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浦江東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8章 國營飯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48章 國營飯店

好在雨下一陣就停歇了。五人從老街一幢不知名的明清建築屋簷下出來。

陳露看看手錶,說道:“現在快兩點,想來‘四眼’也應該準備差不多,我們就先去他們飯店吃飯好了。”

胡曉輝摸摸肚子,說:“是餓了。”

“今天有口福了。”王建浦笑笑,說,“素來有‘上海大廚出浦東,浦東大廚出三林’的說法。三林的本幫菜,一定程度上說,就是上海本幫菜的鼻祖。”

胡曉輝不太理解,邊走邊問:“阿哥,我就想問問,你們老是說本幫菜,本幫菜,它到底是啥意思,我的理解,不應該就是上海菜嗎?”

“對的,你說的沒錯,本幫菜就是指的上海本地的風味美食。”王建浦想了想,說,本幫菜是出身低微的市井菜,我們究其歷史和創作成型,和三林這邊的廚師息息相關。

三林本地人,嗜愛餐飲的習慣,早在元明時期就已形成,以私房菜著名的有“林家菜、儲家菜、趙家菜、張家菜”等等。一批特色菜也脫穎而出,像扣三絲、白斬雞、鹹肉水筍、炒圈子、燉蹄膀、炒甩水、青魚禿肺、爛糊肉絲、蝦子大烏參、糟缽頭、肉絲黃豆湯、八寶辣醬……等聲名遠播。

三林塘出廚師,出名廚師。三林地區,自明清以來,就號稱廚藝之鄉,歷史上有名有姓的老廚師就有10多人。

清光緒年間,上海華界市坊內開始出現一批服務於平民大眾的低檔家常菜館。它們的廚師大多來自浦東三林、川沙一帶,這使得這批本地菜館在口味上擁有相通的血緣關係。本地土菜的口味在老城廂中逐漸打磨潤色,最終成為一套具備自我風格特徵的菜系——本幫菜。

他說,“你們曉得伐,解放前每逢清明,十月朝等節氣,回鄉祭拜的在上海從事廚藝的三林人就常把十六鋪到三林王家渡的整條輪渡包下來,可見當時這裡的廚藝之盛。”

陳露帶頭,轉過幾條小巷,就到了三林的商業街。

商業街看上去不長,街道兩旁青瓦白牆高低不一的房子雜落其間。有零零星星的法國梧桐樹,這時候已然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但是小街上和生活方面相關的店鋪,卻是一應俱全:百貨商店,五金店,-----,還有兩三個飯店,與剛才的老街相比,這裡算稍微有了些許人氣。

陳露指著對過不遠處的五金店笑道:“那裡就是我工作的地方,等會吃好飯再招呼你們進去坐坐。”

李尚笑笑,說:“地方倒是蠻安靜的。”

“這幾個飯店,都是國營飯店,都隸屬於縣裡商業局飲食服務公司。”陳露笑笑,接著說道:

“剛才在老街的新華飯店一起,還有這裡的旅店、浴池、照相部,加上一個肉聯廠,‘四眼’他們的整個飲食服務公司下屬的機構佔據了這裡的半條街,在三林十分風光的。”

胡曉輝吐吐舌頭,笑道:“嗯,他們單位還是蠻厲害的。”

到達‘四眼’所在的飯店。

這是一幢小三層的磚混結構的老房子,紅底白字的招牌在陽光下格外醒目。應該是有些年月了,外牆表面斑駁的瓷磚裝飾彷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走進餐廳,只見彷彿又踏入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復古收銀臺、手寫點選單,磨白了皮兒的長木條桌椅板凳、復古的碗兒盤兒……

還有大圓桌,廉價的塑膠檯布。厚重的實木方凳,簡單的水磨石地面,黃色牆圍,白色牆面,處處都透露著舊時的樸素。

不僅是裝潢,這裡的每道菜也都散發著“從前的味道”。相比起山珍海味,這裡飯店為客人端上的更多的是家常小炒。

尤其管財務的大媽,連計算器都不用,只用一個老式的算盤噼裡啪啦記賬。

王建東特意過去看了看牆上的選單,葷菜中特色菜有響油鱔糊、油爆河蝦、油醬毛蟹、鍋燒河鰻、紅燒圈子、佛手肚膛、紅燒回魚、黃燜栗子雞等,真正體現本幫菜濃油赤醬的特點。

其中,香酥鴨、蒜棗大黃魚、野生河蝦仁、蟹粉系列菜餚,以及經典冷菜五香烤子魚、糖醋小排、本幫素鴨等,是這裡飯店的特色菜餚。

還有一些上海蔬菜按季節不同有各種時令菜,如馬蘭頭、薺菜、雞毛菜、上海小油菜等等,都非常清爽。

選單旁邊,還掛著有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等等,甚至還有廚師證。兩個二級廚師以及五個三級廚師。

王建東湊近仔細一瞧,這裡裡面還包括有謝路得的三級廚師證書,裝裱在玻璃鏡框裡,放置於這一排證書的最後。

選單下面寫著有飯店的營業時間。早十點到晚八點,過期不候,這兒工作的都是上班族,是按點上下班的。趕上法定假日,如五一、十一、新年等,也要關門休息的。

不過堂吃的店面倒還算寬敞。

可能是過了飯點的原因,來吃飯的客人並不是很多,只有三三兩兩的幾個人。

雖然顧客不多,但是飯店裡的工作人員卻是不少。

光是服務員,看上去大約超過十位。滿屋的服務員均是資深美女,目測沒有30歲以下的。

她們的穿著是傳統的麻布白大褂,頭戴白帽束起頭髮。因為閒來無事,都聚在最裡面的一張桌子上嗑瓜子聊天。

能夠在國營飯店裡上班,是十分體面的。所以服務員都是很牛氣的,自然服務態度也不是十分好。

陳露顯然和她們都認識。等她進去,一一笑著打招呼,但還是無動於衷。

過一會兒,有一個年紀較大的阿姨走過來,問:“小姑娘,你定的飯菜基本上都準備好了。”

陳露幾個人找座位坐下來,問:“是謝路得自己掌勺的嗎?”

“你放心。你每次過來吃飯,都是小夥子親手做的。”阿姨看著陳露,充滿深意地笑笑道。

這家飯店仍然保持老國營飯店的經營模式,需要先買飯票再去領食物。碗碟上來之後,想要筷子,自己去取,其他需要的小勺,醬油醋調料之類,也都需要自己動手。

按照飯店規矩,陳露於是先去櫃檯交錢開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