑能從貴國買到東西了。”

楊聰微微點頭道:“嗯,怎麼,你也想買點嗎?”

這幫貪婪的傢伙,果然是表面上一套,背地裡一套。

弗蘭迪克心裡暗暗鄙視了一番,表面上卻依舊恭敬道:“是的,總督閣下,我們也想買點東西,不知總督閣下可否幫忙介紹一下,總督閣下放心,我知道規矩的。”

楊聰聞言,不由好奇道:“規矩,什麼規矩?”

你裝什麼裝?

弗蘭迪克這個無奈啊,只能繼續道:“按以前的規矩,我們買多少錢貨便給多少錢介紹費,不知道現在還是不是這個行情?”

臥槽,以前都是哪些人“介紹”的?

這幫傢伙,貪的不少啊,買多少貨就給多少介紹費,這意思不就是不收關稅,只收賄賂咯。

楊聰一聽就明白了,這傢伙的意思,他們以前就是按大明的市價在進貨,比如這個弗蘭迪克的船隊,一趟最少也能拉數萬兩銀子的貨,他買這些貨物的時候也就支付數萬兩銀子,不用交什麼關稅,只要事後給地方官員賄賂相應的銀子便成。

一趟數萬兩銀子對個人來說自然賺翻了,但是,對於整個大明來說卻是虧大發了,這幫地方官員等於是把錢全塞自己腰包了,朝廷卻是一文錢都沒撈到,這怎麼行!

他這會兒就在代表朝廷徵收關稅呢,比如東瀛那邊的買賣,他收的關稅就是貨物本身價格的五倍左右,這歐陸國家,關稅自然要收的更多。

楊聰毫不猶豫的道:“介紹費就免了,你要想從本官這裡拿貨也不是不行,不過,這個價格就不能跟以前一樣算了。”

這傢伙,好貪啊!

弗蘭迪克心裡已經咒罵開了,不過,表面上他還是恭敬的道:“總督閣下,那您覺得這價格怎麼算合適呢?”

楊聰估摸了一會兒,隨即不容置疑道:“這樣吧,你們如果想拿貨,價格就按大明本地物價的十倍計算。”

啊!

他這話一出,不但弗蘭迪克目瞪口呆,就連一旁的俞大猷等將領也大吃一驚。

開玩笑的吧?

你不想賣就直說啊,十倍的價格,誰能接受!

楊聰是開玩笑的嗎?

當然不是。

他早就打聽過了,大明的貨物運到歐陸之後價格最少會翻二十倍以上!

至於原因,很簡單,因為很多東西他們都生產不出來,有些東西,就算他們能生產,質量也沒法跟大明生產的比。

這時候的歐陸可沒有後世發達,他們除了造船技術趕上了大明,其他方面基本都很落後。

像瓷器、綾羅綢緞等“高階”商品,他們根本就生產不出來。

像普通布匹,他們是能生產,但是做出來的質量根本沒法和大明生產的比。

還有諸如茶葉和藥材之類的,他們根本就不會種植。

說實話,這些東西本就不是生活必需品,他們為什麼會這麼追捧呢?

這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開啟了大航海時代,滿世界到處殖民,到處搶,成暴發戶了,錢多的燒啊!

他們每年從非洲和美洲殖民地掠奪的金銀那都是以噸來計算的,換算成大明的計量方法,那就是數千萬兩白銀一年,突然間多出這麼多錢怎麼辦呢?

那自然是可勁的花,看上什麼就買什麼。

比如說瓷器,原本歐陸人也不是沒有東西盛食物,貴族一般都用銅器、銀器甚或是金器,平民則一般用木器,至於麵包什麼的,直接用籃子裝著就行了,也沒那麼多講究。

但是,這些東西都有個缺點,那就是不好清潔。

那時候的工藝可沒現代發達,銅器、銀器、金器和木器什麼的都是手工加工出來的,表面那是相當粗糙的。

至於電視裡,那基本都是騙人的,什麼歐洲中世紀貴族家庭裡用金器銀器都是光滑如鏡,閃光發亮的,那就是開國際玩笑。

那些都是現代工藝加工出來的,用機器壓鑄出外形,再用電鍍在表面均勻的鍍上一層薄薄的金銀,甚或是裝飾鉻,那自然是光滑如鏡。

歐陸這會兒哪裡有什麼壓鑄技術,更沒有什麼電鍍技術,金器銀器什麼的加工出來看上去是平的就算不錯了,其實,表面一點都不平整,菜汁沾上去很難洗乾淨,用的時間長了,就會有很大的異味。

瓷器就不一樣了,表面是燒著出來的,基本上跟鏡子一樣光滑,不管什麼髒東西,用水一衝,再用布一擦,基本乾淨如新。

這會兒他們有錢了,成暴發戶了,自然想用更好的瓷器了。

所以,大明的瓷器傳入歐陸之後便倍受到追捧,有時候有的瓷器甚至需要透過拍賣才能獲取。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比如景泰藍的價格就是透過這一時期歐陸的拍賣漲上去的。

景泰藍的工藝對於當時的歐陸人來說那自然是相當高深的,但是,對於大明匠戶來說,也就那樣了,如果算人工撐死也就幾兩銀子而已,而且大明的匠戶給官方製造瓷器還是免費的呢,只要管飯就行,至於材料,那也是就地取材,根本就不用花什麼錢的。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景泰藍的價格並不高,一個半人高的景泰藍花瓶能賣個幾十兩銀子就不錯了。

但是,這東西一旦運到歐陸那就不得了了,物以稀為貴啊,大明傳到歐陸的瓷器本就不多,景泰藍更是少之又少,一般都需要拍賣才能獲得。

這東西其實就沒什麼實用性了,就是擺那裡好看而已,沒辦法,這會兒歐陸貴族就是有錢啊,錢多的燒,稀罕的東西他們自然是拼命的搶,一件普通的景泰藍在歐陸拍賣到數千兩甚至數萬兩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