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浦江東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4章 難捨的鄉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94章 難捨的鄉愁

一路上往回走,姨婆婆遇到熟人,總會彼此停駐,熱情的噓寒問暖。

閒不住的老人家,已經在自留的麥地裡開始幹活。

有人在家門口端著碗在吃飯。在他的身後,是兩隻與他形影不離的小狗。以經典的微笑,向小毛他們一行傳遞著他和村莊的善意。

從一位大孃家的門口走過。看到他們,大娘眼睛頓時一亮。從她的目光中,彷彿能讀出她的熱情和期盼。

小道上有兩隻小雞,看起來很是悠閒,不疾不徐的邁著方步,時不時將尖嘴啄向草地上的猛蚱之類食物。

還有人推著板車經過,小毛他們讓到一邊,讓這些板車先過去。

板車是他們這一帶最通俗的稱謂,也有一些地方叫做平車,或者是架子車。

板車在村裡很常見,幾乎成了每戶莊稼人最主要的農具。特別是每當過了年,開了春,田裡的麥苗開始返青,這時的板車就被真正的派上用場。在田間的阡陌,隨處可見拉著化肥、大糞,偶爾還有孩子坐在上面的平車。

村落裡另外比較常見的,還有石磨石磙。

說起石磨,相信很多在農村長大的孩子都見過,小時候,家裡長輩經常用它來研磨豆子,小麥、玉米等五穀雜糧,加工成粉、漿。過年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還會用它來做豆腐。

磨是平面的兩層,兩層的接合處都有紋理,糧食從上方的孔進入兩層中間,沿著紋理向外運移,在滾動過兩層面時被磨碎,形成粉末。

在鄉村,石磨經常被人稱之為青龍,而石磙會被人稱之為白虎,所以二者在鎮宅和驅邪方面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所以還有一個說法,石磨放在院子裡,能保佑一個家庭不被邪祟所干擾,防止家庭發生動盪的事情。如果家裡有人身體不好,經常生疾病,那麼就更適合放石磙石磨了,可以保佑家人健康。

石磨石磙都是跟糧食有關的,在農村家裡如果種地,這兩樣都是必備的。所以很多人家都會選擇把石磙和石磨擺放在院子裡,因為這樣可以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可以讓地裡的植物更加的高產。只要地裡的產量好,那麼在秋天來到的時候,就可以打更多的糧食,賣更多的錢,家人生活條件也就更好。

小小的村落,淳樸厚重,充滿了濃厚的鄉土氣息。似乎,在這裡的每個村莊,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而故事的呈現,常常透過這些老物件來完成。

鄉村的小路,恬靜、優雅,就像品讀一幅畫卷:讀村莊花開花落,品鄉事雲卷雲舒。

小毛忽然間覺得,故鄉的小路彷彿永遠鮮活地延伸著,延伸在故鄉人的心中。而自己就像故鄉的風箏,鄉村的小路就是長長的絲線,無論自己飄向何方,根永遠屬於這裡的故鄉。

回到姨奶奶家,早飯已經做好,就等著他們回家來吃了。

姨奶奶家的院落在村的中間,四間宅基地,四間草屋帶一個土牆院子。可能是風雨久了,茅草發暗發黑,牆面上的土也有一些地方駁落了好大一塊。

姨奶奶家門前是一片寬敞的場子,曾經堆著極高的土臺,想來應該是準備建設前屋用的,後來一直沒有建成。爬到這個土臺上眺望,視野越過大片農田,往下可以看到遠處也是叢樹掩映的村落。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院子裡稍靠門樓處曾種有梔子花。雖然說早就過了開花的時節,但是綠油油茁壯成長得很茂盛,可以想象初夏時節滿院的香氣浮動。

西邊靠水井旁種了一棵梨樹與一株石榴。梨樹極細弱,樹身極矮,主幹甚至不盈一握,並沒有繁盛的枝冠,卻在枝頭結有小拳頭大的果實。那株石榴蒼翠欲滴,縱橫的枝椏與繁密的枝葉讓空落落的小院子結實而靈動起來。

從院子裡的乾淨整潔和佈置等,可以看得出來,年邁的姨婆婆,雖然腰桿已不再挺拔,但她很樂觀,始終默默無聲,用心經營自己的小家,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

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一生鍾愛和難忘的老屋,即使走到天涯海角,即使飛黃騰達,即使身貧如洗,也不會忘記老屋。老屋的一磚一瓦,一顰一笑,一路風一夜雨,一絲愛一縷情,都是世間最幸福的事。

姨婆婆的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家,大兒子一家分出去自己建房住,現在和小兒子、兒媳婦和倆上中學的孫子住在這裡老屋。

早飯是稀飯,還有燒餅和松花蛋。

不過他們這裡的燒餅和松花蛋,可不是小毛他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鹽城人最愛的燒餅,其實就是雞蛋餅。盤子裡金燦燦的雞蛋餅,迸發著迷人的香味。

至於松花蛋,他們當地人又叫做“卞蛋”。其剝殼晶瑩剔透,切開香氣撲鼻。澆上醬油、麻油再加上蒜泥、香菜沬拌之。

姨婆婆端出來一碗紅紅的辣椒醬,說道:“鄉下沒有啥好吃的,也不知道你們仨小孩能習慣不?”

大伯趕緊說道:“她姨婆婆,真是辛苦你們了。你們太客氣了的。

王國良也連聲說:“姨婆婆太客氣了。這些吃的東西我們知道,老家一般要在逢年過節或招待賓朋是才有的酒席上的“風俗“。太麻煩你們一家人了。”

姨婆婆笑了笑,對伯母說道:“昨天你們過來,還大包小包地帶過來這麼多的衣裳和吃的東西,我們鄉下比不得你們大城市,只好是一些家裡自己做的東西招待你們了。”

姨婆婆一家人都很熱情,大家都客客氣氣有說有笑。

吃過後,小毛卻是對這裡的松花蛋口水都留了一地,入口柔綿,感之回味無窮,這種吃法堪稱當地一絕。他心裡想,這味道,哪管是什麼鄉下,哪怕給個皇帝都不換的!

很多年以後,小毛這這裡松花蛋的記憶一直久久不能忘懷,記憶猶新。

他還記得堂哥後來對這一次回鄉之行說過的一句話:我們出生在上海,生活在上海,所謂的故鄉,只是我們的祖籍所在地罷了。但是,忘記了難捨的鄉愁,這樣的人至少不是一個完整的人,有感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