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人間滄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三十一章:熟讀經史說經史 文解才學辯才學《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三十一章:熟讀經史說經史 文解才學辯才學《下》

周東才聽完趙嵐的一番話微微一笑:“傲宇,你明知嵐兒是道家門徒,道教教義自然非常清楚,你居然還提出道教宗義。

以人之長而攻之,這份膽識、這份自信是很不錯,但是,你忽略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軍中古訓,簡直是自取其辱!

為人不可以沒有傲骨,但卻不能時刻存在著傲氣!在你原來混的圈子,也許你還未曾遇到過對手,這只能說你的圈子太小了。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是空話!是人生哲理、處世哲學!就你這‘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換晃盪。’如何讓人放心?

道家講的:‘大道無形、生於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就是讓人知警惕,知羞、知恥、知止。你先給大家講講儒家吧。要把自己知道的都簡單的講出來吧。”

周傲宇被父親守著這麼多人一頓訓斥,心裡特別窩火,卻又無可奈何,他不信趙嵐在儒學上還能比自己認識更深、理解更精。

於是只好按照父親要求,快點組織語言,講解自己對儒家的認知。爭取這次能將趙嵐一舉擊敗,挽回一點顏面。

“好吧,那我就先來個拋磚引玉,如有不足之處,請趙嵐兄弟指教。”周傲宇說著神情變得肅穆起來,最澆灌著一絲傲然的冷笑。“儒家思想的宗義,講究的是‘中庸之道’,‘和而不同’。

‘中庸’講的是‘恰當’。凡事適可而止、不偏不倚。盡力把握天地間陰陽平衡,注重變通,找到解決矛盾的合理節點。

做到以虛控實,將複雜轉為簡潔,仁和處理。同時它又是一種自我修養目標:至善、至真、至美。知恥、知勇、知足、知止。

春秋時期的孔丘,字仲尼。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創立了儒家思想,有‘萬世文章祖,千載帝王師。’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之稱,說明儒家教義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仁、禮、中、和。是孔子學說的核心。它包含:仁、義、禮、智、恭、寬、敏、惠、勇、毅、廉、恥。

後來亞聖孟子將孔子提倡的做人的德行歸納成: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節、勇、讓。成為儒家核心內容。

仁者,愛人,講的是大愛、博愛。教育是‘有教無類’。‘克己復禮,仁在其中。’仁愛,是人類思想上的道德標準,是規範人們行為的道德標準。是孔夫子追求的思想上的最高境界。

義者,義氣也。在‘禮’的基礎上,‘義’是評判人類的語言、行為、思維、思想的道德標準。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禮者,屬於政治、文化、思想、道德和倫理的範疇。是一種道德規範和日常生活的言行準則。對於中華民族成為禮儀之邦和中華民族的精神養成和民族素質,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智者,是瞭解、理解、見解智慧的代名詞。它包含了知道的多少、理解的深淺、學的內容、學會的效果、學會之後的應用。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信者,誠信也。從人立言,言行合一。《論語·為政》中曾說道:‘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信者,真實無妄之謂也。’

恕者,寬恕、忠恕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與人為善、與己為善。’《禮記·中庸》中有:‘忠恕違道不遠。’‘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

忠者,君子事以忠信為主。‘大哉,種植味道也。施之於邇,則可以保家邦;施之於遠,則可以極天地。’夫子曰:‘惟天鑑人,善惡必應。善莫大於作忠,惡莫大於不忠。’------”

周傲宇洋洋灑灑的講了一通,倒也條理分明,分析透徹,不僅將入教的教義、主要代表人物、對文化的貢獻講得頭頭是道。

還把儒家的《三綱》《四維》《五常》《五倫》《八德》也都講得十分透徹,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令人擊節稱慶。

周東才微微一笑說道:“嵐兒,關於儒家學說方面,你是怎樣看的?不妨直說。”

趙嵐聽了這話,不由得有些為難。如果把自己的觀點直說出來,實在不間歇的打臉,如果不說,岳父面前不好交代。

他沉吟良久,緩緩說道:“二哥果然是學究天人,對儒家思想理解得十分通透,金玉面前,我只好潛心領悟而三緘其口嘍。

想我四姐女中豪傑,學識淵博,應該有更高深的見解,還是聽聽她這位掃眉才子、淑質英才的理解比較好。”

“嵐弟弟,看著你一副忠厚樸實的樣子,什麼時候學會耍滑頭了?你在擔心得罪你二哥不好交差呀?你真是一個小滑頭。

放心吧,你二哥度量如海,智慧大著呢,不會跟你斤斤計較的。快點說說你自己的觀點,讓大家開開眼界。”周紫萍微笑道。

周傲宇見趙嵐畏畏縮縮的樣子,知他已經被自己的才華所折服,臉上寫滿得意的神色,看向趙嵐的嚴重也有一絲不屑的味道。

便故示大方的豪笑幾聲,“趙嵐兄弟,聽說你學識淵博,在自己家人面前,就不用藏私了,即使說錯了,也傳不到外面去。

你儘管大膽的將你自己的見解說出來,讓大家好好的品評一番,也許對你將來的發展會有促進。”

趙嵐被逼至此,也只好緩緩開口道:“既然都這樣說了,我再不知好歹,就有些說不過去了。權當我做一次班門弄斧、父子門前賣字畫的玩童,在珠璣金玉前,擺弄一下敗絮,貽笑方家吧。

我同意二哥的說法,個人對儒家的理解,就簡單說說,希望得到大家的點評。常言道:孔不自聖、麟不自祥。其為人也、發憤忘食。

《說文解字·人部》上這樣說:‘儒,柔也。術士之稱。從人,需聲。’甲骨文中的儒,相認沐浴濡身之形。子曰‘吾與史、巫同塗而殊歸也。吾求其德而已。’儒最早是殷商教士,宗教神職司祀人員。

《國故論衡·原儒》中說:‘儒本求雨之師,故衍化為術士之稱。’《莊子·漁父》中說:‘性服忠信,身行仁義,飾禮樂,選人倫,以上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齊民。將以利天下。’

西漢時《漢書·藝文志·諸子略》中有這樣一段話:‘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直觀,主人軍順應陽、明教化者也。

遊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一種氣焰、於道最為高。儒家學說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

以禮、仁、恕、誠、為核心,著重品德培養,注重仁、禮相輔相成,提倡仁政,輕徭賦,抨暴政,建禮樂秩序,望忠孝德信世界。

儒家創靈人孔子問禮於老子,後對弟子說:‘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入道也有相通之處。

儒家在先秦時與墨家並顯,秦皇焚書坑儒時受重創,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興。對中華文化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