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浦江東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9章 美則美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89章 美則美矣

“咔嚓”“咔嚓”-----。胡曉輝變換姿勢,相機快門快速按下,留下一個個精彩的瞬間。

已是初秋,炎熱的天氣悄然遠去。站在48米高的楊浦大橋上,從黃浦江由北向南吹來的風,使人倍感涼爽舒適。

天空晴朗了許多,白雲朵朵,更襯托了藍天的晶瑩,清清爽爽,純純潔潔。

抬頭望天,心意飄渺。花開花落,看雲卷雲舒。

很高很高的天空,有輕盈的江鷗自由自在的和秋風一起飛翔。

嫻靜的秋日陽光照在胡曉輝身上,一顰一笑,美則美矣。

從取景框裡看過去,有好幾次,王建東差點都忘了按快門鍵。

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

歷時僅2年5個月,楊浦大橋在這年9月建成完工,並將於下月正式通車。

市裡決定,還未正式通車的楊浦大橋向市民開放,老百姓可以買票上去參觀。

一得到訊息,胡曉輝就迫不及待地和王建東約定日期要去參觀。

胡曉輝之所以有些急迫,一方面自然是因為王建東的因素。想著這是他參與建設的黃浦江上第二座大橋了,她當然感到高興,甚至還有些許的自豪。

另一方面,這是黃浦江上市區段的第二座大橋,能夠在黃浦江上行走,這是一件多麼難得和有趣的事情?

為了這次觀光,胡曉輝特地穿了白色裙子,之前去配了雙白色涼鞋。甚至就在昨天晚上,她還去高橋鎮上的理髮店吹了個頭髮。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王建東在公交車站接上她的時候,都要差一點認不出來了。以至於胡曉輝下車,走到自己跟前了,自己竟然都忘了主動打招呼。

胡曉輝盯著他,故意咳嗽了一聲,譏笑道:“怎麼,沒有見過美女?”

王建東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他只好自說自話:“工地上呆久了,能見到年輕一些的女同志就算是運氣很不錯了的。”

胡曉輝上前一步,一下子就拽住了王建東的胳膊,咬牙切齒道:“看來,某些人心思很不純啊?自己不好好工作不說,還專門找人家小姑娘瞅什麼?嗯?”

王建東顯疼,陪著笑臉說道:“大庭廣眾,注意一下影響好伐?”

胡曉輝手上卻更加用力。

王建東講不過,只好認輸。

胡曉輝呵呵一笑,挽著王建東的胳膊往大橋方向走。

王建東說道:“講真話,你今朝的打扮,確實老靈光,噱頭蠻好咯。”

胡曉輝撇撇嘴,笑話道:“你現在嘴巴也靈光了嘛,還知道說好話了。”

王建東笑笑。

“只是。我打扮了差不多一早上的時間,你就只有乾巴巴的這麼兩句話來形容?”胡曉輝湊近王建東,附在他耳朵邊上說道。

王建東不響。

胡曉輝自然地和王建東拉手。躲了幾下,最後倆人還是十指相扣,一起往前走。

胡曉輝手指使勁,說:“哎呦,你不要這樣緊張好伐?手心裡滿都是汗,滑溜溜的。”

王建東轉移開話題,一隻手拍拍揹著的書包,說道:“照相機借過來了,還買了三卷膠捲,今朝保管讓你照個夠。”

“真的?”胡曉輝停下腳步。

“是真的啊。”王建東說道,“我知道你在上海這麼久,也沒有照幾張相片給你爸爸媽媽寄過去。今天是個機會,天氣也不錯。照完這裡,我們再去陸家嘴的公園,還有家裡附近,都照上幾張好了。”

胡曉輝心情更加大好,說道:“我今朝這樣打扮,本來就是想著要在大橋上留下最美的身影。”

佇立黃浦江邊,胡曉輝不由得就被眼前宏偉的大橋震撼住了。

楊浦大橋的矯健挺拔,點綴著波光粼粼的江水,交相輝映,真是美不勝收!

特別是256根鵝黃色拉索將橋面凌空懸起,蔚為壯觀,又宛若琴絃,彷佛在彈奏著浦江的不朽樂章。

胡曉輝忍不住讚歎:“前幾天的《新民晚報》,用一個整版介紹了浦江上的南浦和楊浦這兩座大橋的總設計師。這樣的規格,我印象中還是很少見的。”

她想了想,說道:“今天終於在現場看到了楊浦大橋。我覺得比之報紙上的報道,個哦我個人的主觀感受還要更讓人興奮和自豪的。”

王建東只是笑,看著她繼續往下說。

胡曉輝笑笑,說:“我還清楚地記得,在那篇文章的最後,你們的總設計師說了一句話,‘中國的橋樑將走向世界!’真的,當時我就覺得這句話特別顯得底氣十足的。”

王建東接過話題,說:“這座大橋是現在世界上主跨徑最大的斜拉橋。不僅在跨度上創造了世界第一,在橋樑理論的實踐中也有著許多‘第一’的嘗試。”

他介紹說,如果說南浦大橋的建成,實現了黃浦江上海市區段上橋樑“零”的突破,那麼楊浦大橋的建成,則使我國的斜拉橋設計建造能力一舉領先於國際橋樑界,奠定了在世界橋樑界的地位。

胡曉輝笑了笑,說道:“只是我不太瞭解。我們既然在黃浦江上造了延安路的隧道,為什麼在黃浦江上還要造橋的呢?據我所知,建造隧道,應該要更經濟一些的吧?”

王建東想了想,說:“橋、隧各有優缺點:隧道埋築於地下,不影響黃浦江的水上交通,隧道埋深僅25米,車輛爬坡高度低,過江後可就近疏散;橋樑凌空架設,地面可看到橋樑建築的宏偉景象,且施工時不影響黃浦江內航運,但橋樑方案爬坡高達60米,坡道較長,彎道較多,對行車有一定影響,並增加了車輛油耗和行駛時間。”

橋、隧方案的比選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宏觀因素。他說道:“市裡領導最後拍板決定要做橋。因為國外很多來中國的,看看上海沒什麼變化,做隧道誰也看不見,看見了也沒有什麼印象,他是從形象上來講,因為上海是老面孔。”

胡曉輝看看四周越來越多的人流,笑道:“不說了,不說了。閒話少說,抓緊拍照。”