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我的光影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六章 前夕(6/6)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六章 前夕(6/6)

還沒完,幾個人聊到了特效。

“據我說知,這部電影的特效都是中國團隊負責?”

“也不是,我們請了Framestore特效公司影視幫忙一起製作…”

“為什麼不找工業光魔?”

“…因為工業光魔最頂尖的特效師都在做漫威…只能給我們一些二流或者不入流的特效師!”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個是慣例…

很多國產電影即便用了好萊塢特效,也很假,主要原因就是一方面磨合不夠,另一方面,人家派來的團隊也不是手藝精湛的,就隨便找個二流貨色打發一下…

《地心引力》則不然,Framestore特效公司本身在世界範圍內不算特別有名,這是一家英國的特效公司…

他們也想開啟在中國的知名度!

幾乎全員出動,再加上盧貝茲基全程都在,呂瀟然也不是缺錢、缺時間的主。

硬生生砸出來的!

要知道原版的《地心引力》製片成本是9000萬美元,呂瀟然花了1.5億!

而且還是在演員成本幾乎零投入的基礎上!

全用來砸特效了!

畢竟是宣傳嘛,最後的二十分鍾給了現場的媒體。

《洛杉磯時報》的記者問:“中國電影目前正在嘗試更多的國際合作,你有什麼想法?”

“我覺得最重要的因素還是方向和趨勢。好萊塢或許可以被視為是某種…品牌——大量的資金在此匯聚,因此這裡有機會製作出那些令人興奮的大電影。從過去到現在,好萊塢一直也在吸收世界各國的優秀影人和電影元素,比如中國的動作片。現在正在發生的則是不同文化更多的彙集,其他各國的電影也正在吸收好萊塢的電影經驗,因為這證明是能夠到達更多國際觀眾的。”

“我對當前的國際合作以及合拍是很看好的,也很有興趣,不過這也是問題,因為全球化勢必要規避全球各個地方的習俗,所以,多了很多限制…”

“中國資金大量融入好萊塢,你對此有設麼看法?”

“沒什麼太大看法,我也沒有什麼興趣購買片商…”

“為什麼?”

“獨立製片廠先天缺失,很難發展壯大!”

“那你怎麼看橙子製造一連串大賣?”

“也不算大賣吧,我們製作的都是R級的恐怖片…北美電影市場是需要R級的電影的,相較商業電影在北美的飽和,R級的電影擁有廣大未開墾的群眾人群,當然,一直堅持R級,也說明我們沒有想做大橙子製造,只是一群人想拍電影…”

《綜藝》雜誌乾脆問:“你覺得中國資本會怎麼改變好萊塢?”

“好萊塢本身就是全球化的電影製作中心,我並不覺得資本可以改變好萊塢,那你怎麼不在乎索尼公司的錢從哪來的?我覺得觀眾不太會在意這部電影背後的出品方是哪家,他們只會在乎這個電影會不會很好看!”

……

南加州之行,包括美國之行都是為《地心引力》做預熱。

首先這是科幻電影,本身國內的影評人長期就說什麼‘中國人拍不了科幻片’、‘中國連好電影都沒有,哪有好的科幻片!’、‘沒有可執行的劇本,也就無從談起可執行的電影專案。’

《地心引力》,很多人不看好!

預告出爐,一堆人評論:‘《飛天》劇情版!’

‘在中國拍科幻?呂瀟然這是腦殘了吧?’

或者‘沒想到呂瀟然你這個濃眉大眼的傢伙也向政斧投誠了?’

抖機靈的抖機靈,吐槽的吐槽…

就沒幾個看好的!

就好像《流浪地球》之前,一堆人說什麼‘這電影就是《戰狼3》’…

那怎麼辦?

呂瀟然選擇先在北美上映。

先征服北美觀眾,讓這幫豆瓣影評人閉嘴,然後國內上映!

北美上映時間是10月21號,內地上映時間是10月24號,跟《超體》同一天上映…

南加州點映後,現場錄影立刻發給橙子宣傳部門,一群人趕緊把卡梅隆、盧卡斯、斯皮爾伯格講的片段話減下來,發到了微博上…

斯皮爾伯格專門在推特上發文力挺《地心引力》,也被截圖傳到了微博…

這幫人閉嘴了…

你們懂電影還是卡神懂電影?

他都說這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太空太菜電影,你們說個屁?

……

10月20號,呂瀟然結束了《吉米今夜秀》的宣傳,回到了酒店。

他在思考剛才有沒有說錯話…

應該沒有。

吐槽了一下美國媒體的雙標,說了句‘這幾天媒體採訪的問題永遠就那幾句‘審查’還有‘資金’,我非常不舒服,我總感覺你們這邊的媒體對中國人充滿了傲慢,我們有審查,可是好萊塢就沒有了嗎?我自己有一家北美的電影製作公司,也加入了北美製片人協會,每次開拍電影都有兩百頁厚的協議,政治正確的東西有四十幾項,有什麼區別嗎?’

‘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跟習俗,你要做生意,把東西賣去中國,就要尊重我們的規則,相反,我在美國的公司就按照美國的方式發展,這是每個成年人都懂的事情!’

‘為什麼一直揪著不放呢?’

點了點頭,覺得自己回答的很政治正確…

呵呵,你以為自己回答的很正確,人家全給你剪了!

根本沒播出去!

當然這些不是呂瀟然能控制的,想了想,發了條微博:“我為什麼要做《地心引力》”

“拍這個電影,對我來說是一種挑戰!”

“我難道不知道做娛樂向的電影更能賺錢嗎?”

“可是,不行啊,我們不能只停留在用故事取勝的階段,從10年上映了《原始碼》,我就在思考怎麼拓寬電影型別,電影產業化、工業化應該怎麼走?”

“答案就是科幻電影!”

“科幻電影是特效最為密集,對電影工業化要求最高的一個片種,我有錢,有精力,有時間,最重要的,我不怕失敗,就當打造工業化的一個程序唄!再不濟,也能培養一兩萬的科幻電影人才——我們這次聘請了全中國幾乎所有的特效師…”

“當時選擇了兩個專案,一個是《流浪地球》,另一個是《地心引力》,為什麼先做了《地心引力》,主要這個專案場景單一,就當是為了《流浪地球》打好基礎…”

“電影馬上就要上映了,很多人表示不看好,某位大導演甚至說什麼‘十億拍一部電影,三十億回本,給自己找罪受?’,我只能回答,我就是在給自己找罪受,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賺錢享受,是要有點追求的。導演也一樣,我才31歲,我有無限的可能…”

“希望《地心引力》能讓大部分觀眾滿意…對了,一定要選擇IMAX+3D版本,1.5億美元的大製作,我們用了全世界最先進的全景聲系統,試圖讓觀眾身臨其境…”

“好了,我等待明天北美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