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浦江東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7章 紙上覺來終覺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87章 紙上覺來終覺淺

外公說,這首詩最難能可貴的是,即便大喜大悲之間不過幾個詞句,關於“葡萄美酒”與“征戰幾人回”的氣魄,卻依舊是奔放的、豁達的,甚至是熱烈的,有著馬革裹屍也不過如此的開闊和痛快。

他說道:“葡萄釀成了酒,柔弱就成了豪情,驕矜也被無畏取代,葡萄從舌尖的一點愜意,成了苦中作樂的情緒來源,成了邊塞詩裡豪氣沖天的引子。”

小花若有所思,問:“講實話,不要說夜光杯,實際上連葡萄美酒我都還真沒見過的,更不知道它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和體驗?”

小姨搭腔,問:“小花,葡萄酒都不知道啥東西,你說笑吧?”

小花認真地點點頭。

“要說葡萄酒,就要先說到葡萄。”外公放下茶杯,說:“細究起來,葡萄原就來自西域涼州。”

小花還是不理解,問:“西域又是指的現在哪裡?”

小毛插話,說:“所謂西域,其實是漢代以來對玉門關、陽關以西地區的一個總稱。甘肅的玉門關,你應該曉得的吧?”

“就是‘春風不度玉門關’裡的玉門關嗎?”小花抬頭問。

小毛點頭,說:“西域到了後來,就演變為我國的西部地區的含義,所以除開甘肅,現在的青海、西藏也大致是屬於西域的範圍。”

外公想了想,對小毛說道:“關於葡萄的故事,你曉得嗎?”

小毛看看小花,回答說:“知道一些。”

“那好。”外公笑道,“那你先來說說我們國家葡萄的種植歷史好了。”

小姨站起身來,說道:“你們兩個小孩,好好著和外公學習學習,曉得伐?我和你們外婆先去做菜了。”

大姐也站起身來,說幫著一道去做飯菜。於是她們三人先走了。

外公眼光看向小毛。小毛沒有迴避,閉著眼整理了一下思路,接著娓娓說來。

據《史記·大宛列傳》記載,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葡萄為酒,富人藏酒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漢使(指張騫)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

這裡的蒲陶,就是葡萄。

可見彼時大宛國及其周邊地區不但生產葡萄,還精於葡萄酒的釀造和儲存。葡萄園或者還是財富的象徵。新疆出土的文物中,曾有一枚約東漢時期的木牘上記載著居民的買地契約,與中原人士不同,鄯善國人買的不是農田,而是……葡萄園。

張騫鑿通西域後,葡萄的栽培技術、釀造工藝,甚至是釀酒藝人,也就順著絲綢之路從中亞來到中國。這種甘甜滋潤的果子給國人帶來了新鮮體驗,新鮮的是果子本身,更是其衍生品葡萄酒:可以香甜,可以醉倒;可以小酌,也可以豪飲。

只是來自異域的鮮果和果酒恐怕價格不菲。在《續漢書》裡,葡萄酒居然成為買官工具。“扶風孟他以蒲萄酒一斛遺張讓,即以為涼州刺史。”

小毛介紹說,張讓是東漢宦官,靈帝寵臣,以搜刮暴斂、驕縱貪婪見稱。孟佗的籌碼是一斛美酒,也就是20000毫升,以今日一瓶紅酒750毫升計算,孟先生27瓶酒就換來一個州官,可見彼時紅酒價格之高。

及至唐初,葡萄得以廣泛種植,民間釀酒處並不罕見。但將釀造葡萄酒的方法確切記錄在冊的,不是酒坊的工匠,而是多才多藝的......太宗皇帝。

貞觀十四年,唐平定高昌。高昌產葡萄,以釀酒聞名。唐太宗開開心心搞到了高昌的“馬乳蒲桃”,還“於苑中種之”。最有探索精神的是,在獲得釀酒方法後,“帝自損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既頒賜群臣,京師始識其味”。

小毛笑笑說:“這裡面還有一個笑話,說的是太宗一鼓作氣釀了八種不同成色的葡萄酒,他還不忘賜給群臣嚐嚐,大概也是想堵住魏徵的口,怕被老臣找談話。”

小毛說完,大姐和小花對著他翹大拇指,笑道:“小毛你見識多,知識還真是可以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小花想了想,偏著頭問:“小毛古古,按你的說法,那麼這個葡萄其實也可以說是進口品種咯?”

小毛一愣,一下子竟然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外公笑笑,補充說,實際上,我們國家食用葡萄的歷史很久,早在兩三千年前的《詩經·七月》中有:“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這裡的薁指蘡薁,就是一種野葡萄。

我國原生的山葡萄,也叫野葡萄,有20多種,分佈範圍很廣,《詩經·王風》中有:“綿綿葛藟,在河之滸。”這種叫葛藟的植物,也是一種葡萄科植物。

小毛和小花都安靜地聽外公往下講。

外公吃一口茶,繼續說,葡萄和葡萄酒都是老早子文人筆下贈送之佳品,也是對當時客觀事實的如實反映,同時還體現了人們對葡萄的喜愛。比如剛才小毛說的孟佗用一斛葡萄酒換得涼州刺史的官職,蘇軾在《次韻秦觀秀才見贈秦與孫莘老李公擇甚熟將入》中寫道:“將軍百戰竟不侯,伯郎一斛得涼州。”

他說道,不過小毛說的也沒有錯,確實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才引進的西域葡萄栽種和葡萄酒生產技術。

小毛臉上一紅,輕聲說:“還是我讀書做的功課不夠。我以後在這一方面還要加強的。”

外公笑笑,說:“你今天表現已經很不錯了。不過我還是有一句話要送給你,紙上覺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讀書如此,以後就是參加工作,進入社會,亦是如此,曉得伐?”

小毛低頭,不響。

外公哈哈一笑,說道:“小毛你的古詩還沒有背出來呢。這樣,你背一首長一點的,算是將功補過,應該可以吧?”

小毛坐直身體,閉眼思考了一會兒。正要往下背,只聽得院子外傳來“叮鈴鈴,叮鈴鈴”一陣腳踏車鈴響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